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孫子》 第四講 作戰第二 作戰第二(1)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四講 作戰第二
作戰第二(1)
    今天,我們講《作戰》,講“戰爭三部曲”的第二步:“先計而后戰”的“戰”。
    我們先解釋它的題目。“作”,是開始的意思。“戰”,在古書中有廣狹二義。廣義的“戰”泛指一切戰爭、戰役和戰斗,狹義的“戰”則專指野戰,特別是列陣對戰的野戰。中國早期有國野制,國是城市,野是鄉村。野戰是攻城之前,在城市以外,在鄉村的田野或荒野里交戰。戰爭開始,首先進行的,必定是野戰。春秋時期,野戰多在兩國邊境接壤的空曠地帶進行,這種地帶叫“疆埸”。雙方擺好陣勢,然后對決,這叫“皆陳曰戰”。情況往往是,呼啦一沖,戰斗就結束了,時間很短。短可短到“滅此而朝食”(《左傳》成公二年),打完仗才吃早飯,只有一頓飯的功夫;長也不過一天,天亮開戰,星星還掛在天上,天一黑就撤(《左傳》成公十六年)。即使加上跑路,也很少會超過一個月。古代中原,黃河流域的國家,野戰,本來是以車戰為主,步兵是附屬于戰車,車、徒混編,列陣而戰。《周禮·夏官·司弓矢》說,“唐(唐弓)、大(大弓)利車戰、野戰”,車戰不等于野戰。但整個春秋時期,車戰卻是野戰的主體。春秋中晚期,步兵崛起。戰國晚期,還出現騎兵。車、騎、徒并用,是后來的野戰方式。藍永蔚先生寫過一本書,叫《春秋時期的步兵》(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內容是講步兵對中國戰爭方式的革命。戰爭和打獵有關,和飼養動物和吃肉有關。中國兵法發達,要感謝周邊民族,他們和動物,關系比我們近。比如馴化馬和馬車,還有青銅劍,就是草原地區的發明。不僅車兵、騎兵,我們要感謝他們;步兵,也要感謝他們。“晉侯作三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毀車而為行”(《左傳》昭公元年),出現獨立建制的步兵,是為了對付山地游擊的戎狄步兵。水師,也是從吳、楚等國學來的。敵人是最好的老師。中國早期重車戰,主要看重的是,戰車速度快,機動性強,沖擊力大。這是優點。但車戰也有車戰的弱點,馬車疾馳,極易翻車,它對地形,適應性差。山地不宜,濕地不宜,開進,要有平坦寬闊的道路。古代的道路和溝渠,多與畝向相配。畝向就是畝壟(也就是田埂)的方向。齊國的畝向是南北向,道路、溝渠也是南北向;晉國的畝向是東西向,道路、溝渠也是東西向。前者叫“南畝”,后者叫“東畝”(《詩·國風·豳風》、《左傳》成公二年)。兵車開進,是順畝向走。鞌之戰,晉敗齊,要求齊國把南畝改成東畝(《左傳》成公二年),就是為了便于兵車的開進。野戰,車、徒編組是靠陣法,車、騎、徒編組也是靠陣法。陣法很重要。這是古代作戰的特點。
    野戰和攻城,古書常并敘。詞匯,并列結構,古人的讀音習慣,往往都是先平后仄,故多作“攻城野戰”(《墨子·兼愛》)。其實,從時間順序講,應該是先野戰,后攻城,由遠及近,由外到內。《商君書·境內》說:“今三晉不勝秦四世矣。自魏襄以來,野戰不勝,守城必拔。”本篇也說:“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野戰,失利的一方會退守城內,勝利的一方會兵臨城下,好像攻克柏林那樣。這是野戰和攻城的關系。攻城是下一講的內容。
    現代軍事術語的“野戰”,是日語借用中國古語翻譯西文的field operation。英語的field army是野戰軍,fieldwork是野戰工事,fieldpiece是野戰炮,field hospital是野戰醫院。Field是森林和建筑以外的空地。這和中國古語的含義大體相同。
    我把《作戰》篇分為五章:
    第一章,講打仗費錢。
    第二章,講打仗耗時。
    第三章,講搶,即取敵之利,就地補充自己。
    第四章,講快,速戰速決。
    第五章,是警告為將者,要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重。
    這五章,前兩章是講“用兵之害”,次兩章講“用兵之利”。“用兵之利”是針對“用兵之害”提出的對策。最后一章是總結。
    下面,我們一章一章來介紹。
    【2.1】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此章是講費錢。這是“用兵之害”的頭一條。
    《作戰》是從戰爭動員講起。戰爭動員就是“作戰”,它是講怎樣發動一場戰爭。發動起來的戰爭,首先是野戰。
    “凡用兵之法”,在《孫子》書中多次出現,《謀攻》、《軍爭》、《九變》、《九地》四篇的開頭,《謀攻》、《九變》兩篇的當中,《軍爭》篇的結尾,都有這種話。這里是講,用兵規模一般有多大。它是一種發凡起例的敘述。古人以“兵法”稱兵書,估計就是這么來的。戰國以來,兵書多稱兵法。兵書分兩種,一種是軍法(或軍令),一種是兵法。軍法是條例規定的匯編,兵法脫胎于軍法,還保留著它的某些特點。兵法是“用兵之法”的簡稱。它和軍法有關,又有所不同。軍法講的是建軍之法、治兵之法。兵法講的是行師之法、用兵之法。《易·師》疏就是用“兵法”來解釋王弼注的“行師之法”。它要突出的是一個“用”字。岳飛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飛傳》)。戰國兵書,雖有軍法類的內容,但以謀略為主。《孫子》就是兵法的代表。漢唐古書引之,往往簡稱為“兵法”。古代技術書,多以類名,這是特點。
    讀古代兵法,要學一點古代的軍事知識。但遺憾的是,說到上古,說到古人到底怎么打仗,我們的知識很不夠,很多細節都不知道。我想把我知道的東西講一下。


李零 2013-08-21 15:27:21

[新一篇] 我讀《孫子》 第三講 (始)計第一 《戰爭論》筆記:全書結構和警句名言(2)

[舊一篇] 我讀《孫子》 第四講 作戰第二 作戰第二(2)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