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孫子》 第一講 《孫子》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孫子》的經典化:一至七(7)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孫子》的經典化:一至七(7)
    (3)《司馬法注》。見《文選》引用,可見南北朝還在。
    (4)《續孫子兵法》。見《隋志》和《新唐志》著錄。
    (5)《兵書接要》。見《七錄》、《隋志》和兩《唐志》著錄。
    (6)《曹公新書》。見《隋志》著錄(一卷),兩《唐志》不載,但《日本國見在書目》仍有(十三卷)。
    這六種書,隋唐時期還在。
    三國以來,注釋《孫子》,有魏曹操,梁孟氏,吳沈友,隋張子尚、蕭吉,唐李筌、杜牧、陳皞、賈林。但沈友、張子尚、蕭吉的注都已失傳,其他都在《十一家注孫子》內,我叫“六家注”。
    曹操注,有一卷本、兩卷本和三卷本。特點是簡明。此書有影宋本《孫武司馬法》(可能是元豐初刻本的殘本)中的曹注本,和《十一家注孫子》不同,我在《〈孫子〉古本研究》中利用古書引文做過集校,可參看。
    孟氏注,兩卷。孟氏,生平不詳,舊題“梁孟氏”,只是因為他的書見于《七錄》,《隋志》便題為“梁有”。他的注,見于《十一家注孫子》,比曹注更簡,話很少。
    李筌注,三卷。李筌著有《太白陰經》,精通兵學,包括兵陰陽,晁公武說,他“以魏武所解多誤,約歷代史,依遁甲,注成三卷”(《郡齋讀書志》卷三下)。《孫子》中,凡涉及兵陰陽,可看他的注。
    杜牧注,三卷。杜牧是有名的詩人,他的注屬于文人談兵。他嫌曹注太簡,注釋比較詳細。晁公武說,“世謂牧慨然最喜論兵,欲試而不得”。他的注,特點是愛引戰例,“其學能道春秋戰國時事,甚博而詳,知兵者將有取焉”(《郡齋讀書志》卷三下)。
    陳皞注,三卷。陳皞,生平不詳。他對曹注和杜注都不太滿意,晁公武說,“皞以曹公注隱微,杜牧注闊疏,重為之注云”(《郡齋讀書志》卷三下)。
    賈林注,三卷。賈林,生平不詳。
    另外,《通典·兵典》大量引《孫子》,附有杜佑注。佑書抄撮群書,為之注,并非專門注《孫子》,可以不算。如果加上杜佑注,唐代的注家就有五家。杜佑注,我在《〈孫子〉古本研究》中也做過集校,可參看。
    舊注,只有曹注和杜佑注可以校。
    關于《通典》,我想就中華書局校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王文錦等校點)說兩句話。第一,這個本子是以浙江書局本為底本,校以宋明善本,這是倒著校,如果以宋本作底本,當更存原貌,更有條理,還可簡化校語;第二,《孫子》杜佑注,《十一家注孫子》是抄《通典》的《兵典》,因為該書是集注本,位置和詞句都有所變動,但中華版以《十一家注孫子》中的杜佑注為準,反過來改《通典》,此亦欠妥。
    剩下的注,大家只能看《十一家注孫子》。
    曹操、孟氏的注,我叫“前唐注”,李筌、杜牧、陳皞、賈林的注,我叫“唐四家注”。
    七:《武經七書》(宋元明清)
    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孫子》版本,典型版本,其實只有三種,一種是影宋本《魏武帝注》本(《平津館叢書》本),一種是宋本《武經七書》本(有日本靜嘉堂文庫本),一種是宋本《十一家注孫子》本(有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藏本)。三種也可以說是兩種。《魏武帝注》本,是《武經七書》元豐初刻本的殘本,與白文本的《武經七書》是同一系統。
    宋朝,是兵書經典化的終結,《武經七書》的出現是它的標志。我說的“七”,就是指《武經七書》。它包括《孫子》、《吳子》、《司馬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尉繚子》、《黃石公三略》、《六韜》。這七本書,是由先秦齊系統的三大經典,加先秦魏系統的《吳子》、《尉繚子》,加西漢的《黃石公三略》,加唐代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而構成。
    《武經七書》,是國子司業朱服和武學教授何去非奉宋神宗詔校定。他們定下來的《武經七書》,基本面貌是:
    (1)《孫子》。三卷,十三篇,是曹操傳下來的本子,面貌與銀雀山漢簡本相似,可見是最早經典化的本子。
    (2)《吳子》,二卷,六篇,隋代已經是節本。宋晁公武說,當時的《吳子》是“唐陸希聲類次,為之說”(《郡齋讀書志》卷三下),即唐代的改編本。
    (3)《司馬法》。三卷,五篇,隋唐以來流行的本子都是三卷本,估計早就是節本,大量講制度的文字都被刪掉。此書,三國,魏有賈詡注;宋代,也有吳章注,均佚。
    (4)《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宋代新編的古書,其材料來源是個謎。李靖是唐代的大軍事家,他的兵書,兩《唐志》只有《六軍鏡》一種,《宋志》則增加《陰符機》、《韜鈐秘術》、《韜鈐總要》、《衛國公手記》、《兵鈐新書》、《弓訣》六種。這些書都已亡佚,無從判斷它的取材。大家都知道,元豐三年(1080年)刻武經,《武經七書》中的這一種,其實是新書。熙寧初年,神宗已下詔校定李靖兵法,說“唐李靖兵法,世無完書,雜見《通典》,離析訛舛”,嫌《通典》中的官名、物名已經過時,軍人讀不懂,所以是甩開《通典》,另外編書。過去,學者都說《問對》是阮逸偽造,真李靖兵法是《通典》的引文。如清汪宗沂的《衛公兵法輯本》,就是以《通典》的引文為主。其實,《問對》是故意不收《通典》中的東西,不能因為不收,就說是假的。阮逸偽造說,出陳師道,來源是蘇洵、蘇軾和蘇軾的學生何去非,他們只是懷疑猜測。衛公之書,當時很多,只不過沒有一個是匯集各書的全本。此書可能是個選本或改編本,但不一定是偽書。皇帝下令編的書,怎么好隨便造假。此事和政治斗爭有關,難免摻雜偏見,下一講還要說到。
    (5)《尉繚子》。五卷,二十四篇。
 


李零 2013-08-21 15:20:45

[新一篇] 我讀《孫子》 第一講 《孫子》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孫子》的經典化:一至七(6)

[舊一篇] 我讀《孫子》 第一講 《孫子》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孫子》的經典化:一至七(8)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