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之文集 "九·一一"事件的世界意義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九·一一"事件的世界意義
  二十一世紀第一年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當然是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民航客機沖向美國紐約的兩座世貿中心雙子樓和華盛頓郊區的五角大樓的事件。美國總統布什立刻宣布這是一場戰爭,并且認定由奧薩馬·本·拉登領導的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基地"組織是這一恐怖行動的罪魁禍首,隨之就在窩藏基地組織和本·拉登的阿富汗發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單獨依靠空軍進行的戰爭,不過一個月光景,多年來掌握阿富汗政權的塔利班已被消滅。國際性的"基地"組織亦已基本就殲,不過還沒有喪失繼續活動甚至卷土重來的力量,元兇本·拉登則至今尚未緝拿歸案。美國方面一再宣布,這場戰爭是長期的,現在還不能預言何時結束。美國為消除對它構成威脅的恐怖主義發源地還宣布伊拉克、伊朗和朝鮮三個國家為"邪惡的軸心",軍方正在積極準備有朝一日就可能對之發動攻擊。
  有人把這場恐怖主義的突襲比喻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但是大多數世界輿論并不附和,因為雖然一時間死傷人數達幾千人,但是對比起世界,以至美國的人口來,涉及的畢竟只是極小的一部分,世界大局還是和平安定的。只是立國兩百多年來一直東邊靠大西洋,西邊靠太平洋的保護而本土從未遭受過外來襲擊的美國則確然已經失去了這種天然屏障,而它的居民因為隨時需要高度戒備而處于惴惴不安的恐懼之中。美國人歷來引以自豪的自由度不得不因為要保證安全而受到許多的限制,這倒確實類似于某種戰爭狀態。
  雖然反恐怖戰爭的規模與性質還要看將來的發展而定,但是這場戰爭必然會大大推進全球化的進程卻是可以肯定的。首先,九·一一事件的攻擊方——奧薩馬·本·拉登領導下的"基地"組織,并不是通常發動國際戰爭的一個或者幾個民族國家,而是一群信仰相同而國籍不同的個人,這就帶有一點全球化的味道了。其次,這次突襲的野蠻性和殘酷性極大地刺激了文明人類的感情,或者說價值觀,因此美國輕易地就組織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反恐怖大聯盟。不但是聯結西歐北美的北大西洋公約首次動用了"對一個成員國的攻擊即視為對其他成員國的攻擊"的條款,北約國家政府下半旗,人民戴黑紗以表示對美國受難者同情的行動也是歷史上空前的。由與美國對抗了半個多世紀的蘇聯脫胎而出的俄國也堅決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俄國總統普京是第一個向美國總統布什打電話表示慰問和支持的人。幾個月以來的事態發展表明,俄國人幾乎可以說是全心全意地轉向西方,向美軍開放了歷來被視為俄國的后院與禁臠的中亞以至高加索地區,完全改變了古老的地緣政治學認為自己已被包圍、受威脅的觀點,而代之以所謂"地緣經濟學"的觀點,以為這將促進這片落后地區的現代化而有利于俄國及其前"屬國"的經濟發展。改變如此之大,而普京的民意支持率還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七成上下,這是值得世界上任何政治家羨慕的。有俄國評論家說,普京的事業是三百年前彼得大帝全盤西化的戰略經過嚴重挫折與倒退以后的恢復與延續。追溯俄國歷史發展的軌跡,只有融入全球文明的主流才是俄國最大的民族利益,這也應該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必由之路。
  我生七十九年,雖然閱歷不廣、學問不深,但是也總算親眼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的起訖,多少也能看出一些世界歷史的軌跡來了。回想第二次世界大戰,號稱是民主國家同盟對法西斯陣營的戰爭與勝利,然而那個時候的世界上到底有幾個民主國家呢!實打實地算下來,只有英國和美國兩國再加上英國統治下的自治領土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幾個。其他如德國、日本與意大利已成為法西斯國家,弗朗哥的西班牙和薩拉扎的葡萄牙情況也一樣。所謂老牌的民主國家法國則已被德國征服而處于其傀儡貝當的統治下。當時在我們這些左派青年的心目中,蘇聯是全世界第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就像我們那時候愛唱的《祖國進行曲》里所說的那樣,"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別的國家可以這樣自由呼吸"。但是不過十五年,蘇聯當政者的罪行披露,蘇聯原來是專制殘暴絕不亞于希特勒德國,而遠過于我們心目中專橫獨裁的蔣介石中國的國家。
  半個世紀以來的世界變化真的太大了。所謂世界頭等強國的德日意都經過盟軍的占領而成為世界民主力量的中堅,還帶起了一批在當今國際上堪稱模范國家的芬丹挪瑞冰,西、葡也已轉變成為民主國家。二十世紀末年蘇聯東歐集團的自我爆炸不但擴大了民主國家的陣營,尤其證明了人類爭取自由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推原起始,也不必遠溯古老的歷史,我親身經歷的一九四一年八月羅斯福邱吉爾發表的《大西洋憲章》,正是由英國和美國兩個近代憲政思想發源國家的政府首腦所宣揚的四大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免于恐懼的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的宣言就是這一大轉變的發端。它不但高高舉起了一面旗幟,而且指出了一個方向,一個甲子以后的現實,便是其一次又一次的收獲。
  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一百零七個國家的代表在波蘭集會并且發表《華沙宣言》,表示"承認被普遍接受的民主價值"。這在我們年青的時候是不可想象的,只是其中十分觸目地沒有中國、朝鮮、越南、古巴這幾個國家的名字。
  不必懷疑,這里面有些國家的"民主"是殘缺不全的,未必就能符合世界公認的民主準則,但是它們至少表示了走向民主社會的意圖。
  由于歷史的原因,俄國雖然已轉向民主,但是還不是一個充分民主的國家,民主所必須要求的法治(ruleoflaw)還遠未確立,目前的轉變是它掙脫奴役十年以后的又一次突進,對世界的明天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它不但是世界上地域最廣大的國家,還是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而且千萬不可忘記它還有半個世紀稱霸半個世界使全世界在它的威脅下戰栗的歷史,迄今手里還握有威力可與美國比擬的核武器。
  九·一一以后,英國首相布萊爾曾表示相信"這股邪惡勢力的陰影中應當能誕生永久的善良"(英國《經濟學家》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一期文章《重新審視世界》)。我也抱有同樣的希望。
  


李慎之 2013-08-22 14:32:43

[新一篇] 李慎之文集 李光耀放棄亞洲價值

[舊一篇] 李慎之文集 中國加入WTO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