在系統的結構中注重實用性--讀《兒童文學創作與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兒童文學創作與研究》(羅培坤、左培俊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一書,是一群有志于兒童文學創作與研究的人們對我國兒童文學創作與鑒賞的現實悉心關注的心血結晶。
  中華民族是詩性的民族,在她的歷史上產生過許多豐碑式的文學巨子和不朽之作,其中不乏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但到了近現代,當西方國家像重視生產和科技一樣,重視兒童教育的時候,腐敗落后的舊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還在用非人性的封建禮教扼殺著孩子的天性,逼得魯迅先生借狂人之口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在新中國,兒童文學得到很大發展,涌現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兒童文學作品,但由于種種原因,兒童文學還未得到充分的、應有的繁榮和研究。當前,兒童文學被一些人視為“小兒科”,又因它不能有急功近利之效,而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們所冷落。加之在新形勢下,兒童文學的接受主體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主觀需求、媒介渠道、情趣走向等等),創作主體如果不注意跟蹤社會文化需求的變化,創作不主動與之接軌,就很難創作出有影響的、有生命力的作品。好在有志于兒童文學創作與研究的仍有人在,他們潛心于一方凈土,以自己的執著面對文學現實的躁動,密切跟蹤社會文化需求的變化,關注兒童文學的發展。而《兒童文學創作與研究》(以下簡稱《兒》)正是他們辛勤耕耘的成果。
  作為一本面向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和教育的專業工作者的教材,《兒》的編寫原則既采用通行的大家基本上能接受的觀點,同時也適當吸納介紹不同的看法,以開闊視野、啟迪思維。對于“兒童文學”這一文學園地,首先就要解決它的內涵和區間問題。本書對它作了界定:“兒童文學是指為少年兒童創作并且能為少年兒童欣賞和接受的文學。”(見該書第2頁)這是從創作目的和接受主體方面作的界定,嚴格地說還不能算是完整科學的定義;但作為一本教材,這種界定也便于讀者迅即抓住兒童文學這個概念的主要區間,將它與文學其他園地區分開來。《兒》指出,童趣性是兒童文學的主要特征,它是兒童文學的題材、語言、技巧、體裁等文學諸因素完美組合所綜合體現出來的特征,其中有:心理方面的親切感、新奇的想象、神奇性、驚險性、動作性、童樂性,美的方面的幽默和滑稽、傳奇、童貞、優美與崇高等,藝術手法上的夸張、擬人、懸念、比喻、反復等等。與其說這是在闡述兒童文學的特征,倒不如說這是在對兒童文學的內涵作進一步的補充和引申。當然兒童文學還有其他特性,如內容上的簡易性、語言上的通俗簡短性等,本書未予深論。本書對關于兒童文學特性的兒童本位論、童心論和工具論作了簡介和評價。這有利于讀者對本書所提出的兒童文學童趣性特征在參照中進行理解。
  兒童文學的體裁,本書劃分為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散文、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戲劇文學、兒童影視文學、兒童科學文藝等。這種劃分,其標準是不同一的,其中有形式的、內容的、媒介的等標準。標準的不同一,帶來的后果就是劃分不盡,如寓言與故事、兒童詩與兒歌、科學文藝與其他體裁等皆有交叉的地方。本書并不糾纏于這些體裁外延交叉的問題,而是抓住各種體裁的最主要的特征展開論述。這也不失為一種簡便的處理方式。而這種論述,首先是在兒童文學創作的一般原則指導下進行,這些一般原則包括對創作客體、主體及文本的要求;然后再分各種體裁分而論之。這樣編寫,利于讀者在掌握一般性之后把握各種具體性。
  兒童文學模式的豐富多彩,為創作提供了各種可供選擇的藝術樣式。這些樣式中,以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散文、兒童故事最為常見、也最受少兒喜愛。兒童小說要求接受者有較為成熟的心理素質和修養;兒童戲劇文學作為戲劇的底本,對于讀者的吸引力不如以上諸種;兒童文藝影視節目是有聲有色的活動畫面,給觀眾以直觀的形象感受,最受兒童歡迎,但其底本的直接讀者主要不是少年兒童,而是影視節目的編導演員;兒童科學文藝一類從其形式上包括前述各種體裁,它的主要特點是以文藝形式描寫科技的內容,以啟迪心智、傳播科技知識為其首要目的。兒童文學作家可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體裁特點、讀者層次、個人興趣等選擇合適的文學樣式。一旦作家選擇了某一樣式,他的創作就要受到這種模式本身規律要求的制約。對各種文學模式的規律要求的闡述與探討,構成本書的主體內容。
  兒歌與兒童詩是兒童文學園地中的一對姊妹花。《兒》總結出兒童具有內容具體形象、主題明確單一、富于動作性和兒童情趣、語言淺顯、節奏鮮明、音韻和諧、篇幅短小等特點;也歸納出兒童詩具有充滿兒童趣味的藝術構思、富有兒童情趣的意境、抒發兒童的情志、按照兒童的心理展開想象等特點,并將兒童詩分為抒情詩、童話詩、故事詩、寓言詩、謎語詩、諷刺詩、圖片說明詩等種類分而論之,這些都是妥當的。對于兒歌與兒童詩的共同性,如分行、押韻、講求韻律、追求音韻美、主題鮮明單一、語言簡潔明快等,本書也作了論述。只是本書將兒歌隨同兒童詩也劃入詩的王國(見該書等113頁)就有些不妥了。兒歌如搖籃歌、游戲歌、數數歌、繞口令、回答歌、謎語歌、連鎖調、顛倒歌、字頭歌、四季歌等等,都是以某種易于記涌的或有趣的、簡短的形式表現一種事理、情趣,目的在于愉悅幼兒的心靈,顯然與以高度凝煉生動的語言、塑造豐富深刻意象的詩不相同。筆者以為,兒歌就是兒歌,就是以押韻的形式為幼兒創作的易于記誦的歌謠,并不能等同于詩。
  童話和寓言有某種相似性,即虛擬性和故事性。對于童話,《兒》認為童話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性,它運用擬人、假設、夸張、象征等藝術手法,編織奇異的故事情節,塑造神奇的藝術形象。而寓言則是一種帶有勸諭性或諷刺意義的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它與其他文體尤其是與童話的區別在于,寓言是故事與哲理的有機結合體,其特點是鮮明的哲理性、強烈的教訓性,主題的單一明確性,以及由幽默、諷刺、詼諧所構成的喜劇性等。這就將寓言與其他文體區別開了。至于實際作品中的跨文體現象,當屬正常現象。
  兒童故事與兒童小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的共同點在于敘事性上,即都有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兒》所指的兒童故事,是從狹義上講的,指的是側重于描寫事情發展變化過程、具有連貫的生活情節的適于幼兒接受的短小故事,主要類型有兒童生活故事、科學家故事(筆者以為,此類稱作名人故事似更合適)、兒童歷史故事、生產經驗故事(還應加進生活經驗故事)、圖畫事故等。而兒童小說雖有情節,卻是以人物(廣義的)形象塑造為中心的,情節是為形象塑造服務的。這是兒童小說與兒童故事的主要區別。對于二者的分類及創作要求,本書作了較為妥當的論述。至于本書所認為的兒童小說“以情節取勝,不追求情節淡化,也不主張情節故事化,以免把兒童小說寫成兒童故事”(見該書第228頁),筆者以為,兒童小說與兒童故事本沒有絕對區別,情節本身就是故事,如能盡量使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不是更適于兒童閱讀嗎?只是在小說中,情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要素,情節要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務。如果因為担心把兒童小說寫成兒童故事而有意削弱情節的故事性,反倒會束縛住作者的手腳,成了為小說(體裁)而小說了,于創作是不利的。
  兒童散文是兒童文學中的一個大類。歷來人們對散文含義的爭議也最多,要給散文下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定義是很困難的。《兒》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對散文作了一番界定,這是無可奈何的明智之舉。本書認為,兒童散文是指與兒童詩、兒童小說、兒童戲劇文學、兒童故事、兒童寓言、童話等相關列的一種文體,它題材廣泛、形式自由、語言活潑、講求形散神不散,注重兒童情趣,注重想象的運用,注重語言的生動和形式的精巧。總之,凡不屬于其他文體的,就可歸入散文之列。在對兒童散文作了界定之后,本書對兒童散文的三大類別--敘事性、抒情性、議論性的兒童散文的創作要求--作了闡述,顯得條理清晰、論述穩健。
  《兒》還涉足于兒童戲劇文學、兒童影視文學以及兒童科學文藝等體裁的創作研究,表現出作者貼近兒童的藝術生活世界、倡導兒童精神自由發展的努力。本書還對兒童文學的欣賞及研究進行了論述。這樣,本收就顯示出內容較為完備,結構自成系統,具有指導創作與研究的實用價值和特色。
  創作與研究是兒童文學的雙翼,只有二者的繁榮,兒童文學才算真正的繁榮。而創作與研究主要是成人的工作,在這個園地的耕耘者要有愛心、耐心和信心。我們相信,隨著本書的出版,會有更多的充滿愛心的人們投身到這片園地,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勞作。
                      責任編輯 葉 木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武漢125-126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王文戈19951995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武漢125-126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王文戈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43:05

[新一篇]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論后期“新月詩派”的詩歌創作

[舊一篇] 在解脫中警惕滑坡  ——“精神文明與文藝的消閑性”專題座談會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