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國教育不體現中國精神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中國教育不體現中國精神,體現出中國教育不精神。市場經濟的精髓是培養出每個人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這才是市場經濟最大的貢獻,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但是中國教育恰恰沒有把這點抓住。

易中天:中國教育不體現中國精神

  圖片來自網絡

易中天:中國教育不體現中國精神

  易中天

  8月17日,易中天公開出現在2013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文化峰會上,大談“中國精神”。自去年二月,易中天對外宣稱隱居江南小鎮專心寫“易氏中華史”后,他的每次出現似乎都與這部書有關。

  讓嚴肅的歷史“老少皆宜”是易中天“紅火”的根本,一起尋找Chinese(華人)來龍去脈的隊伍中,他想吸引更多年輕讀者參與。8月15日的上海書展上,《易中天中華史》第四卷《青春志》舉辦了首發式。此卷風格明顯走的是“青春”路線。易中天今年66歲,倒覺得自己是“新青年”。

  談易中天現象 不接受任何標簽式的頭銜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的這句話,用在易中天身上,完全不合適。2006年,在廈門大學的教師崗位上即將準備退休的易中天通過央視的《百家講壇》爆紅。如今的易中天更為自信,對自己的論斷也更為張揚,“易中天是可以被包裝的嗎?天大的笑話!”

  華商報:“易中天現象”中,你的身份多樣,歷史學者、學生喜歡的教授、公共知識分子,你怎么界定這些身份?

  易中天:我沒得選。

  華商報:這么說你對以上都認可。易中天:我都不認可!我干嘛要認可別人給我貼的標簽?別人給我貼的標簽我一定不認可,我也不知道媒體的人將來會再給我一些什么樣的頭銜。

  華商報:你覺得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易中天:不能貼標簽的人。特別是那個“公共知識分子”,要說我是知識分子,我只承認我是個“獨立”的知識分子。前提是經濟的獨立。沒有經濟獨立,就沒有人格獨立,也不可能有思想的獨立。

  華商報:必須要和經濟掛鉤的,似乎無法回避商業包裝的問題。

  易中天:誰來包裝我?不知道為什么這些帽子橫飛?說我是被商業化包裝的教授,請他把那個人的名字說出來,誰包裝我?我還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幸虧是沒人包裝,要不然早就臭大街了。包裝易中天?天大的笑話!

  我現在一不缺名,二不缺錢,我就想做一些有意義和有意思的事情。我現在根本犯不著每天花那么多時間工作,也犯不著每天跑來跑去,而且我之所以當年賺了那么多錢,圖的就是誰也買不了我,你買不起,我貴。

  華商報:你不在意別人評價你,你會去評價別人么?

  易中天:我也不評價別人,我干嘛要評價別人?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只要他一不違法,二不犯罪,第三,他不突破我認為的做人的道德底線,因為我不認可很多社會的道德底線的,我有我的道德底線。比如,所謂“公序良俗”,這個話我不說的,什么“公序良俗”,誰約定的?

  寫易氏中華史 底氣來自媒體和粉絲

  易中天現在更愿意聊的是他的《易中天中華史》,而將其他問題稱為“題外話”。但對出版商冠以的“百科全書”式史書的說法,他并不認可。對“一個人”修史的質疑,他明確提出反對“家禽式”的修史方式,稱自己是“掃雷兵”。

  “歷史應該成為每個人都關注的東西”

  華商報:去年二月,你對外宣稱隱居江南小鎮專心寫“中華史”。今年幾本書陸續出版后,讀者在出版介紹中看到是“百科全書”式的歷史。

  易中天:誰說是“百科全書”?我自己何時說過這四個字,我當然沒有說過。

  華商報:歷史上,《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著的,《史記》是史官司馬遷撰寫的,如今,你,一個人,大學教授,寫3700年的歷史,支撐你的底氣是?

  易中天:就是有這樣多的媒體愛我,還有粉絲,哈哈!

  實際上在我看來,歷史學絕對不是某個人的專長,不是某些人可以壟斷的。誰誰誰壟斷歷史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在古代社會,只有少數的讀書人、史官才能接觸到大量的史料,才能有資格去寫,后來發展到“官修”,非官修的被稱為“野史”,這就明顯的帶有歧視和貶義么。難道我們到今天還認為這種“家禽式”的修史是對的嗎?

  華商報:以易中天的角度,修“中華史”的初衷是?

  易中天:歷史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都關注的東西。每個人都來自歷史,每個人只要是生活在這個文明圈中的,都是Chinese,都是華人。華商報,第一個字就是“華”,是Chinese,難道不應該關心一下我們的來龍去脈嗎?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這個問題需不需要探討?這些問題,其實就是我的底氣。

  我希望通過5到8年的時間,通過36卷的《易中天中華史》,和我的讀者朋友們一起尋找我們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我們為什么是Chinese,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我就是一個大部隊前打頭的“掃雷兵”,先掃一遍,大家跟上。

  走青春路線國家要安定 個人可折騰

  華商報:我們經常會說,“歷史”是要到后人來看,才能去評判前人。易中天:是啊,我們現在回頭去看3700年,還不夠嗎?

  華商報:從開天辟地寫到當代,是從傳說寫到讀到的歷史,進行這樣的歷史穿越后,你覺得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是?

  易中天:看對誰,沒有這個前提是不能回答的。對讀書人來講,最好的是戰國。戰國是“士”的時代,也就是我們今天的讀書人,腦力勞動者。戰國的“士”朝秦暮楚,根本不把那些諸侯放在眼里。但戰國天天打仗,一死就幾十萬人,死的大多數是平民啊,對平民來講是最不好的。

  華商報:有沒有覺得會對哪一段歷史比較沒有把握?或者自己不是很熟悉的情況存在?

  易中天:我可以說都熟悉,都不熟悉。這個思維一定要改變,好像是只能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即便是熟悉的事情,也不能按照原來的方式去做。必須在自己原來的水平上,刷新。這不是誰來包裝的問題,是我自己刷新自己。

  華商報:刷新,折騰,在66歲的時候。

  易中天:沒錯。國家要安定,個人可折騰,不斷地刷新自己。他們討論“養老”,我是反對這說法的,老又不是病,為什么要養,只有養病的說法,怎么冒出養老來了,老是病嗎?我從來沒覺得我老,我還是個“新青年”嘛。

  華商報:不少人說易中天教授是個很敢說的教授,歷史上,包括現代史,在牽扯到一些敏感問題的時候,你會怎么處理?

  易中天:我會實事求是。至于怎么去完成,我有我獨特的方法,不用庸人自擾,替我担憂這個,担憂那個,拜托諸位不要担心。拜托啦!可以關愛,謝謝大家的關愛。(笑)

  華商報:那我們就等著從書中看你怎么解決這些問題?

  易中天:對對對,太對啦!(很興奮,笑得手舞足蹈)

  論“中國精神”中國教育不體現中國精神

  時刻不忘“罵”中國教育,了解易中天的人都知道他這個特點。此次,易中天來“華山論劍”論道“中國精神”,在談到“中國精神”若干問題時,再一次將這一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華商報:論道“中國精神”,你認為“中國精神”是什么?

  易中天:我現在做36卷的“中華史”,就是想找到“中國精神”,但最后“中國精神”是什么,要36卷寫完后,我才能下結論,否則我主題先行是不對的,這是違反一個歷史學家的職業道德的。

  華商報:是在邊研究、邊寫作的過程中,對“中國精神”進行概括?易中天:太對了,你說的這個話,就算是我的回答。邊閱讀、邊研究、邊寫作,在寫作中研究、在研究中閱讀、予研究以傳播,不是通常的,有些學者先做一輩子學問,寫一篇論文,有沒有人看他不管。易中天與眾不同,非同凡響,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從來都不按常規做事。

  華商報:從女媧開始,最后的節點放在“鄧小平時代”。

  易中天:我說“從女媧寫到鄧小平”,很多人沒看懂這句話,中國教育害人啊!實際上,我的意思是“從原始社會寫到改革開放”,那如果我用這句話做標題,不是沒人看嘛,我要說“從女媧寫到鄧小平”,大家不都想看啦,跟你們學的,做“標題黨”。

  華商報:還沒有寫到“鄧小平時代”,如果讓你對這個時代做一個前瞻性的概括?你怎么看?

  易中天:“鄧小平時代”就是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上意義非凡的、偉大的革命,必將從根本上改變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唯獨這次改變,前幾次都是改不了的。

  華商報:怎么講?

  易中天:直白地說,就是建立市場經濟這件事情意義非凡,以前我們所有的問題都在于我們沒有實行市場經濟。我們的大航海時代開始了!華商報:你時刻不忘罵中國教育,但又說改革開放時代是最徹底改變“中華史”進程的?

  易中天:這不矛盾。鄧小平自己都說,最大的失誤是教育。恰恰是中國教育沒有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沒有理解市場經濟的本質,倒是把市場經濟的弊病全學會了,賣文憑啊,收高學費啊。市場經濟的精髓是培養出每個人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這才是市場經濟最大的貢獻,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但是中國教育恰恰沒有把這點抓住。

  中國教育不體現中國精神,體現出中國教育不精神。



網載 2015-08-05 19:28:18

[新一篇] 易中天——我的教育就是不教育

[舊一篇] 易中天:不原諒中國教育 它最不拿人當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