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農業已經直接面對著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國內國際市場已經聯成一體。農業面臨國際激烈競爭的新形勢,把農業標準化推到了對外經濟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前臺。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是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實現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手段。
        一、當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主要任務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是近年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主題,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要緊緊圍繞這個任務開展工作。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農業標準化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此,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業部、商務部、水利部、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糧食局、國家煙草專賣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印發了《進一步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今后三年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任務。
    我國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市場為導向,圍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化發展,以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重點,建立統一權威的農業標準體系,全面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業標準化工作要遵照這一指導思想,按照“政府大力推動、市場正確引導、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積極實施”的工作方針,在三年內實現五項目標,抓好六大任務。
    ——建立結構合理的農業標準體系。制(修)訂農業標準10000項。其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2880項,采標率達到50%。
    ——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累計達到6000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區累計達到2000個。
    ——強化流通領域標準化管理。培育2000個實行標準化管理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所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達標率95%以上。
    ——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種植(養殖)的標準化生產。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80%。
    ——培養一支80000人的具備專業技術和標準化知識的農業標準化推廣隊伍,建立農業標準化信息服務體系。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完成16288工程,必須抓好以下六大任務。
      (一)進一步加快農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建立健全統一、權威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農業標準體系建設是加快農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工作,也是提高農產品質量、擴大內需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農業標準化,制訂標準要先行。要根據《全國農業標準2003年—2005年發展計劃》,加快標準的制(修)訂,完善農業標準體系。
    針對近年來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所造成的農產品安全問題,首先要抓住重點制訂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檢驗方法、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等標準;加快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的基礎標準、檢驗方法標準、加工(包括加工設備)、包裝、儲存和運輸標準的制(修)訂,確保質量安全標準的協調與配套。要盡快補充和完善種子(種苗)、種畜質量標準;圍繞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重點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防沙治沙、野生動植物保護、速生林基地等重點工程,加大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促進改善生態環境。各地區要結合本地農業發展特點和優勢產業,做好農業生產操作技術規范、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驗方法等農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要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注重與國際接軌。“十五”末期,農業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要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50%,滿足外向型農業的發展需求。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制(修)訂農業標準10000項,其中國家、行業標準2880項的任務,使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健全統一、權威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家標準為主體,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相互協調配套,科學合理,滿足農產品生產、加工、儲存、包裝、運輸和銷售等各個環節需要的農業標準體系。
      (二)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實施,保障消費安全,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涉及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始終緊緊抓住與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結合“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加大無公害農產品、食品衛生等安全標準的實施力度。要通過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安全要求系列標準的宣傳,引導農民按標準組織生產,杜絕禁用農藥的使用,嚴格控制高毒農藥的使用。有關部門要按標準嚴格監督管理,促使標準實施到位,切實落實國務院領導關于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要“強化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和生產環節的控制,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批示精神,保障消費安全。
    圍繞,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三綠工程”和“食品藥品放心工程”,通過制定并實施一系列食品衛生標準和市場準入標準,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優質安全產品標準化生產管理和流通渠道,加強源頭管理,抓好食品源頭污染治理和市場準入兩個環節,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證消費者買到真正符合標準要求的安全食品。
    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我國優勢農產品和專用農產品的發展,切實抓好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質量安全標準的實施。在生產環節,要重點抓好優質、專用農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操作規范的實施,幫助和指導農民從種子(含種苗、種畜)的選育到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嚴格執行標準,確保優勢農產品產量的不斷提高和質量的持續穩定;要針對近年來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農藥、獸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造成農產品污染嚴重的情況,著重抓好農獸藥殘留限量等安全標準、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和檢驗檢疫等標準的實施,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的生產模式和管理制度。在加工過程中,著重強化質量和安全標準、過程控制標準的實施,建立企業標準體系及關鍵控制點和危害分析(HACCP)系統,搞好加工過程的質量安全監控,提高加工和保鮮、儲運和包裝質量,提升產品檔次。在流通環節,要切實加強農產品分等分級標準、標識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等市場準入標準的實施,防止二次污染,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要求的產品嚴禁銷售,確保消費者的權益不受到損害。
    要突出抓好糧食系列標準和《棉花細絨棉》國家標準的實施,為糧食流通體制和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奠定技術基礎。
      (三)進一步擴大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生命力就在于用標準化將分散經營、各行其是的農戶,用統一的標準來規范他們的種養植(殖)行為,以生產出規格一致、質量顯著提高的農產品,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要繼續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努力實現“十五”末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累計達到6000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區累計達到2000個的目標。認真落實第四批507項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任務,盡快修訂《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管理辦法》,以加強對示范區建設的管理。各地要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積極創建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切實做到“選好一個項目,建立一個體系(標準體系),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致富一方百姓”。
      (四)進一步推行農產品流通領域標準化,建立誠信、高效的農產品市場體系
    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是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開展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標準化管理,是促進農產品有序流通,減少農民在農產品銷售方面的困難和風險的重要手段。當前,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標準化工作要以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物流配送公司和大型連鎖超市為主體,以標準化管理規范農產品交易,促進全國統一開放的農產品大市場的形成。要以物流為核心,在交通運輸、倉儲、貨運、報關、通信等現行國家信息分類標準的基礎上,規范農產品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實現農產品供求信息共享,為農產品實現網上交易奠定基礎。要圍繞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級、定量包裝、包裝標識等標準的實施,加強對進入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和認證工作,杜絕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要用標準化規范農產品批發市場,提高管理水平,規范經營主體的市場行為,嚴格市場準入,促進市場有序運行,建立公開、公正、透明、誠信的農產品流通機制。每個縣至少要建立1個—2個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全國共培育2000個標準化管理的批發市場。采取切實措施,確保進場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達標率95%以上。要通過認真實施標準化管理,培育流通領域批發市場的誠信體系和品牌經營,進一步提倡講誠信、重契約、守標準的良好經營作風,為農產品流通創造一個安全誠信的良好環境。
      (五)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標準化,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村經營體制的創新,強化龍頭企業的標準化工作是引導農民運用農業標準、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的一條有效途徑。實踐表明農業產業化發展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主要是通過合同把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共同利益有機結合在一起,用標準規范農戶的種植(養殖)生產操作,保證農業生產過程的統一性,從而顯著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業效益。因此,我們倡導“公司+農戶+標準(科技)+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這里,從事農產品經營的專業公司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要充分發揮其對農業生產基地和農戶的標準化工作的主導和帶頭作用,由公司聘用技術人員制訂企業標準,指導農民嚴格按標準規范操作行為,從而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各級標準化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企業實施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良好操作規范(GM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和GB/T19000—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和《企業標準體系要求》等系列標準,引導企業建立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包括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在內的企業標準體系,以工業管理的理念來管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全過程。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重點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和出口企業建立企業標準體系,重點推廣示范區建設與“公司+農戶+標準(科技)+基地”相結合的市場化經營模式,以農業標準化促進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進一步加大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力度,大幅度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從總體上看,我國現行的農業標準與國外同類標準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標準水平偏低,不能完全滿足發展出口農產品的需要。目前,在農藥殘留限量指標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有2572項,歐盟有22289項,美國有8669項,日本有9052項,而我國只有484項(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按照WTO/TBT和SPS協定的標準國民待遇原則,出口產品要執行國際標準或進口國標準。從擴大我國農副產品出口著眼,我們要在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加快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步伐,盡快提高標準水平,適應國際貿易的需要。同時,要嚴格按照標準化組織生產,以符合國際市場需求。對發達國家設置的種種技術壁壘,不合理的,要開展針鋒相對的斗爭去破除它;符合WTO規則的,要引導和幫助企業按國際標準和進口國標準組織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去跨越它。在加入WTO以來的兩年中,我國許多企業面對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嚴峻挑戰,正在積極應對,嚴格按照國外先進標準的要求組織生產,使我國農副產品暢銷各國。
        二、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實,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
    新時期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任務十分繁重,為保證這些任務落到實處,我們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一)創新農業標準的制(修)訂機制
    建立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加快農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滿足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需要,標準化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首先,要廣泛吸收企業參與標準起草工作。長期以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起草工作主要以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技術機構為主。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涌現出一批管理基礎好、技術實力強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或經濟組織,它們在市場競爭中深刻感受到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對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極為關注,并且越來越多地參與標準化工作。要積極吸收有條件的龍頭企業或經濟組織參加標準的制(修)訂,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經濟組織主動承担市場和農業生產急需的標準的制(修)訂;要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特別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國際動物衛生組織(OIE)、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等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有關的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活動,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實質性地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第二,要改革農業標準的計劃管理方式。在農業標準清理的基礎上,要研究改革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計劃立項、起草、審查等全過程,建立公開透明、協調一致的管理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交叉重復現象。
    第三,要逐步實現農業標準化工作重點的轉變。隨著市場對農業生產影響的不斷加大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提高,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重點一方面要從過去注重農業生產環節標準化轉到注重生產和市場流通多個環節的標準化,特別是加快流通領域標準的制訂,加大標準的實施,積極開展流通領域標準化示范工作,以流通環節的標準化來促進生產環節的標準化;另一方面要從注重提高農產品數量標準化轉到注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要從注重從源頭抓好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標準的實施擴展到注重抓好農產品生產、銷售全過程的各個環節質量安全標準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保證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二)全面落實《全國農業標準2003年—2005年發展計劃》
    為完成《全國農業標準2003年—2005年發展計劃》確定的標準制(修)訂任務,首先,要認真落實《全國農業標準2003年—2005年發展計劃》。國家標準委會同農業部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全國農業標準2003年—2005年發展計劃》是今后一段時期完善我國農業標準體系,加快農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指南和依據。各有關部門、各有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要根據《計劃》要求,盡快編制本行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會同農業部門圍繞本地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盡快提出適宜作為制(修)訂地方標準的項目,編制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從實際出發,全面部署、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協調推進的要求,分清輕重緩急,有步驟、分階段地加以落實。
    2003年—2005年期間除因特殊需要增補計劃或立項外,原則上不再批準《計劃》外的其它項目立項。
    第二,要強化標準的復審,保證標準的科學合理和有效性。長期以來,由于各部門分兵把口,協調工作不到位,造成農業方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之間存在著交叉、重復、矛盾等不協調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檢查帶來了不良影響。要對現行農業標準進行復審和清理,特別是對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切實解決目前農產品質量標準重復交叉的問題。各有關部門和各地方質量技術監督局要按照國家標準委的統一部署,認真開展清理工作,保證質量和進度。清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與國家標準委溝通,盡快解決。清理工作要與落實《計劃》任務相結合,在2003年年底前完成。清理過程中,我們將及時公布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清理的信息,適時廢止一批標準,抓緊安排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地方標準的目錄清理與內容清理同時進行。對標準的復審和清理是《標準化法》有關規定的要求,這項工作要形成制度。
      (三)加強農業標準化推廣隊伍的培訓
    多年來,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農口有關部門在農業標準化知識的普及和培訓上下了很大工夫,但總體來講農業標準的推廣實施仍然是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的薄弱環節,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農口有關部門必須從提高農民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來認識推廣農業標準化知識的重要性,各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要把農業標準化做為標準化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要從示范培訓入手,建立由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涉農部門技術人員參與的農業標準化知識推廣隊伍。從廣大農民和農產品生產、加工、經銷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開展形式多樣化的通俗易懂的農業標準化知識普及工作。,特別是加強強制性標準的宣傳和實施,增強農民和農業企業的法制意識。要把宣傳標準的著力點放在讓廣大農民掌握并自覺運用相關農業標準上來,依托農技推廣組織和農村教育系統,組織開設農業標準化課程、舉辦重要標準的講座;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向全社會宣傳、普及標準化知識;用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成果,來引導農民和企業樹立嚴格按標準組織農業生產經營的觀念。
    要采取集中培訓和分類培訓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國家、省、市、縣層層培訓,盡快培養一批既有標準化專業知識,又懂農業生產技術的農業標準化專業隊伍。要把農業基層技術人員和農業管理干部作為農業標準化推廣實施的骨干力量,予以重點培訓。要善于從農民中發現農業標準化工作的積極分子和帶頭人,并給予重點培訓和輔導。
      (四)強化農業標準化信息服務
    各級質檢和農口部門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盡快做好國內外農業標準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建立農業標準化信息服務網絡,及時為農民、為企業提供服務。國家標準委去年組織開發了“主要農產品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數據庫”,并已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標準情報機構安裝運行。要對數據庫進行動態管理,不斷豐富內容,提高實用性,增強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擴大應用范圍。同時要加強對現有信息資源的整合,解決標準信息資源多頭、分散、浪費人力物力的現象。國家標準委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構建起及時、準確、高效、權威、便捷的農業標準信息平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標準化管理部門也要建立滿足本省農業生產和主要出口農產品需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以及國外先進標準數據庫,實現與國家農業標準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各市、縣至少配備一名專業人員,會應用計算機上網查詢本省的農業標準化信息,為當地農民和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標準信息查詢和檢索服務。
    各級標準化管理部門要根據本地區農業生產和農民實施標準的需要,對農民使用較多的標準組織編寫成“小冊子”和“明白紙”,免費送給農民,以簡單明了的形式幫助廣大農民盡快讀懂標準,掌握標準,從實施標準中獲得實際利益,堅定不移地按標準組織生產。
      (五)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化研究
    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研項目的開發是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標準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和手段。農業科研人員和農業研究機構要注重把農業科技成果的開發與農業標準的制訂相結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要把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與農業標準實施相結合,通過實施農業標準達到推廣農業科技成果的目的。
    各級標準化研究機構和有關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要重視農業標準特別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前期研究,研究的重點應放在農業新品種質量要求和生產操作技術規程、農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限量及檢測分析方法標準和快速檢測方法標準、新型動植物疫病的檢疫規程和方法、高效低毒農藥和生物農藥等新型產品的產品標準、農業轉基因產品和安全評價方法標準的研究等方面。要根據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發展的需要,加強相關標準的前期研究,為制訂標準做好準備;要積極開展利用標準手段保護國內農產品市場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和國外技術壁壘的研究,制訂相應標準,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
    要根據農業生產發展的要求繼續開展農業標準體系的研究,適時調整和補充《全國農業標準2003年—2005年發展計劃》,確保標準制(修)訂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六)大力推進名牌戰略,發展品牌農產品
    農業標準化是發展品牌農產品和培育名牌的重要技術基礎,培育名牌農產品又是推廣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把推行農業標準化與開發、培育、創建品牌農產品相結合,積極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樹立品牌意識,推行全過程農業標準化生產,實行全面質量控制,以品牌制勝,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增強農產品競爭力。
    名牌產品的核心是質量,而質量的基礎是標準。各地要把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與創農產品品牌相結合,要通過強化示范區的管理,開展對示范區建設過程和產品的評價,加大對示范區的宣傳力度,將示范區產品推向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逐步形成市場和消費者認可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產品品牌。有條件的省可以按照當地名牌推進活動的要求,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產品品牌或名牌推薦試點工作。江蘇、山東兩省已率先開展了這項工作,社會反響很好。我們要力爭用3年—5年的時間,在我國創建一批實行標準化生產的、在國內外具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名牌。
      (七)加大農業標準化經費的投入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投入,要把農業標準化項目列入財政預算,新增的財政支農資金要重點向農業標準化傾斜。因為農業標準化是投入產出比較高的事業,花不太多的投入,農民可以明顯增收。我們建議建立政府貼息的“銀農合作”機制,向推行農業標準化的龍頭企業、農戶優先提供貸款。農業是我國的弱勢產業,農民是相對弱勢群體,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愛和保護。各級政府在財力可能范圍內,盡量增加農業標準化工作的資金投入,從而形成一個多方投入,大家支持農業標準化、扶持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大好局面。
      (八)要加強農業標準化領導和協調工作機制
    農業標準化工作是一項涉及部門多、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的系統工程,開展這項工作,離不開各級政府領導的重視,也離不開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各級政府要把農業標準化工作擺到議事日程上來,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要建立一個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農業標準化領導和協調工作機制,研究和采取更直接、更明確、更有力的綜合性措施,保證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國務院標準化管理部門要按照國家標準“統一計劃、統一審查、統一編號、統一批準和發布”的原則,統一管理全國農業標準化工作;要加強已建立的農業標準化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協商農業標準化發展中的重大事宜;農業部、商務部、水利部、衛生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糧食局、國家煙草專賣局、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要積極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在推進標準實施方面的主力軍作用,組織落實《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有重點、有步驟地加以實施;各地要成立以地方政府主管領導為組長,地方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農口各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并將農業標準化工作列入當地農業發展規劃。為了我國農業發展邁向新的水平,我們要努力營造多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共同推進農業標準化的經濟要參京2~12MF1體制改革李忠20042004“三農”問題的解決,必須有足夠的投入并保證資金的使用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應該立足于我國已有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對其功能從新定位,使非贏利的金融機構成為農業金融的主體,為農業提供優惠的信貸資金,形成一整套對農業的金融保護措施。農業金融體系/農業發展銀行/金融保護本文2003年農業部軟科學課題“我國農村投融資體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季杰徐俊Thinking About the Conflic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 QiupingGeneral reform and systemic innovation are two factors of advanced productivity.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formed new systemic frame and mechanism through reform, while there has not formed competitive system. The mechanism of facing.economy should be formed. In order to bring into play effect of S&T, plenty of existent assets should be recombined through limited increment. It is necessary that knowing all kinds of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S&T.李忠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 作者:經濟要參京2~12MF1體制改革李忠20042004“三農”問題的解決,必須有足夠的投入并保證資金的使用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應該立足于我國已有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對其功能從新定位,使非贏利的金融機構成為農業金融的主體,為農業提供優惠的信貸資金,形成一整套對農業的金融保護措施。農業金融體系/農業發展銀行/金融保護本文2003年農業部軟科學課題“我國農村投融資體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季杰

網載 2013-09-10 21:56:45

[新一篇] 多樣價值觀態勢與主導價值觀的確立

[舊一篇] 大學生文化素質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