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1997.11
說到底,臺灣的電腦書真的有許多濫竽充數的垃圾。
出版社心知肚明。
樹大有枯枝,族大有白癡,
要壯士斷腕,才利人利己呀。
最近一年,網際網路(internet)成為我生活中的一環,而且日漸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我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電子郵件(email),快速、便宜、方便、無寄丟之虞。過去要用筆墨的時代,讀者來函比較少,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和出版社的接洽,和國外友人的通訊,也都因為電子郵件的便利性,而更密切頻繁。郵局的功能大大萎縮掉了,展望未來幾乎可以說將只剩下包裹遞送和郵政儲金的功能了。如果再受到私人郵局和快遞服務的沖擊,會不會郵政機構從此成為金融機構?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接到電話,但是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每個人都喜歡收到信;我想電子郵件促成大家愛寫 email (便宜方便嘛),可說是「電腦造成人類疏離」的一個反證。
不過,電子郵件的盛行,後代子孫也可能因此少了傅雷家書、徐志摩情書、麥克阿瑟告子書這類具有...,畢竟手稿獨具歷史和人文意義。
除了電子郵件,另一個進入侯捷生活的網際網路服務就是BBS 上的討論版區和 News 上的論壇。關於發生在上面的幾件具影響力與代表性的「大」事,例如交通大學學生的串連行動、金石堂拒買行動,已經為關心「BBS 之演進及其對社會結構之影響」(好一篇博士論文)的眾人所熟知,而在這麼嚴肅的主題之外,也有一些輕松的情趣。我自己因為專業領域之所在,常常上 CompBook 版、OOP 版和 Programming 版逛逛看看,多半時候不出聲,享受一下眾聲喧嗶我靜觀的樂趣,偶爾品啜一下自己被人當做討論話題的趣味。
就我印象所及,CompBook、OOP 和 Programming 這幾個版上,近半年來有幾樁轟轟烈烈的討論,我想在此做個整理并提出我個人的看法。有些網友辭未能完全達意,錯別字又多(大概是線上回信之故),所以我做了一點點修潤。直接提到某個人某本書某間出版社或某家公司的文字,都被我以XXX 取代,我想我們討論的是觀念性問題,在此不需指名道姓。
BBS 上的文字有沒有版權?不論在法律上這是不是灰色地帶,我都相信是有版權的。在這里引用 BBS 上網友的討論,為的是引出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加上我的分析與意見。我要向所有愿意被我引用的原作者們說謝謝,如果因此引出一些麻煩,我也心甘愿受。有些文字很長,我只節錄一部份,但一定會注意到前後語義,避免斷章取義。另外,BBS 和 News 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天地,有些文字可能草莽氣息濃烈些:明快、直接、質樸、不面面俱到。
●電腦書價
CompBook 版今年年中左右,有眾多信件把火力集中在電腦書價的探討上。下面就是精采片斷:
早期 XXX 出版社的書,品質真的沒有話說...幾乎可以說是本本擲地有聲...
但是最近嘛...就...稍嫌有點浮濫的感覺了...
也許是為了要迎合大眾市場吧,不再走那種技術專精的方向了...
至於 XXX 先生的書...品質更是不用說了...
但是...ㄟ...最近他老大的書好像越來越貴了...
甚至貴到跟原文書差不多...只好買原文的了...
好書如果貴得有理, 那就多多支持吧。這樣才能使好作者努力下去喔!
狗屁不通,如果每本書的書價都貴得離譜,那麼學生或者家里比較沒錢的人買不起好書,學不到比較好的東西,是不是就該自認倒楣。
我個人認為書的價格不應貴得太離譜,應是讓大部份讀者都買得起最好。
出版商也應該有社會責任,提升臺灣為書香社會,多出些便宜又內容豐富的書。
一個用心的作者花兩三倍於其他打混作者的心力去創作,不該多點
回饋嗎?我現在也能自己出一本書呀,隨便介紹個軟體,我可以精簡有力地寫個兩百多頁, 也可以像其他打混派作者扯到五百頁以上,單單紙張費就可以差很多了!許多初學者不太懂,以為厚就是好,買到一堆東扯西扯的厚書,得到的資訊有多少?一本貴但內容充實的書,比十本爛書要有用多了!我會餓幾天肚子,然後買一本好書回來看。我也是窮學生。
一本好書,一定賣得多,例如 XXX 先生的 XXX 已有 15
萬冊的量。新進作者剛開始沒有知名度,賣的比較少,可是如果他寫的是好書,口碑建立之後,他也可能一本書賣上幾萬冊,版稅百來萬。
所以我個人認為好書不一定要價格貴,反而應多注意對社會的頁獻度。
以賣書的量來衡量一本書的好壞,我個人認為,似乎有欠妥當。
好書不一定賣的多!果真如此,
臺灣現在電腦書的水準就不會只停留在使用手冊的階段。
看看 XXX 先生譯的那本名著,
如果付出跟收入能稍微成正比的話,我想就要偷笑了!
所以就算這本書定價 860 元 我還是覺得很便宜,
買的時候毫不猶豫。
我想,書價只要合理就可以接受。至於何謂合理,那就看消費者自己的市場力量啦。
知識是有價的,只是這個價不應是天價,因為今天大部份作者所寫的都是
軟體本身已有的功能與技術,只是他比別人早發現或比較知道如何整合罷了,而為了他比別人早發現及會整合,讀者就必須付高價買書,是不合理的。一些名為高手&好書的作者,還不過是將國外那些與資料翻譯過來,
只不過翻的比較快,比較好而已,有什麼了不起。
翻得好沒啥了不起你干嘛買啊。
如果你自己也可以發現這些功能的話,那為什麼還要花錢去買書?
如果你覺得這些書沒必要,大家都不買,那麼作者與出版社活不下
去後,自然就不會有這些書了嘛!
一,你認為不合理價錢的書千萬不要買,但不能又要人家書里的知識,
又要罵人家書貴,要不然你自己想辦法得到書中的知識,就可以不要買書了嘛!
二,價錢是靠競爭與消費者的互動來的,某些書在市
場上沒有競爭對手,當然貴!你自己寫一本看看,所花的心血
要不要值這些錢?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沒有其他出版社推出競爭書籍了!
三,如果寫書這麼好賺,你何不自己試試看?
銷售前幾名的作者,全是寫入門書的人,真讓人感嘆。好書需要大家的鼓勵,大家踴躍購買,讓作者跟出版社覺得有「錢」途,則自然會拼命出好書。
想想真是這樣,入門書永遠是最熱門的。
雖然我們對於一些深入的書,因市場不好而感到惋惜,但這也沒辦法。
比方出一本「MFC 內部剖析」來說,全臺灣學電腦的人
以 500000 人計,其中學程式設計的 20000 人,其中又剛好
學 C++ 的剩 10000 人,使用 MFC 的可能更少了,6000人,
這里面想深入 MFC 的可能又要折半,結果當然賣不好!
上面數據隨便舉舉,不過分析如此應該沒錯。
一種自我期許:即使書賣得不好,可是好書就是好書,抵上其
他書 10 本的質感。
顯然這里有兩方截然不同的意見,一方認為「貴得有理」,一方認為「有什麼了不起」。唯一的交叉點是他們都知道好書很重要,爛書不必買。
我想書籍的價格,和所有的商品價格一樣,是由市場來調節的。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政府絕對沒有能力逆向干預股市匯市。就算是財力雄厚的中央銀行也不行!所以,我們看到的書籍售價,的確是反應著它能夠生存的空間。
為了了解情況,我撥了通電話給出版界的朋友。他告訴我,現在的中文電腦書籍售價,軟體應用類大約在 300~450 之間,技術類大約在500~650 之間,視書籍的主題、市場的競爭性、厚薄頁數、制作成本(包括制版方式、紙張種類、附 CD 否、全彩否、網片輸出否)而定。有些軟體應用類的全彩書籍(例如 Photoshop)甚至可以定到 800,技術類的書籍到達 860 甚至 1000 的也不是沒有。
除了少數特例,大抵一本電腦書的價格是先將頁數乘以 0.75 做為基礎,再加上各種考量,上下增減。
我遇過兩種截然不同的作者。有一種是出版社要漲他不漲。是否某種「社會責任」的因子在他的內心深處萌芽,并未可知;我知道的原因是,這類作者的書籍在市場上競爭極為慘烈,大軍環伺,調漲書價將嚴重影響其競爭力,也就影響其銷售量。算盤打一下,總收入變少,行不得也哥哥!
另一種作者是出版社要跌他不跌。這類作者不必想就知道,自視甚高,認定自己的書有這種價格,低了他還不屑賣:『大不了不賣嘛』。是呀,孔子不也說過「沽之哉,沽之哉,吾待善賈而沽之」嗎,基本上我滿佩服這種作者的,有知識份子的骨氣。至於他有沒有清楚地認識時務,那是另話。
所以,我贊同一位朋友的話:「書中的知識你需要,書本的價格你愿意負担,你就買;不然你就別買」。有一位網友提到社會責任,唔,一位作家只要寫出的是一本好書,他就已經盡到極佳的社會責任了。我的看法是這樣!
●初階與高階,應用與技術,好與爛
不論在軟體應用類,或電腦技術類,都有初階與高階之分。不過常常網友們習慣把應用手冊類書籍視為初階書,把電腦技術類書籍視為高階書,觀看他們的對話時不可不查。我想可以這樣說,以下的討論不但適用於技術類書,也適用於使用手冊類書籍。是不是其中的每一句話都對呢?當然需要加上你自己的思考與評斷。
國內一些電腦作家實在是太好混日子,可以從 VB 寫到 VC,
然後還可以「深入探討」3D 加速卡。流行 VB 就出 VB 的書,
一本號稱 Visual C++ / Borland C++ 圣經的書,竟然都
沒提到 MFC/OWL。Windows95 一出,書攤一堆 Win95 圣經寶典
之類的中文書。等著看吧,明年 Memphis 出來時又將舊事重演。
不只如此,還故意標榜博士學歷或
寫作 10 幾年經驗來烘抬自己的身價。有時我看了就一肚子火,
但這些人還不是照樣繼續 A 錢,真是..., 國內一些電腦雜志的
水準, 大家也是心理有數,不用我多講。
總歸一句話:讀者自己小心,少碰一些「圣經寶典」。
前幾天無聊又去逛書店,很久沒去逛了,實在也沒什麼
好逛的。這讓我想起來一年多以前看到一本聲稱「限量發行」
的書,然後又丟出一句「已售九萬本」;這次我不小心又喵到
,結果號稱「已發行二十萬本」,這不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嗎?
一本「限量發行」的書,竟然可以賣到 20 萬本,乖乖,
以後大家都搞這一套就不好玩了,每本書都可以聲稱只限量 1000 本來賣,然後提高自己的質感。這種手冊型的書,我想賣多少是無所謂啦,
捫心自問,這樣一本書即使賣得再好,又代表什麼?代表這本書
脫穎而出嗎?事實上沒有。
另外的一個感覺是,維持平盤啦,還是那幾本書,同樣的主題,
有點煩。再來出版社可要注意了,撈錢的機會又到了,WIN 98 明年
又要出爐了,到時候一定又是百家爭鳴,最好趕快營造清新的形象,
往後出版的書,即使很平庸,一樣可以賣得很好。
這些軟體真的間接造就不少臺灣經濟奇跡。以前 DOS 時代軟體
不多,等個 DOS 改版都要等好久,才能有好好賺一筆的機會。空窗
期沒書可寫,無奈之下只好出一些造福人群的書。這其實是因緣際會啊 :)
那時候的書好像以 PE2、倚天中文配合 DOS 為主,跟現在差別好多。
現在光是 OFFICE 就可以分成三本來寫,每改版一次,又是三本出爐。
以後我的愿望就是開一家出版社,期待微軟更茁壯,一定要等到
我長大以後,繼續給他茁壯下去,這杯羹我也多少想喝。
...這些書都有個共同的問題,就是都寫的很淺,通常里面寫的東西
都是你知道的(在你用 BCB 做一兩個 project 之後),然後你會發現,
你要的東西里面都沒寫到...噢...
這段話引出一篇精采的信:
XXX 先生的功力很好,只可惜不太會寫文章,通常技術底子好的人,
寫起技術性文章來,都會有某種程度以上的可讀性。也比較能命中
文字的主題;XXX 先生算是一個很有趣的反例,各位看看其文章或書中
對主題的描述以及若干「有趣的譯詞」即可知曉。
對於為什麼技術性書籍都寫得如此淺顯,其實最大的原因,并非沒有
這樣的作者,而是市場問題。
在臺灣,深入的專業性技術書籍,能有多大的市場?相對的,一個好
的技術性作家,又要花多少心力去完成一本好的技術性書籍?在理想
色彩之外,有些現實問題,也逼人不得不去思索。
相對之下,應用軟體的工具書,作業系統的使用手冊,其市場就大多
了,許多作者或出版社,不過憑著一股「混飯吃」的心情來寫作,來
出版,其銷售量,幾乎是清一色賣的比「專業技術性」書籍好的多。
在這種情況下,真教人情何以堪?
有人會覺得國內深入而專業的技術性書籍少,是因為專業人才少,真
是這樣嗎?我倒不以為然。各位請想想,專業原文書的市場有多大,
專業中文書的市場又有多大,情況即刻明朗。若今天能加入整個中國
大陸的市場進來,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觀,不過,在現今的環境下,除
非這些專業技術性書籍的讀者愿意提供給專業作家一個合理的報酬,
否則,各位又能期待什麼呢?
出版社則是另一個問題,國外一本原文書的完成,多半是二、三十個
人的共同結晶,國內呢?出版社不過是幫你鋪貨的中介者,而且也多
半分不清誰才是學有專精的專業作家,目前,仍有許多大出版社,是
以作者的資歷(就是他出過多少本惑人耳目的爛書爾爾),來決定版
稅的多寡。
通常來講,專業的技術性書籍作家,程式功力亦是一等一的好,對這
些人來講,要他去寫一本好的技術性書籍,他還不如去接 case 來作。
這不是開玩笑的,一個簡單的 case 用力做通常幾天內就可以完成,而
報酬卻往往超過專業性書籍一刷的價錢,OK,那我為什麼要去寫專業
性書籍?若非有眾人的期許與個人的理想色彩,技術性作家在臺灣早
不復存在。
這位先生有著我認為十分內行的想法。他的基調是「誘因不高」,而且魚目混珠,「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我還想補充幾點:
1. 就我所接觸的工程師,研究員,程式開發人員,或是某些應用軟體的實際運用人員,實力很好的真是不乏其人,所在多有。但是談到把心得表現出來,他們若不是興趣缺缺,就是在奮力一擊後大嘆一聲『哎,算了』。寫作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滿肚子的東西流出來到底是一枚澀柿子還是酸蘋果或是一顆甜葡萄,很難說。所以技術好不代表就會寫作。我所謂「會寫作」當然是指「寫的好」,沒有人同意「能下水」就是「會游泳」。
2. 但是技術好的人那麼多,就算其中只千分之一的人有寫作細胞,今天高階中文電腦書籍也不至於搞到嚴重貧血的情況。所以問題還真是出在市場上面。於是焦點又回到了「誘因不足」上羅。
3. 出版社的確是個大大的問題。很多出版社只看銷售成績,不問形象價值。或者雖有一些理想成份,但擋不過利益的吸引,搖搖擺擺,反反覆覆。要那些學有專精的人士去傷腦筋市場的反應、庫存、退書率,和草包作者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還真是會嚇退他們。換句話說,出版社給予高階作家的尊重度普遍還不夠。
4. 為什麼高階書籍在臺灣的市場生存空間會很小?大家拢嘛說好書一定不寂寞,不是嗎?好書即使貴一點,擁護的讀者還是滿多的,不是嗎?初階讀者終要進入高階,每年又有那麼多初階讀者要進來,這個市場不應該太小,不是嗎?問題在於臺灣電腦書籍的大市場體質相當惡劣。店頭是一個自由領域,沒話說,但電腦書籍的「大市場」不在店頭,在補教業和國中小五專高職教育業。這些「業」的用書可以在杯觥交錯之間敲定,在酒廊而不是在書房敲定,在交情和個人好惡間敲定。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學生會以為電腦書看不懂是應該的,電腦書看得很痛苦是正常的。他沒有機會識得技術之美與文字之美,一旦自己要挑書了,也很難從成堆成疊成車成庫的同類書籍中挑出好書。
5. 有滿肚子學問和實際經驗的人,大抵已有很好的工作和職位,既然電腦寫作的環境不甚理想,為什麼要往火坑里跳?於是就如網友所言,「若非有眾人的期許與個人的理想色彩,技術性作家在臺灣早不復存在」。
各位千萬不要誤會我把初階書就叫做爛書,高階書就叫做好書。不不不,不是這樣,我并不同意網友說的「一本使用者手冊即使賣得再好,又代表什麼?」如果撇開不知道有沒有的杯觥交錯的因素不談,一本能夠賣 15 萬冊的書籍,有其意義與代表性,那表示它大概有寫到讀者的心坎里。
在應用軟體使用手冊類書當中,近年國內崛起一本很有名的書:「Word 的使用藝術」(作者薛曉嵐),我曾經仔細看過,確是不凡;編排細心,用詞不俗,案例極富巧思,有豐厚的人文氣息。這本書當然是屬於初階書,但不折不扣是本好書。
好幾位朋友談到這本書,不但同意是本好書,還會加一句:「我也寫得出來」。這就不對了,朋友,那你怎麼不寫出來呢?這本書的版稅大概有100 萬元以上吧我猜,誘因不算不高,你怎麼不寫出來呢?
初階好書是非常難寫的!三年前就有一位出版界朋友邀我寫初階入門書籍,說侯捷的文筆一定可以勝任。我說我寫不出來,這是實話,并非矯情。
初階書最難寫的,不在其技術部份,而在其文字拿捏的恰到好處,以及對於讀者群的掌握。下面是一位網友給我的信:
我就是另外一位仁兄提到的,充斥市面上的淺顯書籍的作者之一。
因為我的程度很差,所以我使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寫作,那就是
增加文字的趣味性。
這樣做的理由是,我認為愿意努力啃書本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現在的人多半期望看一些較為輕松的書籍, 加上出版業的興盛,
所以一本書的資訊量可以減少,配合新一代讀者的需要。
一本書應該有多少資訊量呢?我認為在入門書籍的內容中,
40% 的資訊量就足夠了,剩下的 60% 應該用來吸引讀者的
閱讀欲望。而我認為在高階書籍中, 同樣也該做適當的調
整。說得更明白些,我認為現在的高階書籍太過死板而無聊。
除非是叁考手冊一類的工具書,否則沒有理由滿紙都是這些
硬文章。書籍的本身如果不能做到吸引讀者,那麼讀
者就永遠看不到里面精采的內容。
「書籍的本身如果不能做到吸引讀者,那麼讀者就永遠看不到里面精采的內容」,這一點我很同意。不過所謂閱讀的樂趣,完全在於作者的文字功力,那種為搞笑而搞笑,扯一堆南冥南辰天高地遠的故事,算是等而下之的一種。你說,唱 KTV 和電腦有什麼關系呢?阿信又和電腦有什麼關系呢?沒有關系是沒有關系,你把它們掰到有關系我就信服你。
如何能夠言之有物又精采可觀,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這就是作家難為的原因羅。
我看過最輕松幽默的電腦文字,是 PC RUSH 雜志的豆花堡主,真是棒透了。他寫的都是硬體采購的文章,輕松談笑之間灑落一地的專業與文字功力。說真的,我忍不住要摘錄幾則片斷與【無責任書評】的讀者共享:
◎等了八年的好 mouse
有很多人,兩萬塊的套裝買得下手,兩百塊的拖鞋舍不得買。 也有很多人,花了四、五萬,買了很棒的電腦,卻配了一只爛 mouse。 我認為這都是同樣的不智。 直到上個月,我用的 mouse 還是八年前買的 Logitech C7。 你沒看錯,是八年前買的,透明的 C7,宣稱全球限量五千只。 當時一只售價兩千五,我一口氣買了十只。 我并不是特別喜歡透明的 C7,更不是想囤積居奇,只是担心將來買不到了。 ... 一般人選購滑鼠,多半只看外形炫不炫,而炫不炫的取決標準,似乎就是看圓不圓,好聽一點的說法就是合不合人體工學。 為什麼一定要圓不 丟的,才算符合人體工學?C7 方方正正的,我想沒用過的人,一定不能體會它的好處在哪里。 ... 其實,外型還不是讓我嫌棄其他滑鼠的主要原因。其他滑鼠讓我棄如敝屣的原因,是重量。 精確一點的說法,應該是滑球的重量。 ... C7 的滑球幾乎只有其他滑鼠的一半重。如果說 C7 是棒球,那其他的滑鼠就好比是鉛球了。 我真羨慕其他人天生一手好膂力,「推」起那麼重的滑鼠,還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我就不行了。有人盛贊微軟的滑鼠觸感多好,我才一拿起來,就有想扔出去的沖動。鉛球不就是讓人扔的嗎? |
◎Apple 之死
我拿起放在茶幾上的音響雜志,假設漫不經心地隨意瀏覽。 當我翻到之前已經看了 N 百遍,即使蓋上雜志也可以立刻背誦出產品規格的DTS 解碼器那頁時,我裝出一副被驚嚇到的樣子。 『怎麼可能,DTS 解碼器一部只要三萬多呀?!』 看來老婆太專心於電視上的田村正和了,我打算等螢幕上只剩下木村拓哉時再加演一場... 好不容易只剩下木村拓哉和宮澤理惠單獨處一室。 『奶看,現在只要三萬多就可以買到 DTS 解碼器了耶!』 老婆的眼睛還是不愿意離開螢幕,但至少開口說話了: 『你不是才買一套 AC-3 的系統,DTS 又是干什麼的啦 ?!』 哈,老婆誤入陷阱啦,我得趕快在田村正和回來前,給老婆來一場 DTS 功能說明會。... |
◎比爾蓋茲真的愛吃蘋果嗎?
還記得我在上期 RUSH「蘋果之死」里說 Apple 的確需要杰伯這麼杰出的 催眠師,為它日漸乾涸的銀行戶頭注入一些生理食鹽水。 果然,就在 RUSH 出刊不到幾天,8月7日的報紙上就刊出微軟將投資蘋果電腦一億五千萬美元的消息。 哇,我真佩服自己的預言能力,只是沒想到連比爾蓋茲的錢,杰伯都騙得到。...杰伯和蓋茲都不是笨蛋,更不是心無城府的腔腸動物,我想這筆交易跟當年國父聯俄容共那筆買賣差不多。 |
真是棒透了,我簡直要收不住摘錄的手,太精采了。這麼棒的文字,但愿侯捷也寫得出來!豆花堡主的另一個讓我佩服的地方是,他敢左打趨勢專家,右批文化流氓,很有點悲劇英雄的味道。希望不要鬧出悲劇才好。
回到網友說的書籍資訊量來罷。初階書的資訊量才 40%,會不會太把讀者給看扁了?
說到底,臺灣的電腦書真的有許多濫竽充數的垃圾。出版社自己心知肚明,可是我知道有的出版社很顧情面,不愿拆穿人家的西洋鏡。樹大有枯枝,族大有白癡,要壯士斷腕,才利人利己呀。
●電腦書籍的翻譯品質
中譯本對我們的資訊教育占有重要一席,不曾接觸過中譯本者幾稀。早期的翻譯事業就像家庭代工一樣,是兼差,是貼補家用的副業。只要你敢,出版社可沒有什麼不敢的。於是,我念書時的室友從另一位朋友(大包)接到了一筆生意(小包),譯了一本 C 語言書籍中的三章,而他從沒寫過 C 程式 !! 你一定奇怪,這樣的書怎麼有人買?有的,有些出版社搶時機,反正那是個海盜年代,不需授權,先出先蠃,蠃了就走。還有出版社打出「你抓蟲我出錢」的口號,抓出錯字別字或誤謬處則以多少多少元計。天啊,讓讀者大眾為他校對,又得到「提供獎學金」的美名;如果這出版社向以嚴謹著稱,那我們說它非常負責任,可這出版社向以...呃...不嚴謹著稱。 兼具信達雅的好譯本需要譯者的技術實力和文筆。後者我們不敢奢望,但盼擁有前者就阿弭陀佛了。但是這兩者通常有微妙關聯,如果譯者懂得原文書在講什麼,他就比較能夠消化為中國人的思想寫出來。... 過去開發中時期的林林總總其實不必再提,我們的省主席也曾經喊過「客廳即工廠」的口號,成長過程中永遠先顧肚子再顧環保。可是如果納入已開發隊伍,這方面還是踩著不變的步伐,那就是自取其辱。一本好書被一支糟糕的譯筆糟蹋,就像把 800 年前的宋汝窯蓮花碗拿來盛狗食或 3000 年前的西周毛公鼎拿來裝垃圾一樣罪過,任何人都不忍。 |
這是 1994 年二月我寫的一篇文章摘錄(收錄於無責任書評1/旗標),不幸地是,現在來看此文,完全沒有過時。
「612 圖書大限在許多業者以及許多消費者的滿意聲中落幕。六月的重慶南路(臺北的書店街)雖然很少不是炎陽高照,卻從來沒有像 1994 年的 06/12 那麼熱到極點。載運書籍到賣場的車子竟然使路為之塞。有的賣場是五折再降,有的則是滿千元再送一本。「貨」堆得滿坑滿谷,書香是有一點,但體味和銅臭更多。喊叫聲、廣播聲、對話聲、收銀機的叮當聲形成絕妙的交響曲。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我很為我們的讀書風氣感到驕傲呢。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未到現場的人,你們錯過了一次開眼界的機會。 翻譯權付費的時代來臨,乍想之下讀者可能因為版權費轉嫁至書價而吃虧,事實上換來的卻是保障。如果外文書可以任意翻譯,老板的算盤可能是這麼打的:某某老師和某某老師一人兩班各推薦 100 本、某某學校指定 200 本、店頭第一次鋪貨 500 本...,扳著指頭算算不虧本,好,隨便找個譯者干了。這個思考過程中因為從來沒有想到品質的問題(反正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嘛),所以譯者的水準就不是頂重要的啦,讀者看到什麼樣的書也就自求多福啦。但如果這本書的翻譯權是買來的,老板應該寧愿再多花一些錢控制翻譯品質與制作品質,以確保有一定的店頭市場蠃回成本。你可能會不同意我的邏輯,我們拭目以待「後 612 時代」的譯書品質。 |
這是 1994 年 612 圖書大限之後我寫的一篇文章摘錄(收錄於無責任書評2/資訊人),不幸的是,完全沒有給我命中!
市面上好的 trade book(相對於 text book)的中譯本,恐怕手指頭加腳趾頭來數就太多了。我們的中譯事業,毛病出在兩個地方。出版社認為這是廉價勞工可以做的事,也因此真的只找得到廉價勞工來做;廉價勞工只勞力不勞心,把翻譯當成外快與副業,那當然也就專業不起來。想讓直立式福樂鋼琴發出平臺貝森朵夫的音色?作夢!中譯本和中文著作不同,從簽定授權,到發譯出去,出版社完全可以主控,如果出版社有心經營,還怕做不出成績嗎 ? 從事出版,偏偏又出一些不可控制、并且水準低下可以預想而知的書籍,當然我們也就可以推想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口碑與反應。那麼,一切的出版動作就失去了意義。 心懷「一字之差 五百世輪回」,立志「薪滅形碎,唯舌不灰」,那麼,縱因人力之不逮而字義疏漏,也可以無愧於心了。可不要老是「本書倉促付梓,誤謬在所難免」啊! |
這是 1995 年八月我寫的一篇文章摘錄(收錄於無責任書評2/資訊人),不幸的是,電腦中譯書之品質低下,於今尤烈。
讀者對於中譯本這一部份大概感受最深最烈吧,引爆力量非比尋常。同樣地,直接提到某個人某本書某間出版社或某家公司的文字,都被我以 XX 取代;這不是鄉愿,我們討論的是觀念性問題,在此不需指名道姓。畢竟榮者日安安,辱者定碌碌。
像我曾買過一本「DOS 6 XXX」,
我才發現作者 X 先生是如此好混!整本書就是把
DOS Help 翻譯成不清不楚的中文而已,Multi-boot 那一部份大
家要是讀到會氣得跳腳大罵:「我買這本書做什麼?」其它的我也是
根本就不想看。就我的英文能力看電腦類 help 文件不是問題,
那種糟糕的翻譯才有大問題。
...有的書商,出書品質叁差不齊,選書還得憑運氣。
...請問依您的經驗,那家書商比較會有這種現象呢?
XXX 就是,因為 XXX 幾乎都是翻譯的,
而且常都是找大學生,我有很多同學正在翻譯,
每個人分別翻一兩章。
運氣好遇到像我同學那樣比較有良心的,
翻的時候還注意到要統一名詞等等;
如果差的呢,可能同一個名詞在不同章會有不同譯名...
真的很討厭這樣的情形,有誰買了 XXX 這本書愿意掃這幾頁
丟過來嗎?去年買的書今年才知道這幾頁沒字...
誰曉的它會漏頁,發票又丟了,若跑去劃撥把書還給 XX 換,
誰付錢啊?真想像書的封面那把火一樣,燒了它!想到就煩!
我只能說的確很好笑,難道您在買書之前完全沒有先翻翻看嗎?
并不是我幸災樂禍,如果讀者自己不覺醒的話,出版商根本就不會
在意書籍的品質,對於您的遭遇,我除了深表同情以外,也建議您
在買一本書之前,先在書店看他個兩小時,如果兩小時內沒有出現令
您難以了解的字句,就可以考慮購買!
所言甚是,其實買爛書該怪自己,除非已經沒有書可買,
否則就不該買錯後悔!我同學正在翻譯一本「JAVA」的第三章,
妙的是他根本不懂程式設計,廠商又在催搞。
本來我不相信這種事情,#@!$&~ 都什麼年代了,還有這種人,
我勸他不要做這種昧良心的事!
天啊!沒想到有這種不負責的事,難怪侯 Sir 的無責任書評一再批評這種現象 翻譯的人不懂程式設計,那翻出來的書可想而知有多爛。
不過這位大哥,你也應該說說是那家「偉大」的書商,
讓大家知道知道,以免大家買到那些翻得白爛的書
各位在買書之前,還是要多多翻翻書中的文字,確認一下水準
再不問問其他人的意見,才有點保險。
要是又買到爛書的話,記得來告訴大家,大家會感謝你的。
有的翻譯書,除了是集體譯之外,成員還有非相關科系的,
例如 XXX 一書的譯者群中,就有「不太會電腦」、「德文系」的譯者說。
品質控制的問題!
有些書還不錯,不能一竿子全打倒。
不過 XXX 我有買,的確有些難過。
錯別字就算了,意義弄錯或是刪除章節就真是令人頭大。
我自己也在譯雜志稿,喜歡讀者文摘的譯筆。電腦文章要翻成那樣可能不太容易。
如果真的有控制品質,怎麼會讓爛書出現在市面上。無辜的是許多掛名當替死鬼的譯者,經常因為某本爛書而被讀者痛罵,殊不知,許多掛名的譯者可能只翻了全書的一兩章而且。所以愛惜自己羽毛的譯者,就別再干這種傻事了。
我上次差點笑死...那鍋 XX 的老板在店里看到穿 XX 資訊系服的人,
就趕緊掏出名片說『要不要翻譯原文書』
XX 資訊早就是他們的生力軍,我就是 XX 資訊的,清楚得很。
只要是本系學生去,他就會列一堆書讓你挑,讓你眼花撩亂。
暑假更是投入大量本系人馬,努力摧生爛書。
他的方法都是一堆人翻一本,再找其中一個掛名。
所以大家看書看到意亂情迷時,請不要迷惘,那肯定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我同學、學長、學弟好多人都在翻書哩。有些還算一回事,找了很多相關書籍來念,不貫通不下筆。有的就是靠 21 世紀加上創造力羅。
有一本「XXX 設計」什麼的,實在是錯到了
不能再錯,我早就丟到垃圾筒了,連名字也忘了。
打工性質的翻譯書,真的只能說:靠良心做事了。
XX 在校稿作法上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譯者?把書翻出來就好了,然後拿了錢就可以走人了。
在校稿上,對書的內容簡直連看都沒有看,整本書里面水準有上有下,
內容的刪減連譯者都無法完全控制,這樣的書真的是很糟蹋原著。
但是,除了真正拿寫作來當職業之外,你覺得以書商所提供的翻譯書價格,
對於非專業譯者來說,實在是讓這些人不會想要去好好的翻譯出來
我覺得 XX 把譯者完全當工具的作法,實在是有些不敢領教。
上次還覺得弄臭了自己的名字呢 :(
我買了不少 XX 的書,我的感想是:這個出版社真的
是非常地不負責任!電腦方面的東西,錯一個小地
方就差很多,可是他們的書,簡直是錯誤百出!不
論是排版錯誤或是 key in 錯誤。顯然 XX 沒有做到校
對的工作,都趕著出書賺錢而已。
最討厭的是許多不錯的原文書只有 XX 有翻譯,原文書又貴得離譜說 :(
因為原文書貴而去買不良的翻譯書籍,就是導致爛翻書充斥的主因,不是嗎?
XXX 這家出版社最大的本事就是盡一切努力將一本好書變成一本爛書。
而且都是一樣爛,找不出兩本不一樣的,這品質控制的很成功!!
我覺得很奇怪,怎麼那些外國出版社都沒來臺灣打聽打聽風聲?
怎麼老喜歡把翻譯權丟給 XX ??
看那些胡亂的譯作一本接一本(也有翻的不錯的啦!但畢竟是少數),唉!!!
不論是作者、譯者、出版者,把書籍做到這種田地,真不知道還
活著做什麼!
讀者對於電腦翻譯書之不滿,甚至到了這種程度:
既然翻譯書都比原文書便宜,翻譯品質又那麼爛,何不乾脆請出版商去爭取翻譯權,然後原文不動出所謂的中譯本。既便宜,我們也不必看得吐血。這算不算侵犯版權?
聽起來簡直令人鼻酸。
我因為身處寫作界與出版界,對於這類翻譯亂象早有所聞。其中最感痛心的有三點:
1. 刻意而大規模地制造垃圾。讓我持平講句公道話,自從我逐漸與一些出版社的決策階層有些往來,我可以感受他們出好書的誠意;技術把關的能力不足,是其產品好壞叁差的主要原因。雖然這不能拿出來做為說詞,但他們至少是有心做好書的。然而從前面網友的討論可知,竟然有出版社的作法已經到了利欲薰心的程度,時間.時間..時間...,只在乎上市的快速,拿到譯稿便上,連譯者要求校稿都不獲同意(這是有些譯者親口告訴我的),內容的刪減更是令人發指。
2. 隨意刪減內容。如今我購買翻譯書之前,都會先掂掂它的頁數與內容緊密度,看看有沒有偷工減料。我為什麼要花錢買一本縮水的書?糟的是縮哪里還不知道咧,萬一縮到的正是我需要的,怎麼辦?被縮水的部份通常是難度較高的部份,我花錢買了本 advanced 書籍,advanced 部份卻統統不見了,情何以堪!
3. 不給校稿機會(說是怕延誤商機)。這真是令文字工作者痛心疾首的部份,更完全曝露出版者的心態。
因應資訊的大爆炸量,我以為,電腦書籍的寫作或翻譯是可以以團隊方式完成的。但是團隊要有團隊的水準,一定要有人總控品質,在技術面和文字面都保證一個水準以上。那種大雜燴作品,不看也罷。我更憂心資訊系學生為了打工賺錢,干下這等天地不容的事,同時也污染了他們純潔的心靈。
早兩年前我與一位電腦出版界聞人交換過對電腦翻譯書的看法。他對電腦翻譯書的市場持悲觀看法,認為還是要本土的創作才有希望。我不同,我對電腦翻譯書的市場持樂觀看法。是的,應用軟體使用手冊 100% 需要本土創作,但高階技術實在需要外文書的大量補強。不論從市場面或貢獻度,這都是一個可以好好發揮的主題,卻變成人人搖頭的局面,而且「於今尤烈」。
一嘆!
殺一個人叫作殺人,大規模殺人叫作戰爭。做一本爛書叫缺德,大規模制
作爛書叫什麼?叫道德的淪喪吧。
●programming 位階之爭
BBS(News)上的雋永文章不是很多,偶爾看到一篇會覺得是一個 lucky day。
九月份有一篇名為「我的 DDK 學習經驗」的雋永文章,不但言之有物,對讀者有實際幫助,而且言辭風趣,讀來可喜。後來就引發一位知名作家上網邀稿,愿意幫助這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完成 device driver 相關書籍 -- 不論是介紹出版社或是共同創作都行。工程師回覆說意不在此,并且被上司知道了差點被狠 K 一頓(工作份量又給他加了好幾十趴),他另外推薦了一個不錯的人選。作家於是回覆了一封「技術容易,表現難」的信,意思是技術人才易尋,寫作人才難覓,婉約拒絕了所謂的推薦。作家并且針對工程師似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對於 SDK、DDK、RAD 等工具的使用,提供了一些看法。其間還穿插同門師兄弟網上相逢的感人事跡。
國內第一宗(大概吧!)網上邀書的事情就此落幕。後續雖有一大堆 reply,但都集中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點上討論。
我有幾個想法:
1. 邀約好書,發掘人才,應該是出版社的責任,今天卻由一位自由作家來做,出版社該檢討。如果我都不知道出版社的努力,就講這種話,我該打屁股;問題是,我其實滿知道出版社的努力不夠,所以是出版社該打屁股,不是我。
你也知道,要提升國內電腦書的層次,就要多做點高階書籍。以電腦技術來講,學校老師不容易有高階書籍產出,一則大學研究所教授愿意來寫中文書的不太多(跟中文電腦書的固有形象恐怕多少有點關系),其他層級學校的老師們,研究時間比較少,時間多必須花在教學品質上面,他們可以把導入的書寫得很好(當然也很有貢獻),但算不上高階技術書。何況,容我坦白說一句,辛苦的老師教授們很多和工業界之間隔有一段距離 -- 不算短的距離!
所以,出版社要掌握工業界脈動,做出高階書籍,應該往研究單位、實業單位來挖掘人才,挖那些實作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研究員。就拿我住的新竹來講好了,工研院和科學園區不就是人才大寶庫嗎。
2. 技術人才易尋,寫作人才難覓!出版社應該有培養人才的魄力。每位出版朋友都對我吐苦水:有技術又會寫作的,真是難找。這還用你說嗎,你想從天上掉下來這種人?做夢。吐苦水歸吐苦水,我也沒看到什麼人才培育的工作。什麼,你說恐怕培育出來的人才楚才晉用?那一定是你本身有問題嘛。
3. 作者與工程師的對話後來所引發的數十封 reply,集中在一個論點上:
有人從實際生活經驗,奉勸大家不妨趕快學習 DDK(微軟的一套協助開發Windows device driver 的程式工具),那些高階語言和 RAD 程式工具,只會讓你成天「追著地球跑」,因為汰舊換新率太高了。而且 RAD 大半養成一堆半調子,只知 click, click, click,核心技術「拢嘛莫宰羊」。 | |
有人以自身學養立刻反駁,使用 RAD 工具者,也有那種舉凡 message dispatching, hooking, subclassing, superclassing, separate address space, DDE, IPC mechanisms, COM/OLE, ActiveX 無一不精的人,Database Application 也是寫得嚇嚇叫。不要把人看扁了。 |
我搖頭晃腦地欣賞著一篇篇的精采對話,一面品啜著我的冰鎮葡萄酒,覺得 BBS 真是好發明。結果一不小心那個月的電話費創下新高。
網友們的論點都很有意思,練習一下辨證技巧也是不錯。不過不管是西風壓倒東風還是東風壓倒西風,事實不會因為幾篇 post 而改變。事實只有一個:核心技術不搞好,什麼都是空。這一定是大家都同意的(吧?)。所以大家不必為了沒有得到附合的聲音,或言辭上被人騎過了頭,就非ㄠ回來不可。
希望像我這樣冷血...噢不...冷靜的人不太多,不然,BBS 的前途就沒指望了。
●雞與牛刀
說到教授大人在研究與實作之間的距離,我又要舉手發言了。
教授們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教授負責理論研究及方向掌控,實作部份由研究生或研究助理來完成。所以通常教授們不太管實作方面的細節。如果教授可以卷起袖子在鍵盤上干活兒(打論文之外),通常會激起一陣贊嘆。
可是有一些基礎必修課程,非有實作經驗教不好。拿 C/C++ 語言來說好了,平常不寫程式的教授大人,怎麼可能把程式語言教得好?學生們入太廟每事問,夫子們每被問就「突錘」。久而久之學生也不問了,終於營造出「理想的」學習氛圍,諸事太平,阿弭陀佛。
讓又要和研究生 meeting,又要寫國科會報告,身兼數個研究計劃的教授大人來教需要很多實作經驗又非常基礎「無趣」的程式語言,是不是不太合適?找一位每天都在用 C/C++,用到成精的工程師來教這門課,是不是皆大歡喜?教授大人松了一口氣,學生也松了一口氣,工程師則因教席而獲得了一種肯定與榮譽。
可能你會說工程師恐怕不見得會講課,但我看教授大人也未必就會講課啊。教授大人因為書念得多就上講臺了,但是在程式語言這門課程里他沒有工程師肚子里的東西多唷。能不能講課,和心有關系,和身份沒有關系。
我唯一可以挑出來的缺點是,萬一講席被名器私用,成為系主任或院長手上的私人籌碼,那就令人傷心了。
非常稀少地,也有一種教授熱心并且有能力將工業界的東西帶進學校。臺北有一所國立大學就開設了 VC++ programming,立意極佳,同學們也都了解系上與教授的好意,但是他們卻消受不了這些好意,因為這堂課安排在大一上進行,而同時期才開始在學 C 語言而已。C++?噢,C++ 安排在大一下。
整個學期在我想像一定是暗潮洶涌,驚心動魄 -- 我是指學生的內心情緒;至於課程的進行則必然是表面無波,諸事太平。我絕對不相信大一新生有足夠的能力接受 MFC 這樣一個復雜的 application framework,更何況 C 才剛開始學,C++ 還沒學。系上同學說:「大一上一開始系主任有對我們保證,會把我們當成白紙一樣地從頭教起。如今這門課卻完全打擊了大家的自信心,有的同學甚至覺得自己不適合念資訊系」。聞之令人鼻酸!一個聯考最大的勝利者,卻因為課程安排不當而受到重大的心靈撞擊,課程之安排能不慎乎?三學分的時間浪費是小事,學生自信心的流失才是大事。
該系這兩年都邀請我為新生做一場演講,所以我對事情略知一二。今年我為該系大一新生演講的題目是「資訊新鮮人的心理建設」。其中根據臨床實驗,我教大家一些自保方案,包括經常給教授大人鼓勵啦,讓他在上課時精神很 high 啦(他 high 你當然就 high,學習效果才會好)。善教者使人承其志,善問者使人繼其聲,每個學生都應該訓練自己成為一位善問者,如果不知道怎麼問,請教授大人再說一遍也好,教授大人會很開心的。我在臺上,最怕看到臺下一堆木頭,一點意思都沒有!
另外我在演講中也鼓勵資訊人一定要趕快建立兩項技術,一是英文閱讀能力,一是打字能力(英打和中打)。英文閱讀能力使你能夠接觸來自 internet、來自期刊的最新資訊,打字能力使你能快速地將心得整理留存。
系學會今年送了我一本系刊,其中對上述之 VC++ 課程安排有精采的特別報導。文中還說「國內某著名電腦作家對這種課程表示不能 同,并對那些新生的境遇感到同情」云云爾爾。
喂喂喂,那不就是我說過的話嗎?以後不必說「某」作家,遮遮掩掩的。我向來言責自負的,你們挑明了說沒關系 :) 。
侯捷 2010-09-10 08:34:4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