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構筑什么樣的時代精神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我們有必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一個民族的奮斗歷程中,它的靈魂要不要有一種永無竭止的力量源泉,這里指的是創造、進取、勤勞、勇敢、正義的時代精神。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應該怎樣去創造它?
  我們生活在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需要精神的年代。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給我們展示了人類理性力量與尊嚴的無窮機會,也幾乎折斷了維系我們幾代人的精神支柱。面向未來,時代精神要做的不只是凝聚著巨大的社會力量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世界,而且要引導著整個中華民族重建人的信仰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今天所做的任何一種精神選擇,都將決定“我們往哪里去?”這就提出了另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建立時代精神的大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歷史民族精神,需要進行哪一類精神借鑒,應該選擇何種精神取向?只有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傳統、現實和民族意識進行理性思考,我們才能在失去的精神家園上,找到時代精神的奠基石,對其作出正確的歷史定位。
   關于繼承:把根留住,讓血脈再相連
  任何一種時代精神都是人類傳統文化的連續,傳統是現代存在與發展的理由與根基,時代精神不能脫離民族精神這塊根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文化積淀和結晶,其支撐力是整個民族發展合力的中堅,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創造力、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須臾不可間斷這一源泉。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神。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長期的發展中孕育了自己特有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風貌。中華民族精神根植于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及中華土壤之中。它一方面表現為勵精圖治、百折不撓的堅韌性,另一方面又是盲目服從,安貧知命的柔弱性。其豐富的內涵可概括為:克己為人、團結友愛的風尚;務實求真、知行統一的態度;自強不息,威武不屈的意識;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振國興邦,天下為公的理想,其中最重要、也最寶貴的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獨立意識和抗擊外敵入侵,不惜以身殉國的愛國主義精神。確立一種時代精神或時代信仰最重要的是不能對歷史和民族文化傳統抱虛無的態度,要把這些優良的歷史民族精神繼承下來。
  繼承是否定之否定,是去偽存真,去蕪存菁。對民族精神揚棄的標準取決于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凡有利于民族現代化,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豐滿優秀的現代民族性格,充實時代精神的文化觀念,我們都要繼承,要有意識地去掉那些無法與新的文化兼容的消極的傳統人格與傳統作風。
  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力量之所在,只要我們吸取中國文化綿延下來的精神智慧與精華,去其陳舊的糟粕,我們就能留住這根,保持時代精神與歷史民族精神的血脈相連。
   關于借鑒:用一只眼睛看黑暗,另一只眼睛看光明
  確切了解人類全部發展過程所創造的文化,是借鑒的指導思想。樹立時代精神,要大膽地旗幟鮮明地吸收外來民族文化的精髓,表現出一種“融匯百川,兼容萬物”的博大氣態。特別在跨世紀的當今世界,要繁榮,要進步,就必須善于學習人類一切優秀成果來充實,健全,改造自身的肌體,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精神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來強旺我們的血液,充實我們的精神。尤其是我們民族精神所欠缺的或差距甚遠的一些東西——時間觀念,效益觀念,冒險精神,法制觀念,競爭意識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其中最值得我們花一點功夫去學習的是以科學與民主為核心內容的理性精神。
  學習西方文化,需要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它的黑暗,另一只眼睛看它的光明。西方文化良莠雜陳,有鮮艷的文明之花,也藏污納垢。我們的借鑒不應是全面吸收,更不是全盤西化。不能把影響西方現代化進展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相對主義、虛無主義、拜金主義當做最圓的月亮來仰望。這些主義不但不能照亮我們的行程,而且會模糊我們的視線、扭曲我們的精神。當代一些青年的價值失范、心理失衡、行為失常、精神進入冷漠與消沉狀態,正是受這些觀念的沖擊。
  對外來文化和其它民族精神的選擇,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自覺意識,即選擇的主觀能動性,引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是攝取西方文明應有的覺悟。中國進一步開放,在經濟、財貿、科技等方面與世界接軌,需要有對個人價值的正確理解,改變以往依據意識形態的教條式舊的社會風習判斷事物的觀念。
   關于弘揚:精神家園不是要我們固守什么,而是要我們創造什么
  民族精神的弘揚、發掘和重塑只能建立在對文化與價值的認同與重構之中,它呼喚著一種倫理與價值的依托。具體地說:確立時代精神的取向,必定是對民族文化再認識覺醒,是對民族前途命運深層次的關注。近幾十年來,我們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取舍主要發生在實踐的層面上,艱難探索的心路歷程,尋找家園的孤獨寂寞,使我們產生了思想上的變化。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重新打量中國傳統文化,一種倫理回歸的道德主體意識開始重新崛起。現在的問題不是“中學為體”還是“全盤西化”,而在于深刻的社會變革已經突破了觀念和理論本身,客觀實際要求我們突破民族的、地域的、心理的屏障,博采古今中外文化的精華,構筑中華民族的魂。
  我們也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許多舊價值觀被拋棄了,新的社會觀念價值體系重構遠未完成,現代意識與傳統觀念仍被世俗分隔著。
  我們也必須看到這樣的事實:社會持續發展需要注入現代意識,現代化建設也必將呼喚對民族精神的提升,這就為我們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澆鑄當代社會的精神內核,提供了某種客觀需要與可能。
  選擇正確的文化發展戰略,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運用到改造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結合起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文化,這就是我們確立精神取向應該選擇的正確決策。我們要通過以上的決策,樹立起當代青年開放、進取、競爭、平等、求實、自立、自3主的文化價值觀,確立以創新、合理、合作為核心的理性文化精神,構筑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
  建立在批判理性基礎上的,對傳統文化進行揚棄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要抖落歷史的塵埃,高揚起現代意識的旌旗。人類的精神家園,不是要我們固守什么,而是要我們創造什么,它有必要運用一切適宜的文化精神資源,包括儒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風貌,融合西方文化富有人類進步意義的精神去完成傳統向現代社會的轉化,接通中國與世界的精神聯系。它更有必要不斷地賦予歷史的民族精神以新的內涵,使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產生新的飛躍與升華。
   趙永富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二學位班
  
  
  
中國青年研究京37-38G0文化研究趙永富19971997 作者:中國青年研究京37-38G0文化研究趙永富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44:19

[新一篇]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文化

[舊一篇] 我學英語的幾點體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