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中國文學是世界文學精彩的一部分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賈平凹

社會的轉型是每一個人的轉型,國家改革是每一個人的改革。中國的改革經歷過30年之后進入了“深水區”,到了決戰沖刺時刻,我們的文學也在回顧過去的歷程,總結經驗與不足,確定今后的目標方向,部署新的工作和任務,這也就是召開“文學陜軍再出發”學術研討會的意義。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文學陜軍,再次出發”。即是說,在陜西有一個文學的團體,它曾經出發過,而且有過一次力量的噴發,但它不滿足于現狀,不愿意固步自守,它還想動員起來,爭取出彩。會議之所以在北京舉行,是因為北京是中國的文學中心,某種意義上來講,猶如奧林匹克。再一點,陜西畢竟地處西北,陜西的作家在一個邊遠的地方待的長久了,或多或少就有了地方思維。

我的發言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簡略地講講我所認識的當下中國文學;另一個部分我想談談陜西當下文學。

我先說第一個主題:中國當下文學。

這個部分我談三點。

第一、中國的改革還在深入,中國已有很多變化,中國還有優秀的作品出現。30年的改革使中國的經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使中國的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在這樣的轉型期,在這樣一個大時代,中國的文學也得到了大繁榮。可以說中國的改革是從經濟方面開始,而最早改革的卻是中國的文學,當外國的各種思潮涌進來后,我們狂熱地解讀和吸納,有了新的觀念和思維,通過我們的作品又影響到了國人的觀念和思維,擴大他們的眼界和胸襟,反過來再推動中國的改革發展。中國的作家與這個時代、與這個社會已經血肉相連,像皮膚一樣,你無法揭下來,揭下來就血肉模糊。正是這樣,才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才引起了世界對中國文學的關注。

30年之后,中國的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問題將更加復雜,它將為文學又一次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和豐富的素材,這就期待著,也必然會出現優秀的文學作品。總結30年來優秀的作家和優秀作品的經驗,我們有信心大有作為。我們生活在當下的中國,中國當下的社會現實就是我們的命運,這種命運也決定了我們就是這樣的文學品種。也就是說,我們是為這個時代、社會而生的,只能以手中的筆來記錄、表達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它是我們的使命,也是一種責任。

第二、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學在傳承上完成了它向西方的學習。30年來,中國作家受到世界文學的影響,對外國文學狂熱地閱讀,瘋狂地借鑒,甚至模仿著,明白了文學應該寫些什么,應該怎么寫,一步步掙扎擺脫我們作品中的政治化和宣傳化,逐漸回歸到文學應有的規律上來,進入真正的文學河道。這個過程極其艱辛,幾乎是三代人的前仆后繼,終于改變了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形成的整個社會對文學政治的、道德的評判體系和審美要求,才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但以整體來講,可以說我們學習畢業了,有的學生是優秀的,有的學生及格了,有的學生還在及格線以下。

整體的學習如果說是畢業了,那就應該開始自己的寫作了。這就需要我們思考,如何建立不同于別的國家的中國文學,是中國特色的文學。特有的地域和特有的文化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國情、世情、民情。在這樣特有的國情、世情、民情下產生的中國文學,必然是獨特的故事和另有情致的文字。到了那個時候,中國文學不但成為世界文學的一部分,而且將會是精彩的一部分。

第三、 外部世界看中國文學往往挖掘文學中的中國政治,我們更需要他們在政治的中國發現中國的文學。外邊的世界在對待中國文學時太注重作品中的政治成分,而不注重或忽略了作品中的文學價值。這種現象可能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消失和更正。一方面需要中國深化改革后,完善我們的體制和法制,解決存在的各種矛盾沖突,使社會逐步走向成熟和有序。在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使國民的生命存在于更高層次,使這個民族更智慧更誠實更能担當,活得更有尊嚴。另一方面,是我們作家進一步提高我們作品的文學品質。天之所以高,在于它有日月星辰,地之所以厚,在于它能藏污納垢,這天是人類的天,這地是中國的地。仰望天上的星空,寫出地的污垢和污垢得以化作肥料長出各色的草木,這樣的文學才有可能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讀出啟示,讀出興趣。

中國當下的文學創造了什么,為整個世界提供了什么,這是最重要的事。中國并不缺少優秀的作家,要強調這種意識,企圖有所作為。爭取外邊世界看中國文學,不僅在中國文學里看中國的社會、中國的政治,同樣,在政治的中國里看到中國文學的審美價值,這是最美好的事情,也是最期待的事情。

我談的第二部分,是關于陜西文學。

第一, 土地越耕種越長莊稼。陜西在歷史上是輝煌的,而近代以前它衰弱敗落,文學更是荒地。在上世紀30年代,作家只有個鄭伯奇,他跟著魯迅,還常年在上海。真正的作家產生,是柳青、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他們,然后是新時期文學的路遙、陳忠實、高建群、莫伸、王蓬、葉廣芩、紅柯、馮積岐、冷夢、吳克敬等人。這兩撥群體,如果說是豐收了兩茬的莊稼,現在就是收獲之后又在耕耘播種期待新的豐收。現在的情況是,在第二批作家大部分逐漸年老,接下來年輕的一撥,作家數量很大,其中也有幾位特別出色的作家,創作十分積極,但是和其他省市比較起來,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作家和作品還不夠多,這是陜西省委宣傳部的焦慮,陜西省作協的焦慮,陜西省人民都在焦慮。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過一句話:大樹底下不長草。其實這是沒有道理的,后來不是就有了第二批作家長成大樹了嗎?現在又有一句話:陜西的土地乏了。這話更沒道理。任何土地都是越耕種越長莊稼。人沒有吃飯吃厭煩的,地沒有長莊稼長厭煩的。耕種耕種,關鍵是耕,還是我們深耕不夠,陜西的土地厚實,而且肥沃,現在需要我們的深耕。

第二, 有這樣的品種,也要有那樣的品種。上兩代的作家,大多數都是寫鄉土題材的,其文學成就也是他們的鄉土寫作。但是,30年改革以來,中國發展工業城市化,雖然農村還占著廣大的地域,但農村、農業、農民已經不是以前的概念。上兩代作家要么出身于農村,要么長期生活在農村,這種出身和經歷就決定了他們文學的品種。而現在年輕的作家大多出身于城市,生活在城市,再讓他們去寫鄉土,他們沒有那種天性和興趣,他們也寫不好。他們的特點是一從事寫作,先是在文學營養上汲取了現代主義文學,他們的生活經歷是同轉型社會同步的,一方面是社會的物質豐實,一方面矛盾沖突激烈,他們接受的既是現代的、繁榮的、先進的、時尚的東西,又是罪惡的、暴力的、變態的、荒唐的東西。他們應該寫他們熟悉的想要寫的東西。他們的品種和上兩代品種不同,這需要我們一方面要支持老作家和中年作家繼續寫他們的鄉土,另一方面對年輕作家要寬容,要開放,要保護,要促進他們寫別的體裁。但目前陜西,因地處偏遠,比不上北京、上海、廣州的現代化程度,年輕作家寫作的基地和環境還不怎么好,陜西省政府和陜西省作協應在這方面下些大力氣,來幫助他們。

第三,關于生活與氣息。我在這里談生活,不僅僅是談怎樣深入生活。當然深入生活是個不朽的課題,沒有生活你怎么寫東西呢?陜西上兩代作家,他們作品之所以優秀,就是深入現實熟悉生活,他們的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這種氣息雖然無法定義,但你能感受到它的氣味、它的溫度,它無時不在一呼一吸中,而你習以為常以為它不存在,它卻正是你生命的全部,所以有了這種氣息,作品才可能鮮活、豐沛、深刻,有神經有血。我在這里談生活還有一種意思,就是我們現在有些作品太受電影、電視、話劇的影響,具體講,電影、電視、話劇的流行影響我們的小說。但電影、電視、話劇畢竟不是小說。以我的見解,流行的電影、電視、話劇,它們的結構往往是以情節、人物來完成一個故事,小說應該是以故事、情節、人物來表現一段生活。

第四, 要有自己的家園,自己的廟宇,自己的對手。作家比的是什么,比的是創作的能量,這種能量當然也有天生的,但更多的是后天修養所致。常說養浩然之氣,有了浩然之氣,方能風云大觀。這種養,來自對現代性的學習,來自傳統性的繼承,來自民間性的吸納。誰做好了,誰的能量就大。有了大的能量,你不用挑選題材,而題材會選擇你,你可以前瞻社會,引領社會,而不會被社會迷惑和左右。陜西新一代作家在能量的修養和儲備上要有自覺意識,先下手者為強。長期在陜西,想辦法多經見,擺脫地方習氣,見多識廣,才知道什么是美,才知道世上還有大小美,而不是在地方上得意,在小圈子里互相按摩。

要有自己的文學家園,知道我來自哪里,知道我該要什么,而不該要什么,知道哪里能使自己立足扎根,知道哪里是我的創作根據地。要有自己的對手,這對手或許是你認可的作家同行,或許是你崇拜的對象,或許是評論家,無論他認可你或否定你,你要成長,你要搞文學,可以說你成就的高低、大小、輕重,決定于你的對手的高低、大小、輕重。

以上是這些話可能說的不正確,但我說的是真話,也是我當下的一些個人認識,望大家指正。我再一次以陜西省作協主席的身份代表陜西作家向各位致謝,并以我個人名義向各位表示感謝。你們在幾十年里為陜西文學出力鼓勁,作了大貢獻,陜西第二代作家沒有誰沒有受到各位幫助指正的恩惠,陜西新一代作家要出發,請你們再為我們這個陣營培訓和助力。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53:34

[新一篇] 先別說別人冷漠,好好看看自己的書 ∣ 書展觀察

[舊一篇] 顧彬:中國作家應該沉默20年 ∣ 書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