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詩解《金剛經》(32首)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金剛經》乃佛教經典,或寓理于事,或事理分陳。世人多有不解者,喟曰:玄矣!幽深莫測也!

 

九天居士游乎儒佛道之間,秉持關聯之論。常向異中窺同,若獲天機則自得陶然。某日,予逸興遄飛,通覽《金剛經》。畢而為文,凡三十二品遂成三十二篇。每篇以二字萃其要旨,簡而化之。仆或見狹、識淺、學不足之故,未見如我之舉者。自謂聊開新路,倘有益于世,不亦樂乎?

 

哲思與文采共,靜水流深;虛極與實相俱,風華自出。韶光倏爾,予詩解《金剛經》之文當與《金剛經》同留駐于百代春秋,天地為證。

 

詩解金剛經(1)


   《金剛經》第一品《法會因由分》所述要旨乃“尋常”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舍衛國中孤獨園,
乞士千余仰峰巒。
孰知如來無二致,
討食收缽穿梭間。
注:乞士,指佛家出眾之一。 

 

詩解金剛經(2)

   《金剛經》第二品《善現啟請分》所述要旨乃“守心”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萬物紛紜在吾心,
一二同存了無痕。
識得個中真妙諦,
世間無人不世尊。
注:一,指共性。二,指差異性。

 

詩解金剛經(3)

   《金剛經》第三品《大乘上宗分》所述要旨乃“無相”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大千繽紛幻化成,
萬物宏微循道經。
無余涅槃真妙境,
諸相絕知要躬行。
注:無余涅槃指徹底的無心念,指佛的境界。諸相指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詩解金剛經(4)

   《金剛經》第四品《妙行無住分》所述要旨乃“去執”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煙云過客多我執,
囿于表象常難移。
憑想虛空無量大,
直向無住問天機。
注:無住,即無住相,意為不執著于表相。

 

詩解金剛經(5)

   《金剛經》第五品《如理實見分》所述要旨乃“非相”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啟目即見眾皮囊,
若隱若現布八荒。
三界穿梭多虛妄,
諸相非相如來堂。

 

詩解金剛經(6)

   《金剛經》第六品《正信希有分》所述要旨乃“自然”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善根自植并三學,
 
妙參萬千成正果。
 
河渡思筏何所益?
 
心中白云繞山阿。
 
注:三學,指“戒”、“是”、“慧”。 

 

詩解金剛經(7)

   《金剛經》第七品《無得無說分》所述要旨乃“無定”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如來如去如來去,
 
渾忘三藐三菩提。
 
無有定法法非法,
 
茫茫若一已無棋。
 
注:三藐三菩提,指覺悟、智慧。 

 

詩解金剛經(8)

   《金剛經》第八品《依法出先分》所述要旨乃“自性”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布施七寶何需贊?
 
智慧福德淌心間。
 
舍之思得誠愚昧,
 
水流云散年復年。
 
注:七寶,佛經中指金、銀、琉璃等七種寶物。

 

詩解金剛經(9)

   《金剛經》第八品《一相無相分》所述要旨乃“名實”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空名入流一往來,
 
般若境界天自開。
 
無爭無欲無高下,
 
名實名虛納襟懷。
 
注:入流,即入流果。指須陀洹,小乘佛教的初果位。一往來,即斯沱含。指小乘佛教的二果羅漢位。

 

詩解金剛經(10)

    《金剛經》第十品《莊嚴凈土分》所述要旨乃“有無”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回首向來持修路,
 
嘗聞然燈語諄諄。
 
莊嚴云云俱名謂,
 
了無塵滓清靜身。
 
注:然燈,指然燈佛。釋迦牟尼前的佛祖,他第一個印證釋迦牟尼將成佛。    

 

詩解金剛經(11)

   《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所述要旨乃“無量”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天地福德無盡藏,
 
恒河沙數作等觀。
 
參得四句金剛偈,
 
蓬萊煙霞忘悲歡。
 
注:四句金剛偈,指《金剛經》中的四句偈語。
 

詩解金剛經(12)
 
   《金剛經》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所述要旨乃“心誠”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廟宇佛塔心中供,
 
勿需嘮嘮氣自宏。
 
金剛希有隱四處,
 
如影隨形妙從容。
 
注:金剛希有,喻指罕見的佛法。 


詩解金剛經(13)

   《金剛經》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所述要旨乃“名曰”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從來世尊無所說,
 
卻教眾生費琢磨。
 
微塵世界名稱耳,
 
水皮扯盡已無波。
 
注:水皮,指“波”。 

 

詩解金剛經(14)

   《金剛經》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所述要旨乃“離相”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信解受持識義趣,
 
菩薩六度覓真如。
 
離相無我無所住,
 
如來自譜千秋圖。
 
注:信解受持,指教、理、行、果修佛法的四個階段。由信仰佛法到解悟佛法義理,再修行佛法,最后印證道果。義趣,佛法道理為義,修持佛法所能達到的境界為趣。菩薩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詩解金剛經(15)

   《金剛經》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分》所述要旨乃“不疑”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五戒十善萬億劫,
 
功德無際費評說。
 
仆假天眼悉萬物,
 
華香散處自婆娑。
 
注:仆,我。 
 


詩解金剛經(16)
 
   《金剛經》第十六品《能凈業障分》所述要旨乃“果報”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因果循環彌天地,
 
慈忍傾心無所移。
 
金剛義理勤持誦,
 
洞若觀火明千機。
 


詩解金剛經(17)

   《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所述要旨乃“去功”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眾生我度非我度,
 
天地自合去我功。
 
諸法無法虛實在,
 
六合混沌騰象龍。
 
注:象龍,即龍象。

 

詩解金剛經(18)

   《金剛經》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所述要旨乃“通透”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世尊五眼各有能,
 
化身普照自性空。
 
定慧慈悲法無量,
 
悉知三世任枯榮。
 
注:世尊,如來佛。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詩解金剛經(19)

   《金剛經》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所述要旨乃“虛空”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世間七寶探海藏,
 
福德無量彌天光。
 
萬象虛幻空如也,
 
饑食困眠自在堂。
 
注:法界,即法性、實相。 

 

詩解金剛經(20)

   《金剛經》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所述要旨乃“破執”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四大五塵有色身,
 
三十二相近通神。
 
如來如去圓滿在,
 
諸相俱足亦混混。
 
注:通神,即神通。四大五塵,即地、水、火、風與色、聲、香、味、觸。 

 

詩解金剛經(21)
 
   《金剛經》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分》所述要旨乃“名曰”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覺悟空諦慧命長,
 
佛法本無話麻桑。
 
一生三世和合起,
 
芥子須彌俱汪洋。
 
注:慧命,法以智慧為壽命,智慧無則法身亡。和合,眾緣和合而生即為眾生。

 

詩解金剛經(22)
 
   《金剛經》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所述要旨乃“否得”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云繞群山飄渺間,
 
擁之旋失未能還。
 
無上正覺猶如此,
 
疑是春滿尋月圓。
 
注:
無上正覺,即無上正等正覺。 即佛家所指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詩解金剛經(23)
 
   《金剛經》第二十三品《凈心行善分》所述要旨乃“皆一”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水流花開何所異?
 
無大無小無高低。
 
法門不二恒如此,
 
是猶不是妙菩提。
 
注:水流花開,指任何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都是一樣。

 

詩解金剛經(24)
 
   《金剛經》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所述要旨乃“虛極”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持物在手空如也,
 
沁入靈腹渺無端。
 
世間實虛兩相比,
 
芥子之如須彌山。
 
注:沁入靈腹,指對人影響至深的“虛”(思想、精神等)。渺無端,沒有盡頭。

 

詩解金剛經(25)
 
   《金剛經》第二十五品《化無所化分》所述要旨乃“自度”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眾生自度如來云,
 
我有我法共比尊。
 
斷然渾忘壽者相,
 
坐看云起踏昆侖。

注:眾生自度,佛云:“實在沒有眾生是如來度的。”壽者相,佛認為包括“壽者相”在內的一切有形、真實都是虛幻。       
 


詩解金剛經(26)

   《金剛經》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所述要旨乃“大象”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法身無相應殊形,

奇崛難測平中平。

若有聲色繽紛客,

如來尊容夢中迎。

 

詩解金剛經(27)

   《金剛經》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所述要旨乃“共生”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本來無相無不相,

得與未得若茫茫。

諸法斷滅不曾滅,

需向精微悟天窗。

注:天窗,此處代指關鍵、法門。

 

詩解金剛經(28)

   《金剛經》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貪分》所述要旨乃“辭功”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不受福德不貪著,

平如鏡湖了無波。

南海觀音點甘露,

心中無求大佛陀。

注:點甘露,代指施福德。

 

詩解金剛經(29)

   《金剛經》第二十九品《威儀寂靜分》所述要旨乃“存在”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無所從來無所去,

來去自由了無殊。

有為無為共一體,

心身渾然真六如。

注:無殊,沒有不同、沒有差異。 

 

詩解金剛經(30)

   《金剛經》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所述要旨乃“道體”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真空妙有少即多,

寵然三千芥子河。

萬相歸宗定名姓,

若識本源盡天歌。

注:三千,指三千大千世界。天歌,喻沒有迷惑。


詩解金剛經(31)

   
   《金剛經》第三十一品《知見不生分》所述要旨乃“自出”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一法幻變萬千門,

清晨倏然通黃昏。

諸法無靈尋常事,

直向自心問慧根。

注:法,梵語音譯為達摩。一切抽象、具象,有形、無形等統稱為法。

 

詩解金剛經(32)

   《金剛經》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所述要旨乃“真空”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應化非真本無定,

如如不動杜修行。

身見如來荒唐事,

開山未必是五丁。

注:應化非真,一切都處在變化中、不真實。杜,原意為關閉,此處引申為不需要。五丁開山,傳說中蜀國開山的五位大力士。


中國劉曉林的博客 2015-05-29 22:22:15

[新一篇] 劉曉林:論藝術風格

[舊一篇] 馮唐少作:永遠的勞倫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