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把首都遷到瑯琊是什么心理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左拉帖木兒


我知道有一個理論是這樣的。
吳國是平原內河國家,越國是山地海洋國家
所以吳國向北的擴張路線是江淮平原一路平推
越國上位之后,為了做人情,先把江淮平原的很多地還給中原國家了,這樣本來吳國搭建起來的江淮水運系統就不好用了,而且本來越國人就沒那么會用。更重要的是,江淮大平原的縱深少了,戰略要地也還給列國了。
總之,這樣一來,物流系統不順暢,吳國千辛萬苦搶到的防線也被放棄了,江淮平原變成四戰之地。

像吳國和其他正常國家那樣正兒八經地建立平原重鎮,對越國來說已經變成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個時候,越國選擇了他們熟悉的海路交通方式,代替內河航運。海運是唯一不會因戰事被影響的大通道,在江淮失去屏障之后成為最重要的通道。因此,越國以“跳島”理念在連云港、瑯琊建立了掌控江淮、北上齊魯的前哨重鎮。之所以建得這么遠,不在中間多幾個重鎮,不是越國不想建,而是長江口以北最近的良港就是連云港,再近建不了港了。
至于是不是“都城”,其實當時各國都不只一個都,西周兩都,齊國還五都呢。由于海運限制越國北方只有瑯琊一個重鎮,當然他會被作為越國北都。
不過,我想要是有更近的港口,越國肯定不會深入那么遠,因為瑯琊出了城就是長城,齊國的長城。。。。。
當然,向西不會是越國的主攻方向,西邊是楚地。北邊的突破口是魯宋,比楚好突破得多,而魯因為齊魯關系,是一個很愿意歸順吳越的國家。當時各國還沒有大吞地的想法,稱霸即可,魯國不會因為毗鄰吳越而覺得壓力大,反而會歸順之活得更安穩,齊才是魯國之敵。
最后越國失敗,大概是因為政體問題,軍事領先沒有用,政治太落后,不但思想上沒有從稱霸流向吞并流轉變,而且還搞分封制不搞郡縣制,國力難合一,自然被楚國給突破了。如果楚國是向西而不是向東,倒是有可能多活幾年。


794552264: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結果楚人橫腰踹一腳 :WQNMLGB


一代名將戚繼光: 爭霸中原的需要,越國歸還領土也是為了當霸主想讓他們支持一下。越歸還土地與楚是迫不得已的。當時勾踐剛滅吳楚國準備趁火打劫滅越,勾踐聽到了大怒準備反擊就被文種阻止了說:現在剛亡吳大甲以傷。和楚國打仗還不如拿500里土地賄賂他


春哥大主教登場: 南方普遍貧窮。中國直到宋朝后才完成經濟重心轉移。
江蘇杭州繁榮的諺語是明朝才出現。
上海香港則是鴉片戰爭以后繁榮的



百度帖吧/第七龍 2015-05-25 22:59:44

[新一篇] 知行合一"此心明(十) ---不一樣的王陽明

[舊一篇] 古代官員相互批評有多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