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嘗試中實施“嘗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九九五年以來,我校的成功教育研究開始進入成功教育思想、課程、教材、教法四位一體的整體改革階段。研究的主攻方向依然是探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徑;研究的重點內容,在“幫助成功”課堂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嘗試成功”課堂模式,并醞釀“自主成功”課堂模式改革;研究的根本目的,圍繞素質教育的目標,提高課堂效益,并為學生多方面素質提高創造條件。
      一、課堂教學改革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思考
    (一)“幫助成功課堂模式”的反思
  成功教育的研究從一開始就十分關注課堂教學改革,在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支撐下,改進課堂教學模式,使成功成為成功之母,促進學生形成學習的自信心,積極性,提高學習水平,并主動地多方面地發展自己的素質。
  針對以往學習困難學生反復失敗的實際,成功教育課堂改革強調教師幫助學生成功,實施“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為特點的“幫助成功”的課堂模式,使學習困難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成功心理得到恢復。這套模式符合學習的一般規律,尤其符合學習困難學生起步階段轉變的實際。
  在實踐中我們逐步發現實施“幫助成功”課堂模式存在著一些不足,學生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你幫助他,他就成功;你不幫助他,他就不動。例如,學生遇到一些老師未講過的問題,他們不是不會做,而是根本不做,整體學生的高層次能力和成功心理發展不夠理想。
  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步認識到,教是為了不教,幫助成功是為了自主成功,真正的成功應該是學生主動內化教育的要求,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機制。因此,成功教育的教育,教學的高層次的模式應該是“自主成功”模式,每個學校的好學生都是這樣的。整個研究又告訴我們,在這兩套模式之間,似乎應該有一個中介的模式,促使學生從幫助成功過渡為自主成功,研究這一中介模式就成為整個研究突破的關鍵。
    (二)優秀教師課堂教學經驗的研究
  解決問題的答案只能回到實踐中研究、探索。在隨堂課、研究課、示范課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的一些課,傳授、模仿比較少,通過問題情景組織學生嘗試探索較多,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能力發展快,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其中包含著的課堂模式,正是從幫助成功到自主成功。
  在市區領導的支持下,學校領導班子果斷決策,集中人力、精力、物力、財力,確定一批優秀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課堂教學進行跟蹤錄像、全息研究、定格分析、概括提煉,在自愿基礎上并對全校主科教師每學期錄像,進行比較研究。區教育局把全區担任校長助理的碩士、博士都集中到我們學校,區內一些教育專家也趕到我們學校,學校領導班子和所有的研究力量全部投入,對課堂實錄進行多緯度的解剖,有的專門分析教師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有的專門分析教師的問題序例,有的專門分析學生的認知反應和情緒反應,有的專門研究教師的板書、學生的板演,有的專門研究教師的各種教學手段等等。在研究思路上,有時從一節課的時空展開,有時打破一節課的時空,專門研究各節課的復習、傳授、模仿、嘗試探索、點撥啟發,從中尋找規律性的認識。
  課堂教學是每個教育工作者似乎很熟悉的領域,真正研究起來,確是太艱苦、太困難了,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后隱含著規律,我們的定格分析,就是要讓教育現象再現、重復,從中尋找帶有規律性的認識。
  解剖現象,不但需要占有現象,還需要教育理論的解剖刀。我們請來專家對課題組講現代教育理論,每位研究者分工去啃一本書,為大家講體會,試著去解剖課堂的種種現象,通過各種角度的研究、思考、探索,形成了共識,新的課堂模式就是“嘗試成功”。
  這一新的課堂模式來源于優秀教師的實踐,經過概括提煉,又高于實踐,它是優秀教師教育經驗的理論化、系統化、自覺化、操作化。
      二、嘗試成功課堂模式的雛形與例舉
  嘗試成功課堂模式的雛形
  通過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嘗試探索是“嘗試成功”課堂模式的核心。這里的嘗試就是把科學家發現某一規律的過程的某一部分(最關鍵之處),通過教師剪裁、導演成學生再發現、再運用的過程。
  問題來源:可以是學生提出問題,也可以是教師教育經驗中的學生問題,歸根結底要研究學生,才能找到問題。
  問題組織:① 并不是所有問題都讓學生嘗試,而是選擇達到現行教學要求需要解決的障礙。②問題組織的要求是最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要給學生留有嘗試的空間,一般可放寬1—2個條件。
  嘗試的主要內容:知識發生過程、知識運用過程。
  嘗試的主要形式:“五個一”,即猜一猜、試一試、想一想、做一做、議一議。
  嘗試中的啟發和點撥:教師對學生嘗試中的思維方向和問題要有預測和對策;肯定學生敢于嘗試的欲望意識;重視嘗試過程的評價。
  正確處理好嘗試教學與傳授模仿的關系是實施“嘗試成功”課堂模式的關鍵。
  嘗試成功課堂模式是減少傳授模仿增加嘗試探索,不是取消傳授模仿。傳授模仿是學習的基本形式,只用這種方式學習是不對的,完全取消也是不對的。把東西方課堂模式作一個比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問題。中國的課堂教學絕大多數是教師的傳授和學生的模仿,結果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系統扎實,但由于嘗試探索很少,久而久之學生缺少思想,能力較差;西方課堂總是讓學生去嘗試探索,傳授模仿較少,結果學生很有思想,能力較強,但基礎知識問題較多。東方的問題正是西方的優點,西方的問題正是東方的優點。由此可見,綜合東西方的課堂模式優點是改進教學的較為理想的出路。
  很明顯,在現行教學目標中知識總量不變的現實情況下,我們可能做的就是減少傳授模仿時間,才能增加嘗試探索的力度,而且效率不能降低。目前我們提高傳授模仿效益主要在以下兩方面進行改革:首先根據新知識需要加強對相關準備知識復習,減少學習障礙,其次針對學生實際理順新知識的順序提高效益。目前教師實施嘗試成功課堂模式,傳授模仿總量只占一半時間,基本達到了減少傳授模仿時間,提高效率的目的,從而為嘗試探索力度的加大提供了可能。
  嘗試成功課堂模式例舉。
  例1:在新知識發生過程中讓學生嘗試探索。
  分數的除法:3/7÷2/3
  以往教師總是先傳授分數除法的法則,然后示范幾種代表性的分數除法的例題,最后給幾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分數的除法。
  嘗試成功課堂模式則改變了以往的教法,先組織學生復習整數的乘法、除法,再復習分數的乘法這些相關準備知識,然后出示新問題,討論如何解決3/7÷2/3。第一批同學馬上舉手回答。設3/7÷2/3 =X,3/2·2/3X=3/7·3/2,∴X=3/7×3/2。顯然這些是有所預習的好同學的答案,這就是教材中的方法。
  教師肯定了學生后,啟發學生還能不能用其他方法,那些平時并不起眼的,也從不預習的學生則有自己的方法。
  第二批學生代表說被除數和除數都乘21,這樣一來就把分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的除法。這種方法得到了教師的充分肯定,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奇跡也就在此時出現。
  第三批學生回答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以7/3,得到1÷14/9, 根據1除以任何一個數等于他的倒數,即9/14,教師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就讓其他學生評價。
  第四批學生代表回答,剛才那個方法是可以的,但不太好,我的方法是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以3/2,這樣除數就變為1。這個方法一出現,教室里空氣凝固了。過了一會兒全班的師生經久不息的掌聲才打破了這片寂靜,想出這個方法的孩子小臉都紅了。
  事后,數學組、教導處、校長室都為學生自己推導出分數除以分數的法則而奔走相告:孩子太聰明了,我們老師也想不到,結果孩子們想出來了,我們太小看他們了!我們應該承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是可以學得會的。我們的課堂應該改革,教師的一味的傳授,學生簡單的模仿,久而久之,學生嘗試探索的欲望和本能沒有了,他們的創造能力自然也沒有了。傳授模式固然是學習的一種方法,但停留于此,我們民族的靈魂——創新精神就消失了,減少傳授模仿,增加嘗試探索賦予成功教育課堂模式改革新的時代精神。
  例2,新知識運用過程中的嘗試成功。
  求圓柱體的表面積。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說說自己認為哪一些是圓柱體,學生回答中有對有錯,包括粉筆、腰鼓、馬桶,教師不去否定,而是拿出一個用硬板紙制作的圓柱體,告訴學生這個肯定是圓柱體,讓學生猜想有什么特點。學生一開始猜出上下兩個底是一樣的,教師就把兩個底重合,果然一樣大小。然后教師給定半徑,學生很快算出一個底面積然后乘以2,求出上、下底的面積,最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求圓柱體部分表面積。這個比較問題比較難,教師沒有要求學生馬上去嘗試這個問題,而是每個學生發了三張紙,一張梯形,一張矩形(長方形),一張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嘗試將對應的邊對應起來,能不能拼成圓柱體的圓柱部分。很快學生發現矩形和平行四邊形都能拼出來,這時候教師再讓學生嘗試如何求圓柱部分的面積。許多學生都說把圓柱部分剪開,教師有意彎彎曲曲地剪,學生馬上提醒教師作一垂線再剪開,把這部分反拼到另一邊,很明顯形成一個矩形,求這個矩形面積就是求這個圓柱部分的面積,如果確定與底連接的部分是寬,那么寬就是上、下底的周長,只要求出圓柱的高就能求出圓柱部分的面積,再加上上、下底的面積,整個圓柱體的表面積就可以求得。整個過程教師都是組織問題情境讓學生嘗試,新知識的發生過程就在學生的嘗試探索中完成。
  教師到此并沒有停止,而是拿出圓臺體和圓錐體讓學生猜想如何求出他們的表面積。學生說剪開,當然剪開后的兩個圖形,教材還沒有要求學生如何做;但顯然學生把解決圓柱體表面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類似的圖形中去了。這種嘗試對于學生的嘗試意識、能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組織教師嘗試“嘗試成功”的課堂模式
  適應市場經濟的廠長、經理,只有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同樣的道理,實施嘗試成功課堂模式的教師也只能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形成。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對新模式試驗的領導,選擇試點,及時擴散
  在以往點上試驗的基礎上,我們以九八年入學的十二個預備班為重點試驗年級,以數學改革為龍頭,逐步向語文、外語等學科以及其他年級、其他學科擴散。學校領導和成功教育研究所組成了試驗領導小組并組織相關教師組成分課題研究組。領導小組深入年級組、備課組,并經常到課堂進行現場研究,用理論指導實踐,從實踐中概括理論,把點上的經驗用交流會、公開課、黨團員組織生活、論文宣讀等形式向面上擴散。
    (二)圍繞轉變觀念、改進方法,解決思想障礙
  幫助學生成功的課堂模式對應的教育思想,就是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教得會,嘗試成功的課堂模式改革需要我們進一步轉變觀念,才能改進方法。學校領導明確提出,新的課堂模式改革需要確立的教育觀念就是相信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一個學生自己都可以學得會。
  教師中主要有三個顧慮:
  第一是對學生不放心,不信任。我們的學生來源相對比較差,把他們教會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領導還要我們指導學生通過嘗試探索,自己學得會,有點不相信,不放心。我們不是批評指責,而是通過典型引路,讓優秀的教師用一般教師們的學生先上示范課,用事實來教育教師。然后讓第一線教師模仿頓悟,來體會我們的學生確實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是可以學得會的。
  二是教師認為傳授、模仿效益高,嘗試探索用時長,担心質量下降。我們首先為教師放包袱,質量下降,領導承担責任,老師們要敢于嘗試,而且小面積試驗時,質量確實有提高,還明確告訴教師,教育改革肯定不會降低質量,關鍵是如何正確評價。首先要克服浮躁心理,短期看,一節課一節課看,傳授、模仿效益似乎高。中長期看,嘗試探索一開始可能效益低一點,但學生們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高層次的能力和成功心理發展,必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三是學生真的動起來,教師覺得難以控制。在新的課堂模式下,對同一個問題,學生真的動起來,可能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思維方式,教師確實很難控制。教師們甚至開玩笑說,劉校長搞文化大革命,把學生發動起來,使得我們晚上睡不著覺。我們領導班子覺得課堂活躍起來了,迫使教師研究教材,研究學生,這是件好事情。因為事實證明以往那種純粹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示范,學生模仿的狀況,既不能促進學生發展,久而久之,也導致教師的水平越來越低。學生動起來,教師才能感受到教學研究的必要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學生是教師提高的原動力。我們主要從四方面幫助教師提高:(1 )在評課標準上不再以教師回答不了來指責教師;(2)在備課時盡可能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強教學的預測性;(3 )指導教師在上課時不要簡單地從結果評價學生,而是從思維過程去評價學生;(4)幫助教師提高學科業務能力。
    (三)以成功教育的思維方法剪裁教材
  成功教育不僅應有自己的教育思想,還要研究相應的課程、教材、教學模式,四位一體才能形成特色。
  由于我們學校的學生來源比較差,我們以學生實際為基準,以優秀教師的經驗為依據,對現行的教材進行剪裁。目前已完成預備班和初一兩個年級四冊教材的剪裁。剪裁教材可用三個調整、四個特點來進行概括。
  三個調整:
  1.調整教學要求。在起始的預備、初一年級重點抓好基礎知識、基本習慣和成功心理的培養,適當降低教學難度。
  2.調整知識序列。就是根據我們這類學生實際,使知識呈現的序列層次更加清晰,分散難點。如:預備年級在分數運算教學時,把負數運算與之剝離,先集中分數運算教學,過關后,再迭加負數運算。
  3.調整教學時間。不是增加和減少教學時間,而是在四年規定的總時間不變的前提下進行調整。如:預備年級和初一年級減少知識內容,讓教師有時間抓好習慣和基礎,調整好學生心態,初二、初三即使知識內容多一點,學生也樂于學習。
  四個特點:準備、分層、嘗試、自學。
  1.準備。就是考慮到我們這類學校學生往往缺少學習新知識的準備知識,因此就在每一節課前安排了學習新知識的相關準備知識的復習環節,幫助學生掃除障礙,使之順利的以舊伏新,以舊帶新。
  2.分層。就是從我校這類學生認知實際出發,設置多個臺階,分步到位,化難為易,創造成功機會。
  3.嘗試。就是改變傳授、模仿為主的模式,通過問題情景啟發誘導學生嘗試探索,逐步發展學生高層次的成功能力和成功心理。
  4.自學。凡是學生能自學的地方盡可能安排學生自學,這方面教材改革的步子目前還小了一點。我們想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加大。
    (四)把系統培訓與實踐基礎上的反思、研究結合起來
  嘗試成功課堂模式改革,既需要掌握成功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理論,也需要在實踐基礎上的反思研究,更需要把兩者更好地結合。
  經過申請批準, 我們適時地開設了數學嘗試成功課堂模式改革的240校本職后培訓課程,不僅本校數學老師參加, 兄弟學校也有幾十個老師參加。課程設計中既有成功教育的基本理論,也有數學教學心理學,還有教材、教法設計等多方面內容。講課方式有系統傳授,也有觀摩示范,也有錄像片斷的討論,還有課題的研究,深受第一線教師的歡迎。目前,我們正在醞釀今年下半年開出語文、 外語課堂模式改革的240校本職后培訓課程。
  與此同時,我們十分重視引導在教師實踐基礎上進行反思、研究。我們大量地進行公開教學、錄像定格研究,對課堂中的一個個片斷、一個個小故事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尋找出帶有規律性的認識、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育方法。這些教育事實來源于教師,這些理論也同樣來源于教師。經過反思、研究,促使教師的實踐理論化、系統化、自覺化、操作化,既很好地內化了成功教育的思想,又創造性地推動成功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四、嘗試成功課堂模式的效果及其意義
    (一)嘗試成功課堂模式的效果
  1.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以數學試點為例,試點教師基本做到一半時間傳授模仿,一半時間嘗試探索,教學進度按時完成。幾次統一抽查,我們的考試結果略高于同類學校,實施嘗試成功課堂模式改革的大多數學校,與未參加試驗的同類學校相比,都有一定的提高。實驗的初步結果說明這種模式教師是可以掌握的,也是有利于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
  2.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
  學生座談會反映,過去老師告訴我們法則,我們模仿例題進行操作,很容易忘記。現在老師很少講,總是引導我們自己嘗試探索,學到的知識不用死記硬背,易于掌握理解、運用。一些家長聽課后說,怪不得孩子那么喜歡學數學,數學成績提高,當時我們學過,沒有懂,懂了后來也忘了,今天聽聽課,我也懂了。來我校學習半年的四位外省的校長助理,回去前反復說,四年后我們一定再來八中。我們相信運用這種課堂模式上課,學生的成績、思維能力、學習興趣都會大大提高。其實,學生嘗試的欲望意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考試中不可能完全反映出來,但學生的素質提高是實實在在的。
    (二)嘗試成功課堂模式改革的意義
  1.嘗試成功課堂模式改革,進一步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嘗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以引導學生嘗試、探索為主旋律,變教師“多講”為學生嘗試探索,教師通過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歸納規律,自己尋求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放手讓學生嘗試的過程,有益于學生思維的啟動和發展,它從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上為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和成功的機會,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學生運動而不再是運動學生。
  2.嘗試成功教學有利于教學相長、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以單向的教師傳授為主。現實的狀況是:大多數老師手邊掌握著大量的現成資料,教學活動往往相地固定在一個大致的框框里。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往往不需備課照樣可以到課堂上去傳授,甚至可以講得很好。這樣的教學,教師只會吃現成飯,容易滿足現狀,不思改革進取,長此以往,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只能是平平庸庸,根本不可能形成鮮明個性;而學生也只是機械地、被動地做接受知識的容器,其結果必然導致思維僵化,學得呆板。“嘗試成功”教學模式既強調學生親自嘗試,又強調老師精心指導,學生的嘗試以教師的指導為前提,且其全部嘗試活動又為教師的講解提供反饋,往往使教師的講解更具針對性。其間,如果盡量多地給予學生嘗試成功的機會,可以促進學生多角度靈活思維而學得更為生動活潑,學生的一些創造,又為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提供了豐富養料。
  3.嘗試成功符合人的本能。
  微精神分析學的基本理論認為嘗試是人的本能。生活中總不乏這樣的現象,小朋友往往什么東西都想動一動,摸一摸,常常反反復復地將玩具拆了裝,裝了拆,此乃強烈的嘗試愿望所使然。這也就是好學生越是碰到難解的題目越動心、越亢奮、越要動手試一試的原因之所在。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或者無視學生的這種本能。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小孩子幼時天真好問,待到上了小學、中學、大學,反而變得越來越“老實”,這就是由于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傳授模仿,削弱了對人的本能的尊重,當然就不能發展人的潛能。因此,教師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嘗試本能,學生才會有所發展。“嘗試成功”就是要恢復、發展人的本能。
  4.嘗試成功更接近于社會成功的模式。
  學生走上社會,不可能書本上學什么就做什么,老師怎么說學生怎么做,他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去嘗試、探索。以獲取真知灼見,學會生活的本領,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即獲得社會成功,不敢嘗試,就不會有成功。學生學習中的嘗試成功,非常接近于社會成功的模式,它對于學生將來走上社會爭取成功具有準備性、預演性的意義。
  5.嘗試成功有效地幫助學生走向“自主成功”的彼岸。
  考察成功教育全過程,可以說,嘗試成功可以使學生從“幫助成功”有效地過渡到“自主成功”,從而解決了“中介環節”的問題。隨著研究的深入,盡管其間也可能會有其它若干環節,但從大的板塊看,主要的中介環節是“嘗試成功”,這是確定無疑的。“自主成功”是以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為基本特征的,而自學并不僅僅是一個學習能力問題,它首先要有成功心理,有學習積極性,這是由自學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自學有兩個基本環節,一是學習認識新知,二是用這些新知去嘗試解決問題。沒有嘗試意識,就不會有嘗試行動;沒有嘗試行動,當然形不成能力,更談不上“成功”,所以,自學能力與嘗試欲望意識是密切相聯的。“嘗試成功”有了理想的效果,則“自主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特別是在“嘗試成功”階段,能力要求比“幫助成功”階段還要高,而失敗的機率往往大于“幫助成功”階段,需要學生反復嘗試,不斷總結。因而更能培養學生的成功心理。
  6.嘗試成功是方法和目的的統一。
  有人認為,嘗試成功是一種方法或者一個過程;也有人說,嘗試成功是全部教學活動的目的。我們的看法是:“嘗試成功”既是方法、過程,也是目的。從“嘗試”這一行為本身來講,它具有方法、過程的性質;從“嘗試”行為的指向與集中的角度來看,它具有目的的性質。如果我們將“嘗試成功”視為特定概念用分解詞素的方法來理解,“嘗試”就是方法、過程,“成功”就是所要達到的目的。因此,“嘗試成功”無論是作為成功教育思想的操作體系,抑或作為成功教育思想的專門概念,都是方法與目的的有機統一。
    (三)課堂模式改革的思考與展望
  微精神分析學的基本理論認為嘗試是人的本能,“人,從肉體到精神,是一個由很多嘗試組成的嘗試。”“各種各樣的嘗試造就了人。”其對聰明才智的定義是:“在教育與習慣的影響下,適應性嘗試(取皮亞杰之意)自我調節的結果。”
  文匯報的記者曾經采訪過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請他說說科學家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他脫口而出,嘗試和自信。科學家的核心素質是創新,創新的基礎就是嘗試和自信。當然這種素質的形成不僅與基礎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乃至整個的終身教育相聯系,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教育更多的可能不是直接培養創新精神本身,而是為之打基礎。我想,作為整個教育比例最高的課堂教學實施“幫助成功”,“嘗試成功”、“自主成功”的改革,無疑是為學生的創新打基礎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嘗試成功體現了教學活動的素質,其主要表現:(1)試驗性; (2)中介性;(3)主體性;(4)過程性和目的性。
  課堂模式乃至整個素質教育的改革是一個沒有窮盡的過程,我們還只是開了一個頭,迫切需要在兩方面下功夫。首先,繼續在實踐的基礎上加強理論化、系統化、自覺化、操作化的研究,其次更為迫切的是推動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嘗試新課堂模式的實踐中深化這一改革。
上海教育36~40G3中小學教育劉京海20002000劉京海,上海市閘北第八中學 作者:上海教育36~40G3中小學教育劉京海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50:35

[新一篇] 在反思目標教學觀中建構素質教育教學目標新理念

[舊一篇] 在當代家庭教育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