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一壑也風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一丘一壑也風流。

  [譯文]  即使只是一座山丘,一個溪壑,也一樣充滿著無盡的情趣,使人悠然神往。

  [出典]  南宋  辛棄疾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注:

   1、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2、注釋:

    鵝湖:山名,在江西鉛山縣東北。山頂積水成湖,東晉時龔氏于此養鵝,故名曰鵝湖。辛棄疾謫居鉛山、鵝湖一帶近20年。辛棄疾曾謫居于此,后卒于此。

    簟(dian):竹席。

    白鳥:指鷗鷺一類白色水鳥。

  咄咄(duō):嘆詞,表示驚詫。 據《晉書·殷浩傳》載:殷浩被廢黜后,雖口無怨言,卻終日里用手在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咄咄,失意的感嘆。

  休休:指算了吧。唐司空圖晚號“耐辱居士”,隱居虞鄉王官谷,建“休休亭”。據《舊唐書·司空圖傳》載:司空圖退休后,隱居條山,筑“休休亭”,表示對仕途失望,甘心退隱。

 

 

    3、譯文1:

    閑臥在溪堂的竹席上,冷風習習,已近秋天,水面上的云朵在落日余輝中漸漸消散;溪水映著暮色流向天空。紅蓮互相依偎著像是全都醉了;白鷺在水邊靜靜佇立似乎在暗自發愁。

    大可不必如般浩那樣書寫“咄咄”,姑且像司空圖那樣隱居山中,這一山一壑不也瀟灑超脫,怡然自得嗎!病愈初起,我也不知道身體有多弱,只覺得近來懶得上樓。

   譯文2:

   躺臥水閣,竹席秋寒瑟瑟,臨水的煙云到黃昏時漸收。相互依偎的紅蓮像喝醉了酒,白鷺悄然而立,定是在發愁。

   不要像般浩那樣書寫“咄咄”,且學司空圖瀟灑遨游,一座山一條谷全都那么風流。不知道病后精力消耗多少,只覺得近來懶得上樓。

    譯文3:

    躺在溪邊房間里的竹席上,感覺清冷冷的,就像到了秋天;白云片片,綠水悠悠,在斜陽的余輝中,飄浮在水上的云煙漸漸地消散了。紅艷艷的蓮花互相偎依著,那媚人的情態就像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在水邊靜悄悄的,似乎暗自在發愁。

    與其像殷浩那樣天天空書“咄咄怪事”來發泄怨氣,倒不如像司空圖那樣做個山林隱士,就是只有一丘一壑,也落個逍遙自在。病愈初起,我不知如今身體有多弱,病后精力衰損了多少,只是覺得近來懶得上樓。

 

 

   4、辛棄疾生平見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王國維說:“幼安之侍處,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強烈的愛國情懷正是辛棄疾“性情”之所在。歸根結底,他譏評朝權勉勵友人,都是因為秉持著一顆拳拳愛國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詞人驅詞用典,不失當行本色,全在意氣平心之間,全詞讀來鏗鏘有聲,清切感人。

  辛棄疾的這種強烈愛國之情是伴隨著強烈的批判而存在的,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是因為朝廷腐朽勢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撓,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壓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傾盡全力就越是與那些茍安勢力相沖突、相齟齬。所以,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憂憤與不平和對朝中投降派偏安誤國的諷刺和鞭笞,與抗金北伐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辛棄疾愛國情懷的體現。

  宋末劉辰翁高度評價辛對古代語言的提煉與豐富之功: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學語較工拙;然猶未至用經用史,牽《雅頌》入鄭衛也。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漫,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悲茄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及暇。詞至此亦足矣。

    這首詞是辛棄疾謫居鵝湖時受盡權奸排斥,病初愈后抒情寄意之作。上闋寫鵝湖自然風光,如老人歷盡滄桑后的恬靜平淡。下闋開頭感情陡轉,對朝廷一再強加的無端迫害,感到驚異與悲憤。但隨后詞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脫。最后兩句,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膚之憾。

 

 

   5、此帶湖閑居之作。鵝湖,山名。在鉛山縣東北。本名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東晉時龔氏于此蓄鵝,因名鵝湖山。碧水白云,長松夾道,為當地風景勝地,稼軒詞屢談及此。

  鵝湖歸來,病體初愈。“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躺在臨水房間的枕席上,漸感微涼;室外飄浮在水上的云煙到黃昏都消散了。“冷欲秋”,一因病弱,二因夏秋之際季節的轉換。“晚來收”,知云煙白天尚飄浮水面,傍晚之時反而更晴朗了。在另一首同題之作中云:“翠木千尋上薜蘿,東湖經雨又增波。”煙霏霧靄消失凈盡,藍天碧水,帶湖又是“千丈翠奩開”了,這時映進眼簾來的是一幅如畫一般的美景:“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艷麗的紅蓮相互偎依,全像喝醉了酒;白鷺不鳴不動靜悄悄,準是獨自在發愁。    “渾”,全或滿之意。陳師道《山口》詩:“漁屋渾環水,晴湖半落東”。“相依”而“渾”,見紅蓮之多,遍布水面。點綴以倦歸無言的白鳥,景幽色美,一片寧靜。或說風搖紅蓮是動態──即使如此,也是此時有聲似無聲。從這聯無聲、有色、形美、氣斂的工穩對仗中,映現出詩人此刻身與物化,神凝世外,為自然美景所陶醉的心態。明人沈際飛評曰:“生派愁怨與花鳥,卻自然”(《草堂詩余正集》)。“生派”而“自然”之作,使物與人化,感情更深一層。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詩);“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陳允平《望江南》詞)。這兩句應說既“自然”,又瀟灑,且風流,超逸美妙,實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過片換頭即抒情。“書咄咄”,典出《晉書》卷七十七《殷浩傳》:“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夷神委命,談詠不輟,雖家人不見其有流放之感,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且休休”,典出《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四《司空圖傳》。司空圖隱居中條山王官谷,作亭名曰“休休”,“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墮,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一丘一壑”,猶言一山一水。《漢書》卷一百上:班嗣贊“絕圣棄智”的嚴子(莊周)曰:“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世說新語•品藻篇》:“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辛棄疾則謂:我還學殷浩的什么書寫“咄咄怪事”,倒不如像司空圖那樣作個山林隱士,就是只有一丘一壑也瀟灑自在。而同時也表達出詩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的襟懷。實際放情山水,結盟鷗鷺,并未解決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故一結曰:“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黃蓼園稱:“妙在結二句放開寫,不即不離尚含住”(《蓼園詞選》)。雖“放開寫”,但恰如俞平伯先生云:“懶上層樓雖托之筋力衰減,仍有烈士暮年的感慨”(《唐宋詞選釋》)。況周頤云:“此二句入詞則佳,入詩便稍覺未合。詞與詩體格不同處,其消息即此可參”(《蕙風詞話》卷二)。這里看似信手拈來,至深之情,卻以淡語、淺語出之,明白如話,卻又是含蘊無窮的。

  黃蓼園論此詞曰:“其有《匪風》,《下泉》之思乎,可以悲其志矣”(引同上)。《詩經》中《匪風》篇,“傷周道不能復檜也”;《下泉》篇,“傷周無王,不足以制霸也”。兩篇共同的主題都是慨嘆周室衰微,無力給以援手。這與南宋的現實甚為仿佛。詞表現抗金愛國思想,而那些膏血、劍鋏、萬兜鍪、戰未休、金戈鐵馬、萬里如虎等等字面,都銷聲匿跡了。實有“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札”(《白雨齋詞話》卷一)之妙。不過如果說“‘定是’妙。壯心不已,稼軒胸中有如許不平之氣”(《放歌集》卷一),似也缺乏根據。今人增枝添葉,說:“渾似醉的白蓮,指茍且偷安的達官貴人,無言自愁的白鳥,是辛棄疾的化身”,卻未免失之穿鑿了。

 

 

   6、“一丘一壑也風流”,任何人只要有閑情雅興,并有玲瓏剔透的心靈,懂得欣賞美的意境,那么任何一山、一丘、一溪、一壑,都隱藏著不盡的情趣,無處不可愛。這就和現代人所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有著相同的意境。

 

 

   7、“一丘一壑也風流”這樣的詩句給了我們以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人生短暫,一切富貴名利皆如過眼云煙。朋友們,讓我們攜一份從容意態,攜一份閑適飄逸,象辛公那樣,在一丘一壑中,尋找和感受那無限的情趣,讓我們的人生在寧靜、恬淡的大自然中,如同一曲悠揚的旋律,飄灑出溫馨、愜意和自在、快樂的音符……

 

 

   8、小雨中,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峰上行走,只見云霧環繞,十米外皆白茫茫一片,人如同駕霧騰云一般。海拔漸低,雨也小了,云霧開始可以看出端倪。在黛色的山峰背景下,白色的云霧翻騰奔涌,人像處于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云陣從山頂奔流而下,如萬馬出廄,氣吞山河;有從山谷噴涌而上,如驚濤拍岸,很快將整個山峰掩沒。古詩有云,一丘一壑也風流,正是此間景象。我們一個個袖揮霧氣,衣染松云。

 

 

   9、會鳥、票戲、下棋、擺弄花草,不在乎東西好壞,也不在乎勝敗輸贏,圖的是那份隨意、自在、可心、舒坦,看重的是做這些事時的悠然自得和清淡雅致,是那份心境和情趣。在北京人看來,“樂子”到處都是,就看你會不會“找”。顯然,這和杭州人那種“一飲一酌,一醉一醒,一丘一壑也風流”的人生態度是正相一致的。這也不奇怪。北京和杭州,畢竟都是鄉土中國的田園都市,而且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這樣的城市,總是會有些散淡和儒雅的。這里的人們,也總是容易把歷史和人生看穿看淡,從而變得心氣平和、滿不在乎和隨遇而安。只不過,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北京的平民更多“京都氣派”和“燕趙俠骨”,而杭州平民則不免多少會有點“吳越余韻”和“魏晉風度”罷了。

 

 

   10、愈進大山深處,景色愈加瑰麗。瀑布凌空飛花碎玉般的飛瀉下來,宏大的聲響在極遠處便入耳畔。流到平緩處,聚成寬闊的水流,在更平坦處,形成壯觀的水潭。四圍翠峰連綿,接天蔽日,飛鳥鳴和上下,更見大山的清幽。“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張栻如是說。眼前的郁郁蔥蔥隨著春風散落在潭水里,跌宕起伏,那倒映在水中的花草樹木的倩影,隨著微微的波浪遠近高低、錯落有致的四處浮蕩,形成一幅幅壯麗的畫卷。“造化本是丹青手,林梢一抹春競走”!我愿追尋春的芳蹤,打開潛藏的情趣,用閑情雅興記敘玲瓏剔透的心靈,體味辛稼軒的“一丘一壑也風流”的快意。

 

 

   11、教育在于樹人,國學在于養心,一棵樹,國學是滋養根的。現在的孩子不想學習,是物質因素,還是智力因素,這些都不是主要的,而是心不在。所以我們教師要用溫和的東西來溫養孩子,教育就像國畫的留白,留白越多,底蘊越厚重,碰撞孩子的地方越少,齊白石畫蝦,不畫水,但你能聞到水香,就是這個道理。在學習的旅途中,你可以追隨先賢登高望遠,傷春悲秋,和他們一樣見花樹而寄意,臨江湖而感懷。你還可以聆聽他們對子孫的諄諄告誡,體會他們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淡定和從容。“一枝一葉總關情”“一丘一壑也風流”。

     當我們教育改革大潮,潮漲潮落,特別是我們所處的教育壞境波濤洶涌的時候,我們要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勿向雜陳,做到中正:正視儒家的起點,往哪里領,出口在哪里,還需要我們探索。做到中庸:在過于不及之間,建立良性的溝通。不要世人都醉我獨醒,或者世人皆醒我獨醉。屈原是愛國的,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他世人都醉我獨醒,含恨而死。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嘗膽成就大業,誰又能說得清他倆誰的歷史功績大呢?反之,世人皆醒你獨醉,想想更可怕吧。那你只能像司馬遷說的那樣輕如鴻毛罷了。甚至被周圍的人所不齒。走進國學,還原內心。給我們自己,給我們的學生生發思想的土壤,達到春來草自發的境界,用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化解我們解不了的矛盾,沒法實現我們的理想時,調整好我們的內心,沉下心來回歸心靈深處的教育,對每個生命充滿敬畏。

     蔣孝勇曾送給兒子蔣友柏一句話:“人生的長度是神定的,人生的寬度是自己定的”,這句話很讓人回味。堅定一個信念,安心于一方凈土,守住自己,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做平常事平常人的快樂與幸福。也有人說“教育失去恭畏就失去方向,教育失去真誠就沒有溫度”。在這里我把我喜歡的一句話也送給大家:“點亮自己的心,照亮孩子的路”。我們學校在國學研究的課堂上剛剛起步,但我們已經走在“道”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我們走的路會越來越寬廣,我們的教師越來越快樂。因為我們走在道上。(來源:南芬師校    作者:楊穎 )

 

 

    12、簾櫳高敞,看青山綠水吞吐云煙,識乾坤之自在;竹樹挾疏,任乳燕鳴鳩送迎時序,知物我之兩忘。

    評析:如果一推窗,只見得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如果一側耳,只聽得塵埃喧囂人聲嘈雜;

  如果一煩心,只念得功名利祿爾虞我詐。

  不如讓眼來逍遙一回,推窗見青山綠水,“一丘一壑也風流”;不如讓耳來逍遙一回,聽乳燕斑鳩鳴叫送冬迎春;不如讓心來逍遙一回,與一松一竹做真朋友,與山鳥山花做好兄弟。

  逍遙而去,當再逍遙而歸。受物欲牽累,何如物我兩忘來得灑脫?

 

 

    13、諸事均有大小。然而,何謂大,何謂小,往往又難以說清。昨日之大,也許今日已顯得不那么重要;而昨日之小,說不定忽然之間在人們的視野里顯得竟是如此之大。以前用自己的眼睛和筆,記錄歷史大場景中的“小事”。今天看來,諸多生活瑣事卻包含著大量的歷史信息,為讀者和專家們解讀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提供了豐富而形象的細節,這是文件和教科書無論如何也無法替代的。

  辛棄疾詞寫得好:一丘一壑也風流。當我們用冷靜的眼睛看帶似乎遠去的小事,讓我們體味的內容其實還是很多,很多。

 

 

   14、花兒開在我們眼里,我們便把它深深鐫刻在心中,也許這就是詩意。

    看過的風景,讀過的書,喜歡的音樂,感動的故事,都會留下痕跡,這痕跡可以輕到被遺留在腦海深處,可一旦被那似曾相識的情景所牽動,卻總不會徹底忘記。還記得第一次讀完《紅樓夢》時,記得那年夏天沙灘上飄著的那支風箏和我們的腳印,還記得孩時那搖來搖去的蹺蹺板,還記得小學畢業照上大伙天真的表情,還記得……逝去的日子是美麗的詩行,而我正是詩里也許這一切早已煙消云散,也許只是回憶,但詩意卻永遠地留在心里。

    也許有人認為只有轟轟烈烈的生命才會值得回憶,只有詩人才會懂得所謂詩意。其實不然,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美好的,任何個體生命都有權力去追求屬于自己的詩意。

    我是一個緬懷古典的人,渴望在唐詩、宋詞、《三國》、《紅樓》中尋找我那已殘缺的詩意天堂,感受遙遠帶給我們令人窒息的美感。喜歡一個人在靜謐的氣氛中翻開已泛黃的書卷,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一股古典的幽香在流溢,心靈也在溫暖的空氣中感悟、升華。

    向往莊子,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甘愿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喜歡寶玉,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有著“掃將新雪及時烹”的脫俗閑適;欣賞蘇軾,是他“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沉哀婉,是他“揀盡寒枝不肯棲”的超然曠達。在心煩意亂之際,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或體會“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還魂愛情,或細味岳飛“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憂患感傷,或去感受“一簫一劍平生意”的放蕩不羈。也許,我們無法再過故人采薇而食,采菊悠然的生活,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心靈的故鄉,選擇詩意地生活。當看到人們與古典文化越走越遠時,我不禁悲嘆,這決不是一兩句詩詞的遺忘,而是心靈詩意與深刻雋永的人文天堂的破滅。

    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于這塊土地上。人們也許不明白,因為自己置身于這個世界,未曾遠觀過它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丘一壑也風流”。

    我只想做大自然中一名卑微的旁觀者,告別忙碌的生活,淡然處之,看太陽東升西落,靜觀風起云涌,宛如一隱士,詩意地棲居。原以為生活的滋味,無非在于書、詩、哲學、愛情,才明白生活如水,本無需什么特點。無論盛水的杯子是丑是美,真正帶來快樂的是水的甘甜、清洌。

    尋找詩意,尋找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等待花開的聲音……

 

 

    15、辛棄疾在《鷓鴣天》一詞中曾云:“一丘一壑也風流。”所謂風流者,無限之情趣也。只要我們有閑情雅致,懂得欣賞,則任何一山、一丘,一溪、一壑都有無盡之情趣,實是無處不可愛。好一個辛公,胸藏萬丈豪情,卻能從一丘一壑的平凡之物中挖掘出讓你怡然神游的無限情趣!試問:如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如沒有一份感受美的心情,他又怎能暢然而發此語呢?

   光陰易逝,人生短暫,需要我們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朋友啊,請在空曠的山野面對蒼天發一發辛公之嘆吧:“一丘一壑也風流”!

     是啊,任那一丘一壑也風流吧!

    雖然生活中總會有些事情不盡如人意,但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著,憂愁也罷煩惱也罷,不是都這樣過嗎?與其每天陰云密布愁眉不展還不如笑對一切!

    生活,過的就是一份心情。讓我們笑對生活,以一份樂觀,以一份豁達,以一份坦然,以一份積極去度過每一天!

     有雨的日子讓我們看雨,讓絲絲細雨滋潤發絲,也澆去心頭許多憂愁!

     有風的日子讓我們聽風,讓微微輕風拂過面頰,也吹去心頭幾多煩憂!

     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欣賞那一山一丘一溪一壑的無限情趣。

     人生短暫,一切富貴名利皆如過眼云煙。朋友們,讓我們攜一份從容意態,攜一份野懷幽趣,攜一份閑適飄逸,攜一份超然自得,學著東坡先生高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在煙雨中任那一丘一壑成風流吧!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1:30

[新一篇] “趣味性”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舊一篇]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