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土地流轉 增加農民收入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63(2004)09-0001-05
    從1997年到2003年的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增長4%,其中,2003年農民收入增長4.3%。同一時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長8%,其中,2003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長9%。在收入基數懸殊的條件下,兩者的差距正以相差一倍的速度擴張,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2年的3.1∶1擴大到2003年的3.2∶1。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已經刻不容緩。
    時隔18年,2004年中共中央再以一號文件強調增加農民收入,說明農村經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再次凸現和“三農”問題的嚴重性及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增加農民收入包括減免農業稅等多種方式和途徑,我們認為,在新形勢下,正確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對于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土地流轉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
    土地流轉權是農戶土地承包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戶對承包土地有自主的使用權、收益權和流轉權。土地流轉將土地上的各種權屬分離開來,在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使用權、強化管理權的框架下,由集體經濟組織出面將土地使用權從承包權中分離出來,建立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機制。土地流轉是農業發展新階段土地經營制度創新的客觀選擇,它在維持原有農地家庭承包制基礎上,使農地使用權向種田能手、規模經營者、集約經營者集中,彌補分散經營的缺陷,挖掘土地潛在利潤,是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必由之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可以打破小規模經營格局,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現代化的選擇之一。土地流轉有土地置換、出租承包、農戶退包、集體轉讓、委托轉包、集體反租轉包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種流轉形式。
    首先,取得規模化經營帶來的許多優勢是土地流轉的內在動力。第一,土地流轉有利于高新技術和大中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和運用,降低農產品的單位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土地規模化經營可以避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固定資產的重復投資,發揮大中型農機作業的優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土地規模化經營為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發展高效、優質農業提供了外在條件。
    第二,土地流轉有利于增強農業主體市場活力,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農業龍頭企業、工商企業、科技人員和科技企業等成為租賃土地使用權、投資經營農業的一股新生力量。工商企業介入農業領域,增強農業市場主體的活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水平,并且以現代企業理念經營農業。
    第三,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經營。農地經營者由于擁有更多的生產資料與資金,具有比原體制下更強的抵抗風險能力與融資能力,有利于推行農業產業化。在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企業為獲得穩定的原料來源與農戶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農戶為了保證產品銷路與收入,需要與企業或市場中介聯合起來。土地的規模化經營使土地集中,企業、市場中介組織以及農戶之間的責、權、利容易界定。土地使用權流轉集中有助于培育一批新型的市場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集約化經營的水平。
    第四,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村勞動力由于土地及戶籍制度的限制得不到轉移,這使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長期存在。實現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可以合理地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以及工業部門轉移,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土地流轉可以改變部分農民“亦工亦農、亦商亦農”的兼業化狀態,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集聚,推動城市化、農村現代化進程。
    其次,中國人多地少,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比較,都具有進行土地流轉的外在壓力。從縱向看,中國每年人口增加1000萬以上,而糧食產地面積最高時期的15億畝已經減少到目前的14億畝,人均土地耕作面積持續下降。從橫向比較,中國耕地更不具備比較優勢。
    表1 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人均、勞均可耕地比較(公頃)
可耕地    美國    加拿大    英國    荷蘭    日本    中國人均耕地  0.71    1.54     0.10    0.06    0.03   0.06勞均耕地  18.21   73.92    8.2     6.4     7.5    1.0   WEN L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8,China)王華春,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后 北京 100875
    唐任伍,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 北京 100875
    趙春學,綿陽師范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博士 四川綿陽 621000 作者:南京社會科學蘭州1~5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王華春/唐任伍/趙春學20042004“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而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并最終解決“三農”問題。為此,應該從體制上、機制上和法制上創造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和辦法,轉移剩余勞動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當務之急是在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之時,進行必要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創新,采取新措施,引導并解決好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促進農村土地規范、有序、合理流轉,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三農”問題/增加收入/農村土地流轉由2004年6月30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中心的發言整理。高啟杰

網載 2013-09-10 21:35:2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