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科技園區的運行機制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江澤民主席于1996年11月25日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出,本世紀在科技產業化方面最重要的創舉是舉辦科技工業園區。這種產業發展和科技活動的結合,解決了科技與經濟脫軌的難題,使人類的發現和發明能夠暢通地轉移到產業領域,實現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國內外的實踐已經證明也將繼續證明,科技園區是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有效途徑,是推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加速器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我國農業要實現從“資源依存型”向“技術動力型”的演變,最終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持續發展的農業的目標,亟需一個適度超前、能起領航和示范作用的載體來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以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因此,在知識經濟撲面而來之際,針對我國農業科技園區的運行現狀,研究農業科技園區的系統開發、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就成為廣大農業經濟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必須正視的課題。本文擬從運行機制方面闡述一些觀點,以供商榷。
   一、技術選擇機制
  農業科技園區因地制宜地選擇自己的技術體系,是體現農業科技園區特色的關鍵。筆者認為,農業科技園區技術體系的選擇應遵循復合多元原則、智能原則、高產優質原則、資源節約原則。農業科技園區技術選擇結構如圖1。
  附圖N12f03.JPG
   圖1 農業科技園區技術選擇結構示意圖
   1.農業高新技術
  它主要包括三類:(1)現代生物技術。如基因技術、細胞技術、胚胎技術、酶技術與發酵技術等;(2)現代設施農業技術。最典型的設施農業技術有現代化溫室高產栽培技術、工廠化育苗技術、集約化畜禽飼養技術等;(3)多色農業技術。現在應用較多的有綠、藍和白色農業技術。綠色農業技術是指以生態農業為主體的持續高效農業新技術,通過物質的循環和深層次加工與轉化,達到環境、生態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目的;藍色農業技術是指水產品和水體農業技術,在園區使用較多的有工廠化水產育苗技術、高密度精養技術以及水生植物的種植技術等;白色農業技術是指微生物產業、食用菌的生產與加工,目前很多園區都設有菌種中心、食用菌示范區等項目。
   2.具有重大推廣價值的實用技術
  它包括:(1)設施高效栽培技術。如CO[,2]施肥技術、復合配方施肥技術、植保技術、授粉技術、補光技術、環境調控技術以及無土栽培技術、立體栽培技術、畜-菜共生技術、魚-菜共生技術等先進適用新技術;(2)高效適用的養殖新技術;(3)農產品儲藏保鮮與加工技術;(4)農業高新技術產品市場開拓中的農業高新技術產品營銷技術。
   3.具有龍頭示范帶動作用的技術
  園區的建設都有一定的區域性,科技園必將成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的龍頭,因此,眾多園區選項時均對區域性示范帶動的技術進行優先考慮。如山東德州農業科技創新園選項時優先將蔬菜、花卉和瓜果的種苗繁育作為主要內容,因為這些選項對山東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又如江蘇徐州有一個銀杏科技示范園,以銀杏的種苗繁育和種植示范為主體,因為該地區有20萬畝成片的銀杏園,示范園的建立對當地銀杏業的發展起重要的龍頭帶動作用。
   二、資金籌措機制
  農業科技園區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項目,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園區建設就難以為繼。因此,巧妙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立一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資機制,是一個農業科技園區有效運行的前提。
   1.政府投資啟動
  以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主的注重生態保護的園區或某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通常是由政府興辦的。其建設需要各級政府投入一定數量的啟動和導向資金。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設立的高新科技示范項目,投資比例要求為1:1:1:0.5,即中央財政600萬元,地方財政600萬元,銀行貸款600萬元,企業自籌300萬元。
   2.依靠社會投資主體,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各界投資
  在農業科技園區的初建時期,政府投資是必要的,但政府投資只能作引子、作啟動,按照市場經濟法則依靠社會法人、個人和外商投資,才是籌資的根本之策。首先是通過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形式吸引農民投資,也允許農民或其它個人以土地、技術管理入股來完善投資機制。其次,農業科技園區通過完善優化園區內的投資環境,制訂配套的優惠政策,特邀新聞界、企業、農業戶及外地客商,專題召開新聞招商發布會,廣泛吸引企事業單位、企業法人和各類各商來園區開發,推動園區發展。
   3.嘗試建立風險投資機制
  風險資本主要是通過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來籌集。在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中快速建立風險投資體系,為科技園區籌措資金,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的創新和轉化,是園區融資機制的創新趨勢。具體做法是:第一,以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為主,結合科研單位、高校的技術轉讓費用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銷售利潤留成匯集成農業科技園區的風險投資基金。第二,建立農業科技園區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公司的資金來源包括國家技改資金、自身積累的風險基金、社會集資和吸引外資等。其運行可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參與農業高新技術的開發、創新和擴散活動。即高新技術企業以技術入股,風險投資公司以資金入股共同組建農業高新技術風險企業。如,楊陵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園區在國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努力探索創業基金、轉化基金、担保基金等多種形式的科技產業投資,依托已形成的環境條件,大膽進行風險投資探索,一是引導園區內高科技企業進行較大規模風險投資;二是創業中心向孵化企業參股投資;三是投資服務中心向企業提供風險投資,在3~5年內由企業回購股份。在風險投資的推動下,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三、土地流轉機制
  土地問題是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既要執行中央關于土地承包制30年不變的土地政策,又要打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格局,實行規模經營,產生規模效益。在我園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實踐中已探索出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機制。
  1.區劃調整,以田換田。通過深入的思想工作,實現調整區劃,規模開發。
  2.租賃制。農民將土地直接出租給園區經營者,園區經營者根據土地質量等級,付給農民一定的租金。
  3.返租倒包制。園區管理者、經營者將園區分成若干功能小區,再轉包給企業農技人員、大戶經營。
  4.劃撥制。由政府將整治過的土地劃撥給有關部門,再進行綜合開發。
  5.股份制。農民以土地作價入股,參與園區經營利潤分紅。
  6.競標買斷。由政府出面,對荒灘土地進行招標開發。
   四、組織管理機制
  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機制,是農業科技園區運行機制的核心。農業科技園區無論采取哪種管理模式,都應遵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原則,并逐步建立“產權清晰、責任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市場導向與技術創新有機結合的科工貿、科農貿一體化的企業經營機制。根據不同的建園模式,會有不同的組織管理體制。
   1.管委會制
  對于開發區型農業科技園區,主要是由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來全面管理科技園區的開發建設。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要么是一級行政政府型管理模式,與當地政府合二為一;要么是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機構。一般管委會都擁有征地、規劃、項目審批和勞動人事等管理權限,而且科技園區還建立了如土地局、規劃建設局、經濟發展局、勞動人事局、財政局、社會發展局、政研室和綜合辦公室等職能部門。
   2.總公司制
  對于通過農業公司和多方聯合模式成立的農業科技園區,其管理多采用總公司制。即由開發總公司來全面管理和開發科技園區,若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還應該相應成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總經理來規范運作。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易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直接企業化運作,缺點是總公司沒有行政管理職能,在征地、規劃、項目審批和勞動人事等方面沒有行政職能,使園區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諸多方面的限制。
   3.承包管理制
  對于科技承包型的農業科技園區,一般采用承包管理體制。政府或集體經濟組織建好園區公共設施后,把園區生產經營設施和項目,通過承包制或租賃落實到農戶和個人手中,實行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民既是投資主體,又是經營主體,而且采取統一規劃建設、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的銜接配套。這既有利于把農戶和園區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調動農民積極性,又有利于農民精心管理,專一經營。
   五、人才利用機制
  高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國外研究表明,在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相關要素中,高技術人才的密集度是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首要因素,約占33%。國內有人對影響我國53個高新區技工貿收入的眾多因素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人才是影響高新區技工貿收入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中高級職稱人數對高新區全年收入的影響最為顯著;研究結果還表明,在目前的人員規模條件下,高新區內每增加一名中高級職稱人員就可以提高大約17萬元的總收入。可見,在農業科技園區的開發建設中,大力引入高科技人才并發揮他們的才智,具有重大意義。
   1.建立農業高新技術人才聚集機制
  首先是加強人才信息網的建設,盡快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系統和高質量的人才回歸供求信息網絡,及時掌握海外農業科技人才和園內人才流動的供求狀況,把農業科技園區創建成為“人才回歸轉區”。其次要最大限度地鼓勵和吸收數以萬計留學人員學成回國,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寬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2.完善人才利益驅動機制
  首先建立農業科技人員報酬與貢獻掛鉤的激勵機制。鼓勵從事農業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科技人員先富起來,允許農業科技人員從完成承包合同、兼職創辦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成果轉讓中獲得額外收入。對有重大貢獻的農業科學家、企業家可打破常規,及時獎勵、提職晉級和加薪。其次對在農業科技園區從事農業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成果推廣及技術創新等項目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科技人員實行重獎。如對攜帶技術和科研成果投入生產、短期內使園區內企業面貌一新、新增稅后利潤顯著的高新技術人員,可根據其貢獻大小、按實現稅后新增利潤的5%一次性提取獎金;在成果轉讓時,應從轉讓凈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一次性獎勵給研制者;成果作價入股時,可以以不低于作價總金額20%的股份作為研制者的個人股。
   3.促成人才管理機制
  首先要激勵人才流動,打破部門、地區、單位、學科、所有制之間的壁壘,疏通人才流通渠道。其次對從事農業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科技人員,實行聘任制、合同制和客座制。科技人員可以兼職、停薪留職或辭職、實行“專家自由產業制”。再次,積極鼓勵和幫助科技園區的青年高新人才脫穎而出,為他們創造出能獨擋一面的工作環境和在職深造的良好學習條件。如,淮陰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按照“上下結合、雙向選擇、互惠互利、多元多向”的原則,以承包經營、資金入股、技術作股、技術轉讓等多種形式鼓勵科技人員參與園區建設,明確合同期內科技人員在原單位的身份、職稱、工資、福利待遇等不變,在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支持,全市已有239名科技人員下鄉承包和參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促進了農技人員從“動嘴型”到“動手型”轉變,改革了農業服務方式。
   4.培植農業科技園區內的農業企業家
  農業企業家是農業科技園區的“軸心”人物,其經營能力的大小、經營水平的高低不僅與農業科技企業生成建設和經營效果有直接關系,同時也標志著農業科技園區運行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在科技園區內培植農業企業家是人才利用機制的重中之重。其具體途徑有:(1)開展正規教育,為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家成長打好基礎。他們必須接受農業高等院校的本科、碩士、博士的正規教育,成為農業科學技術或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通才”或“超才”。(2)從農業高校或科研院所中選拔科技企業家,并對他們進行風險意識和經營管理的再培養,使他們成為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管理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帥才。(3)加強企業家直接參與技術開發、生產作業、市場經營、財務管理等實踐鍛煉,還要初步提高個人的風險意識、領導藝術、組織水平和戰略決策能力等領導管理能力。(4)改革社會環境,促進農業科技企業家階層的形成。社會環境包括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素質、生活方式、基礎設施、法規系統等的轉變和形成。特別要在科技園區內營造勇于開拓和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為農業科技企業家的成長提供沃土和營養。
   六、技術擴散機制
  如前所述,農業科技園區開發和建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科技園區這個樣板,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誘導園區周邊地區農民使用新的品種、新的設施工藝和新的農業技術,以促進這個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如何建立科技園區的技術推廣和擴散機制,提高新技術、新品種和新工藝的應用普及率是每個科技園區建設中后期必須正視的問題。一般認為,農業科技園區的技術推廣和擴散應遵循以下四部曲,見圖2。
  附圖N12f04.JPG
   圖2 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擴散示意圖
   1.技術宣傳
  這是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傳播的基本方法。通過發放技術資料、召開技術宣傳會議、廣播電視、科教電影、報刊宣傳、個人演講等方式,向技術的可能采用者宣傳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同時激發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典型示范
  農業科技園區首先要通過自己的新技術、新品種和新工藝的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才能解除其大膽應用新技術、新品種和新工藝的后顧之憂。
   3.教育培訓
  這是四部曲中關鍵一環。技術的推廣和消化吸收要求用現代科技知識武裝農民,加強科技普及和人才培訓,持續不斷地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其途徑有:(1)科技培訓推動農民素質提高;(2)科技活動帶動農民素質提高;(3)具體科技成果的推廣,要求科技人員直接在作業場地向農民講解、演示和答疑。
   4.后續服務
  在技術擴散和推廣過程中,后續服務很重要,農民在新技術的應用中經常碰到一些難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新技術應用過程中,園區科技人員應提供一條龍服務,處處為農民所想,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七、市場開拓機制
   1.高科技農產品市場預測
  有的放矢,是任何企業進行新產品開發所必須遵循的原則。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新產品的開發要適應市場的需求。準確的市場預測,能對消費需求和消費者行為等變化趨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使企業能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同時,也能使企業揚長避短,挖掘潛力,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園區科技企業產品市場預測的內容包括:(1)市場需求潛量的預測。市場需求潛量是指一定時期全體消費者對某種農產品的最大可能購買量。企業通過掌握市場需求潛量,以便合理地組織自己的營銷,如確定目標市場、規劃生產等;(2)資源預測。這主要是企業認真分析和判斷自己擁有的土地、資金、勞動和技術等要素資源的生產能力,以便合理進行生產布局;(3)市場銷售預測。企業對農產品銷售前景有判定,包括銷售的品種、規格、價格、銷量和銷售利潤等,為企業制訂價格策略、選擇銷售渠道和促銷策略提供依據;(4)市場占有率預測。企業預測自己農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同類農產品、替代品等未來發展趨勢,以便企業根據競爭對手的數量與能力采取相應的市場競爭策略。
   2.高科技農產品營銷策略
  高科技農產品的營銷路線與一般農產品有明顯不同:
  附圖N12f05.JPG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生產營銷的目的上,一般農產品與高科技農產品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是滿足現實需求,而后者是滿足潛在需求。因此,在營銷策略選擇上,高科技農產品除要綜合運用一般農產品的營銷策略外,還得有自己獨特的營銷策略。
  (1)倡導綠色消費,開拓綠色市場。為有效開拓綠色市場,科技企業應以綠色營銷觀念為指導,大力開發綠色產品,同時,要積極調查國內消費者需求特征,引導我國消費者的綠色需求,千方百計倡導綠色消費,不斷地挖掘消費者中綠色消費潛力。除此之外,在綠色產品開拓中,要注意在文化內涵、標準體系和經營管理上與國際市場接軌,努力提高綠色產品質量,積極爭取ISO14000認證,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積極開發綠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2)確立名牌戰略,樹立品牌優勢。當今的世界已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科技園區在高科技農產品的開發與營銷中,要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要發揮園區的比較優勢,生產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從而創立自己的品牌。同時,在市場競爭中,要不斷地應用新的技術和加工工藝,不斷地進行品質創新,堅持用科技開路以擴大市場份額。
  (3)運用網上營銷,構筑營銷網絡。在營銷手段上,園區內科技企業除要綜合運用傳統的銷售和促銷手段外,還要搭上信息化這趟快車,運用因特網來建立營銷網絡。
高科技與產業化京47~51N1科技管理查金祥/陳世雄/雷海章20022002查金祥 陳世雄 雷海章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武漢 430070 作者:高科技與產業化京47~51N1科技管理查金祥/陳世雄/雷海章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1:57:27

[新一篇] 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舊一篇]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芻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