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千古名言世界潮流 浩浩蕩蕩 順之則昌 逆之則亡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1916年9月,孫中山到海寧鹽官觀看錢江大潮,回上海后寫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本報首席評論 徐迅雷

從1912年民國建立,到次年9月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可謂“后辛亥革命時期”。

孫中山將臨時大總統讓位給袁世凱之后,他致力于民生建設,投身實業,籌辦全國鐵路。

1912年11月8日,專心于經濟建設、周游各地的孫中山,途經杭州,隨即回到上海。這是孫中山第一次路過杭州。11月8日這天,列寧在《真理報》上發表了《新生的中國》一文。11月14日,孫中山在上海設立了中國鐵路總公司,他自己成了一名“鐵道部部長”。

一個月之后的12月8日,應浙江各界之邀,孫中山自上海赴杭州,專程前來考察,這次他在杭州前后共有5天。

此后,孫中山又兩次來浙江。

“中華民國成立,始有今日一日”

1912年12月8日上午,他在陳其美等人陪同下,從上海出發,途經嘉興,應邀下車發表演講,游覽了南湖,登上湖心島,參觀煙雨樓,還將隨身攜帶的半身照片分贈各位代表。游南湖時,孫中山肯定想不到,9年之后的1921年7月下旬,毛澤東等13人在上海法租界悄悄召開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因有法租界密探干擾,會議最后一天轉至嘉興南湖,在一艘游船上繼續進行。孫中山、毛澤東先后都到嘉興南湖,這就是南湖與革命的緣分。

8日下午,孫中山抵達杭州艮山門。下午4時,孫中山參加國民黨的歡迎會,登臺演說。他說:“久慕浙江名勝,今初到杭……杭州舊同志甚多,均能協力同心,達此革命目的。去年攻克南京,尤浙軍之力居多。可痛者最好的同志秋女俠一瞑不視。兄弟此來,固不僅展覽西湖風景,亦將臨秋女俠埋骨之所,一施憑吊。”(見《孫中山年譜長編》上冊第752頁)

第二天上午,孫中山先生一個重要行程就是憑吊秋瑾墓。他揮毫題寫了“巾幗英雄”四個大字,上款為“鑒湖女俠千古”,下款“孫文”;又撰挽秋瑾聯,曰:“江戶矢丹忱,多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孫中山把秋瑾稱為“聞風而起,當仁不讓,獨樹一幟以建議者”中的“最著者”之一。

在憑吊秋瑾墓之后,孫中山一行順道游覽了三潭印月等西湖名勝。這天,孫中山還到涌金門外西湖二我軒照相館,拍攝了一張全身照。

下午4點半,參加浙江五十一團體在杭州國民公所召開的特別歡迎大會,與會者達3000人。孫中山在會上發表了重要演說,演說稿收入了《孫中山全集》,開頭的話是:“兄弟小走武林,薄游六橋三竺,今與諸公一見,不勝欣幸!但中華民國成立,始有今日一日。”他闡述了民生主義的四大綱:資本、土地、實業、教育。(詳見《孫中山全集》第二卷第551頁)

閘口乘火車到拱宸橋參觀商場

12月10日,孫中山繼續在杭州視察、參觀。先到到江干察看鐵路路線及錢塘江水道;隨后參觀了之江大學,與師生共進午餐;午后,孫中山興致勃勃地在閘口登上火車,乘坐到拱宸橋。這段鐵路叫江墅鐵路,是浙江首條鐵路,全長16公里,于1907年8月23日全線建成通車;1909年,江墅鐵路閘口至艮山門段成為滬杭鐵路的一部分。在湖墅埠,孫中山參觀了商場。

之后,孫中山出席了共和、民主兩黨浙江支部的歡迎會,發表了演說,主旨是談政黨,嚴辭批評黨德被“掃地以盡”,其中的警語迄今振聾發聵:“前之以黨救國者,今乃以黨亡國矣。”(見《孫中山年譜長編》上冊第754頁)孫中山指出,“一黨之專制”與“君主之專制”弊端相同;他批評“今之政黨,往往爭奪政權,不知有在朝黨,必有在野黨”;他闡明“一旦輿論民心易其向背,則在野黨進,而在朝黨退”,這樣才能“政治日進于文明”。

民國初年,政權更替,黨派林立。從1912年2月至10月,僅在民政部立案的黨派就有85個;至1913年底,僅政治類的黨團即達312個(見《中國國民黨史》上冊第154頁)。共和黨、民主黨、社會黨等紛紛成立。1912年8月11日,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等一共5個黨合并組成國民黨,取“共和之制,國民為國之主體”之意。

之后孫中山在杭州還游覽了天竺、靈隱等諸名勝,乘船到當年浙江革命的聯絡點、光復會的秘密機關白云庵,看望了熱心贊助革命的當家和尚智亮(得山)及徒弟意周,并一起合影留念,題寫了“明禪達義”的匾額。至12日早晨,方才離杭返滬,實際在杭活動4天。

“西湖之風景為世界所無,妙在大小適中”

繼上次到杭州考察4年之后,孫中山應邀于1916年8月16日至26日,第三次來到浙江。先杭州,繼紹興,后寧波,再舟山。本來準備在8月12日就從上海出發的,但先生生病了,所以拖至16日才成行。同行者有胡漢民、戴季陶等人。

16日一到杭州,就去憑吊秋瑾墓,繞墓徘徊,唏噓感慨曰:“光復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句,則傳誦不忘。”(見《孫中山年譜長編》上冊第1005頁)這一天恰逢風雨如晦,孫中山觸景生情道:“今日這風雨凄凄,抑或秋女士之靈爽未昧耶?”同行者亦感慨同生。

這天游覽西湖時,他談道:“西湖之風景為世界所無,妙在大小適中,若瑞士之湖水嫌其過大,令人望洋興嘆;日本之蘆之湖則又嫌其過小,令人一覽無余;唯西湖則無此病,誠為國寶,當益加以人工之整理,使世界之旅客咸來賞其真價。”他還自采荷花,笑曰:“中華民國當如此花。”(見《孫中山全集》第三卷第340頁)

17日午后,孫中山還專程去看錢塘江大潮。面對壯觀的錢江大潮,有感于伍子胥死于錢塘江從而激起錢塘江潮的傳說,孫中山曰:“伍子胥死于吳,尸沉錢塘,后人說伍子胥忠魂未泯,驅水作濤,故錢江之潮,甲于天下,為一大觀也。余意人之精神不死,軀體雖不存而精神猶能彌漫天地,此即浩然之氣也。”

在錢塘江邊,孫中山徘徊良久,并囑隨行之浙江省民政廳秘書、南社著名詩人陳去病以詩記之。

這天在杭州督軍署宴會上,他發表演說,講到浙江“在獨立各省中,最有希望,而日后所負責任,亦甚重大”,希望浙江“成為全國之模范”。在他看來,惟破壞易而建設難,所以他總是鏗鏘有力地勉勵同志們努力建設,不可稍微松懈。

6597407316727980165.jpg

“為官即不能致富”

孫中山是著名的演說家,每到一地,總是通過演講將自己豐沛的思想表達出去。8月18日,在出席杭州陸軍同胞社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他清晰地提出了權力制衡的方法與路徑,再次闡述他在十年前就提出的“五權分立”構架。

所謂五權分立,“蓋除立法、司法、行政之外,加入彈劾、考試二種是矣”(見《孫中山全集》第三卷第346頁)。這個“3+2”模式,是為了“救三權鼎立之弊”。彈劾是監督制約制度,考試是選拔人才制度,為此,后來專門設立了監察院和考試院兩個機構。

演講中孫中山還對國人喜歡當官有一番深刻的剖析,他說,“吾國人最喜作官,不問其所學如何,群趨于官之一途……華人向以官為利藪,不知西人之業工商者,歲入數十萬乃至數百萬,亦尋常之事。若作官雖位至總統,亦不過十余萬而已。故若工商發達則求富,即不必為官,為官即不能致富。”

8月19日至21日,孫中山到紹興游覽并發表談話和演講。他先后去了大禹陵、蘭亭、東湖等地,水鄉出行,均以烏篷船代步,所乘坐的是當地士紳的“煙波畫舫”烏篷船,在當時屬于最華麗一級;坐于船頭藤椅上,欸乃搖櫓聲中,欣賞稽山鏡水風光。20日,孫中山登望海亭,感嘆紹興“惜乎實業未曾講求”。

在紹興,孫中山還前往陶社,致祭陶成章烈士,看望陶成章的父親,并為陶社題寫了“氣壯河山”匾額;前往徐社,致祭徐錫麟烈士,行三鞠躬禮。在他看來,紹興秋瑾、徐錫麟、陶成章三位烈士,為推翻專制、建立共和而犧牲,對革命起了重大作用;紹興為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地、報仇雪恥之邦,要繼承越王奮發圖強的精神。國家之強在群策群力,這是他在紹興商會發表演說的主旨,他說:“專制國為一人之國,共和國為人民之國,惟國家強盛與否,非一人之力可以成功。必須合群力,而后可成世界最強盛之國。”

8月22日,孫中山先生離紹興赴寧波,在離開紹興前,他還揮毫書寫“博愛”兩字,送給紹興《越鐸日報》社;寫下“大同”兩字,送給老同盟會員、光復會骨干、這次一直陪伴著他的越鐸日報社社長孫德卿。

希望寧波成為“中國第二之上海”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個時代,紹興是文化的,寧波是商業的;紹興是革命的,寧波是經濟的。8月24日,在寧波各界歡迎會上,孫中山以地方自治為題發表演說,指出欲求自治之效,必須“振興實業”、“講求水利”、“整頓市政”。他希望寧波成為“中國第二之上海”,在演講的結尾,他說:“故兄弟今日只所望于寧波者,以寧波既有此土地,有此資力,茍能亟疾經營,則即不難為中國第二之上海,為中國自己經營模范之上海。是在諸君子勉為之耳。”(見《孫中山全集》第三卷第352頁)。

24日至25日,孫中山乘“建康號”軍艦視察舟山群島、象山港、三門灣,考察建筑軍港的條件。25日還游覽了普陀山,并著《游普陀志奇》以抒胸臆,因為登臨佛頂山天燈臺時,他看到了海市蜃樓,嘆曰:“嗚呼!此神明之所以內通。”26日乘艦返回上海。

海寧觀潮寫下千古名言

1916年9月15日,孫中山第四次到浙江。9月15日這天是陰歷八月十八觀潮節。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次是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乘火車來到海寧鹽官,觀看錢塘江大潮,當天返滬。陪同的有蔣介石、張靜江等人。

在“觀潮亭”前,孫中山與前來歡迎的海寧社會各界人士合影。觀潮后,孫中山從觀潮亭來到海寧縣立乙種商科學校稍作停留,該校后更名為中山中學,現為海寧市高級中學。回滬后,孫中山為商校題寫了“猛進如潮”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浙江的錢塘大潮、革命洪流,激發了孫中山先生的靈感,寫下了那句千古名言,值得后世時時刻刻警醒: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u155980781_135772661d0g215.jpg



都市快報 2015-08-25 16:31:24

[新一篇] 深藍名嘴 洪秀柱的幕僚“謀士”張良 — 唐湘龍

[舊一篇] 朱大可:中國人的“幼年恐懼、青年恐懼、中年恐懼和晚年恐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