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讀書心得:思考·后半本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經常會有朋友來信,讓幫助推薦一些書。
我過去的確做過這方面的推薦,但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一樣,需求差異很大,推薦好書其實很難。所以,我想談一下自己的讀書經歷,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時候讀書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關鍵是找不到書——在偏僻的農村,能夠接觸到的書非常有限。我記得我買的第一本書,是《三國演義》連環畫中的一本,是我把家里的廢鐵廢銅(有的其實還有用,并非真正的“廢”)賣掉,用得到的零錢買的——那一年我7歲。
那個時候讀書基本上沒有太多選擇,能夠遇到什么書就讀什么書。盡管如此,差不多到小學5年級的時候,四大古典名著都看過了,又陸陸續續讀到一些世界名著。
當時閱讀最多的是文學類書籍和雜志。有時候聽說誰有一本好書,要跑很遠去借,借書就需要在短時間歸還,逼迫著爭分奪秒地閱讀。這也幫我培養起了快速閱讀的習慣。我曾經在一個晚上讀完了一本小說集,因為第二天天亮人家就要求還,而我絕對要認真維護這種信用。
我讀書和寫作受表哥的影響很大。他酷愛寫作,立志成為作家——這也是當時很多人的理想,當時的人聽到帶著作家頭銜的人,常常流露出仰慕之清,連年輕人找對象都在簡歷中注明“愛好文學”之類的。表哥那里是一個書籍交換站,很多人把書借給他,也從他那里借書,這大大方便了我的閱讀。
書籍幫我打開了一個窗口,一個廣闊的世界。我小時候對做農活之類的沒有任何興趣,經常在農忙時還手捧著書看,以至于大人常取笑我,說讀書讀傻了將來可能討不來媳婦。
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莎士比亞戲劇、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等書,是我當時很喜歡的書。《約翰·克里斯多夫》讓我感受到音樂世界的奇妙和震撼,它喚起我對音樂的熱愛。莎士比亞戲劇中,美妙絕倫的語言,常常讓我愛不釋手,以至于能夠大段大段的背誦里面的對白。
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對我的影響是深植于靈魂的。土地、民族、掙扎、苦難、悲愴、奮爭、愛情、死亡……這些絕非幾個關鍵詞所能涵蓋。它促使我閱讀有關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那是更深的苦難……說起來有點荒誕,是《靜靜的頓河》而非那些空洞的說教,讓我深切地愛這片土地,愛這個民族。有關這一點,我在《抄家事件——故鄉記憶》第9節《靜靜的土地》中寫過。
對于《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當時還不大懂,等后來再讀的時候,愛不釋手,在書上密密麻麻地寫了很多感悟。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以至于書中的空間被我的評語占滿。這樣的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典。

讀書有訣竅嗎?
對于很多人問的這個問題,我常常不置可否。但讀書的確有一些方法,是需要自己總結的。比如,我讀書的時候,首先會通過目錄看作者的大致思路和基本邏輯,以便最快地進入角色。進入章節后,同樣如此,與作者一些展開內容,有時候會不謀而合,有時候會出入很大,通過對比,會發現作者的長處和局限性,同時也發現自己的局限性和優勢。這樣讀書脈絡非常清晰,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更鍛煉自己的思維,拓展自己的思路。
我也常常多本書一起讀。比如,關于養老保障問題,西方國家的做法也有非常大的不同。我會一次性買一、二十本書,放在一起閱讀。對于重疊內容直接跳過,剔除不需要的時間消耗,使閱讀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一次組合閱讀可以把一個問題弄透徹。
我喜歡在睡前讀會書,讀完后放床邊。常常半個床都是書,而我被擠到一邊。沙發、飯桌前,也常常被書占著。所以,家里常常會很亂。
讀書也常常面臨著很多的局限性。關鍵問題是,我們看到的書都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很多細節往往被遮掩或忽略。
比如,閱讀《記念劉和珍君》的時候,深感軍閥的殘暴和血腥。但是,在讀到它背后的歷史后,卻是更深的震撼。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鎮壓徒手請愿的學生,打死47人,女學生劉和珍是其中之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慘案”。慘案發生后,段祺瑞趕赴現場,長跪不起,請求贖罪,并從此開始終生吃素。隨后,段祺瑞處罚兇手,頒布“撫恤令”。而且,段祺瑞政府并未干涉媒體報道此事,以至于各種譴責和抨擊之聲不絕于耳。當時的國會和司法,亦召集非常會議,通過了屠殺首犯“應聽候國民處分”的決議。京師地方檢察廳認定:“此次集會請愿宗旨尚屬正當,又無不正當侵害之行為,而衛隊官兵遽行槍斃死傷多人,實有觸犯刑律第三百十一條之重大嫌疑。”社會壓力最終導致執政的國務院總辭職,段祺瑞亦承担全部責任,辭去所有職務退居天津,每日吃齋、誦經、看書、下棋,撰有《正道居集》、《正道居詩》。1936年,身患胃病,十分虛弱,“醫生勸他開葷以增加營養,他仍執意不肯:‘人可死,葷不可開。”。
后來,又看到被稱為“六不”總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一生沒有不動產)的段祺瑞的遺囑:
余年已七十有余,一朝怛化,揆諸生寄死歸之理,一切無所縈懷,惟我瞻四方,蹙國萬里,民窮財盡,實所痛心,生平不喜多言,往日曲突徒薪之謀,國人或不盡省記,今則本識途之驗,為將死之鳴,愿我國人靜聽而力行焉!則余生雖死猶生,九原瞑目矣。國雖微弱,必有復興直道,亦至簡單。
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本此八勿,以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產,后人宜體我樂道安貧之意,喪葬力崇節簡,殮以居士服,毋以葷腥饋祭。
這是一個軍閥的另一面,臨終前還在關注民族前途,還在體恤百姓疾苦“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
我們現在能夠挑選的圖書,大都是前半本,甚至前半本也是精心修剪過的,這注定了我們所能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被扭曲的。讀書,不能只讀半本,尤其歷史,如果不讀后半本,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入歧途,就無法客觀地看待和評價歷史。有的人越讀書越傻,就是因為老是在前半本書里面晃悠,既沒有深入思考,也沒有尋找后半本書去讀。

于2010年1月5日深夜


時寒冰 2012-02-24 19:08:20

[新一篇] 讓權利流動起來才有動態穩定

[舊一篇] 時寒冰:民之傷,民之淚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