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立素質教育TQC體系的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跨世紀人才教育
      素質教育TQC特點
  "TQC"是“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的英文縮寫,它是20世紀50年代米蘭(I.M.Juran)、費根保(A.V.Fei genbaun)等人提出的一種現代化質量管理方法。TQC的主要特點,是對產品質量實行全面、全員和全過程的管理與控制,將過去的事后檢驗、把關為主,變為以預防為主,將管生產質量的結果為主變為管生產中的因素為主,使整個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處于系統控制的狀態,從而達到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
  當前,我們提出的素質教育是指: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依靠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全程高效勞動,開發受教育者潛能,以達到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之目的的基礎教育。
  由此可見素質教育和TQC的精髓都凝結在一個“全”字上。素質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內容是德、智、體、美、勞全部素質,手段是全體成員的全程高效勞動,目標是全面發展。而TQC的特點也集中為一個“全”字,即通過全面、全員、全程控制,實現產品全面合格。
  因此,把TQC有機地運用到素質教育中來形成的素質教育全面質量管理,就是以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論為指導,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科學管理方法,對一切同素質教育質量有關的因素進行系統控制,對各部門、各方面的工作過程以及全體師生員工實行全員、全程、全面管理,以期實現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之目的的一種質量管理思想和體系。
  素質教育TQC的基本觀點可系統地概括為“四全”,即:
  1.師生員工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
  全面施行素質教育,是學校所有人員的公事,是家長和社會公眾的大事,是全民族的大事,任何一方面的觀念和行為,任何一個人的工作質量都將影響素質教育的運行和效果。因此,素質教育的運作和管理必須是全員的,其管理系統必須是立體結構的。這是素質教育TQC不可動搖的核心思想。
  2.教育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學生素質的形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有機結合過程,這個過程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都和學生素質的產生與形成有直接和間接影響,忽視任何環節的質量管理,都會影響“轉軌”和“提高”。因此,從傳統的“事后把關”(算升學率)轉變為“事先預防”(防素質缺陷),一環扣一環,全程負責,是素質教育TQC的一個基本著力點。
  3.面向全體學生的質量管理。應試教育是以升學為出發點、著力點和歸宿的一種面向少數、面向升學的選拔式教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素質為目的的一種面向全體、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能否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質量管理,是兩種不同質量觀和學生觀的本質區別。所以,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質量管理,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是素質教育TQC的一個基本著眼點。
  4.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管理。是片面發展還是全面發展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在培養目標上的本質差別。堅持學生全面發展質量管理,就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管理。因此,克服重智育、重升學率的應試教育質量管理的弊端,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成為“四有”新人,是素質教育TQC的最終目標。
      素質教育TQC目標體系
  教育評價是教育質量管理的重要活動。教育評價能否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反映教育活動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是保證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一環。而質量目標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是教育評價的依據和前提,它對整個教育實踐活動起著指導、支配、檢測和調控作用。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目標認識的清晰度與學生素質水平成正比。因此建立素質教育TQC運行機制的首要問題是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學可行的目標體系。
  素質教育全面質量管理所指的質量,是一個廣義的多側面、多層次的概念,是全體員工全程高效勞動的工作質量和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產品”質量的“合金”,是群體目標和個體目標達成效益的統一。這是素質教育TQC與傳統教育質量管理在“質量”概念上的根本差異。
  制造“產品”的全面工作質量,指的是學校教育管理系統、執行系統、服務系統的各個方面、各個人的工作對學生質量的保證程度。其管理目標是“全員的全程高效勞動”。這里的“全員”是指教職員工群體的每個成員都能和衷共濟,整合一致的工作;這里的“工程”,指的是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管理過程及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評等教學過程的每一個步驟和環節都能達到素質教育要求,收到“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跬步效益”。
  產品的全面質量,即學生的全面質量。它包括學生個體素質的發展水平——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發展水準和學生群體素質的發展水平——諸如普及率、鞏固率、合格率、差生轉化率、體育達標率、升學率等統計數學所反映的質量水準。黨和國家的要求是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體”是對群體的發展目標而言,教育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不放棄任何一個人,即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全面”是對個體素質的發展目標而言,教育要對學生各種素質的發展負責,不偏廢任何一個方面。既要重視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又要重視各“育”的知識、情感、智能、行為等內在素養的和諧發展。這樣,“全體+全面”而培養出來的“合格+特長”學生,才能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和高一級學校新生質量要求所具備的特性——適應性和進取性。
  關于組成培養目標的素質結構,在“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了衡量21世紀人才素質的七條標準:(1)積極進取,開拓精神;(2)崇高的道德品質和對人類的責任感;(3)在急劇的變化和競爭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4)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5)學會學習,適應科學技術領域的綜合化;(6)有多種個性和特長;(7)具有與他人協作和進行國際交往的能力。我國的教育方針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了“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的素質教育目標。國家的新課程計劃也從不同層次、數量、質量上規定了學生應在德、智、體等各方面達到的質量規格。
  由此,我國現階段中小學培養目標的素質結構應該是以德、智、體為“經”,觀念、知識、能力、身心、審美素質為“緯”的網絡結構。學生個體素質發展的質量規格應該是觀念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身心素質、審美素質全面發展,養成美好的心靈,聰明的頭腦,健康的體魄,高尚的情趣,靈巧的雙手。
  學生群體素質發展的質量規格,包括一定區域內公民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受教育者基礎素質達成的統計指數。其入學率、輟學率、完成率等反映普及水平的質量標準,各級人民政府劃區分類作了具體規定。反映學生素質目標達成水平的數量標準,如品德合格率、體育達標率、學科及格率、畢業率、優秀率、差異系數、非近視率等有待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教研部門從實際出發作出具體規定。從而,完整地科學地構建起素質教育TQC目標體系。
      素質教育TQC的運行背景及方略
  施行素質教育TQC是一項十分復雜而艱難的社會工程,它的運行基礎和背景,一是根深締固的應試教育管理模式,二是社會對“轉軌”的強烈要求和教育工作者的初步探索。應試教育模式與素質教育要求的種種反差,使素質教育TQC的運行陷入“雄關漫道真如鐵”的困境。
  首先是管理觀念和行為的反差,其主要表現是——
  “五觀不正”:在全社會包括教育內部還未形成正確而牢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páng@①徨”。
  “四支不活”:即教育內部影響教育質量的四個基本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運籌在方法上缺乏活性,在機制上缺乏活力,“兩死一重(死擂硬灌的教法,死記硬背的學法,課業負担過重)”現象普遍存在。
  “三路不通”:即學校、社會、家庭三方教育渠道不暢通,教育要求不能整合一致,教育效益相互耗散。
  “兩性”卡脖:即教育的封閉性、學生的客體性嚴重障礙了“兩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落實。
  “一考”定音:以升學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以初考、中考、高考論成敗。
  其次是教學行為的反差,其主要表現為——
  教育對象上的局限性。教育和管理的對象是面向少數,基本特征是選拔適應教育的兒童,而不是創造適應兒童的教育。
  教育內容上的片面性。即升學考試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不教,不教的不學。
  教學流程上的隨意性。即管理無章無法,教學無規無矩,員工勞動過程粗放,盲目無序。
  教育效果上的虛假性。以分數為唯一標志的學習質量掩蓋了素質缺陷,有時甚至為升學弄虛作假,結果造成“優生”不優,“三好生”三不好,“優秀學生干部”不能優干,畢業者不合格。
  管理和教學觀念及行為的偏差導致了教育質量的偏廢——德育是軟的,智育是偏的,體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勞育是虛的。如此,嚴重地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扭曲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阻礙了學生全面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制約了基礎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在這樣的基礎上施行素質教育TQC,根本出路在于改革,運行方略要三管齊下,一是師資先行,二是從管理切入,三是靠評價強化。
  第一,由師訓奠基,促進師資“轉型”。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顯然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素。傳統的教育模式養成的是一支封閉型、教書型的教師隊伍。要有效地促進應試教育轉軌,首先必須促進師資“轉型”,即通過教育法規、教育理論和“三新”(新計劃、新大綱、新教材)培訓,使教育者成為素質型人才,使他們的觀念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身心素質等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由此造就一批好校長、好主任、好教師。這是施行素質教育TQC的奠基工程。
  第二,建立新機制,從管理切入。國外學者把科學、技術、管理稱為現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影響素質教育質量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但起保證作用的是管理。素質教育TQC的基本構件有兩個,一是素質教育,二是全面質量管理,其核心和落腳點是全面質量管理。要使這種管理產生持久性效力,必須建立起相應的運行機制,以作保證。首先,要提高學校全員對推行素質教育TQC的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其次,要圍繞總體目標制定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確定明確、具體、可行的質量管理目標;再次,要遵循"PDCA"循環的科學程序,即按照“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總結(Action)”四個階段的循環程序,把各項工作有機聯系起來,形成素質教育常規,使其環環相扣,相互促進,良性循環;最后,要切實開展"QC"小組活動,并進行整體調控。這是施行素質教育TQC的主體工程。
  第三,靠評價強化,嚴格監控。教育評價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社會的教育性質、教育方針和政策確立教育目標,對教育現象或教育活動及成效進行價值性評判的過程。其目標作為觀念形態的價值意識反映了人們的需要,而需要又是動機產生的基礎;其評價標準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與活動提供了規范,指明了方向。因而教育評價具有指引方向,規范行為,矯正偏差,激勵改革的功能。所以,有效施行素質教育TQC機制的關鍵環節是改革評價制度,建立科學的素質教育目標評價體系,對教育活動及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評價。從而引導和鼓勵廣大教育工作者把素質教育的旗幟舉得高高的,把素質教育的輿論造得濃濃的,把素質教育的勁頭鼓得足足的,把素質教育的管理抓得實實的,把素質教育的質量不斷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彳加旁
  
  
  
學校思想教育武漢12-14G1教育學秦德兵19961996 作者:學校思想教育武漢12-14G1教育學秦德兵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0:09

[新一篇] 關于小學語文“功能教學”實驗與研究的構想

[舊一篇] 關于當代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