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經濟學的創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分類號 F0—0
      一、經濟學的生命力在于創新
  經濟學的生命力體現在功能上。功能存,經濟學的生命力存;功能亡,經濟學的生命力也亡。經濟學的功能是指經濟學的認識經濟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功能,設計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協調發展的功能以及解釋經濟政策、對策、決策正誤的功能。經濟學的功能是經濟學生命力的本質。而經濟學的功能的源泉,則是經濟學的創新。
  任何有限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時空條件,經濟學也是這樣。同樣是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經濟思想,但因為反映的歷史階段不同,會具有很大的差異。當一種經濟條件退出歷史舞臺以后,只有在這種經濟條件下才能存在的經濟規律就會消失,反映這種經濟條件及其發展規律的經濟學就會失去其功能。如果用這種已喪失了功能的經濟學去認識、設計和解釋現實的經濟生活,將會對現實的經濟生活產生消極影響,甚至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當然,經濟學不可能不對已經逝去的經濟關系作出研究,也不可能不對未來的經濟條件作出預測,但如果用這些思想作為認識、設計和解釋當前經濟關系的工具,則會鬧出歷史的笑話。因此,隨著經濟條件的變更,經濟學必須不斷創新,及時取得新的生命力。正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說,經濟學是一門歷史的科學,而歷史的科學也一定是歷史性的。
  經濟學創新的實質是使經濟學取得應該具有的功能,其意義是使經濟學及時反映現實的經濟生活,闡明現實經濟生活存在的依據、本質及其發展方向,指明推動經濟生活發展的動力和健康發展的道路。這樣的經濟學,將成為人們認識現實經濟生活、設計經濟制度和評判經濟政策的思想工具,對推動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經濟生活迫切需要具有創新性質的經濟學的指導。這是因為,我們所從事的經濟建設事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在一個經濟基礎落后,人口眾多,經濟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度創造世界上最美好的經濟生活和最公平的經濟關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性的難題。經濟學在這個難題面前,必須有所作為,必須有所貢獻。當前,我國現實經濟生活中充滿著矛盾: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與公有制客觀上要求共同富裕的矛盾;市場經濟下企業和地方政府要求有自主權和社會主義統一市場客觀上要求中央加強宏觀調控的矛盾;社會主義經濟要求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要求自由發展,與公有制經濟爭市場爭地位的矛盾;我國利用外資和外資利用我們的矛盾;經濟發展和環境惡化的矛盾;微觀經濟效益的利己性和宏觀經濟效益的利他性之間的矛盾,等等。針對這諸多矛盾,經濟學必須給出科學的回答,指出解決或緩和這些矛盾的途徑和方法。如果經濟學不能對上述諸矛盾作出科學回答,不能推動決策者制定出正確的經濟政策和對策,任這些矛盾發展下去,甚至使矛盾雙方的地位發生了我們都不希望看到的變化,如集體主義讓位于個人主義甚至利己主義,共同富裕讓位于兩極分化,宏觀調控讓位于絕對的經濟自由主義,公有制的地位讓位于私有制,我們利用外資讓位于外資利用我們,經濟發展讓位于環境惡化,那么,我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將會是十分暗淡的。因此,經濟學界必須担負起科學地回答現實經濟生活難題的歷史重任,經濟學必須創新。
      二、經濟學創新者的立場
  經濟學創新者要使自己創立的經濟思想具有推動經濟發展的功能,就必須解決立場問題。經濟不經濟,有其判定的客觀標準。如果把經濟發展視作做蛋糕和分蛋糕,那么能夠使蛋糕做大和使蛋糕分配有效的經濟發展過程,才是經濟的,否則就是不經濟的。能指導經濟沿著這個方向發展的經濟學才能配稱經濟科學,否則就名不符實。經濟學創新者應該站在使蛋糕做大和蛋糕分配有效的立場上,去認識經濟現象,去設計經濟發展,去解釋和提出經濟政策主張。
  (一)要站在人民立場上去創新經濟學。當前,我們在進行經濟學創新時,是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說話,還是站在少數人立場上說話,其結論會迥然不同。例如對通貨膨脹的認識,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會認為不好,因為通貨膨脹是一種通過市場價格對國民收入進行重新分配的力量,它會降低人民群眾的實際收入,而人為地提高了少數人(主要是私有制經濟的當事人)的盈利水平。工資勞動者沒有辦法抵消通貨膨脹對自己收入的侵蝕,而經營者則可以利用通貨膨脹拋售商品,通過提價轉嫁通貨膨脹造成的消極影響,最后,是少數人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得利,大多數人吃虧,這實際上是一種少數人對多數人持有的社會財富的隱蔽的掠奪。如果經濟學家站在少數人立場上,他就會認為通貨膨脹好得很。難怪人們把這些經濟學家稱呼為“大款經濟學家”,因為他們在談通貨膨脹時,總是站在少數大款的立場上說大款喜歡聽到的聲音。
  (二)要站在科學的立場上說話。經濟學科學性的標準是社會實踐。經濟學反映了現實經濟生活的本質,揭示了它的運動規律,為人們從事微觀的或宏觀的經濟活動指明了方向,它就是科學的經濟學。但是,有的學者往往把反映經濟生活外部聯系的東西視為科學,而把反映經濟生活內部聯系的經濟理論視作偽科學,是非顛倒。例如,有位學者竟然說價值決定商品價格“實在沒有什么道理”,而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價格才是科學的認識。其實,價格只不過是價值表現的完成形態。供求關系只能說明價格波動,但卻不能說明價格本身。例如當供求平衡時,價格既不會升高也不會降低,這個既不高又不低,是相對于什么講的?只能是相對于價值講的。足見,價格是外在的東西,決定價格波動的因素也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價值與貨幣的關系,才是決定價格水平的內在的東西。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事物的本質和現象可以合二為一,那么任何科學都成為多余的了。經濟科學的功能在于透過現象去揭示本質,而不是對于經濟現象的直觀描述。
  但是,有些學者在追求經濟學創新時往往滿足于現象描述,提出了一系列庸俗化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社會勞動創造價值。提出這一種觀點的人所說的社會勞動,既包括了活勞動,又包括了物化勞動,甚至還包括了政府活動。這種觀點認為,活勞動是勞動,物化勞動也是勞動,政府活動也是勞動。因而都創造價值。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價值創造與勞動生產率成正比例,勞動生產率也能創造價值。
  再有一種觀點認為,生產資料與人共同創造價值。這種觀點認為,雖然生產資料不能單獨創造價值,但是可以和人共同創造價值,并且可以把人提供的價值實體成倍地放大。持這種觀點的人,把機器作為價值實體的放大器,認為馬克思也是這樣看問題的。
  有論者甚至利用反問的方式作為理由來論證勞動生產率、生產資料等等因素也創造價值。他們問:如果生產率、生產資料這些東西不創造價值,那為什么資本家千方百計地改進技術裝備,提高勞動生產率呢?好像這樣一問,就足以證明生產力和生產資料可以創造價值了。其實,資本家最關心的不是創造多少價值,而是屬于他的產品到底能為他實現多少價值,以上種種觀點均談不上是經濟學的創新。對上述幾種觀點的批駁,詳見《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商品價值論綱》。
  (三)要站在社會生產力發展規律的立場上說話。人類經濟史,是一個不斷探索利用自然力來代替人力的歷史,這種歷史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由自然力代替人力的方法的改進所推動的。能夠找出自然力代替人力的方法的力量,是人的腦力,而不是體力。因此,腦力是體力的解放力量,它通過找到自然力代替人力的具體途徑來實現解放人的體力的作用。為什么腦力具有解放體力的作用?這是因為,人的腦力實際上是一種認識能力,人們通過這種認識力,不僅能把握住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系,而且還可以把握住事物的內部聯系,認識到人與自然物質的聯系以及人通過何種手段去利用自然力。如果說腦力是一種發明利用自然力的力量,那么體力則僅僅是人自身存在的一種特殊的自然力,這種自然力的局限性使人類認識到有必要和可能去利用自然力來代替體力。可以這樣說,人力的本質不是體力,而是腦力。隨著人類經濟生活的不斷發展,人力在生產中的內在比例也將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正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源泉。人力在生產中的內在比例,在不同的經濟時代是不相同的。在人類社會的早期,體力在人力中占居主導地位,而腦力則居次要地位。以后的發展則表明,體力在人力中的比重逐漸下降,而腦力在人力中的比重則逐漸上升。
  這正是人力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大趨勢。認識這個大趨勢,立足于這個大趨勢去進行經濟學創新,將會使經濟學理論實現革命性變革,使經濟學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三、鄧小平經濟思想是創新的典范
  鄧小平的經濟思想,是他立足于人民利益,立足于科學思考和立足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大趨勢而實現的經濟學創新。這個創新,為我們樹立了經濟學創新的典范。
  鄧小平的經濟思想及其理論價值是:
  (一)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這個理論,為我們正確認識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認識工具。
  (二)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觀點。這個理論,為我們正確地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一心一意從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了根據。
  (三)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具體經濟制度的觀點。這個理論,為我們認識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具體制度的區別,在根本經濟制度不變的條件下選擇具體經濟制度,提供了依據。
  (四)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和分配結構的理論,認為生產力的多層次決定了所有制結構的多成份,多種經濟成份決定了多種分配形式。這種理論,為我們科學地認識、設計和評判具體的經濟制度和政策,提供了依據。
  (五)提出了先富后富與共同富裕的相互關系的觀點。認為允許先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最終目標。為此,先富者必須幫助后富,不搞兩極分化。這個理論,為我們科學認識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和界限,提供了工具。
  (六)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財富形式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社會財富形式是商品,而不是產品。這個理論,為我們科學認識我國所處的經濟形式的發展階段,選擇和發展商品經濟,放棄自然經濟和產品經濟形式開辟了道路。
  (七)提出了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市場經濟本身不區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觀點。這個理論,為我們科學地認識和設計經濟資源的配置方式,建立適合社會主義經濟形式客觀要求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機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框架。
  (八)提出了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的觀點。他認為,改革就是革命性變革,就是社會主義經濟關系和經濟制度的自我完善,它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此同時,他還提出了衡量改革成功與否的“三個有利于”的客觀標準。這些理論,為我們科學地認識制度創新的意義,為科學地評判經濟改革提供了認識工具。
  (九)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具有開放性的觀點。他認為,我國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世界市場和經濟資源,推動國內經濟更快地發展,否則就會連信息都不靈,等于自甘落后。這個理論,為我們科學認識世界經濟,認識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系提供了工具。
  (十)提出了社會主義生產勞動者的概念應該擴大到精神生產勞動者的觀點。他認為,從事科技、教育等精神生產的腦力勞動者也是勞動者,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個理論,為我們科學地認識腦力勞動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科學地認識腦力勞動者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為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勞動者之間的生產關系,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為國家徹底結束對待知識分子的左的傾向,提供了最高的政策依據。
  (十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他認為,科學技術不僅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經濟,要依靠科學技術,為此,就必須大力抓好教育。他認為,中國必須在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個理論,為我們科學地認識社會生產力的結構和發展趨勢,為我國走上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十二)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要有宏觀調控觀點。認為在宏觀調控中,中央要有權威,說話要算數,各地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為我們認識宏觀調控有效性的條件,提供了工具。
  (十三)提出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都要硬和經濟建設要有政治保證的重要觀點。這些觀點,為我們科學地認識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辯證關系,推動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推動全社會把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結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鄧小平的上述經濟思想,反映了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經濟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科學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的基本特征,具有很強的認識功能、設計功能和解釋、評判功能,為我國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把我國建設成為經濟上比較發達的國家,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鄧小平經濟思想,不僅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指針,而且是經濟學創新的典范,為我國經濟學創新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8~21F11理論經濟學唐國增/劉運河19981998經濟學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要實現經濟學創新,經濟學家們必須站在正確的立場上,即必須站在人民、科學和生產力的立場上,去認識和解決經濟問題。鄧小平的經濟思想在許多方面實現了創新,因而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經濟學/創新/生命力/鄧小平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政教系 050016 作者: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8~21F11理論經濟學唐國增/劉運河19981998經濟學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要實現經濟學創新,經濟學家們必須站在正確的立場上,即必須站在人民、科學和生產力的立場上,去認識和解決經濟問題。鄧小平的經濟思想在許多方面實現了創新,因而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經濟學/創新/生命力/鄧小平

網載 2013-09-10 22:00:18

[新一篇] 論經濟倫理學的研究框架和學科特征

[舊一篇] 論經濟學的量化趨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