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第一輯 我的自傳
第6節 我的自學小史:上學
四、經過兩度家塾四個小學
我于六歲開始讀書,是經一位孟老師在家里教的。那時課兒童,入手多是《三字經》、《百家姓》,取其容易上口成誦。接著就要讀四書五經了。我在《三字經》之后,即讀《地球韻言》,而沒有讀四書。《地球韻言》一書,現在恐已無處可尋得。內容多是一些歐羅巴、亞細亞、太平洋、大西洋之類;作于何人,我亦記不得了。說起來好似一件奇特事,就是我對于四書五經至今沒有誦讀過,只看過而已。這在同我一般年紀的人是很少的。不讀四書,而讀《地球韻言》,當然是出于我父親的意思。他是距今四十五年前,不主張兒童讀經的人。這在當時自是一破例的事。為何能如此呢?大約由父親平素關心國家大局,而中國當那些年間恰是外侮日逼。例如:清咸豐十年(西歷1860年)英法聯軍陷天津,清帝避走熱河。清光緒十年(西歷1884年)中法之戰,安南(今越南)被法國占去。又光緒十二年(西歷1886年)緬甸被英國侵占。又光緒二十年(西歷1894年)中日之戰,朝鮮被日本占去。又光緒二十一年(西歷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又光緒二十三年(西歷1897年)德國占膠州灣(青島)。又光緒二十四年(西歷1898年)俄國強索旅順、大連。
在這一串事實之下,父親心里激動很大。因此他很早傾向變法維新。在他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卻有一種為清流所鄙,正人所斥,洋務西學新出各書,斷不可以不看。蓋天下無久而不變之局,我只力求實事,不能避人譏訕也。(光緒十年四月初六日日記,論讀書次第緩急)
到光緒二十四年,就是我開蒙讀書這一年,正趕上光緒帝變法維新。停科舉,廢八股,皆他所極端贊成;不必讀四書,似基于此。只惜當時北京尚無學校可入。而《地球韻言》則是便于兒童上口成誦,四字一句的韻文,其中略說世界大勢,就認為很合用了。次年我七歲,北京第一個“洋學堂”(當時市井人都如此稱呼)出現,父親便命我入學。這是一位福建陳先生創辦的,名曰“中西小學堂”。現在看來,這名稱似乎好笑。大約當時系因其既念中文,又念英文之故。可惜我從那幼小時便習英文而到現在亦沒有學好。八歲這一年,英文念不成了。這年鬧“義和團”——后來被稱為拳匪——專殺信洋教(基督教)或念洋書之人。我們只好將《英文初階》、《英文進階》(當時課本)一齊燒毀。后來因激起歐美日本八國聯軍入北京,清帝避走陜西,歷史上稱為“庚子之變”。庚子之變后,新勢力又抬頭,學堂復興。九歲,我入“南橫街公立小學堂”讀書。十歲,改入“蒙養學堂”,讀到十一歲。十二歲十三歲,又改在家里讀書,是聯合幾家親戚的兒童,請一位奉天劉先生(訥)教的。十三歲下半年到十四歲上半年,又進入“江蘇小學堂”——這是江蘇旅居北京同鄉會所辦。因此,我在小學時代前后經過兩度家塾四個小學。這種求學得不到安穩順序前進,是與當時社會之不安、學制之無定有關系的。
梁漱溟 2014-07-03 14:10:5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