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在“5·31”講話中指出,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這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經過二十多年艱苦努力,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后,江澤民代表黨中央提出的新的發展目標,是對鄧小平代表黨中央提出的翻兩番和“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繼承和發展。
小康社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發展的指標,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人民生活水平較大改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向中等發達國家不斷接近的社會發展階段。江澤民同志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分解為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以發達的生產力為基礎,要以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為第一要務,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厚經濟基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要以繁榮的文化為基礎,我們要用先進文化引導、整合其他文化,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須臾離不開高度完善的政治上層建筑的指導,我們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目的就是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使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得到充分的實現。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當前主要是要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改革要有新突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就是在新時期通過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在經濟改革上,要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在政治體制改革上,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要有新思路。堅持發展歷來是我們黨全力關注和努力實踐的核心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沒有現成的模式,它本身就是一個辯證運動的歷史過程,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的變化、實踐的深入,不斷進行新的調整和變革。21世紀頭一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我們以全新的思路抓住機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工業化推動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定要堅持改革和發展,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但是改革和發展一定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同樣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護。鄧小平同志早就從戰略高度指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江澤民同志也一再告誡我們:“沒有政治穩定,社會動蕩不安,什么改革開放,什么經濟建設,統統搞不成。”在"5.31"重要講話中,他又對保持穩定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號召全黨同志要講大局、講團結、講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進行的,改革與發展的不平衡性,“受益”人群和“受損”人群同在,機遇和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共生,我們尤其要看到問題,比如,就業壓力增大,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安全網絡薄弱,社會焦慮、浮躁現象突出,這些都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總體的思路是,通過改革的突破,不斷促進發展,通過社會發展和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進社會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同時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有優勢,努力開創穩定新局面。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組織起浩浩蕩蕩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軍。同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事業,實現偉大的目標的幸福由大家共享,偉大目標的實現是大家的責任。我們每個人要有厚重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將自己的力量匯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洪流中去。力爭到建國百年的時候讓一個現代化的、更加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屹立在中國大地上。(黃輯)
政治課教學杭州G382中學政治及其它各科教與學20032003 作者:政治課教學杭州G382中學政治及其它各科教與學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