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的語言文字應用出現了紛繁復雜的局面。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為活躍、毗鄰港澳而方言歧出的廣東社會,其語言文字應用的復雜性,更為令人關注,而且不少人為之憂心忡忡,非議甚多。因為人們只要流覽街頭,突破原有語言文字規范的現象俯拾皆是。錯別字以及篡改成語等不堪入目;繁體字或又繁又錯的漢字泛濫成災。
在我們關注到廣東社會用語違規現象的負面效應之際,還應該注意到其正面效應。這種效應歸結起來主要有:
第一、在社會變革中,特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在及時創造或引進的詞語中,不乏符合漢民族語言習慣和漢語文化精神的詞語。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的士”。由于這是一個引進的又是以粵方言音譯的外來詞,所以很快地在教科書里就被打入另冊,并被作為不規范詞語的典型,同時力圖以“出租小汽車”或“出租汽車”取而代之。但是,人們只要回道“的士”傳入的歷程就會發現,將“的士”打入另冊的主觀意圖并沒有遏止住它的風靡全國,以致《漢語大詞典》和新近修訂的《現代漢語詞典》不能不將它作為一個詞條收入。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首先就在于“的士”的雙音節符合現代漢語詞語的雙音化趨勢,累贅的“出租小汽車”或“出租汽車”明顯有悖于漢語從雙從簡的構詞心理,而且還有指稱不明的毛病,因為它是一個歧義短語;其次,“的”在修辭中就有親昵、小巧玲瓏的效果,“士”本就含有“高雅”的義素,二字合一,不論在聲響上還是在形象上,都暗合了出租小轎車在國人心目中那種小型而高雅因而令人傾慕的心理;再次,人們在語言實踐中又不能像對待其它音譯詞那樣較快地創造出雙音的而且能優于“的士”的意譯詞來取而代之,于是“的士”不能不獨領風騷,風行神州,最后,在前述三個原因的合力下,再加上漢民族聯想、類比、引申思維方式的制導,在語言實踐中,“的”字很快地又被賦予以新的含義,以致在口語中能不違背漢語構詞心理的前提下迅速衍生出“打的”、“面的”、“摩的”等詞語。可見,“的士”的違規歷程,既豐富了漢語的詞匯,又擴充了漢語的表達能力,其效應是正面的、積極的。
第二、在社會變革中,特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為講求效益,在詞語的違規調配中有意無意地發掘出并繼承和弘揚了漢語固有的文化傳統——以漢語“神攝入治”文化精神為本的言簡意賅的詞語組合,創造出許多言簡意賅的新組合,發揮了并將進一步發揮漢語的最大經濟效益。其中最為典型的是,首先在商業廣告、公益廣告中而后在一些文章中突破語法教科書所謂的“不及物動詞、形容詞不能帶賓語”的規定,仿照原先被人為限定在“繁榮市場”、“端正態度”、“豐富詞匯”等狹小范圍的這一類所謂的“形容詞+賓語”的組合,創造出了諸如“服務全運”、“清潔廣州”、“健康身體”、“粵菜火紅北京”等新的詞語組合,并迅速地被人們所認同并不斷類推。究其原因,就在于市場經濟是一種講究低投入高效益的經濟,在用語上不能不追求言簡意賅,正是在這種有意識的經濟效益的驅動下,人們無意識地而較集中地回歸于漢語的固有的文化傳統中。
由上可見,正如任何社會變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語言的任何違規也是具有兩面性。漢語漢字歷史上任何一次違規無不具有兩面性,而且它總是在這種兩面性的辯證運動中順應著歷史潮流向前發展的。
同理,對于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社會用語的違規現象,我們也應該持辯證的態度,應該看到廣東社會用語正是在違規之兩面性的辯證運動中不斷豐富著漢語的詞語、不斷發掘、繼承和弘揚著漢語的文化傳統。
第一、對漢語漢字應用的負面性違規,應該從嚴。如:濫用錯別字、濫改成語、濫造亂崇用洋崇古心理詞語、濫改亂用標點符號以及其它常識性錯誤的,一經確認,就得限期糾正,有的還應該借助行政的手段。對漢語漢字應用的正面性違規,則應該扶植,并以此來修正原有的規范。
第二、對漢語漢字應用之是非優劣的評判,不應該只以原有的規范或本本為唯一的終極的標準,而應以社會的實踐,特別是漢語漢字本體的文化精神為終極標準。凡符合漢語漢字文化精神的就是優的,否則,便是劣的。
第三、語文工作者應該努力加強語言文字的應用研究,立足于漢語漢字的本體上,以是否有利于繼承和弘揚漢語漢字的文化精神為尺度,將漢語漢字置于動態的語境中加以考察分析,及時總結,適時引導,尤其要能夠及時地對語言文字應用中的是非優劣作出符合漢語漢字文化精神和漢民族語文感受的因而是窮原竟委、切合本體的理論闡釋。
第四、漢語漢字應用的高質量是建立在全民的語文素質之上的,而目前全民的語文素質恰恰令人憂慮。這個問題,既牽涉到我們現行的各級語文教育的體制、目標、方法、內容、教材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又牽涉到我們的政府和國人實質的而不是口頭的將漢語漢字置于何種社會地位的問題,還牽涉到我們國家和社會當今的育人、用人體制及其運作機制將人們的漢語漢字素質置于何種地位的問題。對此,希望得到政府和國人的重視、思考,以求早日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漢語漢字應用的規范問題。
廣州日報⒀H1語言文字學楊啟光19971997 作者:廣州日報⒀H1語言文字學楊啟光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