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覺醒的力量》《人生不較勁》 是周國平老師的全新散文集,這篇文章是他在北京大學沙龍上的講演及與讀者互動的精選。 人生的三個覺醒 周國平 我主要講講《覺醒的力量》這本書。其實這本書是很多文章,主題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我為什么選覺醒的力量這樣一個書名呢?因為我覺得,里面最重要的文章是談這個問題的。 這是我這幾年講得比較多的一個問題。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天晚上睡覺,白天醒來了,醒來以后,我們很忙,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同學們要讀書,要應付考試,要應付畢業,走上職場以后,要應付職業場很多問題,要賺錢,以后結婚生孩子以后還要養家糊口,反正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處理。 但是我想問一個問題,在這樣的生活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是醒著的,我們身上那些最根本的,在我看來是人的本質是所在的東西,那些東西醒了沒有?我發現經常是處在一種沉睡的狀態。所以我就說,人身上這些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應該經常讓它們醒著,這個時候你才是作為一個自覺的人在那里生活。那么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呢?我在這本書里面談了,里面有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叫做《人生的三個覺醒》。 我主要講這三個覺醒: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靈魂的覺醒。我簡單講一講這三個覺醒。 生命的覺醒 在很多年前,我曾經收到一個讀者的來信,肯定是一個孩子,他給我寫了這么一封信,他說周老師,他說我讀你的書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把你當做一個作家、學者、散文家,在我的眼里,你是一個生命,在那里靜靜地訴說。我也是一個生命,在這里靜靜地聆聽。然后再最后結尾的地方,落款的地方,他沒有寫自己的名字,就寫了一句話,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我是……你是……。 我當時特別想給他回信,但是他沒有留名字,也沒有留地址,后來我用他最后一句話寫了一篇文章,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我用這個做標題寫了一篇文章,我覺得這個話說得特別好。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是一個生命,以后你們當了父母以后你們就知道,看見自己的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你知道生命剛來的時候是什么狀態,非常純粹的一個生命。但是后來隨著我們走到社會,長大以后走到社會,可能我們越來越關注的不是自己的生命了,關注社會上的東西,權力、地位、財富、名聲,這些東西我把它稱為是生命上的社會堆積物。 我們在社會上生活,我們這些東西我們需要,無可非議,但是我覺得,真的是應該有一種清醒。要記住,你不能永遠為這些東西活著,一輩子,你把你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爭取這些東西上面,反而忽略了更多的東西,你的生命到底需要什么?生命在多大程度需要這些東西?我覺得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很單純的,但是這些單純的需要可能是一些平凡的、永恒的需要,但是往往被我們忽略了,比如和自然的交流,和自然有一個好的關系,一個好的自然環境,比如說對于健康的需要、對安全的需要,還有自然情感的滿足,這都是生命本身需要的。 我覺得自然情感的滿足是非常重要的,是生命本身的需要。我經常回顧,我說我這一輩子幸福感最強烈的時候是什么時候?我覺得主要是兩段時光: 一段就是剛進這個北大的時候。我進北大的時候剛滿17歲,我是7月份生的,9月份進的北大。進了北大以后,那個時候正是青春期,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世界上有這么多漂亮的姑娘,更是覺得這個世界美好極了,人生美好極了。當時感覺有一件非常美好我還不太清楚的事情在等著我,一等就等了好多年。我們那時候是不準談戀愛的,你們現在大概都要談戀愛吧?但是我們那個時候要是談戀愛被發現被批評的,如果發生了關系,是要開出的。這個很厲害的。我就是說如果允許談戀愛,女同學都看不上我,因為女同學一般都比我大兩歲以上。我覺得這個不重要,我覺得重要的就是當時你的感覺,你看什么都是用一種戀愛的眼光看的,戀愛的心情的看,你跟整個世界和人生談戀愛,這種感覺很好,包括讀書。 那個時候我讀了很多書,讀了很多愛情小說,愛情詩歌,特別喜歡《海燕》,讀了大量的俄羅斯的作品。當時有一種閱讀叫做青春期的閱讀,這個青春期的閱讀跟戀愛是很相似的,這是兩個感覺,一個是單純,一個是癡迷。青春期的閱讀就是這樣,非常癡迷。這個東西如果說在大學期間沒有高中和大學期間沒有這樣一段經歷,青春期的閱讀這樣的經歷,我覺得非常可喜,可能你一輩子就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但是有了這個經歷以后,你往往一輩子就愛讀書。 同學們還沒走上社會,走上社會以后你會發現社會的力量非常強大,那個時候社會上的東西,財富、名聲、權力你可以爭取,但是要保持一種清醒,不要把那些東西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那僅僅是個手段。目的是讓你的生命有好的狀態。如果爭取這些東西讓你的生命有壞的狀態,那你就走錯了路。生命的覺醒就是讓人們通過堆積在、附加在生命上的這些什么權力、地位、財富、名等等這些社會性的堆積物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要傾聽你的生命的聲音,要真正去滿足你的生命單純的需要,這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你的地位,你最后在社會上再成功,但是如果說你生命本身的狀態是不好的,情感是一團糟,也沒有時間和自然在一起,也沒有時間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我覺得你的人生并不成功。你爭取這些東西,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你的生命狀態好不好。這是生命的覺醒。 自我的覺醒 第二個覺醒就是自我覺醒。我們每一個人,不光是個生命,而且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你。你這個生命也是不可重復的,你只有一個人生。所以一個人,我覺得一個最重大的責任,根本的責任就是要對你唯一一次人生負責的,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是人要負的最基本的責任。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我不相信他是一個會對其他生命負責的人。因為你這一輩子怎么過都無所謂,這個事情可能會對什么事情認真嗎?所以我想,自我的覺醒就是要認識到這一點,你的一次性的生命,獨一無二的生命的可貴。你要做你自己的人生的主人,你的人生不能讓別人支配,不能讓社會潮流支配,你要自己來支配。你怎么過這一生?你是主人,你要負責任,真正實現你的自己的價值。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的生活往往是受環境、輿論、習俗、職業、身份等等制約的,我們經常是做別人眼中一個角色在生活,這種現象比比皆是。這個作為一個自己來說,自我獨特的自我來生活,其實這是很難的。 首先,你要活出你獨特的自我的話,這其實是很艱苦的,你要努力,隨大溜是最容易的。其次,你作為獨特的自我來生活,其實是有風險的。隨大溜是最安全的。但是如果要獨特的話,你就要經受輿論的譴責,要經受庸人的非議,甚至要承担失敗的風險。但是我覺得是值得的。只要你想到你只有一個人,你死了沒有任何人能代替你再活一次,你的人是不可重復的,如果虛度了,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安慰你,你想到這一點,你有必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嗎? 最后想,尤其你們年輕的時候就要有這樣一個信念,真正活出你的價格來,我相信老天把每一個人生到這個世界上來,都給他一點獨特的東西的,你要找到這個獨特的東西,把它實現出來,要過得跟別人不一樣。 那么一個人怎么才算實現自我呢?怎么才算做了自己人生的主人呢?我覺得有兩條標準: 第一,人生的態度上,你要自己做主。也就是說,要有自己的明確的、堅定的價值觀。到底人生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你不要隨大溜,跟隨社會的潮流,要自己做出判斷。把你真正認為重要的東西,你把它實現,不重要的隨它去,不要睬它。這是很重要的。實際上就是你在人生,人生態度上,人生觀上,你有自己的真正的信念。 第二條,在事業的選擇上要自己作主。你要找到真正是符合你的稟賦和興趣的,你真正喜歡的,能夠發揮你的能力的那樣一個領域,在這里發展自己,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從中真正得到內在的愉悅,這個很重要,一個人要有振興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是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的話,它一定是一個非常無趣的人,而且他的生活也是一定非常無趣的。第一,他的生活是無趣的,他做什么都沒意思。第二,你跟他相處也是無趣的,很乏味,要有興趣。除了一般的興趣你要找到自己特別的興趣,我覺得大學生其實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這個。一個是你發展你的好奇心,你對各個事都要有興趣,但是在這個基礎上,你要找到自己的主要的興趣在哪里。當然主要的興趣以后也可能發生變化。但是我想,一個階段可能能找到你相對的主要的興趣,你一步一步往前走,這樣的話你越來越豐厚。而且實際上也在朝你自己那個命定的方向前進。 所以,一個人有沒有真正的自我,兩條標準:第一,人身上有真的信念,真信念。 第二,事業上有真興趣。如果有了這兩條,我說就可以判斷,它是有真正的自我。 靈魂的覺醒 這是第二個問題,這是自我的覺醒。那么第三個覺醒就是靈魂的覺醒。我們講生命的覺醒,你實現了生命的價值,讓生命有一個好的狀態,自我的價值,實現了自我的價值。但是總有一個問題,你那么看重的那個“我”,要實現他的價值,這個我覺得意識(音),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是暫時的,人生有沒有超越短暫生命存在的恒久的意義,或者終極意義,有沒有?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實際上我們就進入了信仰的領域。唯一的途徑是把你那么看重的那個小我和某種意義上的一個大我把它溝通起來,你要尋找這個大我。讓二者溝通起來,溝通起來以后,實際上,在我看來就是說,你身上有更高的自我它覺醒了,這個更高的自我是和宇宙大我溝通的,那就是靈魂的覺醒。 怎么樣把小我和大我溝通起來?然后讓一個人身上更高的自我,也可以說是一個精神性的自我,讓它覺醒?人類歷史基本上是兩條途徑,一個是信仰的途徑,基督教世界有信仰,那個大我就是上帝。相信宇宙是一個精神本質的,這個精神本質用上帝這個符號代表。你讓小我和這個大我,和那個上帝相同,自己的靈魂從上帝來的。靈魂的概念是基督教的概念,佛教是不稱靈魂的。那么靈魂的概念,我覺得用漢語里面靈魂這個詞很有意思的。靈魂,我們可以把它分成靈和魂兩個字。魂這個字實際上代表自我意識,就是說人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這種自我意識,如果人類有這種意識,我們說這個人是有魂的。但是這個魂按照基督教的說法,它是從上帝那兒來的,他有個來源,神圣的來源。按照《圣經》的說法,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找人的,上帝是什么形象?上帝是沒有形象的。上帝整個就是靈,就是一個靈,就是一個精神意義的東西。所以上帝按自己的形象來造人,就是上帝按照精神性的東西來造人的,靈是魂的來源。但是,人出生以后忘記了這個來源了,所以要讓自己的魂和這個靈重新溝通起來,這就是信仰。那么基督教認為,信仰上帝以后,你這個魂被靈照亮了,你才真正有了靈魂。這是一個信仰的途徑。 那么還有一個途徑,我認為是哲學和佛教所不同的,佛教其實是一種很深刻的哲學。這個途徑就是智慧,通過智慧來讓自己的小我和大我溝通起來。那么按照哲學的說法,人都是有認識能力的,這個認識能力可以說是智,智就是代表人有認識能力。因為人有認識能力,所以可以把自己這個我和周圍世界區分開來,這個也包括他人,可以把自我和他人區分開來,和環境區分開來,這就有了自我意識。因為有知所以有自我意識。 但是,許多哲學家包括佛教認為不能停留在智這個層面上,應該讓認識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更高的層面是什么呢?就要認識到你這個自我,能夠意識到自我存在的自我,其實是屬于一個更大的一個本體的,那就是宇宙本題,或者說是一個大我。所以有一種說法萬物與我為一,我和萬物,宇宙本體和整個世界是完全一體的,和他是一體的,用佛教的說法就是去掉宇宙的封閉型,這個就是宇宙和我合為一體這個層面,就不是智了,是慧,就達到了慧的層面。所以智應該上升到慧,這個時候就變成了智慧。其實這個途徑不一樣,其實殊途同歸,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一個共同的結果是什么呢?就是把你的小我和大我溝通起來,讓你要認識到,你身上的精神性的自我才是人的本質之所在。要讓他覺醒。 讓這個東西覺醒,說小我和大我,這里面有很多哲學和宗教的問題,大我到底存在不存在,這個東西很難證明它,這是一個信念的問題。這個不重要,但是我們必須有這樣的信念,就是人身上精神的自我是更重要的,我們的本質所在。達到這一點,其實從實踐當中來說,有兩個很重要的效果,一個就是可以讓你的生活像內轉化,你就會把內在的精神生活看得比外在的生活更重要。我覺得這是一個人覺悟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更重視他的精神生活,內在的精神生活。仍然可以到社會上做事,可以奮斗。但是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修煉你的精神。修煉精神的手段,通過做事來做人,無論做什么事情,你始終就走在那個走向你的那個精神目標的道路上。這個很重要。其實你真正想起來,你做多么偉大的事情?你在上帝的眼中都是很渺小的,上帝眼中就看怎么做人的,做人是最重要的。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會隨風飄散的,這個做人的收獲是歷久彌心的,這是一個收獲。 另外靈魂覺醒以后,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你可以和外部的經歷保持一個距離。你有一個更高的自我,我自己學習哲學,我覺得一個特別大的收獲是什么?我覺得我好想有了一種分身術,我老感覺有兩個我,一個我就是這個身體的我,在社會上活動,有時候受氣,有時候很高興,今天又站在這里講話,你們很歡迎我,但是這個身體的自我在這里。但是此時此刻也會有一個更高的自我在看著我,一個精神的自我。我會經常感覺有一個精神的自我在看著這個身體的自我,看他再怎么做?然后給他一個規勸,你這樣做是對的,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有問題,更高的自我就可以勸這個自我,不知道的自我就是這樣。 所以一個人精神性的自我覺醒了,或者更高的自我覺醒了,他就會和自己的外在遭遇保持一個距離,不會完全陷在里面。一個人和自己的外部遭遇零距離是非常可怕的。零距離的情況下,再小的事情你也會無限放大,把它看得重要的不得了,看成是天大的事情。非常想不開,非常糾結。最后就死在這些小事上,死在小事的人太多了,為點小事就想不開。為什么?就是因為他身上更高的自我沒有實現,完全被身體的自我支配。 “不贊成所謂的柏拉圖式愛情” 提問:到底什么算美好的愛情? 周國平:其實年輕的時候,我們對愛情都有很多浪漫的想象,非常理想化的想法。理想沒有什么不好,但是有的理想實際上外觀是很空洞的,就是懵懂的幻想,然后用這個當尺子去量,所以永遠找不到。真正的愛情都是活生生的愛情,肯定會有很多、很豐富的內容,有理想的東西要復雜得多,會有讓你不滿意的東西,或者兩個人之間有緊張關系,有一些不同的東西。如果所謂的靈魂伴侶跟靈魂完全一樣就沒有意思了,你找另外的自己就沒有意思了,他一定會跟你有所不同。哪怕是所謂的靈魂伴侶,也會發生戰爭,也會有斗爭的。 如果下個定義的話,就是你們靈魂的層次是比較相近,我認為有相同的靈魂層次的,我相信人的靈魂有不同的層次的,它是在不同的高度。那么靈魂的伴侶就是你們的高度,靈魂所處的高度比較相近,你們之間比較容易溝通。但是我不贊成所謂的柏拉圖式愛情,這個柏拉圖自己也沒有實現這樣的愛情,當然柏拉圖有沒有愛情都不知道,柏拉圖個人是個謎,真的不知道。我們也沒有知道他是不是結了婚,結了嗎?西方哲學史,我沒有看到有相關的資料。柏拉圖的愛情是后來的一種說法,柏拉圖沒有這樣說過。 你看柏拉圖的回憶篇里面沒有提倡純粹的精神戀愛,沒有這樣提倡過,他是說幾個不同的角色,包括蘇格拉底自己,談到了各自對愛情的看法,并沒有說純粹的精神的,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包括蘇格拉底,這也是他的客人,他在談話里面一個著名的論點就是什么是愛,愛就是在美中孕育。什么叫做在美中孕育,孕育就是生孩子啊,就是做愛啊,在美中做愛,就是你不光是肉體的關系,你會感到非常美,那才是愛。所以也有精神的內涵,但是他絕對不是絕對的單純的精神關系,不是這樣的。 “對尼采這樣的人,怎么能用憐憫呢?” 提問:我想問一下,您對孤獨怎么理解?怎么看待孤獨?您寫過兩本關于尼采的書,你會因為尼采的孤獨去憐憫他嗎? 周國平:孤獨我覺得是有很多方面,不是一個單面的東西。我想,其實作為一個人來說,有血有肉的人,包括尼采在內,沒有人愿意自己是孤獨的,尼采也是不想孤獨的,而且他在孤獨的時候,他痛苦萬分,向世界發出呼喚,希望有的人能夠理解他,有人能夠理睬他。那么像他這種孤獨,缺少朋友,缺少親人,這樣的孤獨我覺得并不是說一個人思想層次高了以后一定是這樣,有很多精神上層次非常高的人,他們有很多朋友,有一些非常好的朋友。比如愛默生,他和當時美國的、英國的大思想家,當時的重要的思想家、作家他們關系都很好,會有很多精神界的朋友,與親人的關系也非常好,不一定都像尼采這樣的情況。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要去主動追求孤獨,如果上天可以免除某些孤獨的東西,你應該欣然接受。不要把孤獨作為一種標志。在這個前提下,人總是難免有孤獨的時候,但是我覺得孤獨真的有聲音,如果你真正感到孤獨了,你覺得別人不理解你,這個沒關系,你真的是這樣的話,說明你走得很高了,走在很前面了。但是你要相信,一個有思想的人,他的空間并不僅僅是他生活的那個小環境,整個世界,整個歷史都是你的空間。所以我覺得閱讀非常重要,你一定會在書籍里面,在偉大的靈魂里面找到你的共同點。我相信人和人之間,哪怕是隔著很遠很遠的歷史,也會有一種精神上的親緣關系,你找有親緣關系的人,那個時候你會感覺到,其實你不孤獨。 我覺得尼采的孤獨很遺憾,真的,他怎么沒有人理他?可能跟他的性格有關系,包括他終生沒有結婚,但是他想談戀愛,沒談成,他也想擺脫孤獨,我很為他惋惜。而且我覺得,當時他的戀愛其實如果能談成的話,質量并不高,尼采后來已經發瘋,已經精神病以后,哈列維寫過尼采傳,他非常理解尼采。對尼采這樣的人你怎么能用憐憫呢? “在一定程度上退步,這些年我是在做準備” 提問:《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這本書您1986年寫的,現在整整30年了,我是在2000年左右淘到的。后來看過您的一些作品,這30年寫的基本都是比較通俗的這么一種風格,因為我看尼采這本書我很激動,能夠感受到您當時寫這個確實下了很大功夫在里面,但是后來再看您其他這方面的書…… 周國平:我剛才已經說了,我在一定程度上退步了。我現在寫不出當時的那種文章,但是實際上,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現象。我看很多大作家,很多我很崇拜的作家,包括我今天推薦的愛默生,后期的文章也沒有前期的好。我可以自慰。但是我講尼采這本書,其實我話并不多,當時就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很短時間里面,兩個月的時間把它寫出來了。但是后來關于尼采,我還是做了一點工作的,你可能沒有看到我寫的博士論文,也是有關尼采的,雖然不像《尼采:在世紀轉折點上》那么充滿激情——如果我充滿激情寫的話,我的博士學位肯定通不過。但是這本書我自己認為很有深度,我是比較系統的把尼采的最基本的哲學思想,包括他本體論和認識論的思想做了一個梳理,非常有條例的梳理。而且你相信,我的文字絕不是晦澀的,哪怕寫陌生的也不用晦澀的來寫。如果我用晦澀的文字通過,不晦澀不能通過,我寧可不通過。這個書你可以看一下,這個是對剛才提到那本書很好的補充。 我現在寫散文,寫短篇的東西比較多,這種長篇的、專著性的東西比較少,甚至很多年沒有出了。我自己也非常著急,說實話,我是愿意出一些那樣東西,因為那樣的東西更加系統和更有深度。我可以告訴你,這些年我是在做這些準備。今年我會爭取完成一本比較學術的東西,但是是專著。我要分析中國知識分子在接受西方哲學中出現一些什么偏差、困難,中國接受西方哲學的困難在什么地方,這在我們傳統文化當中可以找到根源的,這個東西對我們是很有用的。因為我還好,還有很多比較大的計劃,但愿我能完成。我現在寫的短篇東西比較少,出書也比較慢,因為我在做準備工作。 (完)
理想國 2015-08-23 08:56:0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