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區年譜】雍正怎樣從殺人狂變成萌大叔?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雍正也許不會想到,未來的二百多年間,他的一生如同一個故事庫,被后人按需提取素材,炮制出一幕幕不同的戲碼來。任何時候我們看到的雍正,可能都只是社會風潮最希望看到的那個雍正而已。

雍正怎樣從殺人狂變成萌大叔?

作者 | 李巖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顯示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后稱‘康乾盛世’。”這句話摘自百度百科的雍正詞條。是不是覺得哪兒有點別扭?大概翻譯一下就是:“張三干了好多事,后來的人都說,張三他爹和他兒子好牛啊!”說好的邏輯呢?

這就是雍正面臨的尷尬:殫精竭慮為父親補上漏洞,累死累活給兒子留下基業,為“康乾盛世”得以傳續起到決定性作用。但他留給后世的,不外乎性格古怪、屠殺功臣、篡改遺詔、被呂四娘刺殺等或殘暴、或八卦的印象。而近年來,雍正又變成了娛樂的寵兒,先是以四爺的身份在多部電視劇里談情說愛,又以萌萌噠的造型在故宮藏品里“耍寶”。歷史上很少有皇帝像他一樣經歷了如此大開大合的復雜評價。他的生前事和身后名,很值得探討一番。

一、1990年代以前的惡魔雍正:影視劇里被暗殺的常客

歷史背景:臟活干得多,得罪人也多

如果在民間做一個調查,看看清朝的皇帝里誰的知名度高,估計雍正排不到前三。康熙、乾隆、溥儀,都比雍正更有名。老百姓即便知道雍正,更多也是從各種段子、傳說中得知的,而這些關于雍正的傳聞,多數都是負面的。

雍正評價不高,主要原因還是他得罪了人。準確地說,是得罪了有話語權的人。

雍正從康熙手里接過的,是一個因連年戰亂,國庫已經空虛的國家。整個國家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而雍正偏偏是個獨裁屬性很強的人,曾在養心殿懸掛他親筆書寫的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這幅對聯可從正反兩方面理解:正面的是,雍正勤政愛民,治理天下親力親為,而不是僅僅被天下人所奉養;反面的是,全天下都得聽我一人的!


▲故宮養心殿中至今還懸掛著雍正題寫的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

一方面是必須改革的現狀,一方面又是有能力的獨裁者執政,于是一系列舉措襲來:實行火耗歸公,增加朝廷收入;推行官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打破旗人的優越感,重用漢人;大興文字獄,禁止反對聲音。

而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每一樣都妨礙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火耗歸公打擊了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得罪了貪官污吏;攤丁入畝廢除了人頭稅,得罪了地方上的土豪;重用漢人得罪了滿人;而文字獄則得罪了天下讀書人。

這些被得罪的人,有一個統一的稱謂:他們都是有話語權的人。于是,雍正被“黑”的歷史從那時就開始了。

文藝表現:篡位、被刺殺成為他的標志

在關于雍正的各種傳說中,篡改遺詔“傳位于四皇子”和被呂四娘報仇割頭,是兩個主要的傳聞。

民間傳說中,康熙因為兒子太多(一共24個),兄弟之間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兩次立二兒子為太子,都因種種原因給廢掉了。后來康熙決定采用密詔的形式,將傳位詔書寫好后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康熙死后,皇四子胤禛第一時間帶著親信趕到,取下詔書后發現寫的是“傳位十四皇子”。胤禛親信臨時在“十”字上加了一橫一勾,改成了“于”字,詔書就變為了“傳位于四皇子”,胤禛得以順利繼位。


▲“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于四皇子”,這個傳聞流傳甚廣,卻經不起推敲

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各種評書、地方戲、歷史小說中都采用過這種說法。但這其實是一個漏洞明顯的謠言,幾句話便可戳破。

首先,清朝時用的是繁體字,“于”字寫法為“於”,想把十字描成於字,幾無可能;其次,傳位詔書這么大的事,除了寫明是第幾子之外,總還要寫清皇子的名字。康熙十四子名為胤禵,與四子胤禛的名字寫法差別很大,更是不可能靠改字來蒙混過關的。最后,清朝是滿族人當政,遺詔通常使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就算能改一種文字,也是不可能同時改三種文字而不被發現的。

真實的康熙遺詔一式四份,如今分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以及遼寧檔案館。在遼寧檔案館展出的康熙遺詔中,明確寫著由皇四子胤禛繼位的字樣:“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而呂四娘的傳說就更有傳奇性。相傳呂四娘為呂留良之孫女(一說女兒),野史記載呂留良因雍正文字獄被殺,呂四娘為報仇,以選妃之名混進皇宮,后在雍正召其侍寢時以短劍將雍正斬首(另有傳說是用血滴子斬首)。

這個傳說的不靠譜之處在于: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呂四娘這個人真的存在過。從上文描述中的兩個括號即可看出,她的身份,斬首工具等均有不同傳說。正史上沒有記載過這個人,她更多是在《童林傳》等評書中出現。

雖然歷史上很可能并沒有這個人,但她的經歷與那個時代的很多人暗合。不少人都因為文字獄等原因而年幼喪父、中年喪夫。每一個因文字獄而冤死的文人,都有一幫同樣文采很好的親朋好友,他們會積極地將雍正的負面形象傳播出去。于是乎,呂四娘的故事在不斷增刪、修正中,越來越有傳奇性。從短劍斬首發展到血滴子斬首,即是傳奇性增加的一種體現。

這個斬首皇帝的故事,近幾十年更是被影視界視為珍寶,不斷被改編為各種電影、電視劇。下圖即為一部分反映呂四娘的影視劇,從中也可看出,雍正在民間真是遭人恨……


二、1990-2010的勤勉雍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勞模

歷史背景:腐敗嚴重 雍正的反腐事跡被人記起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文藝作品中的雍正一般都是反面角色。用現在的話講,他在絕大多數作品中扮演那個被打的大boss,影視劇講述的也就是主角如何一步步逼近大boss,并最終打敗了這個大boss的過程。

進入到1990年代,國家從上至下掀起的反腐風暴,使雍正的形象發生了轉變。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迅速騰飛,但也帶來了一定的腐敗問題,投機倒把等現象很不得民心。198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通過了《關于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從我做起”的廉政措施,下定決心要“堅決懲治腐敗,帶頭廉潔奉公、艱苦奮斗”。僅1989年上半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處貪污受賄案16000多件,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0%。

在反腐一步步深入的大背景下,連年征戰花錢如流水的康熙,七下江南花錢同樣如流水的乾隆,所受的關注降低了一些。與此同時,人們也逐漸記起了那位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納糧當差,讓貪官污吏恨得牙根癢癢的雍正爺了。

文藝表現:電視劇《雍正王朝》將雍正拍成了人民公仆

河南作家二月河從1984年動筆開始撰寫《康熙大帝》,直到1996年寫完《乾隆皇帝》,完成了他的“帝王系列”三部曲。其中,三卷本的《雍正皇帝》寫于1990至1992年,正是反腐風暴最猛烈之時。當然,作家有自己的寫作節奏,他可能是無意之中碰巧寫于此時。但這種巧合也讓《雍正皇帝》成為他“帝王系列”三部曲中最受人關注的一部。


▲作家二月河耗時12年撰寫的“帝王系列”三部曲

真正讓二月河這部小說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的,是幾年之后胡玫導演執導的電視劇《雍正王朝》。該劇根據二月河的小說改編,名字從“皇帝”換為“王朝”,顯示了主創人員的野心:不局限于描寫雍正一人,而是以他來帶出雍正登基前后二三十年的歷史。

劇中,雍正被塑造成了一個勤政愛民、克己奉公,苦了他一個造福大清朝的形象,這與以往影視劇中對他的描寫有了巨大的區別。很大一部分國人都是從這部劇中知道“哦,原來雍正干過這么多好事啊”。

《雍正王朝》最后一集中的一個細節,將這種勤政愛民的形象表露無遺。雍正埋頭于公事,一整天都沒吃東西,晚上還將一位叫曾靜的犯人叫到身旁。這個人曾寫書批判雍正,因宣揚反清復明,散布雍正弒父篡位謠言而被抓。雍正并沒有加害于他,反而讓他講講那本書中的內容。服侍雍正的丫鬟勸他吃點東西,他就讓人給他盛了半碗飯,泡上點湯,以此充饑。剩下的飯菜都賞給了曾靜。在這之后不久,雍正即因積勞成疾去世,“半碗湯泡飯”為這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形象畫上了點睛的一筆。

當然,《雍正王朝》也因有過于美化雍正之嫌,被一些專家質疑。秦暉先生就曾撰寫《<雍正王朝>是歷史正劇嗎?》一文,對劇中的情節做了批駁。

比如上文提到的只吃半碗湯泡飯,把剩余的賞給“政治犯”曾靜一事,秦暉就很不以為然:“曾靜一案,雍正的處理即使從封建法制看也是怪戾的,他殘忍地將只有思想異端的呂、嚴、沈三族株連慘殺,卻留下“現行犯”曾靜為他宣講《大義覺迷錄》,電視劇居然把這描繪成仁慈之舉!”

對于劇中雍正因積勞成疾病逝的處理,秦暉也提出了不同看法:“雍正的猝死雖史無確證,但海內外清史界多認為是妄求長生迷信丹藥中毒而亡。電視劇卻描繪雍正長期抱病操勞,為治國而‘活活累死’。為塑造這個高大全的道德偶像,真是不遺余力了。”

可見,電視劇《雍正王朝》雖然依托于歷史事實,但也不乏美化雍正的地方。而雍正以往的殘暴形象,則隨著唐國強略顯高大全的演繹而徹底扭轉。本劇還有一個意外屬性,即為十年之后的清宮穿越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2010至今的萌叔雍正:四爺很忙,故宮很調皮

歷史背景:《雍正王朝》給穿越劇搭建了一個很完備的歷史框架

時間進入到21世紀,互聯網的興起讓文學的載體發生了質的變化。人人都能在BBS上連載小說,人人都能開博客寫散文,文學的門檻大大降低。全國文學青年都往幾個主流刊物上投稿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與門檻降低同步的,是小說種類的豐富。像穿越小說這種以前極少聽聞的小說類型,都成為了原創網絡小說的大類。既然是面向大眾的小說,總要穿越到一個大家熟悉的年代去。


▲雍正寫給年羹堯:“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爾此等用心愛我處,朕皆體到。”

那么問題來了,往哪兒穿呢?首先,多年“辮子戲”轟炸下來,老百姓對清朝以前的事都不太熟了,因此年代太遠的不好,穿越小說漸漸都集中到清朝穿越這一個門類來,還有了個特有的名字——清穿;其次,老百姓不愛看虐心的情節,鴉片戰爭以后的屈辱史還是少碰為好,因此清朝中晚期不是穿越的理想時期;再次,乾隆帝在之前的多年戲說改編風潮中已經被“玩壞”了,提起乾隆,先想起跟趙雅芝卿卿我我的鄭少秋(《戲說乾隆》),再想起跟小燕子容嬤嬤吹胡子瞪眼的張鐵林(《還珠格格》),然后就想不起什么來了。而穿越小說有一個前提,即要在基本真實的歷史框架內講故事。因此戲說過于厲害的乾隆朝又不方便穿越了;最后,穿越小說最大的受眾群體是女生,內容還是以談談情、說說愛為主比較好,不要太打打殺殺的。因此,連年征戰的康熙朝也不是太理想的穿越地點。

再來看看雍正朝:有《雍正王朝》電視劇珠玉在前,歷史框架清晰;有“九王奪嫡”這樣的精彩戲碼,容易編織出戲劇沖突;除四爺外,八爺、十三爺、十四爺這幾個皇子個個性格突出,隆科多、年羹堯、張廷玉等文臣武將及其親屬都很有看點,關系錯綜復雜;史書上對雍正在情愛方面的記載沒有多少,這給了穿越小說很大的發揮空間。

綜合幾個因素,雍正朝成為穿越小說的合適穿越地點,因此一大批穿越回雍正朝的小說誕生了。在2010年左右,這批小說衍生出了一批雍正穿越劇,甚至成了一股文化現象,史稱“四爺很忙”。

文藝表現:四爺很忙 雍正很萌

某個頻道,四爺正在和若曦曖昧,切頻道,四爺正在和憐兒纏綿,切頻道,四爺喜歡晴川,切頻道,四爺娶了甄嬛……總結起來,就是四爺很忙。


▲四爺很忙:雍正題材穿越劇、正劇扎堆,導致熒屏上能同時看見好幾個雍正

以上是2011-2012年間流傳于網絡的一句玩笑,因為那段時間,幾部以雍正皇帝為主角的穿越劇、歷史劇扎堆播出,好幾個雍正輪番出現在電視上,輪番與各種姑娘談情說愛。此時的雍正早已不是那個勵精圖治、嘔心瀝血的勤苦帝王形象,不再是屢遭暗殺、殘暴乖戾的暴君形象,甚至不再有半碗湯泡飯那種細節。對廣大觀眾來說,站在若曦、晴川、甄嬛們面前那個穿龍袍的男人,不過是古裝版的霸道總裁罷了。

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接地氣”是所有傳播物的第一要務。電視劇如此,很多高門檻的地方亦如此,比如故宮。如今見多識廣的網友,不斷津津樂道于臺北故宮的紀念品如何接地氣,如何讓普通人看得懂,這也逼迫著北京的故宮要自我求變,更接地氣。于是,雍正爺又有了用武之處。


▲臺北故宮的創意產品:康熙至光緒朱批“知道了”

2014年,一組名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圖片在網上走紅。圖片以《雍正行樂圖》為基礎,其中的雍正帝或是松下撫琴,或是穿著武士服與猛虎搏斗,或是臨河垂釣,再配合輕松活潑的文字說明,又一次顛覆了網友對雍正的印象。

這組圖是故宮在接地氣方面進行的一個嘗試,引發了很好的效果。“行樂圖”是古代有錢人雇畫師給自己畫的游玩畫像,介于今天的“自拍照”和“到此一游風景照”之間。而在人們印象中一貫不茍言笑的雍正,也在這些“自拍照”里泄露了自戀的一面。用今天的話說,雍正很喜歡cosplay,在各種畫作中把自己的臉畫進去,并且很陶醉于自己這種惡趣味中。


▲《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系列圖片

雍正的這組萌大叔畫像的走紅,也可看作當下社會的一種倒影:雍正有很多面,“萌”或許是其中很微不足道的一面,甚至是被人為做出來的一面,之前的兩百多年也很少有人提到。然而在當下,他的這一面就被拿出來并放大了。至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那個工作狂胤禛?呵呵,大家沒興趣了。

結語:

公元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駕崩,他的所有事跡定格在了那一天。他也許不會想到,未來的二百多年間,他的一生如同一個故事庫,被后人按需提取素材,炮制出一幕幕不同的戲碼來。任何時候我們看到的雍正,可能都只是社會風潮最希望看到的那個雍正而已。

本文系騰訊文化【禁區年譜】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騰訊思享會 2015-08-23 08:47:46

[新一篇] 找另一個比這里好的城市

[舊一篇] 于寒:當代中國大學的八大死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