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遷移在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內容提要 學習遷移,是指先行學習與后繼學習之間的一種相互影響和作用。在政治課教學中,一方面要促進正遷移,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教材,搞清先行學習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與后繼學習的觀點、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還要運用好“從個別到一般”和“從一般到個別”的遷移方法;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促進學習正遷移。另一方面要避免和克服負遷移,諸如相近概念的干擾,例舉不當的干擾。
  關鍵詞 學習遷移 中學政治課 教學
  *          *          *
  所謂學習遷移,是指先行學習與后繼學習之間的一種相互影響和作用。現代遷移學將先行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順向遷移,后繼學習對先行學習的影響稱為逆向遷移。凡對認知結構產生積極促進效應的都稱為正遷移,凡對認知結構產生干擾和阻礙作用的都稱為負遷移。在政治課教學中,能否科學地運用遷移規律,促進正遷移,有效地避免負遷移,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 促進政治課教學中的正遷移
  在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好學習遷移,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在質上深化和超越,在量上拓展思維空間,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提高教學質量。而要想很好地發揮學習遷移在政治課教學中的積極效應,即正遷移,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從總體上把握教材,搞清先行學習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與后繼學習的觀點、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教材前面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對后面的觀點和原理的鋪墊作用。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這樣進行教學,遷移的效果往往是正的。如:在《社會發展簡史》和《經濟常識》教學中,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個歷史唯物主義觀占,并通過各種形式的作業讓學生掌握這個觀點,對于學生理解高二《科學人生觀》教材中“對社會的奉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這個觀點是非常有益的。因為這兩種情境中的共同要素是“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學生在前面教材中已明白:人類要想生存,首先要解決吃、穿、住的問題,這就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政治的、科學的、文化藝術等活動。所以說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掌握了這個觀點,就不難理解《科學人生觀》教材中講的“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因為對社會的奉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講這個觀點時,教師應提出問題讓學生回憶前面的內容。如:
  教師問:“人類社會要存在,必須首先進行什么活動?
  學生答: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以解決吃、穿、住的問題。”
  教師再問:“人類社會要發展,除了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還得從事什么活動?”
  學生答:“還得從事政治的、科學的、文化藝術等活動。”
  教師歸納:可見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然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對社會的奉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這里又涉及到“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那么怎樣才算對社會奉獻呢?”
  學生答:“對社會奉獻就要進行創造性勞動,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教師繼續引導:“這也就是說,首先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創造物質財富,然后才能從事其它活動,創造精神財富。否則會怎樣?”
  學生答:“否則社會就不可能存在,更談不上發展。”
  教師最后歸納:“所以說對社會的奉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如果大家都不去奉獻而是索取,社會都不能存在和發展,還談什么人生價值呢!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先前學習的基本觀點對后繼學習的觀點往往發生積極的促進效應,即正遷移。這種遷移現象的發生表明,一方面,遷移的發生是有條件的,兩種情境中所具有的共同要素越多,越有利于學習的遷移。而在教學中,學生能否完成從一個情境到另一個情境的遷移,往往取決于學生能否清楚的認識這兩種情境之間的同一性或相似性。這樣教師不僅應該讓學生練習感知兩種情境之間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而且應當鼓勵學生形成一種尋找相同性或相似性的“定勢”和探索發現這些相同要素的態度;另一方面,遷移總是以先前的知識學習為前提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也多半是由于在基礎知識方面掌握得比較好的緣故。所以,教師從總體上把握教材,教學中注意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好“從個別到一般”和“從一般到個別”的遷移方法。
  “從個別到一般”是指按照教材內容,使學生的學習按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方向遷移。如:教學中逐個分析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更替的歷史進步性,就有助于學生理解“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或所有制結構優劣的標準就在于是否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個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運用“從個別到一般”的遷移方法,同樣要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必須搞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兩個基本概念的教學。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此基礎上,才能分析新的生產關系是從哪些方面促進生立力的發展,進而分析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的歷史進步性,最后才能得出結論:“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或所有制結構優劣的標準就在于是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另外,運用“從個別到一般”的遷移方法,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影響遷移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學中教師既要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給學生講清,又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分析問題。教師的思維要有嚴密的邏輯性,使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從一般到個別”的遷移是指用已經掌握的基本原理來理解各種現象。心理學實驗和教學經驗都證明,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化水平也是影響遷移的重要因素。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性之所以影響遷移,主要是由于在遷移過程中,學生必須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識別或理解當前的新事物。因此,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沒有認識過的某些同類新事物的實質,并把新事物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經驗系統中,因而也越能順利促進正遷移。如:學生掌握了“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或所有制結構優劣要以是否能促進生產力發展為標準”這個原理,在認識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個問題時,教師著重分析這種經營管理制度促進我國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中央為什么“要把這項制度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制度繼續穩定下來,并不斷完善”
  運用“從一般到個別”的遷移方法必須注意理解基本原理。因為只有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即一般原則,才能用基本原理去理解各種具體現象,而從口頭上教給學生并讓他們死記住基本原理是不能被概括化的。此外,運用“從一般到個別”的遷移方法,只理解基本原理并不能保證遷移的發生,還必須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應用基本原理的機會。如布置一些應用基本原理理解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和黨的方針政策的書面作業、口頭作業或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等。對基本原理的理解越深刻、應用越廣泛,越有利于提高學生概括化水平,從而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總之,知識的學習同概括水平與分析能力之間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一方面,知識的遷移有賴于概括水平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概括水平與分析能力又是在知識的學習與不斷遷移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因此,在“從個別到一般”和“從一般到個別”的遷移過程中,既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要注意提高學生對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
  第三,運用其它學科的知識促進學習正遷移。各門學科的知識之間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和一般的原理,因此,教師如能很好地把握各門學科的有機聯系,就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如:運用數學課中正負數加減法講哲學課矛盾雙方的轉化,用化學課中甲醚和乙醇的知識講哲學課中的質變,用語文課中的語法知識講解政治課中的有關概念,用歷史教材中中國近代史的材料講《政治常識》教材中的“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用國際形勢中美國出兵伊拉克事件講《政治常識》中“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等等。由于引用的知識學生頭腦中已有,所以很容易被學生加工整理而遷移到政治學科的知識體系中去。同時,有利于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溫故而知新。
      二 避免和克服政治課中容易產生的負遷移
  在政治課教學中,科學地運用遷移規律,可以使學生的原有知識與新知識融匯貫通,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但如果運用不當,也會產生負遷移效應。要避免和克服政治課教學中容易產生的負遷移,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1.相近概念的干擾
  語詞相近甚至相同,但含義有別的概念影響學習的正遷移。心理學研究表明:兩種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具有共同因素,是學習遷移的基本條件。共同因素越多,遷移越順利,效果越明顯。當新舊刺激物相同(或相近)又要求做相同反應時,遷移的效果往往是正的,而當新舊刺激物十分相近卻要做出不同反應時,遷移的效果往往是負的。如:公民與人民、刑法與刑罚、政體與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與經濟制度等語詞相近但含義有別的概念。再如:《經濟常識》中的“價值”概念與《科學人生觀》教材中的“價值”概念、哲學中的“物質”概念與物理、化學中的“物質”概念等語詞相同但含義有別的概念。這些概念很容易引起負遷移效應。在教學中,對于這些概念教師應該通過分析其含義進行比較,有時輔之以舉例,幫助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否則就容易干擾正遷移,產生負遷移。
  2.例舉不當的干擾
  政治課教學必須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貫徹這一原則時,如果教師例子舉得不恰當,或者理論聯系實際簡單化、片面化而導致學生由于例證材料的不真實,不典型而產生的對觀點的不信服,就容易干擾正遷移,產生負遷移效應。因此,政治課教學中的每一舉例,備課時一定要慎重選擇,反復推敲斟酌,以避免負遷移的發生,切忌信口開河。
  [作者簡介]
  王桂蘭,女,1953年生,1979年畢業于包頭師專政史系,1991年涵授畢業于內師大政教后期本科,現為包頭師專附中教師。
                   (責任編輯 張偉)
  
  
  
陰山學刊:社科版包頭110-112,122G38中學外語及其他各科教學王桂蘭19961996 作者:陰山學刊:社科版包頭110-112,122G38中學外語及其他各科教學王桂蘭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0:47

[新一篇] 學習數學的幾點體會

[舊一篇] 學當語文教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