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孫子》的經典化:一至七(6)
第二,他只給三大經典作注,說明這三本書最重要。
第三,他把漢以來很龐大的《孫子》書做了區分,只為十三篇作注,不為其他《孫子》書作注,但也不把它們廢掉,而是另編一書,可能既包括《吳孫子兵法》的佚篇,也包括《齊孫子兵法》,他的獨尊《孫子》,其實是獨尊《孫子》十三篇,無形中,已經降低了其他的《孫子》書;
第四,除三大經典,其他兵書,他做了刪選。
他為兵書排座次,是在所有兵書中,突出三大經典;三大經典中,突出《孫子》;《孫子》中,突出十三篇。
這個“三突出”,對兵書存廢起了很大作用。
另外,應該指出的是,《黃石公三略》在這一時期很流行。
當時,《三略》是新典,不是古典。我說的五大經典,還沒包括這一種。
六:六大經典和《孫子》六家注(南北朝和隋唐)
“六”是六大經典和《孫子》六家注。
六大經典是《孫子兵法》、《太公》三書、《司馬法》、《吳子》、《尉繚子》和《黃石公三略》,即五大經典加《三略》。
(1)《孫子兵法》。不管一卷本,兩卷本,還是三卷本,都是十三篇本,同于《孫子略解》,而有別于曹操編的《續孫子兵法》和其他掛孫子之名的單行本,如《孫子八陣圖》、《孫子戰斗六甲兵法》、《吳孫子牝牡八變陣圖》、《孫子兵法雜占》、《吳孫子三十二壘經》。前者是走上坡路,越來越突出,成為經典,后者是走下坡路,逐漸歸于散亡。
(2)《太公》三書。是單本流行,《謀》變為《太公陰謀》(《七錄》是六卷本,《隋志》是一卷本,曹注是三卷本),《言》變為《太公金匱》(《隋志》是兩卷本),《兵》變為《太公兵法》(《七錄》是三卷本和六卷本,《隋志》是兩卷本和六卷本)。還有《太公六韜》(《七錄》是六卷本)和其他托名太公的書。《六韜》,《莊子·徐無鬼》已有這個書名,只不過是作《六弢》。《隋志》的《太公》三書是《太公陰謀》、《太公金匱》、《太公兵法》,兩《唐志》的《太公》三書是《太公陰謀》、《太公金匱》、《太公六韜》。《隋志》的《太公兵法》和《太公六韜》都有六卷本。我很懷疑,《太公六韜》是《太公兵法》的另一種本子。這是《太公》三書中專門講兵事的一種。后來的《太公》書,只剩這一種。今本《六韜》也是六卷。
(3)《司馬法》。《隋志》和兩《唐志》只有三卷,和今本卷數一樣,顯然是刪節本。
以上三種是齊系統的三大經典。
(4)《吳起兵法》。地位不如前三種。《隋志》有賈詡注《吳起兵法》,只有一卷,肯定是刪節本。兩《唐志》沒有吳起的兵法。
(5)《尉繚子》。地位也不如前三種。這本書,性質很復雜,學者有爭論。《漢志》有兩部《尉繚》,兵書《尉繚》(二十九篇)和雜家《尉繚》(三十一篇),這兩種《尉繚》,篇幅差不多,大概都是五六卷的樣子,什么關系,不清楚。《七錄》,兵書有《尉繚子兵書》(一卷),雜家有《尉繚子》(六卷)。《隋志》,只有雜家《尉繚子》(五卷)。兩《唐志》,也只有雜家《尉繚子》(六卷)。今本《尉繚子》是五卷,只有二十四篇,比《漢志》的兩種《尉繚》都要小一點。它的前十二篇是泛論兵事,后十二篇是講軍令,很明顯是兵書。
(4)(5)兩種是魏系統的兵書。
(6)《黃石公三略》。今天讀起來,好像沒什么意思,但東漢時期,借太公、黃石公和張良的大名,《三略》是時髦書(《七錄》、《隋志》、兩《唐志》都是三卷)。《七錄》有《張良經》(一卷),“與《三略》往往同”,大概是《三略》的另一種本子。兩《唐志》也有《張良經》(一卷),以及《張氏七篇》(七卷,題張良撰)。南北朝和隋唐,托名黃石公的書很多,這是太公書的余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漢以后,諸子中的兵書已不再單行,但《隋志》有《老子兵書》一卷。唐人王真說《老子》的每一章都是談兵(《道德經論兵要義述》),毛澤東很欣賞。看來,這種讀法早就有,并不始于王真。
曹操整理的五部書,加上他的《新書》,也是六部書。它們的命運怎么樣?這也值得注意:
(1)《孫子略解》。一直傳世,后世《武經七書》本的《孫子》和《十一家注孫子》中的曹注,都是來自此書。
(2)《太公陰謀解》。南北朝和隋唐的《太公陰謀》,有一卷本、三卷本和六卷本,三卷本就是他的《太公陰謀解》,兩《唐志》的《太公陰謀》就是三卷本,當時還在。
李零 2013-08-21 15:20:3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