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纂《廣陵區志》的幾點體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編者按:繼南京《白下區志》、洛陽《澗西區志》之后,中華書局出版了鴻篇巨著的揚州《廣陵區志》。廣陵區即有二千四百多年歷史的楊州城區、很有特點。該志集思廣益,歷時五年寫成,富有地方特色。江澤民同志為該書題寫了書名。書前有精美彩色插圖一百多幅。
  本刊特邀該書主編楊杏芝同志介紹編纂該書的經驗,相信對各地方志工作者會有幫助。
  廣陵區為楊州市唯一城區。《廣陵區志》(簡稱《廣志》)歷經五個寒暑,已于1994年初由中華書局出版,向海內外發行。回顧《廣志》的編纂,我們感到有幾個問題值得探討,現談談我們的體會,以就教于志界同仁。
    一、主編應如何正確地把握編纂意圖,搞好篇目設計
  主編的編纂意圖是一部志書的靈魂,它的具體體現就是志書的篇目。志書有了篇目,主編心中有了全局,有了施工藍圖。
  篇目是志書的框架結構,從篇目可以看出主篇要編一部什么樣的志書,也可以看出志書質量的高低。在《廣志》的編纂中,我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地把握編纂意圖,形成《廣志》的編纂藍圖。
  根據我們體會,一部志書的編纂藍圖,應該是方志功能(資政、存史、教化、交流)、方志編纂的基本要求(事以類分,橫排不缺要項;縱述歷史,豎寫不斷主線)與時代特點、地情和地方特色最佳的結合模式,我們把這種模式稱之為廣陵模式。按照這種模式編纂的區志,應該是一部樸實嚴謹的科學文獻,是一方之全史,一方百科全書,是一部記載和反映歷史文化名城而又符合廣陵實際的良志、佳志。
  怎樣才能找到這種模式,形成《廣志》編纂的最佳藍圖,我們經過了三個深入和深化的過程。即:一是隨著對方志理論、業務學習的深入和認識的深化,逐步明確和把握《廣志》的編纂意圖;二是隨著調查研究深入,資料積累增加,對地情和地方特色認識的深化,逐步形成區志的編纂藍圖;三是隨著編纂實踐的深入和認識上的深化,逐步形成符合廣陵實際的區志框架結構。在學習方志理論和業務上,我們向專家學者請教,請他們給編纂人員講課,給我們來信指導;我們自己則每周組織一次方志理論、業務學習;編纂中,我們還幾次組織編纂人員到兄弟市縣市區參觀學習取經;我們參加過南通、洛陽、南京、沈陽、寶雞、上海、昆明、廣州等地的地方志專業培訓班和城市區志協作研討會學習。通過學習取經,掌握了方志編纂的基本規律、基本要求和程序。在調查研究認識地情上,我們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專門召開區志反映地方特色問題的研討會,區人大對此專門討論和審議,區志編委會也專門討論,集思廣益,在充分認識地情的基礎上,逐步完善了區志編纂的藍圖。在編纂實踐的深入上,一開始,我們是編纂20萬字的《廣陵區簡志》,為《楊州市志》提供資料,后來隨著編纂實踐深入和認識深化,廣陵區獨立成志,編纂60萬、90萬直至最后定稿120多萬字的《廣陵區志》。開始是編纂記述區屬區管單位、建區五年類似工作總結的區政志,后來則按方志的慣例編纂反映一方自然與社會、歷史與現狀的地方百科全書的區域志;開始是編纂反映一般內容的城市區志,后來編纂則要求突出反映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和具有地方個性的區志;開始編纂只要求達到一般合格水平的志書,后來對質量要求則不斷提高,力爭達到良志、佳志的目標。編纂實踐的深入和認識的深化,使區志的編目不斷修改和優化,框架結構不斷調整,藍圖也不斷完善,達到最佳程度。
  把握正確的編纂意圖,要使這種意圖體現出來,就要搞好篇目設計。篇目設計是一個過程,是指從開始擬定第一稿篇目到最后形成目錄的整個過程。這是一個不斷深化,不斷修改、補充、優化和完善的過程。《廣志》篇目設計擬定第一稿時,我們處于朦朧模糊的認識狀態。當時,對方志認識比較膚淺,對地情認識也表面化,主要是學習仿照已經出版的志書的篇目,依葫蘆畫瓢,初步結合本地實際,搞一個提綱式的篇目。這個篇目是一種成志的設想,是搜集資料的提綱,它是成志篇目的基礎,但帶有相當的主觀性,要受到資料與對事物認識深化的檢驗。《廣志》在第一稿篇目的基礎上,廣泛征求意見,不斷深化認識,又經過六個回合,七易篇目,最后形成總纂篇目和區志目錄。從第一稿篇目33章171節到形成目錄24編109章392節,另有概述、大事記、人物、附錄等,這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和變化,更重要的是質的變化,質的飛躍,它從一般的為搜集資料帶有導向性的提綱,變為具有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比較科學、比較符合廣陵實際的區志框架結構,最后成為區志目錄。
    二、如何提高資料質量和使用價值
  資料是志書編纂的基礎,志書的質量與資料的質量成正比。我們在編纂區志時,始終把功夫和重點放在資料的搜集、研究和使用上,但即使這樣,現在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反思。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資料工作要注重四個方面。
  第一,資料的搜集要廣泛,要全面。我們不僅動員本地方方面面人員參加搜集,還動員外地和海外的有關人員參與搜集。在資料搜集中,力求全面,既搜集歷史資料,更搜集現狀資料;既搜集區屬單位的資料,也搜集駐區單位的資料。力求突出重點,突出深層次資料和有特色的資料的搜集。同時,我們也注重資料的系統性和深度,所搜資料不僅要反映事物的起始、演變發展和現狀,還要能夠體現和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
  第二,資料的運用要精選,要選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資料入志,力求以少勝多。我們對資料的選用確定過四條標準:一是入志資料要能體現本地歷史發展過程中轉變時期、關鍵時期的水平;二是能體現社會制度的進步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三是能體現地方特色;四是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凡是具有這四個體現的資料就應入志,就應詳記。
  第三,對存疑的資料認真核實考證,力求真實準確。揚州歷史悠久,存有的舊志較多,約有幾十部。這些志書,對古城揚州的記述往往有不一致的地方,給今天修志者帶來史料核實上的難度。揚州為歷史文化名城,本地和海內外研究揚州的專家學者較多,對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人物,往往也有說法不同,評價不一,不僅有兩說,甚至有三說以上,這也給編修社會主義新方志的史料運用上帶來困難。面對一些史料真偽難辨,說法不一,我們在考證鑒別上花了很多功夫。比如對二十四橋的說法,橋名的由來就有三說,我們經過調查研究和嚴格的考證,采用了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的看法,即他認為二十四橋因二十四個美人得名之說是文人“附會言之”,同時他也否定吳家磚橋即古之二十四橋之說,他認為沈括的說法比較符合實際,即揚州實有二十四座橋名。又如對人物傳中洪蘭友加入國民黨的時間問題,揚州已出的書刊都記載為1927年“四·一二”大屠殺之后,我們開始采用已出書刊的說法,到區志付印裝訂成書之前,有人反映介紹洪蘭友加入國民黨的人還在,而且洪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加入國民黨的,為了對歷史負責,對傳主負責,我們又進行調查,證實洪確是“四·一二”前加入國民黨的,于是我們立即和印刷廠商量,糾正這一史實上的差錯。因為“之前”與“之后”,國民黨的性質有著本質的不同。類似這樣的史料核實考證,區志中大約有800多處,區志評審在1992年4月,評審前,我們做了大量的資料考證核實工作。從評審會后到定稿付排約有一年多,其中大部分時間是花在資料的核實考證上。即使在排印校對過程中,還發現有資料的差錯,我們仍然一絲不茍地進行核實考證,力求消除每一個疑點,做到無據不寫,無證不立,不把疑點留給后人。
  第四,配置運用好各種形式的資料,發揮整體優勢,提高資料的運用價值。入志資料的運用,一是資料的質量,要以少勝多;二是整體配置,要提高運用價值。入志資料有照片、圖表、文字等形式。這些資料,選用得精不精,如何合理配置,達到最佳程度,關系到資料的運用價值,關系到志書的整體質量。《廣志》入志的資料,前面已說過有四條標準。在配置上,我們注意協調、互補、增加效果的原則,該用文字記述的用文字記述,該用照片的用照片,該用表格的用表格,而且能互相補充,增加對事物反映的程度和表現的效果,既不可重復,更不能濫用。
    三、如何突出地方特色
  《廣志》對于突出地方特色尤為注意,并下了一番功夫進行研究,其效果是比較好的。
  首先,我們認為地方特色是客觀存在,它在志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廣志》24編,加上人物、附錄共26個部分,記錄了廣陵一方之全史的內容。這些內容當中,最為突出的內容,最有個性的內容,是古城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如何把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內容揭示出來,豐滿地記述下來,把地方特色突出出來,這是我們編纂《廣志》遇到的一個重要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按照舊志的形式,拘泥于舊志的體例規范就很困難,因此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正如魏橋同志所說,社會主義新方志“既要合格,又要不拘一格”,形式要服從內容,要為表現內容服務。為此,我們大膽地采用升格、詳寫和置前等手法,對舊志的形式予以突破,創造了比較靈活的廣陵模式。這種模式立體的多側面多手法的表現揚州歷史文化名城,如悠久的歷史、多彩的歷史人物、精細小巧的園林、傳統的工藝美術、馳名中外的揚州烹飪、揚州“三把刀”、古籍、揚州畫派和揚州學派、地方文獻等都專門分編立目,詳細記述,尤其是對“揚州畫派”和“揚州學派”專門立為一編,詳細記述,這不僅反映了揚州文化歷史積累之豐厚,也使揚州這一著名中外的古城面貌歷史的、立體的、鮮明的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讀者讀了《廣志》,即會對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有準確和豐富的認識。
  對突出地方特色有了明確地認識,編寫時還要多動腦筋多花力氣,不能一般的使用筆墨。編纂一部區志,好比一個工廠在生產,區志的各個編章好比工廠生產的各種類型的產品。一個工廠有主產品、拳頭產品、吃飯產品,也有一般產品,一部區志也是如此,要有重點編章,拳頭編章,特色編章。要把一部區志各個編章都寫得很好,這是努力的目標,但實際上不容易做到,但重點編章,拳頭編章,有特色的編章,一定要花力氣寫好。這些編章寫好了,就能把整部區志撐起來,就是有特色有個性的區志,否則每編都寫得平平,區志就沒有光彩,質量也難以保證。
  一部區志反映地方特色,不僅僅是把幾篇有特色的編章寫好,還要注意全書的協調和它的整體性,也就是說要從全志和全局上體現特色。比如,除文字內容外,還有圖片、彩照、護封的配置以及整個裝幀。《廣志》志首的彩照和護封設計是經過精心研究和安排的。彩照分為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人文薈萃、名園步芳、藝苑千姿、教育昌盛、古城新顏等八個部分,體現了揚州歷史名城的特色。護封是一幅完整的反映揚州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的工藝品圖案,顯得十分古樸、莊重、典雅,一看護封即可知道《廣志》的內容,它把人們引進夢幻一般的詩情畫意之中。又如概述的內容幾個標題與各個專志敘述的內容相一致。由于區志的各個部分都注意體現歷史文化名城這一特色,從而增強了全書的整體性。
  
  
  
編輯學刊滬074-076K91中國地理楊杏芝19951995 作者:編輯學刊滬074-076K91中國地理楊杏芝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9:20

[新一篇] 緬懷情絲 難忘的談話——懷念耀邦同志

[舊一篇] 編輯出版學研究  出版新技術與電腦在編輯出版工作中的應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