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要把握時代的表情  ——“文學時尚化批判”論壇紀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文學的時尚化伴隨著中國都市化進程,在商業化、市場化的裹挾之下,以不可抗柜的姿態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與它相伴而來的是今天文學中的一些特性,諸如日常生活化、商業化、世俗化、平面化……等等。當人們對今天文學中的時尚書寫眾說紛紜的時候,人們不能忽略的是,文學從來都是表現時代、表現社會、表現當下的生活、表現當下的精神旨歸、表現時代的思考與表情的。今天,時尚已然成為了我們無法躲避的話題,在這種前提下,從文學的創作、批評,文學的出版、宣傳,文學的閱讀,文學的市場策略等方面來討論文學的時尚化就有了現實的意義與現實的必要性。前不久,本報與河北師范大學聯合召開的“文學時尚化批判”高級論壇,就是一次集中而深入的對文學時尚化問題的全面探討。
    文學不能時尚化
  關于當今文學創作與時尚化的關系問題,許多論者認為文學堅決不能時尚化,文學的本性是反時尚化的。《小說選刊》主編賀紹俊認為,文學時尚化是9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城市的都市化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時尚應是物質和精神的結合,要有物質作為基礎,來表現一種精神性的東西。由于中國的都市化是在匆忙中發生的,來不及在文化建設上完善都市的精神本質,因此時尚觀念雖在我國迅速普及,卻并沒有生長出時尚的物質外殼。時尚化對文學的影響,表現不僅僅是出現了一些時尚的作品,而是在寫作觀念甚至是技術層面上所引起的變化,因為文學被當作消費品就必然削弱了它的深度和力度,造成文學創作中原創精神和想象力的流失。北京社科院研究員李建盛在發言中說,文學作為想象性的語言藝術是最不能時尚化和被時尚化的東西。文學是一種精神性的文化產品,無論就作為創作者的作家,還是作為接受者的讀者和意義闡釋者的批評家來說,文學都具有強烈的個體創造性、內在精神性特征,無論是文學的創作過程還是文學的接受活動和文學的批評闡釋,都很難表現為一種外在的流行模式和時尚行為。河北師范大學教授郭寶亮在發言中提出“面對文學時尚化,批評家何為”的問題,指出當代文學批評在很大程度上為傳媒裹挾著而喪失了批評應有的立場。他認為,文學批評家面對文學時尚化現象應有正確的立場,有責任澄清文學發展的真實境況,不應出于各種目的參與時尚化的共謀,甚至成為時尚化的同謀。
    面對時尚,文學的尷尬與出路
  文學究竟能不能遠離時尚,文學創作能不能拒絕時尚化,在一些論者看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存在悖論的問題。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孟繁華說,審美要求的變遷,是全球范圍的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再追求美感,而是快感。精英文化的強大促使我們以之作為惟一標準理解文學。面對“文學時尚化”此種迥異現象,感到不安、對之予以批判就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生活中的我們無疑又在享受著時尚,面對“文學時尚化”我們的心境是兩難的。河北師范大學校長蘇寶榮說,文學時尚化批判,是在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這樣一個歷史語境中誕生的關涉文學的生存和發展的話題。就其精神特質而言,時尚文學具有典型的“當下性”,它往往與當代人的欲望及生存境況緊密聯結。文學告別凌空蹈虛,重返世俗,介入百姓的生活和情感,這使文學時尚化顯現出積極的一面。然而,以“求新求異”為旨歸的時尚文學,必然以流行、前衛為臧否自身的標準,這就有可能使文學在時尚化的浪潮中被淺表化,從而失落更為根本、更為深刻的人文關懷精神。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曾鎮南認為,文學是很難時尚化的,這是文學在當今人們生活中的位置所決定的。文學要有時代性,但時代性不能等同于時尚化,如果從文學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而言,文學關注時尚是有積極意義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浦認為,討論“文學時尚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學,什么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文學依存著媒介不斷發展,今天,電子、數字媒介的強大,迫使文學必須添加新質才能生存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辨證地看待時尚化對文學的影響是很有必要的。河北省作協副主席王力平認為,尚“時”、尚“變”是文學發展有活力的表現,文學一方面需要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是與時俱進的必須是文學。這就意味著在“變”的同時還有“不變”,不變的是文學的本性,文學的責任,這其中包括文學的個性、文學的探索、思想啟蒙和人文關懷等。放棄對這一切的堅守,實質上是對自己責任的逃避。文學評論家張檸認為,文學中的“現代性”,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表情。究竟是在其中發現丑,還是發現美?這并不困難,難的是標準。與此同時,文學是語言藝術,任何時尚也不應改變文學的準則和審美的本質。
    警惕媒體時尚化下的寫作
  不可否認傳媒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大的影響力,但如果將時尚化簡單地歸為媒體的作用,似乎過于簡單和草率。作家、批評家、出版家,包括媒體的編輯記者,怎樣在這個時代找準自己的位置,也是引起廣泛討論的問題。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邢建昌認為,媒體介入生活,改塑生活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寫作在媒體時代正發生著重大變異。求新求快的媒體時尚與商業社會急劇膨脹的物質消費主義欲望一起,正在軟化著寫作活動本然的意義担當和價值承諾。在與現實曖昧、閑適、調侃的關系中,作者正在失去對現實的充滿敏感的關照。在寫作及寫作的功能發生重大變異的媒體時代,我們有理由召喚一種可能的寫作。這種寫作承担著為我們所遭遇的社會歷史情境命名的任務。雖然圖像、信息、多媒體、互聯網等可以極大地改塑人的生存經驗,但是,只要基本的人生焦慮還存在,以追問生命意義和存在價值為己任的寫作活動就不會停止自己的思考。河北師范大學教授陳超認為,大眾傳媒的高度膨脹已形成了可怕的信息污染。信息時代的文化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商業,它不但浸漬了廣大受眾的心靈,而且深刻地影響了文學藝術。體現在小說方面,就是新聞主義和市民瑣屑生活的奇怪混合;體現在文學理論與批評方面,則是批評的輿論化與新聞化。文學應該通過創造自我言說的方式,挽留個體生命的尊嚴。作為本次論壇的惟一一位媒體代表,中國青年報記者徐虹認為,不能簡單地將時尚化的現狀歸罪于媒體的影響,媒體在時尚化的社會中既是同謀也是受害者。她認為,文化新聞和時尚新聞的分野和并存,就很好地說明了媒體在時尚化中的態度。而文化新聞要想有深度的影響和說服力,光有時尚的外殼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精神的深度和思想的力度。
    關心時尚,更要關心時代
  本報常務副總編范詠戈在論壇的總結發言中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文學批評。他說,文學時尚寫作應該把關心時尚和關心時代結合起來;應該注意文學發展規律與市場規律的區別;文學批評在時尚化寫作面前應有新的作為;文學需要時尚寫作,更需要始終把握時代的表情;對時尚化文學和文學時尚化應作不同的理解;應當通過多元對話的方式溝通對文學時尚化的不同理解;在市場化生存條件下,文學不能蔑視市場與時尚,而應適應市場,引導市場,提升市場。
  文學究竟該表現什么樣的時尚,以怎樣的態度表現時尚,是時尚之外的永恒的話題。不論時尚的表征如何,文學始終應該關注的,是人的生存狀態、精神狀態和時代精神;不論時尚與文學的關系發生什么變化,把握時代精神的脈搏,弘揚民族精神,始終是我們的文學的題中應有之意。論壇發言者對“文學時尚化”表現出的審慎與冷靜,對于今后我們的文學創作和批評,相信是不無裨益的。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廷加頁
文藝報L京②J1文藝理論劉tǐng@①20032003劉tǐng@① 本報記者 作者:文藝報L京②J1文藝理論劉tǐng@①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44:53

[新一篇] 文學的轉型與新文化運動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略》選載之一

[舊一篇] 文學話語的維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