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政經不協調導致社會癱瘓 自由經濟 平等觀念 民主憲政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11月15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周年校慶系列論壇上,中國經濟學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發表了題為“現代化轉型中的后發優勢與劣勢”的主題演講。許小年就現代社會的基本特點進行詳細解釋,并在具體的歷史發展中比較了傳統、現代社會制度,集中回應了為什么世界上所有國家必須進行現代性改革的問題。


中國經濟的后起勃發未必是優勢


首先,我來澄清一下“后發國家”的概念。“后發國家”就是在現代化轉型上落后于先發國家。后發國家被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所壓制,在不利的國際環境下被迫從傳統社會轉入現代社會。那么,這些國家在現代化轉型中會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這個題目的研究不僅僅局限于中國,但是和中國有著很大的關系。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以每年大約平均10%的速度增長,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脫胎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比較30年前的情況,當時中國幾乎是要被開除球籍的國家(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是鄧小平的話)。為什么中國可以在短短30年里取得這樣的成就?進而,“后發國家”是不是有著某種后發的優勢,后發的優勢到底是什么?


中國學者對于這個題目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據我所知,最早提出先發優勢和先發劣勢討論的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博士楊小凱。楊小凱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并不同意后發優勢的提法,他反而傾向于強調“后發國家”在趕超先進國家的道路上具有某種劣勢。雖然楊小凱沒有具體說明這個劣勢是什么,但我想用市場競爭的例子試圖解說。在市場上,作為一個創新者雖然有優勢,但劣勢也是很明顯的:很容易被別人模仿和抄襲。


社會如人體:各器官需相互協調


要具體分析“后發國家”的優勢和劣勢,需要弄清楚“先發”和“后發”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對概念指的是從社會的演化角度來看,從傳統社會進入到現代社會的轉型過程(意即現代化轉型)。那么,現代社會的特征又有哪些?

在這張圖上,我們可以把社會看成一個系統,系統包含了幾個子系統。當然,一個社會制度在這里被分成三個子系統,這種劃分并不是學術界的統一標準,這里只是為了敘述方便。這三子系統分別是:觀念子系統;政治子系統(包括了法律);經濟子系統。社會學上的子系統劃分,有一點類似于生物學上(醫學上)人體子系統的劃分。人體子系統本身都有自己獨立運作的傾向,但是同時又和其他的系統是無法分割的。為了使整個系統能夠平穩地運行,三個子系統必須相互協調。就如這醫學上的例子,為什么在做器官移植的時候會失敗?就是因為人體其他的子系統排斥從外邊移植進來的器官。醫生事先一定做很多的檢驗,能夠確認其他人體的器官、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體身上,不會被人體的各個子系統所排斥。


我在這里把這三個子系統周圍用皮帶連接起來了。可以設想一下,每一個子系統相當于一個輪子在旋轉,它們旋轉的方向都一樣、旋轉的速度差不多,如果這三個子系統運行速度不一樣,會產生什么問題?


比如說經濟子系統增長非常快,可是政治子系統和觀念子系統的轉速太慢,那么就會產生張力(表現為連接子系統的皮帶會繃得緊緊地);有些地方會松馳,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就會下降。當子系統的不協調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比如說經濟子系統飛快地旋轉,政治子系統不動,最后的結果是皮帶張力太大而斷裂。皮帶斷掉則意味著整個系統癱瘓。


儒家思想違背了平等的價值理念


那么,現代社會的三個子系統是如何相互協調的?


觀念子系統:現代社會的觀念的核心價值,所有國民信奉的理念是什么。最近總書記提出我們的社會要尋求最大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就是每一個國民都可以認同的理念。中國古代社會每一個百姓都可以認同的理念是孝,所以孝是中國古代價值體系的核心。那么,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理念又是什么?


最近有一些聲音支持復興儒家,把儒家思想作為中國現代社會的價值觀。這種做法首先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儒家主張的是不平等權利,這與現代社會追求平等的基本理念相沖突。而我認為現代社會中最大的公約數是平等,每個人都擁有一樣的權利,都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


政治子系統:政治子系統如何保持與其他子系統之間的協調?政治子系統必須實行憲政民主制,只有在憲政民主制下,它才能夠保護、尊重每個人的平等權利,才能賦予每個人進入到政治體系中,在政治體系中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爭取和保護自己利益的權利。政治子系統是對每個國民開放的,不是某一些階層、某一群人所特有的領域,這恰恰與傳統社會相反。 經濟子系統:跟平等個人相適應的經濟體制是什么?一定是自由市場經濟。在自由市場經濟中,每個人可以創業、每個人可以自己尋找工作,找到經濟回報最大的工作(經濟活動)。在自由市場上,沒有人能夠利用他的特殊地位(特殊權利)獲得特殊的經濟上的好處。


現代制度體系的內部協調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剛才所說的是一種單向的協調性,從平等的個人權利延伸出去就會得到憲政民主制的政治體系,一定會得到自由市場的經濟體系。所謂的雙向也就是只有憲政民主制,才能夠很好地保護個人的權利;同樣只有自由市場才能夠最大地促進個人的利益。只有在自由市場上獲得了經濟獨立的人,才能夠保有他個人的自由。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國 鴉片戰爭輸在哪?


中國開始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開始于什么時候?我傾向于把1894年或者1840年算作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1840年鴉片戰爭、西風東漸,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不可能像傳統社會那樣再一個朝代一個朝代地循環下去。但1840年鴉片戰爭對中國的觸動并不大,五個通商口岸和一個香港對于大清帝國來說只是皮毛。而198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才是切切實實地引發了清朝的震動。這一場戰爭把中國的精英階層打醒了。


根據1840年的一些數據統計,不管按照何種方式計算,中國都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國,人口有4億多,為什么就敗在英國人手下了?而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更是讓中國精英階層百思不得其解。究竟輸在了哪里?


為什么西方列強,雖然幅員并不遼闊,人口也稀少,為什么進入了現代社會制度以后,就可以在軍事上、在經濟上、在科技上都顯示出極大甚至是壓倒性的優勢?原因在于現代社會的制度體系的效率遠遠超出了傳統社會的效率。這種效率所說的就是只有進入現代社會才可能有科學技術的發展。


清朝洋務運動的領導者已經意識到了,洋人的武器遠遠超過中國,所以導致戰敗。但是他們搞不清楚的第一點是為什么洋人有堅船利炮,而中國沒有?他們天真地以為只要買先進武器就可以和洋人一樣先進。


而西方的科學技術的產生脫胎于其先進的觀念、經濟體制。現代社會制度體系的政治子系統包括了法制,它有效地保護了個人的權利,這對于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當個人的權利得到有效保護以后,建立起了正確的社會激勵機制;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的權利都得到有效地保護,對于這個社會中的精英來說,他們想獲得社會地位、獲得財富,就不可能通過侵犯他人剝奪他人的權利來獲得(這點非常重要)。這樣就排除了通過欺騙、暴力的手法去掠奪他人財富。有些掠奪是直接的掠奪(暴力),有些是通過政治上的安排間接掠奪(比如說皇帝向老百姓收稅),我們所說的掠奪并不是赤裸裸的土匪式的掠奪,它包括了非常文明的,通過建立起一種社會制度來進行掠奪。


晚清政府僅僅能調動GDP的3%


而中國古代社會的社會機制是,學而優則仕。社會激勵人們去走掠奪性的道路,激勵人們在財富的重新分配上重新下工夫,而不是自己去創造財富獲得想要的東西。而對于私人權利的保護不僅杜絕了掠奪財富,還刺激每個人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財富。用一個時髦的術語叫做正向激勵。在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的社會制度把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時間精力都引向財富的重新分配,只要進入官僚體系就可以搶占別人的財富。而英國人的激勵機制把人的精力和時間倒向財富的創造,而我們的激勵機制都是把人的財富和時間,導向重新分配。


由此,現代社會對于傳統社會的優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用正確的激勵機制提高了人們的創造力,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科學技術反過來促進分工協作的工業化生產,進一步提高了經濟效率。


不僅如此,就戰爭而言,就國與國的競爭而言,現代社會的效率還體現在建立起了現代的財政和貨幣制度,在特殊時期(比如戰爭時期),可以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戰爭中去,而傳統社會就沒有這樣的資源動員能力。比如,中英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GDP世界第一,但是清朝政府可動用的資源極為可憐。由于古老的稅收體系,清政府能夠用的只是每年GDP的3%;而英國政府當時可以動用的GDP是當年英國GDP的60%。


劉瑜 羅輯思維 2015-05-14 10:30:26

[新一篇] 愛無葬身之地 強人所難的“給予”和自我折磨的“報答”

[舊一篇] 我們能夠停止“忙”嗎?不要匆匆忙忙,而要把握戰略、有條不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