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二、民粹主義的社會觀
德國現代社會學者研究啟蒙時期社會思潮,創立了這一對學理概念:禮俗社會(Gemeinshaft)和法理社會(GesellR shaft)。以此分法可以準確抓住盧梭與同時代人的分裂,概括兩派人不同的社會辯護立場。
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在解釋這兩種不同的社會型態時寫 道: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性質不同的社會,一種并不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生的,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我以后還要詳細分析這兩種社會的不同。在這里我想說明的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的鄉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境。⑥
很顯然,上述禮俗社會正是盧梭為之辯護的前現代化社會,盧梭的平民民主觀也正是扎根于這一禮俗社會的草根民主觀(democracyfromgrassroots)。1758年,盧梭逃出法國,準備返回故土。伏爾泰先他一腳,己蟄居于日內瓦邊境,并獲得了日內瓦居住權,“伏爾泰從不放過任何機會來說些鄙視窮人的話,特別使我(即盧梭—— 本書作者)生氣”。伏爾泰此時不耐日內瓦的禮俗禁欲生活,又慫恿達朗貝爾利用《百科全書》“日內瓦”條目的撰寫機會,向日內瓦人建議,設立一座巴黎那樣的劇院。盧梭聞訊,怒不可遏,三周內寫完十萬言《致達朗貝爾信——論觀賞》,為日內瓦禮俗社會免受巴黎文明污染,作出激情澎湃之辯護。這一文本相對他的社會思想,一如《社會契約論》相對他的政治思想,是分析盧梭社會思想的最好材料。
以下六點內容,構成民粹主義思想在18世紀的一個早期表達式。前四點直接譯自盧梭《致達朗貝爾信——論觀賞》,后兩點歸納《愛彌兒》等著作中類似主張。
第一,鄉鎮自有“會社”⑦聯誼,以維系禮俗風化:
“會社”(circles)是日內瓦祖傳的民間鄰里聯誼組織,通常以十二至十五戶家庭為一單位,男女分別聚會活動。它的社會功能有如俄國村社。盧梭對此情有獨鐘,再三辯護: “讓我們保留會社,即使附帶它的弊端。不會有某種設想的社會生活形式,不比它產生更為有害的結果。此外,也不要讓我們追求某種空想的前景,除非是更有可能適合人的天性和社會的結構。
“會社的參加者誰都不希望也不可能遮掩自己,他們都是公開的、合法的,他們的活動循規蹈矩。
“自然可以想像,婦女們在會社活動里飛短流長,背后議論不在場者,更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漂亮而獲得青睞的婦女。但是,這種令人不快的情況可能好處多于壞處。對這些苛刻的女監視人的恐懼,防止了多少社會的丑事?在我們城市里,她們幾乎起到了監查官的功能。正是在羅馬的輝煌時期,市民們才一個盯著一個,出于正義的熱情,相互間公開指控;然而,當羅馬變質腐敗后,再也沒有什么東西留給美德了,除了隱瞞那些丑惡的人和事”。⑧
第二,鄉鎮生活公開透明,有無數雙監督者的眼睛:
“在大城市里,道德和名譽蕩然無存。因為每一個人都很容易隱藏他的行為,瞞過公眾的眼睛,只通過他們的名望來表現自己,只因為他們的財富而獲得尊重。在大城市里,警察再多,也比不上各種娛樂數目的增長,娛樂之多,以及使用娛樂的方法之多,使人不能從各種追求冒險的誘惑中擺脫出來 ……。
“但是在小城市里,由于居民少,D E
每一個人等生活在公眾的眼皮底下,生來就是其他人的監視者。那里,警察能夠監督每一個人,制約人的規范必須遵守。如果有了工業、藝術、制造業,人們必然小心翼翼地防范著,以免產生各種耽于享樂的行為。”⑨文中著重號是我加的)。
第三,鄉鎮里的手工業者未受分工限制,自給自足,不仰 他人:
“在這個國家,別想有木匠、鎖匠、玻璃匠以及車工能進來。每個人自己就是木匠、玻璃匠、車工,每一種工種都不是為了別人而存在。……說來也真不可思議,每一個人都要把鐘表生產中所包括的各種技藝集于一身,甚至自己為自己制作所需要的工具。
“絕大多數在巴黎發亮的文學明星,絕大多數有用的發明都來自那些受人鄙視的外省。你在一個小城市生活一段時間,你馬上就會相信,你發現的全是原生事物。那里的人比你那些都市的猴子還要靈巧。那里有一些聰明人,他們的才能、作品令人驚訝不已、油然起敬。真正的天才都是樸素的。他不會功于算計,更不會錙銖必較,也不知道通向榮譽和財富的道路。他從不夢想這些,他無從比較,他所有的元氣、活力都凝聚于他內部。”D E
第四,鄉鎮里的小農,是道德職業,天下第一職業:
“農業是人類所從事的歷史最悠久的職業,它是最誠實、最有益于人,因而也就是人類所能從事的最高尚的職業。在所有一切技術中,第一個最值得尊敬的是農業,我把煉鐵放在第二位,木工放在第三位,以下類推。
應當使他(指愛彌兒——本書作者)具備的頭一個觀念,不是自由的觀念,而是財產的觀念;為了使他獲得這一觀念,就必須讓他有幾樣私有的東西,(那么第一個私有的觀念是怎樣產生的呢?)是從擁有一塊土地,是從田間農業勞動開始的。我之所以不喜歡那些沒有趣味的職業,是因為其中的工人 沒有兢兢業業的上進心,而且差不多都是像機器似的,一雙手只會干他的那種活兒……從事這種職業的人,等于是使用另外一架機器的機器。”D F(著重號為本書作者所加)
第五,民間道德監督,足以取代法理型科層制規則:
在盧梭的道德理想國,法理型科層制的規則、程序都是不必要的累贅,是人對人統治的物化手段,他認為,不能依靠這些手段來監督官員是否貪污瀆職,統治者應該認識到,“只有道德是唯一有效的監督,因此,應該放棄所有的帳簿和文件,把財政金融置于真正可靠的人手里,那才是唯一可靠的運轉方法”D G。
第六,鄉土禮俗文化是都市文明的解毒劑,底層草根民眾 是未受文明腐蝕的美德承載者:
《論科學與藝術》:只有從勞動者那里才能發現力量和善良D H。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理性使人斂翼自保,哲學使人與世隔絕;把撕打著的人勸開,阻止上流人互相傷害的正是群氓,正是市井婦女;人民才是真正道德上的裁判者。人民或許可以欺騙他,卻絕不能腐蝕他D I。
《愛彌兒》:至于我,我可沒有培養什么紳士的榮幸,所以,我在這方面決不學洛克的樣子;還是讓我們回到我們的茅屋去住吧,住在茅屋里比住在這里的皇宮還舒服得多!D J
上述民粹主義社會觀,當盧梭在18世紀初次表述時,顯然還是十分粗糙的。但是,這一粗糙的思想毛坯,到了19世紀俄國民粹主義思想家手中,已打磨平滑,整合成為一套系統的理論綱領。D K
到了20世紀,在后現代文化批判理論中,盧梭上述社會思想的某些部分還獲得了新的發展。如果不考慮這一理論的后來發展,只挖掘它當時的社會經濟根源,人們可以很方便地將其歸類于中世紀破落農民的哀鳴,不屑多顧。如果考慮這一理論后來的發展,尤其是考慮到它脫離當時的社會經濟土壤后,在現代社會又獲得了獨立的理論生命,后人的評價就不那么簡便、不那么決斷了。
在社會史、經濟史課堂里,人們評價盧梭式的民粹主義社會觀時,確實還在沿襲前一種思路。因為那里一個再平庸不過的學生,也會讀出盧梭思想的社會性來源:這是中世紀禮俗社會在解體過程中所產生的小農、小手工業者的破產情緒和落伍者的哀鳴,是對抗法理社會進步趨勢的心理毒素,可視為 “奴隸們對埃及肉鍋的留戀”D L,視為恩格斯所言“反動的哀 歌,只能是因感嘆有不可避免的歷史上必然的事物侵入而發 生的悲歌”D M……
但在哲學史課堂里,同樣的思想則可獲得擊節稱贊。人們認為盧梭上述思想是反異化理論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延伸,是20世紀工業文明惡性膨脹的一個預警信號。尤其是他對“專業人”、“工人是使用機器的機器”的憂慮,更是人類一種最古老的憂患。在古希臘詞語中,“專業”、“職業”是貶義詞,是“庸俗人”、“畸形人’的代名詞。柏拉圖和猶太先知留下的文獻中,充滿這種憂患。D N盧梭的貢獻就在于,他又一次把人類的古老 遺產援接到近代,向“專業化”、“都市化’的近代社會提前敲響 了警鐘。
這兩種價值判斷,幾乎都有存在的理由,而且有理由繼續 對峙下去。具有不同價值偏好的讀者,可以在這兩種判斷中任 擇其一。但是,在上述判斷的對峙,至少使人們看到了這一現 象:先進的時代預言往往是與滯后的落后姿態疊合在一起,超 前的哲學理論往往是與落后的經濟學立場疊合在一起。思想 史的復雜錯綜,使得任何機械的、僵硬的兩分法在這里都顯得 捉襟見肘,不免尷尬。
指出這兩點,并不妨礙我們接下來分析盧梭思想如何從 理論變為實踐。只是應注意:
1、盧梭民粹主義社會觀表面上是激進的,具有顛覆近代 市民社會,進行全盤道德改建的激進外觀,但骨子里卻是保守 的,向后看的,反映出他與中世紀傳統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一 特征后來表現為雅各賓專政的社會政策,也是在激進的、與傳 統徹底決裂的外觀面目下,潛伏著恢復中世紀傳統的保守內 含。法國大革命這種激進與保守相反相成的奇怪面貌,曾經迷 惑了很多人。最受迷惑者,當屬那個站在保守主義立場上,對 法國革命大發雷霆的英國思想家柏克;
2、盧梭民粹主義社會觀,為19世紀社會主義思潮要求消滅城鄉差別,預留了一塊思想酵母;也為20世紀法蘭克福學派批判都市單面人,留下一份先知啟示錄;但在他生活的18世紀具體歷史環境,一旦走入政治實踐,則難免意味著反近代化的逆動要求。他所要求的,是前近代化的“和諧”,是一種原始全面同一,與后現代化要求的“人的全面發展”——在分工充分發展之后,否定之否定基礎上螺旋的向上一環,有著二百年的巨大時差,不可同日而語;
3、盧梭民粹主義社會觀與他道德至善的政治哲學有內在通道。他所要求的風紀監察、輿論劃一、道德監督、所謂“透明社會”,只能是無數雙監視者的眼睛所構成的“透明社會”,只能導致道德警察的泛濫、社會生活的全面管制。這樣透明的 “禮俗社會”,與他政治思想中的意識形態控制,內在地扣合在一起。
朱學勤 2013-08-20 15:30:3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