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英語口語測試看中學英語教學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高中英語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試用后引起了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深刻變化,調動了教師和學生訓練英語聽說能力的積極性。為了全面考查學生中學階段具備的聽說能力,部分省市在2001年的英語高考中增加了口試部分。這一改革適應了素質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中學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同時,高考英語口語測試也反映出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下面筆者將圍繞高考英語口試口頭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探討其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一、部分考生的語言基本功較差
  口頭作文中所考查的語言點主要包括各種時態、語態、句子結構、動詞非謂語形式、常用詞匯及相關短語等。這些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但部分考生在經過6~10年的英語學習后,對語言知識的掌握仍不夠扎實。口頭作文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時態不一致、句子結構不完整、動詞搭配不正確等。學生的語言基本功較差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新教材的教學內容與舊教材相比有大幅度增加,而課時卻減少了。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許多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刪減課本內容,在節約教育時間的同時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語言知識點。其次,新教材中語法知識的編排比較分散,部分詞匯練習的針對性較差,且對知識的鞏固和擴展不夠。這些都給學生全面、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尤其是對學習和掌握常見的語法現象和一些關鍵詞匯的常見用法增加了困難。更重要的是,有些教師對以學習語言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和以運用語言為核心的交際型教學模式缺乏全面的認識。他們在從運用傳統教學方法到交際型教學方法的過渡中有意識地避免系統講解語言知識,致使學生對一些復雜語法現象的概念不清,對語言點的理解和積累不成體系,嚴重影響了其聽說能力的提高。
   二、考生的表達能力差別較大
  除了語言基本功不扎實外,考生表達能力的差別還表現在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所表達的內容上。筆者采訪了五位考官,他們普遍認為,考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層次:1)比較優秀的考生可以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型流暢地表達思想,語音和語調也符合英語的韻律。2)中等水平的考生能按命題要求完成作文,但語言的準確性、靈活性、連貫性和生動性都比較差。3)水平較低的考生發音不準,用詞不當,句意含混。對20名不同水平考生的抽樣調查也表明,考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與其個人興趣、學校活動、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歷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有實際鍛煉的考生能熟練駕馭所學知識,而學習僅局限于課堂和課本的學生運用語言時則有較大困難。
  2001年口語測試的命題與考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大部分考生有與試題的內容相似的生活經歷,但他們的表達在內容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例如,在描述丟東西的經歷時,有些考生能交待清楚時間、地點、當時的情景、在場的人物、事情發生的經過、丟東西后自己的心理感受以及從中吸取的教訓等,而且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而有些考生只能用幾句話介紹大致情況,缺乏對主要細節的描述。又如,在描述發生火災后怎么辦時,許多考生想到了打電話報警、用滅火器滅火、用自來水浸濕衣物自救和尋找安全出口撤離等一系列措施。雖然他們運用的詞匯不很準確,但包括了與試題相關的大部分要點。相比之下,一些考生除了提出打電話報警之外,沒有其它應付火災的辦法,還有的考生甚至連火警電話號碼都想不起來。考生在表達內容上的差異說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積累對他們的表達能力有很大影響。只有不斷積累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學生的表達內容才能生動和具體。
   三、部分考生的心理素質較差
  口語測試對考生,尤其對報考英語專業的考生能否被理想的院系錄取有一定影響。因此,部分考生心理壓力過大,以至于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他們中有的雙手顫抖,聲音變調;有的額頭不停地冒汗,眼睛盯著桌面不敢看考官一眼:有的在慌亂中碰翻了水杯;還有的考生一句話翻來覆去說了四五遍還想不起來下面要說什么。這些現象往往是考生的性格、對考試的態度、心理承受力以及平時的訓練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考生要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除了具備必要的知識外,還需要重視對其它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和培養。
   四、部分考生以背誦范文代替口頭作文
  筆者發現,部分考生在講故事或表達觀點時,能做到句子脫口而出,各句之間幾乎沒有停頓、猶豫或重復。更有的考生可將口頭作文“一氣呵成”,所用詞匯準確,句型多變,整個過程聽起來象在流利地朗讀一篇文章。而當筆者詢問有關這些考生的家庭、學校和業余愛好等方面的情況時,他們回答時卻結結巴巴,有的只能“蹦”出幾個單詞。這種強烈的反差表明考生與其教師為這次口語測試做了許多努力,但為拿高分而猜題、壓題或讓學生背誦范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口語測試的目的是考查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而考生背誦口頭作文并不能體現測試的真正意圖。其次,這種做法容易使部分靠背誦范文獲得高分的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忽視真正的口語訓練,這對他們的長遠發展不利。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將從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三個方面談談應采取的相應對策。
  1.幫助學生建立英語知識體系
  學生的語言基本功較差與教材、課時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等諸因素密切相關。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應該認識到,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為彌補新教材在知識編排上的不足,教師可在學生對語法和詞匯知識等有了初步感知后及時進行系統歸納。這里所講的系統歸納不是由教師列出語法的條條框框,讓學生死記硬背后套用,而是設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例如,在講解語法時,教師可收集相關例句,要求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所學的語法規則。在講解新的語言點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相關內容并將其歸類記憶。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要求學生把相關內容放在一個文件夾中,待學完這部分后進行整理歸納,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教師還可通過組織“虛擬語氣周”、“非謂語動詞對抗賽”、“常見錯誤診斷會”等活動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全面系統地掌握語言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順利完成跨文化交流的任務,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這里所說的運用不是讓學生做機械的語法練習,而是讓他們在一定情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創造性地完成某項任務。例如,在復習階段,教師可提供最近教過的語言點或關鍵詞讓學生復述課文、講故事、描述圖片、編對話或寫簡短的文章。在語言知識的擴展和運用活動中,教師可要求學生講述與本課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敘述自己的某段經歷,或就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四點:
  (1)為培養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用提綱形式列出自己的發言要點,而不是逐詞逐句寫出發言稿。
  (2)為幫助學生獨立交流,教師應給每個學生布置具體的任務,并抽查其完成情況。特別是在小組活動時,教師應加強監督和指導,讓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幫助英語能力較差的學生,而不是代替他們完成任務。
  (3)語言交流的內容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學活動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仔細觀察生活,點滴積累生活知識和感受,使他們能言之有物;另一方面能使學生走出課堂后仍有機會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并在運用中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4)知識點的積累和運用是相輔相成的。積累為運用打基礎,運用可以發現積累的不足。因此,在口語訓練中,教師要在學生能流利表達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對其表達準確性的要求。糾正學生口語表達中的語法錯誤時應講究方法。對于由一時疏忽造成的錯誤,教師只需提醒學生注意,而不必一一糾正;對于學生普遍出現的錯誤,教師可以做簡單筆記,在不影響學生表達、不挫傷其表達積極性的前提下,利用重復句子或總結的方法間接糾正,并在以后的練習中讓學生注意鞏固相關的知識要點。
  3.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例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四、五個人的小組中單獨發言。對于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學生,教師可選擇他們熟悉的材料或他們喜歡的活動,通過提問、征求意見等方式引導他們發言;對于緊張、拘謹的學生,教師應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取得的進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學生適應在小組中自我表現后,聽眾逐步擴展到全班同學、學生家長或其他來賓。在訓練過程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學生在許多人面前的一次失敗會在其心里留下長期的陰影。
中小學外語教學京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景麗珍20022002景麗珍 北京外交學院英語系 作者:中小學外語教學京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景麗珍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49:55

[新一篇] 從高考命題改革的特點看中學歷史教學的改革

[舊一篇] 他山之石    ——美國高中語文教材評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