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讀范福潮
分類:散文
今天早上拿到當當的包裹,居然進步了,用的是紙盒硬包裝,以前的塑料袋太不專業啦!
哈七的封面很酷,死亡的顏色。
趁著集體備課的當兒,我把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匆匆一翻,不禁要長嘯了,真是好文字啊!很多文章都是第二第三遍讀了,仍然覺得回味悠長,意猶未盡。
《孟老師》寫一個冷冷的老師收去作者上課看的閑書共計二十七本,直到臨走時才還。“她難得一笑,:‘知道我為什么收你的書嗎?’我點點頭說,為了維護課堂紀律,您應該收。她突然落下眼淚,撫摸著桌上的書說:‘其實,這些書以前我都有,六六年被你們這么大的一群學生抄家時燒掉了。我把你的書在家里放幾天,摸摸、翻翻、讀幾頁,心里就會舒服一些。噯,我多想再教你一年’”。讀到這里我不禁雙眼濕潤,斯文掃地的文革之時,渴求知識和真理的心靈并沒有消失;對書籍癡狂如許,如《世說新語》云“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啊!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踏雪尋梅》寫作者尋訪他偶得舊書的主人梅邨先生。“我說我父親很想見他,他搖搖頭說:‘還是不見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實在無顏見人。如今書緣已斷,心如古井,切莫再提舊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訴令尊大人。”無限辛酸,只是徐徐道來,不由人生雪落蒼涼,繁花盡逝之嘆。范福潮的文字看似平淡,實則精心。
《習武記》寫作者練武的師父四哥。“他問我:‘你知道什么是悲劇嗎?’我答不上來。他拿出一本相冊,讓我看他演《小宴》的劇照,呂布英武俊逸,神采飛揚;貂蟬顧盼生情,嫵媚嬌艷。他說:‘貂蟬曾是我的未婚妻,跟董卓一起參加了造反派,與我分手了,后來,董卓當了革委會主任,貂蟬成了董卓的老婆。’”此等文字寫下,連心酸也來不及了,真不知此生何處是戲,何處是真,何處又是夢了!文章的結尾,四哥燒掉了自己所有的戲服,作者仍然不能回答,《俄狄浦斯王》昭示了怎樣的悲劇。
從范福潮的一篇文章談起
認識常常是從不經意間獲得提高的.周末身體不適,沒有實現從筆架山走到大南山的計劃.為了換零錢做公車,在天橋下買了份<南方周末>.雖然由于SARS引發的政治風波,讓這家報紙改頭換面,損失了很多老讀者.但是出于慣性還是買了一份.該報C19版,刊登了一篇范福潮的文章<孫中山的籌款歷程>,(作者學識淵博,在學術網站上的知名度相當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檢索他的其它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著重描述了在孫中山革命生涯里,籌集經費的種種事件.其中不乏令人錯愕之事.例如,甲午戰爭期間為準備廣州起義向日本借款,辛亥革命之初為籌集經費不惜以滿蒙利益為代價換取日本借款,一戰期間為準備南下護法接受德國贈款等等.革命者的艱辛,讀后令人感慨.然而,我更深刻感受到的是財政對于公共事務的重要性.制度變更在其成功之前,是對社會資源的凈消耗,成功之后也未必會促進生產力的提升和大多數人利益的增加,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因此來自社會的財政支持自然少得可憐.另一本好書<萬歷十五年>則是華語世界歷史研究中從財政角度以實證方式解讀歷史的最著名作品,的確是百讀不厭的好書.我介紹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引申出自己對我國城市規劃失控的一種解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從中央到地方關于經濟增長的計劃體制,該體制與官僚考評制度緊密相連,事實上7-9%的經濟增長率,是凌駕于一切法律之上的,;其二,政府的運作需要龐大的經費,沒有足夠的稅收是難以維持的,所以污染的工廠關了又開,土地大面積的違法開發,城市不知不覺已走得很遠,走出了規劃師的視線.最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公共投資的低效,不僅加劇了政府制度外運作的慣性,而且會讓這些以高昂代價集聚起來的財富毀于無形.
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真的是一點也沒錯呢,即使世風變化,文章就其本質而言不會有什么大的影響。企不聞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原始以要終,雖百世可知也。”文章是有生命的,它不會因為現代人心浮氣躁,沒空讀它而消失。但它的生命又是特殊的,人竭其有生之年也不過窺其一斑。
某后生/文 2013-08-20 14:18:0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