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精益創業」創業模式?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精益創業》應該是每個創業者或者創新者必讀的書。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精益創業”的思想,應該是“你的愿景不重要,最快速最低成本的找到市場需求最重要”。

在創業故事中,我們經常讀到一個光芒四射的詞叫做Vision,一般翻譯為“愿景”。故事中,一個Visionary的大神在若干年前發愿“我要讓每個人都有一個____(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搜索引擎⋯⋯)”,之后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他成功了,粉絲們和創業者們拜服在他腳下。

愿景其實是個很可疑的東西——這個世界并非按著你、我或者任何個人的意愿而運轉的。如果說高科技創業的失敗率平均在90%的話,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失敗是因為愿景本身就錯了。而愿景的操蛋之處在于,在成功之前,你永遠無法知道這個愿景究竟是一個偉大的理想還是一個愚蠢的幻想。喬布斯在2003年iPod發布前幾個月因為對蘋果的股票沒有信心放棄了一大筆期權,而向董事會談判換來了一個執行價格更低數量更少的期權(2007年Fortune雜志的編輯專門就此嘲笑喬布斯做了史上最糟糕的一個交易:放棄了25億美元,換來了8億美元。:Steve Jobs' bad bet);戰無不勝的騰訊當年也幾乎以幾百萬人民幣的價格出售⋯⋯

在我看來,喬布斯和小馬哥當時的選擇恰恰體現了創業者的自省,而不是一味癡迷的愛上自己的愿景。如果做一個對比的話,絕大多數沒有做好功課的創業者都會因為種種偏見而癡迷于自己的愿景。這種偏見很多時候來源于對市場或用戶的了解不足認識偏差,也有時候是因為沉沒成本,還有些時候僅僅因為這是“他的”愿景。如果愿景和市場需求不符,那越是執著越是癡迷,你的損失就越大。

沒有愿景當然也不可能。無論是創業的原始動力,還是路途中的堅持,都需要愿景來支撐。那么面對未知,創業者該如何選擇呢?

《精益創業》的解答是:
1、實踐是檢驗愿景的唯一標準;
2、將愿景拆分成一個個假設:用戶是否有此需求?用戶是否愿意為此需求買單?你提供的產品是否能滿足客戶需求?你的營銷方式是否到達用戶的最佳方式?⋯⋯
3、通過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化產品)和可幫助判斷的數據(而不是vanity data)檢驗你的假設。成功則繼續,失敗則調整甚至轉型。具體操作方式書中有不少介紹,不再一一介紹。


知乎 葉濱 2015-09-09 14:44:46

[新一篇] 蘋果是否會陷入“創新者的窘境”?

[舊一篇] 《這是我的戰爭》將在七月份登陸iPad和Android平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