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區域自治的偉大實踐與寶貴經驗  ——慶祝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D641;D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352(2002)03-0038-05
  民族問題始終是我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一直非常重視我國民族問題,積極探索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正確途徑。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民族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黨的十五大把民族區域自治作為我國的三項基本政治制度之一。這種制度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區域自治有機結合起來,充分保障少數民族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邊疆的穩定和維護國家的統一。目前,我國已建立154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19個;55個少數民族中44個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約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0%以上,少數民族行使了自治權利。[1]
  在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于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延邊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勝利地走過了五十年的光輝歷程,延邊的各項事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延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年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在偉大的實踐中民族區域自治不斷得到鞏固、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撥亂反正,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排除“左”的干擾,重申和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1994年9月、1999年9月先后兩次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自治州”。
  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認真總結五十年來的民族區域自治所取得的正反兩方面的寶貴經驗,這對于解決好在國際國內的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推動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完善和發展,更好更快地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保證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數民族和自治機關充分行使自治權利,這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包括多方面,如民族組成、區域界限、行政地位、自治機關、自治權利、內部關系、上下關系,等等。但是,其核心是自治權利。這是因為,沒有自治權利,民族區域自治就徒具形式,沒有任何實際內容和實際意義。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少數民族和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利,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它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存在的全部意義,同時也反映了國家民主化的程度。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作為國家一級地方政權機關,行使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又作為自治機關行使憲法和國家法律規定的自治權利,但它同一般的民主權利又有區別。它是因民族問題這個特殊問題而產生的。只有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才具有這種權利。自治權利構成民族區域自治的本質內容,沒有自治權利的民族區域自治是不可能的。
  1984年5月31日,我國頒布了《民族區域自治法》,對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列了27條,主要有自治機關的立法權、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管理地方的自治權、管理地方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自主權、公安部隊的自治權、使用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自治權等,其中關于經濟自治權就有12條,體現了新時期的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特點。1985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第一個制定并頒布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自治條例》。自治條例的實施,有利于根據延邊地方的特點和實際,發展延邊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有利于上級國家機關對自治地方的領導。自治條例的實施,有力地保障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自治機關行使權利。1984年以來,我國國內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改革開放實踐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初步建立,1982年憲法已經幾次重大修改,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與發達和沿海地區的差距在拉大。原來的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些規定已不適合這種變化的情況,影響著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力,發展自治地方的經濟和社會事業。于是,全國人大在2001年2月完成了對民族區域自治法的修改,2月18日公布施行。新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圍繞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擴大了自治權。自治權突出了以下特點:為了保障少數民族平等權利和政治權利,加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必須大力培養各級民族干部、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的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有權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發展自治地方的經濟、文化事業;為了加速發展自治地方的經濟和文化建設提供財政保障,重申了憲法關于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的原則,并對屬于民族自治地方財政收入的安排使用、享受財政轉移支付的照顧、設立機動資金和預備費的比例、一些稅收的減稅或免稅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規定。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正在著手修改1985年制定的自治條例,保證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貫徹落實,充分行使自治權利。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保證民族自治權利付諸實施,必須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必須實現自治機關的民族化,這是保證自治權利行使的關鍵。自治機關民族化,包括三個方面,即自治機關干部民族化、使用民族語言和民族形式。自治機關干部的民族化,是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標志,是實現民族自治權利的關鍵。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以來,自治機關一直由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德才兼備的朝鮮族干部担任主要領導職務,并任用一定比例的朝鮮族干部在自治機關內工作,以保障自治權利的充分行使。朝鮮族干部占全州干部總數的43.1%,高出人口比重3.9個百分點。其中,州級領導干部中朝鮮族占52.8%,縣級領導中朝鮮族占49.1%,分別超過朝鮮族所占人口比重13.6和9.9個百分點。[2]在新的形勢下,培養民族干部在繼續增加數量的同時,重視提高質量,改善結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十五”期間,實施“人才工程”,加大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力度,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的素質,改善干部結構,為行使自治權利提供有力的保障。民族自治機關使用本民族語言是自治機關民族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又是體現民族平等的一個重要方面。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年來,自治機關一直堅持做到用朝漢兩種語言發布文件、召開重要會議。在延邊,朝鮮族語言成了通用的語言,成了朝鮮族人民行使自治權利的有力工具。民族形式也是自治機關民族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通過民族形式,才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根據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的歷史傳統習慣、文化藝術特點和具體情況運用民族形式,不僅可以使少數民族群眾容易接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還可以使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更加豐富,有利于各民族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交流。
  二是民族自治機關必須認真履行自己的職權。一方面,自治機關要把行使自治權利作為一項極其重要任務,經常檢查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利情況,凡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自治權利都應當切實行使。另一方面,要黨政職能公開,不能以黨代政,包辦自治機關的工作。
  三是上級機關應當充分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利。如果沒有上級機關的支持,自治權利就不能充分實現。為了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利,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及其職能部門、各省、直轄市和地方各級人大、人民政府和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與民族區域自治法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自治條例,從而,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民族區域自治法為主干,包括國務院規章、地方和部門法規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從而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充分行使自治權利。
  第二,發展是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任務。
  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核心,也是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任務。解決民族問題,首要的是讓少數民族發展和進步。鄧小平強調指出:“觀察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看那個地方能不能發展起來。”民族地區的政策“著眼于把這些地方發展起來”。[3]這是鄧小平同志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以及生產力標準和“三個有利于”標準在民族問題上的必然體現。江澤民在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本質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體現,也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只有加快發展,才能抓住民族問題的核心,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歸根到底是要大幅度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能不能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切實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這是體現黨的民族政策社會主義本質的根本原則。
  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方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民族之間的差異許多是由發展水平的差距造成的,發展差距消除不了,就會滋生新的矛盾和問題,民族關系的進一步改善,民族團結的進一步鞏固,民族素質的進一步提高,都沒有保障。在當代中國,抓住了發展,就抓住了解決民族問題的核心。因此,把發展作為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任務,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毫不動搖地緊緊抓住發展,實現發展。
  加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反映了我國少數民族的迫切愿望,也是整個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整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同全國其他地區的現代化,少數民族的振興同整個中華民族的振興,是密切聯系、互相促進的。如果占全國面積一半以上的少數民族地區在經濟文化上還處在落后狀態,全國也不能實現現代化。沒有經濟文化的發展,少數民族永遠不能擺脫貧困和落后,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將不能鞏固。失去各民族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不僅是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發展的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但經濟發展是關鍵。鄧小平指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不把經濟搞好,那個自治是空的。”[4]“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5]經濟問題“如果不解決,就會動搖政治的基礎”“少數民族是想在區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處,一系列的經濟問題不解決,就會出亂子”。[6]因此,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社會生產力,改善和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讓少數民族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與全國相比,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則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低層次,不僅社會生產力更加落后,而且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也更低,因此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的任務也十分艱巨。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和發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業,做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持續發展,促進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全面進步。
  鄧小平指出:“我們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7]黨和國家一貫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在人力、物力、財力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黨中央根據鄧小平“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解決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黨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三個方面的基本考慮。即民族因素、邊疆因素、貧困因素,核心是加快少數民族的發展。我國的民族自治區和自治州都屬于西部大開發的范圍或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相關優惠政策的地區。民族區域自治地區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人民生活明顯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0年,全州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7.8億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比1952年增長16.6倍,50年市場增長6.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021元,比1952年增長5.4倍;財政收入達14.95億元,比1952年增長577倍。50年來,延邊的三次產業的比例有了明顯的改善,一二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例關系,由1952年的36.1∶44.4∶19.5變為16.0∶43.7∶40.3,產業結構趨向合理。2000年農業總產值達到20.3億元,比1952年增長4.5倍。糧食生產穩步增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實行科學種田,糧豆產量大幅度提高,促進品種優質化。特產業有了顯著發展,已形成了煙葉、果樹、藥材、食用菌、經濟動物、柞蠶、經濟作物七大門類上百種品種。林業生產快速發展。2000年林業產值1.71億元,為國家提供商品材1億多立方米,造林累計61.8萬公頃。畜牧業蓬勃發展,產值達4.9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7.6%上升到24.5%。漁業穩步發展,產值達1500多萬元。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迅猛發展。1998年鄉鎮企業61142戶,從業人員14.3萬人,總產值達64.6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實現利潤4.8億元。農村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以特產業為主的多種經營占53.7%。全州工業生產突飛猛進,已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化工業體系。200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26.85億元,比1952年增長37.7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工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是非國有工業迅速發展。國有工業固定原值和總產值分別下降到74.2%和45.7%,非國有工業比重上升到25.8%和54.3%。二是輕重工業結構有所調整,輕重工業比例由1978年的49.5∶50.5變為1998年的54.8∶45.2,輕工業超過重工業。三是工業生產由松散型向集約型方向發展。從延邊四大特色工業看,1998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11.8億元,比1978年增長12.9倍;醫藥工業總產值達10.9億元,增長185倍;林業工業總產值達26.0億元,增長6.8倍;能源礦產工業總產值達4.0億元,增長7.3倍,四大產業的增幅大大高于全州工業產值增幅。特別是八大企業集團的建立,使延邊經濟逐步形成合力,發揮了支柱產業的優勢,帶動了全州經濟的穩定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200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44.23億元,是1952年的23倍。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386.3億元。2000年新增30.5億元,比1952年增長211.9倍。國有和集體經濟投資比重下降,其他經濟投資從無到有,逐年增加,2000年達到17.1億元,占總投資的38.6%。交通通信加速發展。全州擁有公路197條,形成了干支相連,四通八達,覆蓋全州的公路網絡,龍井至延吉一級公路已通車使用,敦化至琿春高速公路正在建設,其中延吉至圖們段高速公路已通車使用,結束了延邊州無高等級公路的歷史。延邊地區鐵路發展,全州8個縣(市)都通鐵路,連接吉、黑兩省,并與朝鮮、俄羅斯兩國鐵路相接,客貨運輸逐年增加。延邊民航從無到有,延吉機場于1985年竣工使用。延吉機場各種硬件達到了國內航站級機場中的一流水平,能起降麥道82等大中型客機,機場達到國家4C標準。目前有飛往北京、上海、沈陽、大連、長春等地的國內航線和飛往漢城的國際航線。海上運輸從無到有,先后開辟了琿春經俄羅斯波謝特到日本秋田、琿春經朝鮮羅津到韓國釜山三條國際海運航線。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發展,現代化通信能力大幅度提高。2000年郵電業務量達到13.96億元,比1952年增長1096.6倍,電話用戶數達到39.7萬戶,增長165.4倍,移動電話用戶達到37.1萬戶。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對外貿易結構逐步完善。2000年,全州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3.07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25億美元,進口總額1.81億美元。從對朝鮮開展小額邊境易貨貿易擴大到與韓國、俄羅斯、日本、東南亞、香港、臺灣、西歐、南美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伙伴關系。出口商品結構由農副產品、初級加工制成品逐步向高附加值深加工、精加工商品發展。對外貿易方式由單一的邊境易貨貿易發展到由邊境易貨貿易、現匯貿易、加工貿易、轉口貿易等多種貿易方式競相發展的新格局。貿易主體打破了外貿企業獨家壟斷的格局,已形成了外貿企業、生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三足鼎立”,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經營主體多元化格局。1989年以來,積極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勞務合作,到1998年全州累計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243項,合同金額達19791美元,外派人員累計近5萬人,創外匯1.5億多美元。從80年代中期開始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到2000年“三資”企業達561戶,累計外商實際投資額達6.26億美元。2000年“三資”企業進出口總額達12739美元,占全州進出口總額的41.0%,其中出口總額8061萬美元,占全州出口總額的65%,進口總額4678萬美元,占25.8%。改革開放給延邊旅游業帶來了勃勃生機。到2000年累計接待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游客65.2萬人次,其中2000年接待15萬多人次,外匯收入2.6億元。全州境內的7個邊境口岸開通了出境旅游,使出境旅游迅速發展。市場繁榮,購銷兩旺。2000年全州社會商品零售額達66.8億元,比1952年增長78.8倍。全州人民生活明顯提高。2000年職工平均工資達5780元,比1952年增長11倍,農村人均純收入達1727元,比1952年增長16倍,居住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全州科教事業欣欣向榮。全州中級以上各類科技人員近4萬人,其中朝鮮族占45.6%。全州有1所重點大學(原5所大學合并為1所)、7所中專、171所普通中學、30所農職業中學和技工學校,9年義務教育已得到普及。[8]2000年,每10萬人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5945人,是全國平均的4.1倍。[9]全州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但是,同我國發達和沿海地區相比較,還有差距。因此,加快發展更為迫切。加快發展,一靠國家的繼續支持,特別是西部大開發的各方面的優惠政策;二靠比較發達地區的對口支援,特別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支援;三靠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各族人民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斷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保證。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又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的發展中大國,要把十二億多人的力量凝聚起來,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前進,必須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10]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少數民族的解放和發展,也就沒有民族區域自治。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用徹底的民主主義和平等的精神解決民族問題,建立起各民族間的真誠團結和合作,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實現民族區域自治。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綱領包括了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消滅一切民族壓迫,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對內消滅國內民族壓迫制度,實現各民族的一律平等,這從根本上代表了無產階級民族民主運動的方向,代表了中國各民族解放運動的最大利益。
  江澤民指出:“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11]
  中國各民族的解放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走上正確的軌道并取得了勝利。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制定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給在黑暗中的中國各民族指明了方向,在我國革命的各個階段,民族民主革命的關鍵時刻,黨都適時地提出民族問題方面的任務,引導各少數民族的斗爭走向勝利的道路。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少數民族地區建立了黨的組織,開展革命斗爭。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革命活動擴展到廣大少數民族地區,各少數民族的解放運動先后匯入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延邊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龍井村支部于1928年2月建立后,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朝鮮族中的廣大先進分子匯集到中國共產黨和革命隊伍中來,帶領延邊各族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我國少數民族的民族解放運動取得了勝利。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領導聚居的少數民族實現了民族區域自治。這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偉大發展和創造。中國共產黨從建立初期就提出了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礎上,實行民族自治的主張,以后進一步形成了完整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中國人民大革命的發展中不僅在理論上和思想上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了準備,還在實踐上為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創造了范例。我國幾個少數民族走過的道路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治運動是行不通的。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各個聚居的少數民族,解決了歷史上存在的許多復雜問題,先后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中國共產黨在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徹底勝利之后,于正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1952年,在延邊建立了朝鮮族自治州,使以朝鮮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同漢族一樣,當家作主,行使自治權利,實行了各民族的平等,從而開創了延邊歷史的新階段。
  實踐反復證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保證,是生命線。脫離或削弱黨的領導,都會給民族區域自治帶來損失,甚至使民族區域自治走入歧途。在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時是這樣,在鞏固和發展民族區域制度過程中也是這樣。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領導。當然,加強黨的領導,還要改善黨的領導。在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加強黨的領導,主要是加強黨對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要堅定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經濟的跨躍式發展,大大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導自治機關的工作,審查,研究和檢查自治機關關于自治地方事務的方針、政策。要對自治機關工作人員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教育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民族觀武裝干部的頭腦,使自治機關的工作和行動形成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決好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各種問題。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做好干部的選拔、分配、考核工作。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提高廣大黨員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民族政策的自覺性。不斷壯大少數民族中的黨員隊伍,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把它們建設成為模范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強堡壘和團結各民族人民群眾的核心。
  21世紀初,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也是促進各民族共同進步、共同繁榮的新的階段。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應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解放思想,密切聯系民族自治地方實際,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抓住國內外有利時機,加快經濟發展。2002年2月,中共延邊州委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來五年加快發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政策,抓住各種有利機遇,繼續實施科教興州。開放帶動、縣域突破戰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對外開放,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步伐,推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強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為實現現代化目標奠定扎實基礎。延邊各族干部和群眾正在貫徹州委八次黨代會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加快延邊經濟發展,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將取得全面進步和繁榮,逐步縮小同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將成為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民主文明、人民生活富裕的地區。
  [收稿日期]2002-05-12
延邊黨校學報延吉38~42D5民族問題研究任南洙/李基云/金昌煥20022002民族問題始終是我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延邊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勝利地走過了五十年的光輝歷程,延邊的各項事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延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經驗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the regional ethnic autonomous system/practice/experienceThe issue of ethnic affairs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and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is a basic policy for the CPC's handling ethnic affairs in China.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the people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Yanbian,united as one,have accomplished a 50-year glorious journey and made enormous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任南洙(1942-),男,朝鮮族,吉林龍井人,中共延邊州委黨校教授,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及民族理論研究;中共延邊州委黨校,吉林 延吉 133001;李基云(1942-),男,朝鮮族,吉林和龍人,中共延邊州委黨校科研部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主義理論和區域經濟理論研究;中共延邊州委黨校科研部,吉林 延吉 133001;金昌煥(1942-),男,朝鮮族,吉林龍井人,中共延邊州委黨校圖書館講師,主要從事民族理論研究。中共延邊州委黨校圖書館,吉林 延吉 133001 作者:延邊黨校學報延吉38~42D5民族問題研究任南洙/李基云/金昌煥20022002民族問題始終是我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延邊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勝利地走過了五十年的光輝歷程,延邊的各項事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延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經驗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the regional ethnic autonomous system/practice/experience

網載 2013-09-10 21:58:13

[新一篇] 民族區域自治與內蒙古的發展

[舊一篇] 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實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