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吳敬梓研究資料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雖秉絕世才華,但生前未享大名,交游也不很廣,所以除幾位摯友如程廷祚、金兆燕的題贈之作外,世傳酬贈、唱和之作并不多。頃讀清代文籍,見若干與吳敬梓有關的詩文未收入李漢秋編《儒林外史研究資料》(注:李漢秋《儒林外史研究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也未見陳美林《吳敬梓評傳》(注:陳美林《吳敬梓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等研究專著征引,似乎不為學界所知,特錄出略作介紹。
  江寧陳毅編《所知集初編》12卷(注:陳毅《所知集初編》,乾隆三十二年眠云閣藏版。),卷2收吳敬梓詩五首:《小橋旅夜》、 《殘春僧舍》、《江上阻風同王蔗田李蘧門同作》、《滁州旅思》、《西湖歸舟有感》。其中《江上阻風》一首不見于《文木山房集》中,詩曰:“驛路梅花盡,春帆出白門。翻風看社燕,吹浪有江豚。杜若藏籬落,蘆芽護岸痕。停舟尋店舍,沽酒坐黃昏。”《西湖歸舟有感》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文木山房集》已從全椒鄉間所刊《訓蒙千家詩》中輯出,題作《西湖舟中作》,末句“灑向煙波月色中”,《所知集》作“灑向扁舟月色中”。其它三首文字也小有異同。《小橋旅夜》末句“無事不傷情”作“中夜獨傷情”,《殘春僧舍》三句“三春青鬢改”作“三春青鬢短”,七句“獨憐良夜永”作“自憐良夜永”,《滁州旅思》次句“雨余芳草碧如茵”作“雨余芳草漸如茵”,七句“遙思二月秦淮柳”作“遙思檻外秦淮柳”。卷7收有吳@①三首, 均不見于《春華小草》,今錄于下。《永慶寺》云:
  曲徑人稀半綠苔,寺門斜日對山開。綺羅散后余金地(寺為梁永慶公主故宅),鐘磬聲中上石臺。茶板不喧棲鳥靜,塔燈留照老僧回。紙錢如雪棠梨道,颯颯靈風吹作灰。
  《舟中望金山》云:
  鐵甕城寒薄霧收,抽帆安穩下中流。海門云凈月初起,京口潮來天欲浮。樹色遠連瓜步曉,鐘聲近帶蒜山秋。蓬萊咫尺風吹去,玉帶何年訪舊游。
  《贈龔益占》云:
  幕府春筵舞《柘枝》,后堂絲管勸金卮。懷鄉夢入彭郎港,章貢門前暮雨時。
  《文木山房集》無刊刻年月,集中詩不易系年。《所知集》前有袁枚、蔣士銓二序,袁序作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正月,可知以上諸詩都作于乾隆三十一年前。卷8 還有吳@②《留別李端叔葉翠巖》一首:“知己合堪別,離懷相對深。殷勤今夜酒,珍重故人心。戍鼓敲殘月,霜烏亂曉林。錦囊新句好,贈我客途吟。”@②字蘅叔,也是江南全椒人,會不會也是吳敬梓的兒子或族子?陳毅號古漁,績學負才,年過四十,仍困于場屋,出游于名卿士大夫間,袁枚為延譽,江東人才稍知其名。據《所知集凡例》,此編斷自雍正初年始,每卷40人, 共480人。其中吳敬梓所與游者間或見于作者詩篇中,陳毅想來也是吳敬梓交游者之一。研究吳敬梓生平、交游,此人此書都可以作為一條線索。
  寧楷《修潔堂集略》(注:寧楷《修潔堂集略》,嘉慶間家刊本。)中也有一些有關吳敬梓的資料。該集前有序六首,第三首為吳敬梓序,為《文木山房集》所不載。文云:
  水國斜陽,影亂鴨頭之舫;板橋明月,香霏鵲尾之爐。正笙歌鼎沸之場,誰耽寂寞?值羅綺喧闐之窟,且廢謳吟。賤子方倚枕以高眠,良友乃款扉而惠問。手持一卷,光逾照乘之珍;篋貯千函,秀奪縹紅之色。挑燈展誦,行間則虎仆盤拿;啜茗清吟,字里則龍賓郁崛。具說大纛高牙之上,盡慕奇才;何況談林翰數之中,咸稱畏友。洵人才之極致,命相知以定文。屬在老天,為談往事。鉤雨飛兔,楊子云曾是知音:翔鳥驅驢,馮敬通每為嘉嘆。英才踔甚,平原不數禰衡;逸氣奔騰,洛下何知賈誼?覽莊周之著作,笑其了不異人;聞在思之篇章,詫作此間傖父。既乃笙簧六籍,漁獵百家,偶翻雅舞安歌,即裕經綸以名世;暫造義府理窟,已成醇邃之儒宗。才擅三長,班馬定當卻步;文高五色,韓歐俱在后塵。元白雖號詩家,久經壓倒;屈宋縱工騷賦,不過衙官。是以赫赫重名,枳棘棲之鸞鳳;紛紛諸子,大樹撼以蚍蜉。快藻鑒之無私,昌黎束帶;看赍函之有日,貢禹彈冠。六一公謂能窮人,知其免矣;二百年竟無此作,豈不然乎?仆與寧君,交稱密契,昔親蘭臭,今托絲蘿,因讀名篇,益增余憾。仆也久荒學殖,兼乏友聲。早歲襤衫,已作半枯之葉;頻年燈火,終無太喜之花。抱蠹簡以閑居,羞見詞同尬駱;守蕓窗以永日,愁聞文道真豬。大雅云亡,百身何贖;古人不作,七圣途迷。觀仕進之門,犀皆禿角;問神仙之路,鼠盡拖腸。獨寐寤歌,愿言則嚏。何期吾友,具此絕倫超群之才;幸在同時,見斯空古軼今之制。自合懸金于市上,豈宜韞玉于山中。記我讕言,恕予故態。乾隆十有三年五月既望秦淮寓客吳敬梓拜題。
  此文作于乾隆十三年(1748),時作者四十八歲。《文木山房集》僅存文4 篇,加后人所輯《玉巢詩草序》、《玉劍緣傳奇敘》、《尚書私學序》才7篇,這篇駢文序的發現, 對研究吳敬梓的文才和交游可以說是很重要的材料與線索。
  《修潔堂集略》中還有幾首關于吳敬梓的詩,是記載作家晚年生活、寫作與論述其為人的較早資料,也值得重視。卷2 《病中雜感又八首》之五“吳敬梓敏軒”云:
    半生落拓見天真,曾撿殘書散故人。昨日北來音信好,玉臺詩格又翻新。
  這組詩的末一首“吳@①荀叔”,是吳敬梓的長子:
  鳳臺闕上晚煙青,醉指江山入畫屏。一自玉皇宣召后,南郊花柳暗旗亭。
  這組詩后次《詠鶴》、《九日同友人登雨花臺二首》、《夢》、《夙昔》、《春雨夜憶上乘庵海棠四首》、《秦淮雜詩十首》、《癸酉鄉試后寫懷四首》,以編次考之,《病中雜感又八首》當作于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距吳敬梓去世僅兩年,同卷后又有《挽吳贈君敏軒四首》:
  空羨揚州好墓田,斷魂寂歷返江天。煙花不待愁三月,云笈何嘗補七箋(贈君方欲注《云笈七箋》未果)。紙帳含風蕭寺里,夕陽吹雨亂山前。人生到此誰知已,綠竹紅梅是舊緣(停柩處有綠竹數十竿,紅梅一樹正放)。
  不隨丹詔赴瑤京(贈君曾膺博學鴻詞之薦,召試未與),為愛名山老石城。曾見貼黃呼鯉對,更聞浮白詠雞鳴。道窮豈是儒冠誤,金盡常教食客輕。一夢他鄉直撒手,幾人揮淚憶平生。
  瞥眼風燈照鬼村,可真簪筆上天門。傳家枉憶青囊術(贈君先世為良醫),著體空銜紫誥恩。禪智寺前云黯淡,玉鉤斜處月黃昏。由來杜牧傷心地,不賦《招魂》賦禮魂。
  秦淮波漲板橋通,風雨論文萬慮空。老去漸疑豪興減,秋來初覺鬢華同。誰教跨鶴全無跡,可惜雕龍未有終(贈君方著《史漢記疑,未畢)。哭向寢門余別淚,他年還為灑(原誤作酒)青楓。
  這些詩的作者寧楷《1712—1801》,字端文,號櫟山。世居江西南城,康熙十四年(1675)其父奠宗以耿精忠之亂輾轉流亡江寧,雍正十三年(1735)以知縣張嘉綸薦就學于鐘山書院。后受教于楊繩武,乾隆十八年(1753)鄉試中舉。翌年授涇縣教諭,未幾罷歸,先后掌教菊江、敬亭、潛川、正誼、蜀山五書院。年八十閉戶不出,享年九十。除《修潔堂全集》外,還參與修纂方志數種。《修潔堂集略》有程廷祚、戴翼子序,集中有懷涂長卿、陶衡川、嚴長明、馮祚泰、樊明征、戴翼子諸人詩,又有程廷祚、馮祚泰、戴翼子三人傳。顯然,吳敬梓父子的摯友同時也是寧楷的摯友。寧楷平生最感銘的恩師楊繩武也是吳@①的老師,由此可知寧楷與吳氏父子的關系必不尋常,他的記述無疑是研究吳敬梓的可靠材料。從以上幾首詩中我們首先可以獲得兩點認識:
  第一,吳敬梓晚年確實對道家典籍發生興趣,并不像陳美林先生說的“直到晚年傳主對釋道并無好感。……舊時代的文人,在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時,談釋道就成為一種時髦的避世話題:其中有的真心皈依釋道,也有借談釋說道表達冷寂的心緒,并非真的是學佛修仙。傳主顯然屬于后者”(注:見《吳敬梓評傳》第366頁。)。從第一首詩自注看,吳敬梓暮年曾有注《云笈七箋》的計劃,終未實現。《云笈七箋》是道教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涉及道教各方面內容,注此書無疑是需要有充分的知識準備的。吳敬梓能注《云笈七箋》,說明他對道教的確有過潛心研究,而這種研究可以想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某種觀念的認同的。
  第二,吳敬梓的著作,除《文木山房集》外,只知有《詩說》,何澤翰先生《吳敬梓著述考》(注:見《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據平步青《霞外捃屑》卷9 言吳敬梓有“《史漢記疑》未成書”,平步青是清末人,其說較晚出。寧楷詩自注“方著《史漢記疑》,未畢”,此乃是信史。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6~28J2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蔣寅19981998本文從清代陳毅《所知集初編》和寧楷《修潔堂集略》等著作中,輯錄了與吳敬梓有關的詩文若干首(篇),皆為李漢秋《儒林外史研究資料》和陳美林《吳敬梓評傳》等著述所未載。這些資料的發現,對于進一步研究吳敬梓的生平、思想、文才和交游,都提供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線索。吳敬梓研究/詩文/新資料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732 作者: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6~28J2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蔣寅19981998本文從清代陳毅《所知集初編》和寧楷《修潔堂集略》等著作中,輯錄了與吳敬梓有關的詩文若干首(篇),皆為李漢秋《儒林外史研究資料》和陳美林《吳敬梓評傳》等著述所未載。這些資料的發現,對于進一步研究吳敬梓的生平、思想、文才和交游,都提供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線索。吳敬梓研究/詩文/新資料

網載 2013-09-10 21:45:01

[新一篇] 新發現的《史記正義》佚文考

[舊一篇] 新發現的秦封泥與秦代郡縣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