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出典]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
注:
1、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 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 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 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 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 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 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 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2、注釋:
羈:馬絡頭。
連翩:飛跑不停的樣子。
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陜西諸省的一部分地區。
游俠兒:重義輕生的青年男子。
揚:傳揚。垂:邊疆。"少小"二句:青壯年時期即離開家鄉,為保衛國家而揚名于邊疆。
宿昔:昔時,往日。秉:持。
楛(hù戶)矢:用楛木做箭桿的箭。何:多么。"宿昔"二句:意思是說昔日良弓不離手,箭出盡楛矢。
控:引,拉開。左的:左方的射擊目標。
摧:毀壞。與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
月支:與"馬蹄"都是射貼(箭靶)的名稱。
接:射擊迎面飛來的東西。
猱(náo撓):猿類,善攀緣,上下如飛。
剽:行動輕捷。螭(chī):傳說中的猛獸,如龍而黃。
虜:胡虜,古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數:屢次。
羽檄:檄是軍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書,插上羽毛表示軍情緊急,所以叫羽檄。
厲馬:奮馬,策馬。 蹈:奔赴。 陵:陵蹈,以武臨之。
懷:顧惜。 中:心中。顧:念。
3、譯文1:
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
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游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
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飛騎射中了“長臂猿”,轉身又去射“馬蹄”。
靈巧敏捷賽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聽說邊境軍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進犯內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游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
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里。
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
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譯文2:
白馬安上金色的羈頭,結著伴兒向西北飛馳;莫問這是誰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并州的騎士?
在小時便遠離了家鄉,立志獻身在異地的邊境;想起從前練武的情景,手持著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輪滿月,離弦的利箭,就象流星;象流星劃破漆黑的長夜,擊斃飛猱和遠方的目標。
象樹上的猿類一般機警,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輕捷;邊庭告急的消息一旦傳來,個個如焚怎似野蠻的胡騎?
征召的檄文在我們手中,催馬我們快奔赴戰場;所向無敵踏破匈奴的營帳,回師,擊潰鮮卑的刀槍。
我們既志身流血的事業,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父母倘不能瞻顧,盡心,何況妻兒和個人的幸福?
謹懷著祖國的恥榮興衰,去把個人的私念拋開!為國獻身,去血灑疆場,贏得勝利與自由的榮光!
4、曹植生平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5、賞析見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6、3000年來仁人志士的治國理政的箴言: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金玉良言,令人受益無窮。
7、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抗日期間一些國軍將領語錄:
武昌起義的一聲炮響葬送了在中華大地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覆滅了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它的偉大無與倫比,雖然它的果實被蛀蟲蛀成了了空心,但我們絕不會忘記它在中華大地上產生的巨大影響。
10、死亡乃人之生命終結,先賢對死亡論說紛紜。儒家重生惡死,認為人只有在生的情況下,方能追求功業,治國、平天下,實現人生的價值。進而提出,有時死亡價值可以超越自身生命價值,倡行“殺身以成仁”(孔子)、“舍生而取義”(孟子),成為儒家“生死觀”的核心,對古代士族思想道德和人格精神,產生深遠的影響。歷代官員之精英,無不奉為圭臬,每當生死關頭,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義死”,絕不“茍生”,發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心聲:“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秋瑾)。一腔浩然正氣,一顆報國丹心,為后世有志者所欽仰和效法。
11、奉獻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縱觀歷史,可以看到,無數仁人志士正是通過奉獻精神,將個人的命運與祖國、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12、吉尼斯紀錄,就可以說是對極限的考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紀錄被不斷打破更新,可見極限不過是個具有時效性的字眼。就像那個實驗中,桶中看似已裝滿了石塊,但卻又可以倒“滿”沙子,甚至倒“滿”水。很贊同那個學生的觀點,“很多事情看起來達到了極限,實際上還存在很大空間”。
也許現在我們還沒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氣概,沒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懷,沒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睿智,但只要我們心中有理想、有勇氣、有毅力,定能超越自己的極限,創造一切的可能!
13、溯古的風,在北地草原狂野的呼嘯;啾啾的馬鳴,悲愴之聲震撼云霄;箭失疾行,征人揮刀斬亂妖。
英雄猛士,孰無兒女情長?“茍以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為赴國難,寧可亡其所有,也不枉立于世!
精忠報國的赤誠之子岳飛發出“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的豪言壯語,一曲《滿江紅》仍唱響人間,大凡所有的人至今仍能領略到他的凜然正氣;面對鴉片的泛濫,林則徐肩負著硝煙的重任,發出“鴉片一日不絕,本都督一日不還”的誓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從嗣同始。”譚嗣同不卑不屈,以變法圖強,振興中華為己任,揮灑熱血,以鑄前進之路,這何等英雄氣概!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中華子弟個個血氣方剛,擁有廣博的愛國情懷與報國之志。
經歷多少戰爭的殺伐與紛爭糾葛,多難的民族多難的國度,正是這些中華子弟在一次又一次的歷史的大變革中力挽狂瀾,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保護文明,捍衛尊嚴,把人們從戰爭中拯救出來。
14、當歌詩成為歷史,沒有了平平仄仄平的旋律變換,沒有了五絕七律一韻腳的音韻和諧,至于豪情萬丈的痛飲狂歌與飛揚跋扈和小鳥依人的似練千里澄江及飛上青天的一行白鷺。眾里尋她千百度,毋需回首,已早已不在燈火闌珊處。
行文之時,正值玫瑰深紅的情人佳節,只是何人,在月下低語,怨遙遙深夜,竟夕起相思?又有幾人,于西廂下靜觀明月,只等玉人來?海上又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何得對偶,在漫爛山花從中一如我,低吟淺笑,等待花開,靜侯花敗?!
沒有宋詞的年代,青藤靜靜的在墻角班駁,有沒有人,在秋千古道旁,對著漫布青灰的高墻無限遐想出一個羅衫淡淡的女子,在高墻內或喜或憂的蕩著秋千?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遍尋不著輕舞長袖的佳人,亦無法尋覓那為縹緲佳人填詞譜曲的白衣男子。千百年過去了,青藤依舊漫布,不過布滿的不是陽光,而是灰塵。
陰霾彌漫的天空,不再是漫卷塵埃上的瀟灑飄逸;波濤洶涌的大海,不再是驚濤拍案,卷起千堆雪的氣勢恢弘。言及匹夫之于國家興亡,不再有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志凌云;譏諷政治腐朽,不見南朝四百八十寺,盡付樓臺煙雨中的扼腕嘆息。至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赴邊豪邁激情和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滿腹辛酸凄涼,又是何人在何時用何種器樂演繹,孤鳴。
回眸之間,萬千繁華已落盡!
15、但凡一篇精美的文章必定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作者將他的心情、感悟蘊于其中,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所以一篇好的文章則需作者行于筆,忠于心,而人生在世又應如何。
中華歷史五千年,但凡留名后世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做任何事講究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忠君愛國之人即使奸佞當道也會為國盡力,因為他們覺得大丈夫行于天地間,生亦何歡,死亦何懼,行于世,則忠于心,才不枉這人世一遭。
古有比干掏心,雖然國之將亡,氣數已盡,但作為一國丞相,他知道他的責任。愛國忠君,雖死卻萬世揚名。今有魯迅,棄醫從文,以筆為兵,讓敵人膽戰心驚。國家淪喪,百姓受苦,群眾的麻木刺痛了他的心。他站了出來,以文字敗敵,勝于精神。雖死無憾,因為只有這樣做他覺得才對的起自己一生。
所以人生在世,則忠心做事。行萬事要對得起自己。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碌碌無為,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從未想過明天會怎樣,明天該做些什么。也許有的人會說如今天下太平,不需要我們為國拋頭顱灑熱血了。“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那只不過是過時的想法了。如今只要有吃有喝就行了。對此,我想說的是:不管是什么時候,所處的社會環境如何,都需要我們忠心做事,生命只有一次,為什么不讓一生活得有意義,卻甘于平庸。
一生平庸是對生命的浪費不管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去生活,時間不會變。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數十載,如果將人的一生比作一場電影,則你是主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但冥冥之中會有時間操控著,你演的好壞它不會馬上給你做出評論,只是讓你慢慢的去體會。如果你懂得怎樣去演好這部電影,那么你的一生一定會有意義,而這部電影會很精彩。如果你選擇了日日碌碌無為,那么這部電影則毫無可觀性。
當然也有的人會說他的命途多舛,一無所有,有什么資本讓自己活得有意義,那么我想說的是上帝是公平的,時間會很公正。人生就像一次旅行,而最重要的是看風景的人的心情。別把那些坎坎坷坷當成了自己的絆腳石,將他當做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墊腳石,從而讓自己活得有意義。
在人類得歷史長河中,我么那每個人不過是這長河的一朵水花,如何讓自己活得有意義,不枉這人世一遭呢?那么我們就不能碌碌終日,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不浪費沒一刻時間。人生在世,則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日日碌碌無為不過是浪費生命,浪費時間,做一個對的起自己的人,與其平庸一生,何不讓一生過得有意義,行于世,則忠于心,讓自己不枉這人世一遭。
16、酷愛讀書,源于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因了這一句,從此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正如越劇《黛玉葬花》中的唱詞:“這一生,我和詩書作了閨中伴。”
“女子弄文誠可嘉”,都說讀書的女子最美麗,而我始終以為愛讀書的女子都是幸福的人。她們不必在化妝和逛街中消磨生命,不用在“東家長,李家短”上虛擲光陰,而是用讀書來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滿足和升華。讀書使她們遠離平庸和凡俗,去追求一種清靜淡泊的生活。她們習慣于在一卷卷發黃的紙頁里品味青春,在一套套線裝古籍中慨嘆人生,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里追求自我。也許,她們并不漂亮,也不時尚,但是她們卻是富有的人,她們有自己的思想,不隨波逐流。她們氣質嫻靜、淡然溫柔,如一枝綻放的百合悄然立于人世間,煥發著沁人的幽香,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和風華。
我很喜歡英國女作家伍爾芙的名言:“有時我想,天堂就是持續不斷毫無倦意地閱讀。”試想,那些成天生活在書香天堂的女子,每天都過得那么充實富足,又怎么會為世俗所累而變得不幸福呢?
一本書,一杯茶,一扇窗,倚窗而坐,沐風而讀,在一本本發黃的書頁中流連、徘徊,時而在諸子百家中見倫理;時而在楚辭中悟神傷;時而在漢賦中思才情;時而在唐詩中覓佳句;時而在元曲中品幽趣。時而高唱“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領略子建的一腔報國之情;時而低吟“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感受納蘭的滿腹哀怨;時而欽慕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中熱”的執著堅定……
讀書,不經意間就把自己想象成了書的影子,與書為伴,與書為友。年輕的心在書中漫游,心中的夢在書中延伸,思緒猶如漫天飛舞的飄絮,不知何終,不知所向。
還記得張小嫻那唯美流暢的文字,或質樸或華麗或端莊或嚴肅的文字在她的筆下如一只翻飛的蝴蝶,在寂靜的山谷里翩然起舞;還記得沈從文心中那個湘西江邊美麗清純的翠翠,“一對眸子清如水晶,皮膚黑黑的,儼然如一個小獸物”,眉清目秀、聰慧溫柔,且帶幾分矜持、幾分嬌氣,她就像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讓人不忍用世俗的禮教去禁錮她;還記得戴望舒筆下那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與我擦肩而過時,眼眸中的驚訝和期盼,一如寶黛初見的情景,仿佛是舊時相識,又仿佛是初次相遇……
信步于書的海洋,在詩詞賦曲的殿堂里探索語言的魅力,在大家名作中品讀人生的哲理。讀書就像品茗,有點苦澀卻又韻味無窮。它讓我們不得不為書中的人物命運慨嘆神傷,卻又牽引著我們不斷追尋那繾綣的情懷。唇齒生香的文字,含英咀華的意境,讓我們在書的海洋里欲罷不能。還記得愛玲,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修飾,沒有曲折的情節,只輕輕地一句:“噢,原來你也在這里”便誘惑了多少癡男怨女那顆悸動的心。
清晨,朝陽散去了林間朦朧的薄霧。攜一卷書,尋一方石階,陽光靜靜地透過葉子斜灑在發黃的書頁上。在這一片寧靜的世界里,拋卻煩惱與憂愁,拋卻功名與利祿,只為了快樂而讀,只為了享受而讀。陽光灑落的地方,留下書聲瑯瑯,心情走過的地方,留下書香幽幽……(文 / 落眼云煙 )
17、話說最近中日危機,作為一個小小的屌絲我只能說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好好做好分內的事情,就是目前的愛國。如果日本和美國真的敢動我巍巍華夏,為了身后的父老鄉親,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我們中國并不強盛,但是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想想岳飛,文天祥,史可法,還有為了人民犧牲的國軍,共軍,義士,豪杰。我們不為誰而活,只是為了身后的父老鄉親,寧死不當亡國奴。
18、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作為應該公民就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當作回家一樣。這就是“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的生動體現。
華夏歷史上民族融合過程中,異族入侵,給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力,人民遭受大苦大難。漢族政權中有志之士,挺身而出,捍衛國家和民生,堅守民族氣節,勇赴國難,堪稱民族英雄而永垂青史。其舍身就義,捐軀赴難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閃光亮點,鼓舞后人奮發前行。
19、用“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的愛國情懷;用“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的憂患意識;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獻身精神,構筑起共和國的雄偉大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撐起了人民共和國的錚錚脊梁,鋪下了民族復興之路的塊塊基石。
20、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正是由于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4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