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危機與對策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D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359(2006)02-0019-04
  經濟改革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的社會階層結構和利益關系發生了分化。而階層結構的分化和利益關系的調整,必然會對人們的心理世界和思想觀念產生影響,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具體表現為多元文化矛盾和意識形態認同危機。因此,在當前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保持和重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和凝聚力,整合并協調社會各種利益關系,實現社會各階層和諧相處和穩定發展,是當前社會轉型過程中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危機與表現
  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和指導作用的確立,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任務已經完成。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期,由于國際上各種文化相互滲透,各種社會思潮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改變著人們的觀念,馬克思主義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重大的挑戰,并且出現了日益淡化的趨向和認同危機。作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面臨著三個方面的考驗和挑戰。
  1. 社會意識多樣化和多元文化并存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形成挑戰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多元社會意識的出現和多元文化的并存,使得各種思想流派、學術觀點紛紛浮現出來,最終表現為社會轉型期中的文化矛盾和意識形態沖突,文化矛盾和意識形態沖突的出現是社會轉型期的一種正常現象,但是,這種現象的出現必然使社會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識形態遭到削弱,從而使社會成員出現了一系列文化價值判斷的困惑。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一步鞏固共產黨人的根本信仰,鞏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并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小生產意識以及唯心主義、有神論等錯誤思潮展開有效的斗爭,是整個社會轉型時期我們黨在思想理論領域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2. 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和社會成員價值取向多元化對主流意識形態所倡導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傳統的生活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使人們的生活興趣和愛好更加廣泛多樣,廣大人民群眾求知、求健、求樂、求美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也越來越多樣化。隨著人們可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加,人們的業余生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人們的眼界更加開闊,信息來源更加多樣,也更容易接受形形色色的社會影響。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作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在能不能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地規范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能不能在全社會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地抵制資產階級思想、封建主義思想和小生產習慣的影響,能不能不斷地滿足人們多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為社會成員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消費傾向,能不能堅持以人為本,關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處境和精神需求,給群眾提供精神關懷,提供群體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解惑釋疑,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平衡心理,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遇到了挑戰。
  3. 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先進的通訊技術和話語霸權,不斷對我國的意識形態進行滲透,企圖摧毀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作用
  先進的通訊技術和網絡是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進行文化入侵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工具和重要載體,其直接表現為語言文字的競爭。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主導地位推動著西方文化的傳播,這是一種話語的霸權、文化環境與成果的霸權。它具有客觀的強制性,從而容易使人就范。在深層次上,網絡正在成為展示世界主要國家和形形色色的主義、思潮及價值觀念宣傳、交流、碰撞的“主要平臺”。發達國家憑借信息技術和網絡建設的優勢將其意識形態、價值理念強加于人,不可抗拒地使受眾產生親近感、信任感,最后認同、依賴這種文化理念,同時使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產生動搖。
  二、社會轉型過程中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危機的原因分析
  在我國目前的社會轉型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有著廣闊的時代背景和深厚的社會條件。
  1. 轉型社會中多元文化的涌現與并存是造成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危機的重要原因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結構快速分化,出現了多樣化利益關系的新格局,使得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生活方面的深刻變化,必然反映到人們的頭腦中,不可避免地引起思想意識的相應變化,使社會意識形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改革的深入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使得資本主義社會長期形成的自由、平等、博愛以及民主、人權等思想觀念不斷向我國的思想界、文化界和教育界進行滲透。在此社會環境下,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文化現象,使我國的社會文化由單一轉向多元的發展。
  社會意識的多元化和多元文化的并存沖突,使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各種思想觀念相互激蕩,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意識形態領域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滋長,主張私有化,取消黨的一元化領導的錯誤思想也在蔓延。一些人借口思想多樣化而鼓吹指導思想多元化,宣傳“意識形態地位等值論”,否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2. 轉型社會中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危機是大眾文化憑借便捷多元的傳媒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在時空上進行擠壓的結果
  大眾文化的流行,滋生了消費主義的社會意識形態。從社會生活世俗化的文化特征而言,大眾文化日益顯示其無可比擬的強勢地位和擴張勢頭。社會在各種文化生產的推動下日益走向以娛樂消費為主導的道路。社會生活的世俗化肯定人的自然欲望,肯定世俗生活的樂趣,滿足于平安與舒適,注重眼前的物質利益,成為當今社會大眾追求的重要的生活價值目標。在市場化導向下的社會生活中,大眾文化的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娛樂的消遣性、商品的拜物教傾向,使新的價值尺度和意義尺度未在社會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來。人們很容易被現代社會自由所俘虜,滋生注重占有和消費的社會意識形態。這就弱化了主流文化對社會生活和心理的價值引導作用,進而消解主流意識形態所倡導的對生活的持久信念和人對理想和信仰的追求。
  媒體傳播內容的多樣化和網絡文化使得主流意識形態無法以直接有效的方式“灌輸”給大眾。傳媒的便捷性、多元性、層次感、多角度等特征,大大拓展了意識形態傳播的空間。而在網絡的世界里,充斥著各種娛樂性、生活性、商業性的信息和廣告,無時無刻不向大眾展示著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游戲人生、娛樂人間。網絡文化所形成的虛擬群體,以及平民性、全球性和即時性的特點,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的決策。大眾文化以其強勢媒體和廣泛、快捷、大量的生產方式與傳播方式,在越來越多的場合中,對大眾生活空間的強制性占有,取代了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空間,造成對高雅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排斥,意識形態陣地被大眾文化擠占,極大地降低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
  3. 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各種渠道,使用各種手段對我國的意識形態領域進行滲透、演變,以期達到淡化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目前網絡的主導國家是美國,網絡上運行的信息潛含的往往是美國的意識形態。網絡的日益普及,使美國的意識形態暢通無阻,有可能正在迅速有效地影響甚至同化著大眾。美國作為一個成功商業社會的優勢連同其作為一個發達商業社會的弊端必將通過其文化產品行銷全球,其中包含大量的文化垃圾。廣大青少年一方面對經過包裝美化過的、突出感性的外來文化的盲目推崇,另一方面對注重理性的意識形態的宣傳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差距產生更加茫然的感覺,由此將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看作是虛偽的說教,認為對自己的生活毫無幫助,從而對其產生蔑視和嘲弄。
  4. 在主流意識形態的研究領域缺少與其他學科有效互動和相互借鑒,使其在研究和宣傳上缺乏認同感和影響力
  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宣傳領域的指導上,偏重于在宣傳上強調“主義”而在研究上強調“問題”,致使主義的宣傳底氣不足,而問題的研究則逐漸以借用西方的理論為時髦。這體現在作為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研究與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還沒有形成一種良性互動。一方面主流意識形態從指導思想上處于指導地位,但實際上卻不能及時有效地從其他學科如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汲取最新營養,另一方面其他學科則從各個側面形成了對當代主流意識形態的滲透與侵消。于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理論雖然在國內外取得了一定認同度,但沒有有效地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缺乏與當代各種思想學術體系對話,不能真切地解讀社會大眾的文化生存和生活訴求,思想和表達顯得蒼白無力與枯燥乏味,國際對話能力不足。
  三、加強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思路
  社會轉型時期造成對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因此要加強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凝聚力,必須要有新的思路,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
  1. 重新界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目標和功能
  面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危機與挑戰,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問題上必須要適應社會轉型中出現的新變化,重新界定其目標和功能。要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意識形態的整合功能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引導功能,淡化作為政治斗爭工具的功能。意識形態工作要從革命戰爭年代和階級斗爭年代立足于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轉向尊重人、關心人、發展人和激勵人,從激發人的創造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進行價值定位,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和體現人文關懷政治價值觀,以引導群眾樹立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的公民觀念,使之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準備有序的政治參與、享受健康積極的精神文化為基本目標。
  2. 賦予主流意識形態以鮮活的時代內容,增加公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在意識形態的建設上,要發揮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整合和引導功能,增強其穩定性和凝聚力,增加公眾對主流意識形態和政治文化的認同和支持,必須徹底摒棄不合乎時代要求的“左”傾觀念和錯誤意識,必須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和轉型社會的特點,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作為自己發展的源泉。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資源,要重視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性的精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本位價值觀、誠實守信的價值觀、追求高尚人格的價值觀,屬于文化的民族性范疇,它已經超越了時代的限制,應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來源。對外來文化上,要吸收世界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中被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它們對我們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觀念、自主觀念、民主法制觀念、人權觀念、公平競爭觀念等新文化觀念,產生了積極影響,成為我們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
  3. 正確處理好主流文化和大眾文化的關系,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主流文化成為我們時代的主旋律的同時,通俗的大眾文化廣泛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大眾文化的消極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大眾文化擠占了以往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以世俗的、庸俗的甚至是某些不健康的東西影響著人們,同時大眾文化以經濟利益為主要價值取向,以商業運作為手段,其逐利性特點不可避免地對人們產生消極影響。
  正確處理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的關系,必須加強對大眾文化消費的引導,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文化消費是特殊消費,文化消費不妥,會引發理性缺失、正義淡化、人文價值失落等一系列文化矛盾。要引導文化消費向高品位、個性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要優化文化消費結構,求得高雅嚴肅文化消費與通俗大眾文化消費、理性文化消費與感性文化消費、城市文化消費與農村文化消費相對平衡的發展;要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滿足人們的需要,文化產品消費效益的好壞主要反映在社會效益上,而不能像物質消費品那樣片面地追求利潤。對文化消費要給予政策、輿論等多方面的引導,幫助人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化解文化矛盾,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安寧。
  4. 加大傳媒對主流政治文化的宣傳和引導,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
  在開放度日益擴大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只能靠引導,而不能靠堵、卡、壓。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生活領域的引導和提升,要借助于傳媒的信息傳播。
  黨的宣傳部門在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下,必須善于借助新聞媒體工具,接觸民眾,擴大政治影響,增強引導輿論的本領,掌握輿論工作的主動權。信息傳播過程是傳播者與信息接受者之間雙向的互動過程,要使客體接受媒介信息、改變態度、產生情感共鳴,或直接改變行為,就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傳播。
  在提高引導輿論的技術與藝術的同時,要積極利用現代傳媒環境加強監督,改進社會管理,實現社會輿論與政府管理及時良性互動。要調整信息篩選力度、范圍和方式,正確處理正面宣傳與有關社會矛盾及不同認識的信息披露的關系。對于民眾普遍關心而又敏感的問題,要加強信息披露,提供對待此類問題的視角和批判的價值取向,增強意識形態宣傳的感染力,以引導民眾。重視主流意識形態對大眾社會意識引導的個性化,注重對人們的感受和體驗、理解和運用,通過這種滲透,在潛移默化中達成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與認同。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新鄉19~22D4中國政治李篤武20062006
社會轉型/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
  social transition/social ideology/Marxism
Study on the Dominant Ideology Identity Crisi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 Transition
  LI Du-wu
  (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42,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he current social transition in China, the dominant position and the instructional function of Marxism that is regarded as the dominant social ideology in our country has receiv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due to the co existence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multi-cultures, as well as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 identity crisis comes into existence. Therefor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cohesive force of the Marxism ideology, the goals and the functions of Marxism ideology should be redefined to give the new content to the dominant ideology; the good relations between the dominant culture and the mass culture should be conducted properly; the media' s propaganda and the guidance to the dominant politics culture should be stressed, and the satisfaction de gree of the dominant ideology improved.
在當前我國的社會轉型過程中,由于社會意識多樣化、社會文化多元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作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和指導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并出現了認同危機。因此要保持和重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和凝聚力,就必須重新界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目標和功能,賦予主流意識形態以鮮活的時代內容,正確處理好主流文化和大眾文化的關系,加大傳媒對主流政治文化的宣傳和引導力度,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
作者: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新鄉19~22D4中國政治李篤武20062006
社會轉型/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
  social transition/social ideology/Marxism

網載 2013-09-10 21:58:59

[新一篇] 社會轉型時期腐敗泛濫的原因分析

[舊一篇] 社會轉型的動力和標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