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兒童?——《民國小學生作文》編后感及作文選載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民國小學生作文》出版、上市了。書稿付梓時,仿佛是不期而遇,或者說是不謀而合,從媒體的報道中獲悉最近有幾種同類產品相繼面世。一時間,網上有關民國小學生作文的報道和評論又一次鋪天蓋地而來。細讀這些報道和評論,翻閱這些書名相近乃至完全相同的出版物,作為本書所選作品最早的讀者和編輯,自然也會產生許多共鳴。
  
   本來已不想再寫什么,因為實際上人們對民國學生作文產生好奇乃至關注并不是在最近,而且那么多評論者、讀者還有網友已經說的很好、很到位了。之所以決定也寫一篇感想,是由于兩個原因,一是編輯同仁希望我從編輯的角度寫一篇文字,二是我剛考上重點高中的兒子翻看了我們這兩本樣書(另一本是《民國中學生作文》)后與我交談,使我產生了一些感觸。
  
   語文是我孩子的弱項,也許是因為他小時候太貪玩,讀書不多的緣故吧。上初中以后,無論是現代文閱讀還是作文,都使他感到無從下手,很少拿到高分。所幸他在學校有一個對孩子極為負責并經常鼓勵他的語文老師。記得是在初二的時候,有一次作文課堂練習是半命題作文,他用剛看過的一部當時很火的電視劇中的一句臺詞命題,拿到了他有史以來第一次作文高分,我也第一次看到他在家里拿著作文本喜形于色的樣子。信心有了,他對語文也就有了直面的勇氣。我從心底里感謝他的語文老師,因為作為一個普通班的孩子,作為一個前幾天面臨入學分班考試時堅決不選擇文科的孩子,能夠考上重點高中,語文在中考時沒有拖后腿,對他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回到正題。那天孩子翻看了我們這兩本樣書后與我閑聊,無意中說了一句讓我難以釋懷的話:“他們好像不用猜老師、別人希望他怎么寫。”
  
   這幾天,又一次瀏覽我們這本《民國小學生作文》,想著孩子說的那句讓我難以釋懷的話,確實有一種別樣的感覺。確實,我們今天的社會,同樣有失學兒童,同樣有礦難,最近還有因郭美美事件使中國紅十字會陷入公眾信任危機的軒然大波。恕我孤陋寡聞,尤其是我更不是語文老師,我所看到的作文,僅限于偶爾翻看的孩子用于參考的包括《中考滿分作文》在內的幾本書,所以我不知道今天的中小學生有多少筆觸、以什么樣的筆觸來對諸如此類的社會問題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我在編輯這本《民國小學生作文》時,的確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失學后的蟾》、《一個經濟壓迫下的學生》寫的就是失學兒童;《可憐的礦工》寫的就是當時的礦難;而《放賑》寫的就是當時的饑民和慈善,這篇作文最后這樣結尾:“災民雖然這么苦,可是那些放賑委員卻享起福來了,一頓飯吃許多菜,他們卻并不可憐災民,真是無理極了。”諸如此類的作文,在《民國小學生作文》還有一些,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一直沒想好怎么寫這篇感想,直到今天看到《民國小學生作文》第一篇《中國的兒童》中回答“什么是兒童”的一句話:“就是正在學做人的人”。沉思良久,翻開《現代漢語詞典》查找“兒童”一詞,其釋義為:“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紀比‘少年’小)。”無疑,“正在學做人的人”更讓我震撼。
  
   不想再多寫了,眾多的評論還有網友的熱捧,已經論證或說明了當今孩子的祖父乃至曾祖父輩所寫的這些作文在今天閱讀的價值;我的所思所想只是其中一個角度,而且也已經有人作了很好的概括。我們不妨通過這些作文,來看看70多年前的孩子是怎樣學做人的。

中國的兒童
   北平和平門內西小拴馬樁一號 曾俊民
  
   諸位小朋友,今日我所講演的題目,就是中國的兒童。
  我們先解釋“兒童”這兩字。什么叫兒童呢?這話是很容易明白的,就是正在學做人的人;換句話說,就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因為將來社會的一切事,都要靠我們今天的兒童去熱心地做,努力地去改進。
   這話怎么講呢?因為現在的一般社會服務者,年紀都大了老了,我們長大了,也要和現在的大人一樣在社會上服務了,所以我們不得不努力用功了。
  我們中國的兒童,大多數是不如外國。為什么呢?原來是因我們的國家對于兒童太忽視,近幾年來還好些,若在前一二十年,政府的眼中簡直沒有兒童。外國的政府卻不然,把兒童視同命寶,想出各種的方法來訓育兒童。
   還有就是我國的兒童,一切的思想,都是怎樣做官,怎樣賺錢,怎樣講時髦摩登,只是不想怎樣強盛國家,改進社會,此亦原因之一。
   而最重要的是,多因家境困難而不能上學讀書,國家又不設免費的平民學校。因此,大多數的小學生,都將寶貴的光陰耽擱了。
   既是這樣,豈不將我們兒童的一生都誤了嗎?將來如何在社會上服務,如何改進社會呢?
   所以雖然現在我們的國家對于我們這樣忽視,而我們更要鼓起自己的志愿和勇氣,去應付惡劣的環境,將來成為一個社會的領導者、改進者才好。

 失學后的蟾
   歙縣呈坎小學女生 羅月美
  
   蟾是一個中等人家的孩子,六歲就亡了父親,雖然曾祖留下一些產業,但也只夠一家人的衣食生活。蟾靠母親代人做針線用血汗換的錢來求學,她從八歲進了學校,快快樂樂地一直過到十四歲。
   幸福之神,總是不肯長遠隨著人的。去年秋天八月里,她的曾祖忽然患病死了,家中用掉不少錢;接著十一月里,村中又遭了匪兵的劫掠。所以她的家庭,就一日不如一日的敗下來。蟾的求學問題,也就因此中斷了。
   蟾是今年春季失學的,當今年開學的時候,她還很誠懇地向母親請求,說了不少好話,想繼續在高小中畢了業(今年暑假要畢業的),但仍得不到母親的允許。
   “你的太爺死了,田又賣掉一畝多;該殺的匪兵,偏又要來搶劫人家,這種年荒世亂的局面,弄得吃都要沒有了,那兒還有錢供給你讀書呢!”她母親這樣地回答她。如是,蟾的希望變成失望了。
   我同蟾是很要好的朋友,每天放了學,我總要跑去看她。她雖然失學了,但她努力求學的志愿,一點沒有喪失。我每次跑到她家里去,她要不是在埋著頭寫作,就是拿了書本在用功。
   我有一次向她含笑地說:“蟾!像你這樣的努力用功,將來一定會掛起文學博士招牌的,現代的文壇上,已經添了一把空椅在等你去坐咧!別要將來做了大文學家,便把今天的好朋友拋到五里云外去!”我說到這里,她還是低了頭看她的書,我就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繼續用著頑皮的神氣說:“蟾,我的話對不對?怎么不理我呢!”
   哪里料得到我說了幾句開心話,竟會刺痛她的心。她回轉頭來望著我,眼圈兒已經起了紅暈,忽然眼珠兒一動,就滾下淚珠來了。她帶著又硬又微的音兒向我說:“美!你怎么也來挖苦我呢?像我這個不幸的人兒,哪能再自暴自棄去墮落啊!我不幸失去了讀書的能力,心里已刺痛得要碎了,像我這樣小學還沒有畢業的一些學問,一旦失去了指導的人,哪里還能再想進步呢?幸而去年訂閱的《小學生》沒有滿期,寂寞的時間,還可以拿它來解解悶,半年以來,除了你每天跑來和我談談,只有《小學生》是我終日不離的一位好朋友。前幾天族中的叔叔從冰廠回家了,他可憐我中途失學,囑咐我記記日記,作作短篇的白話文,他極力地指導我,借了不少創作小說給我,供我消遣、研究,所以這幾天格外不肯偷暇嬉戲,一心埋頭苦讀,不過想趁冰廠叔叔暑假中這點機會,努力進步一些學問罷了!不幸的我,連這一點機會,都算難能可貴的啊!我還在希望你下學期進了中學,年假回來的時候,我又可以得到一個指導的人,添給我一些兒智識,怎么你反來挖苦我呢!”
   她一行一行的淚,沾濕了拿在手上的書本;我的心被感動了,也流下幾點同情淚。我悔恨不該和她開心,又誰知會刺痛她的心呢?
   我恨世界上的事太不平等了!像蟾這樣熱心求學的人,偏偏弄得她沒有讀書的能力,埋沒了她的天才,葬送了她的志愿。一般有錢讀書人家的子弟,又偏不喜歡讀書,偏喜胡攪游蕩。世界上的事真太不平等了!
   蟾是一個愛好《小學生》的朋友,我趁暑假的空閑,把她這不幸的一幕寫出來,介紹給讀《小學生》的諸位朋友,使諸位明了現代的曲形社會中的一幕。
  
   (選自《民國小學生作文》,董志淵編,潘筱蘭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放賑
   山東東平靳口小學小六 蔣世譽
  
   那寒冷砭肌的西北風吼了幾天,真好冷呀!在某日的清晨,幾個放賑委員往我們校中來,他們手中拿著提包,包內盛滿銀元、票子。這包內不像是災民們的生命在里面嗎?幾個人進了校就上樓休息去了,因為他們每天奔走,已很乏了。
   這時街上四外八鄉的災民如流水般地抱小扶老而來。有人說:“放賑的往鄉農學校去了,”他們就往鄉農學校去。走到那里一看,并沒有放賑的人,他們只好哭喪著臉站著。一會兒由里面出來一個兵,大聲叫道:“你們好瞎眼,放賑的沒上這里來!”他們問道:“往哪里去了呢?”他說道:“剛才已上南邊學校里去了!”他們聽了,立刻又慢慢地往本校而來。這時街上聽不見別的聲音,只聽見小孩子的悲啼聲和“凍死了,凍死了”的喊聲,真令人可悲。
   一會兒,他們來到了校門口,都站著求告。他們說:“可憐可憐吧!大老爺們,我們已一二日沒有吃飯了,這樣冷的天氣,我們又沒棉衣穿,這樣饑寒的生活,真難受呀!請大老爺們給我們點錢,我們好度日。”當時我看了,真是萬分難過。
   他們求告多時,那些放賑的委員說道:“你們要有秩序地去領,大小每人一元。”這時他們歡天喜地,一個一個地領了一天,才算完了。這可想見災民人數之多。
   災民雖然這么苦,可是那些放賑委員卻享起福來了,一頓飯吃許多菜,他們卻并不可憐災民,真是無理極了。
  
  (選自《民國小學生作文》,董志淵編,潘筱蘭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可憐的礦工
   河南焦作扶輪小學 張昌福
  
   黑暗陰冷的礦洞,是阿根每天必定要進去工作的地方,即使有病也得去掘煤。因為他若一天不去做工,他一天就沒有錢,他和家人就一定要挨一天的餓。為了這,他每天要去做工,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每天都是天色未明就要起來到礦廠里去,直到了夜深了才得回家。算起來,每天要在那陰冷黑暗的礦洞中做十七八個鐘頭的工。早飯在家吃了,午飯是在廠中合伙兒吃,就此一直支撐到了夜靜的時候,再回家吃晚飯。哪怕餓著肚子,累得要死,也要用盡了力量去掘煤。
   監工遠遠地站在保險架的橫木上,叉著腰板了面孔,不時兩手指東畫西地催促著各個礦工。雖然有些工人耐不住冷氣潮濕的侵襲而暈倒了,但是也只就把他抬到洞外面去吹吹風見見太陽,等到他蘇醒過來了,再進去工作,絕對不會放他回家養息的——除非他不要今天的工錢。
  唉!他們不曉得什么是樂,只是終日在那神秘的礦洞中暗淡的燈光下去工作,出賣著自己體力,來換取這一天勞作的代價——二角五分錢!
   阿根七歲時,他的母親就被狠心的債主逼得上吊死了,他親眼看見他的母親被人從梁柱的繩上抱了下來,橫放在一扇門板上。母親披頭散發像瘋子一般,舌頭拖出來很長,眼珠也凸了出來,收不進去;他還記得母親的那只眼也裂了,像一個熟透了的葡萄似的裂開了,露出了許多紊亂的血絲,沾了她滿臉。直到現在,他一想起母親,便會很快回味到母親可怕的樣子。
   到如今,他已是在繼母虐待之下而長到十九歲的青年了。父親終日去拉人力車。他每日去做工,他的妻子提了滿籃子碎布去替兵士們等縫補衣襪。他們倒是一個做工吃飯的家庭呢!
   一天,阿根照舊去上工了,正午的時候,阿根的家中正在預備午飯,忽然吳頭罕瘋了似的跑了進來,氣喘還沒有定就狂叫道:“哎喲不好了!大哥的礦洞著了火,燒死了兩個人,傷了幾十個人,大哥被火把頭燒爛了,現在都抬到紅十字會醫院去了!”阿根的妻一聽得這些話,便大哭起來。最后,阿根的爹爹、妻子和兒子都去醫院看阿根,留了繼母在家看門。他們趕到醫院,在看護者討厭的眼光藐視下,知道了阿根的所在,便跑了過去。
   這時,阿根已是奄奄一息了。他的父親和妻子執了他的手,他微微地睜了睜眼,遂又閉上了。他的妻子在旁邊哭泣著,可憐的老父親想說話,但已哽咽住了,聲音很低而顫動著,一點也聽不清。
   停了一刻,醫師和看護都進來了,便把他們推了出去,推到病房外面。又停了十來分鐘,從病房中出來了一個看護,手里拿了一張紙條,對著阿根的父親說:“李阿根已是死了,我給你這張紙條,你到這紙條上寫的地方領撫恤錢去。”
   那個年老的車夫接了紙條,看了看,身體便向后仰倒;看護者扶住了他,阿根的妻子大哭起來。頓時,哭聲和著叱責聲,嚷成了一片,鬧得很亂,很厲害……
  
   (選自《民國小學生作文》,董志淵編,潘筱蘭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一個經濟壓迫下的學生
   河北束鹿李村六高 李振海
  
   秀江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可因家中經濟所迫,沒有錢供給他讀書。有一日,他出去玩耍,這是一個日麗風和、百花怒放、香氣襲人的春天,小鳥不住歌唱,蜂蝶翩翩,旋轉上下……大有說不盡的美麗。秀江見了這百花競艷的世界,不由得自言自語道:“像這樣醉人的春天,我想把它寫上幾句,可惜我又不認字;再說把它畫上幾幅圖畫,可惜我又不是一個畫家;如果我是一個詩人,就可以用美妙的詩句把它描寫出來,可惜我是個無用的庸才!春之神白賜給我這樣美麗的一幅自然圖畫。唉!真是可惜!我以后一定要去讀書,預備來描寫這天然的美景。”
   他跑回去,和他母親商量,他的父母說:“好孩子!你在做夢嗎?你不知道現在的學校都是給富家子弟們設立的,像你這樣的窮小子,哪能享受到這樣的幸福呢!”說著,他們三人都流出眼淚來了。
   唉!中國人整日還講平等呢!像這樣的孩子,竟為經濟所迫,就沒有讀書的機會了嗎?
  
   (選自《民國小學生作文》,董志淵編,潘筱蘭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三峽篇
  
   江西省立南昌女中高中普通科三年級 吳瓊珍
  
  
   朝發宜城
  
   呼呼的一陣鑼聲和放氣聲響過了,船慢慢兒蠕動起來。船上雖是很寂靜,但我想躲在艙中沒有起床的客人們,多數都在欣喜他們的目的快將達到。
   從窗口望出去,只見低低不斷的青山,與悠悠流著的河水,山頂上山腰下,還薄施一層空濛的曉霧。初日從山背后的云里霧里涌出,隱約的射出了淡黃的微光,清淡嬌嫩得令人憐惜。在“萬樹低頭送,千峰列隊迎,路旁新綠柳,裊裊系離情”的境界里,我讓船帶著,離開了宜昌。
  
   溯江而上
  
   “大江流日夜”,“水從天上來”,這是多么令人驚嘆的境界呀!有名的三峽,是我可想一看的。它東起宜昌西至奉節,全長百二十海里,因了西陵峽、巫山峽、瞿塘峽而得名,其實還有不少的小峽大灘呢!
   溯江西上,通過第一批山峽,地勢漸漸高低不平。江面驟窄,江流洶涌而急促。在波濤澎湃中,在山巒重疊中,船駛入西陵峽去。
   兩岸山勢似乎要直逼向船上來。石壁如截,江面窄得不過千尺。我們指點著兩岸的那些山峰,那些怪石,一個個、一堆堆,都各有它的特殊精神。啊!那宜昌以下和平壯闊的江流,想象不到在其上游便險峻至此。
  船在急流洪浪中奮斗,顛簸得很厲害,那洶涌的波濤時向船身打來。水流愈急,船行愈緩,低徊而奮勇的前進。船頭上水手們慎重而小心的動作,全船的生命財產,全系諸他們手里。但客人們卻因這驚心動魄的境界忘記了緊張的情緒,忘記了他們生命的危險,一點也不著急。
   黃牛峽、空泠峽一帶,高壁懸崖,森然羅列,有屏狀的,有柱狀的,或蹲或起,總之,是些有氣勢的峭壁懸崖。有人告訴我:“輪船未通以前,帆船行駛,艱險難走,用百丈長纜,牽船以行,一步步的前進,故有‘朝見黃牛,暮見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的俗話。”我們從此可以想見當日的艱難情景。
   西陵峽盡,抵新灘,也叫青灘,怪石很多,阻礙了水的暢流,而變成湍急回旋的水勢,險阻難行。這時正是夏天水漲,我們看不見那許多怪石的形狀。灘頭有小村,居民數百家,生活簡易,大都以拉船、打魚或種植為業。灘旁停了不少的木船。這一帶的船夫都是赤裸裸的不著衣服,駕駛著船只在水中行走,他們的操舟技術很好。他們男女在一塊,男子不著衣物,很自然的沒有任何限制,女子也毫不拘束,人們也不認為有什么不道德。可見習慣這東西還是受著自然環境而轉移,人們的生活、風俗、習慣受著地域的影響和限制果然不小呢!
   才走了一段比較平闊一點的地方,現在又要入峽了。杜甫詩“即從巴峽穿巫峽”就是指的這個地方。這峽最長,約有二十海里,最秀麗,最險峻,最有名,古跡也最多。
   船在這峽中走,危險迥異乎尋常。機器馬力盡量開足,煙囪燒紅,仍不能加速前進。急流猛浪一打過來,船便踉蹌倒退,誰能不膽寒?兩岸崖石壁立千丈,水流受了這兩岸高山的險阻和傾斜度太大的束縛,促成了這奔騰澎湃的湍流。曲曲折折得古怪,才轉了一個大灣,前面又是一排大山擋住,好似走入了水盡山窮、前無去路的絕途了!船在這轉彎抹角里徘徊,如入井底。冷森森的涼風,慘凄凄的陰霾,隨處使人寒栗。坐在船上看兩邊無言無語的山峰,它們仿佛特地在這里鎮壓這翻騰的猛浪,抬頭望天,只見一帶,低頭看水,深不可測。啊!我自己已經跳進另一個世界了!
   巫山十二峰最為超絕,層巒疊嶂,隱隱約約,怪石嵯峨,錯錯落落。但是十二峰不能全見,我們只看到二三峰。其中有所謂神女峰的,并不見得怎樣秀拔,只因宋玉《高唐》一賦,說了些“朝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活像有個變化莫測的仙女常和楚襄王夢里相會一樣,后來再加上騷人墨客的題詠,于是這神秘的神女峰便成了幾千年來的一件凄艷傳說。據說,這一帶從前猿聲頗多,辛酸凄苦,使人掉淚,所以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的詩句。現在猿猴少了,這種啼聲,我們也領略不到了。
   我們的天才詩人李白說過:“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觸。”現在我們要入這峽了,而又正是五月時候呢,越發令人起懷古之幽思。沿峽一帶,飛崖懸壁,高峰插天,煙峰交映,景致幽絕。峽口有巨石矗立江心,因水勢的漲落,而石塊的面積隨著或大或小,兩岸的飛鳥渡江時好似故意停留其上,成了一種絕妙的奇景。我們的船航行到這兒時,正是一群白鳥佇于其上。風景實在太奇了,翻騰不息的洪流里,夾雜了這顆幽靜的頑石,越顯得它的奇偉,這即是有名的滟滪堆了。
   白帝城高據山巔,為夔蜀門戶,形勢險要,漢昭烈帝敗于東吳,病歿于此。今其上有昭烈祠,有白帝城托孤即在此地的傳說。城西有孔明八陣圖。當時蜀國據險自豪,縱橫馳驟,把中國造成三分的局面,與曹魏孫吳各霸一方,分庭抗禮,也曾熱鬧過一番。現在卻無精打采,任憑日曬風吹,只有悄然的靜寂而已。
  
   順流而下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李青蓮描寫在長江航行順流而下的一首名詩。真的,直到現在它還是保有一樣的價值,走到了這里,才曉得它告訴我們的沒有一點錯誤。只是現在少了猿啼聲,但仍能想象到當年的景況,而增加懷古的慨嘆!這是我到達重慶后,游覽了一番,再乘輪東下時所得的印象。
   我們的船也一樣的變為輕舟,人似乎也輕松了許多。船順著急流帶下去,感到無名的舒暢、活躍。我時常讀這首詩,百讀也不厭,在它產生的境界里,不知不覺,船又帶我到了另一個地方。
  
   選自《民國中學生作文》(馬崇淦編,潘筱蘭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故都的風天
   北平市立第二女中高級一年級 冀淑英
  
  
   故都的風,實在是“由來已久,早負盛名”的了。凡是說起故都,沒有不連帶的說一說故都的風的。風之于故都,就好像是丈八蛇矛之于張飛,沒有張飛,或者就沒有這么多的人仰慕丈八蛇矛。而沒有故都呢,風大概也就沒有這么著名了,風與故都實在是有密切的關系。然而,這故都的風,依我的眼光看,實在也是真有些與眾不同。這不同,是因了北平具有兩種的風:一種是清風徐來的風,一種是狂風怒吼的風——這兩種風,故都兼而有之,這或許是風在故都所以享名的原因吧!
   先說清風徐來的風。當著暮春三月,“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之時,野外都鋪滿了一層青草,郊外踏青,微風輕輕吹來,飄起衣袂,令人神清氣爽,這是何等的情趣!故都也時時可以碰到這樣的風。不信,在春天日麗天清的時候,走到故都的中山公園,若是你愛清靜的話,務必要在早晨去。譬如是進的后門,過了木橋,你可以看到河中的水波粼粼,然后沿著后河沿走一走,那些松柏樹受了冬雪的潤澤,被春天的日光一曬,蒸發出一種清香來。一陣微風過處,你將聽到松柏間的低語,是輕曼,是微妙,是一種須用第六覺去感受的音樂,單只靠了耳朵,是萬萬領略不出的。沒有松濤的悲壯,也沒有松濤的雄猛,這音樂——須記著,是微風的賜予。你若是愿意走一走,繞到前門那邊,在水榭附近,有一小片丁香樹。你若是坐在河岸上,或蹲在石頭上,伸手就可以捉到水里的蝌蚪了,那是在丁香樹叢之下,很少有人能看見你。“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這樣的境地,在故都是不足為奇的。就是隨隨便便地在御河橋上路過,只要有些小的風,那水中的碧波綠漪,便更是一種風光迎人。這微風,不只在春天如此宜人,在夏秋也是一樣。“未曾到江南,曾見江南畫,故都‘風’光好,不在江南下。”
   以上所說,是故都的好的風。
   再說狂風怒吼的風。在故都的春天,風變得格外有特殊性,有溫柔宜人的時候,也有狂暴驚人的時候。風刮起來的時候,在空中就像吹著哨子或胡茄似地響過去;天都會變作黃色,飛沙走石,好不嚇煞人也!只要是刮過大風之后,屋子里就會滿蓋一層沙土,簡直不知沙土是從何而至的。至于吹倒大樹、房屋,在故都實在不新鮮了。電線什么的,根本便不配提到話下,幾乎每次大風就要吹折若干。若是在蒙古住過些年的人,對此當然不會驚訝,然而若是南方人呢,可就要大驚小怪了。看著這“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的飛沙世界,他們真會拿故都當第二沙漠了。
   話雖是如此說,但故都的風,是如何的讓人留戀!只要是領略過一回故都的風天的人,我想他決不會忘記,故都是具有如此的一種風天,一種與眾不同的、有特殊獨立性的風天。只要是到過故都的,沒有不知道故都的風的。形容故都的風天,老北京都說是“無風三尺土,微雨一街泥”。外國人都說“下雨是墨盒子,刮風就是香爐”。沒有在香爐中住過些日子的,總不會領略這奧妙吧!
   風是故都的特質之一,若沒有風,故都至少是要減色的。因風而想起故都;想起故都,便不能想不起故都的風。風天別的地方,也許是惹人憎惡的,然而在故都,卻只有可愛,因為故都的風有兩種,這兩種有時還混而為一,并且同地同一季節內,刮著兩種不同的風,這多少總有些可以贊嘆的吧!
   我以十分的欽慕之心,擁護故都的風,擁護故都的風天。我愿所有往故都游歷的人,當領略文化、古跡、名勝之余,同時也領略領略故都的風。同時我也愿告訴大家,領略故都的風天最妙的時期,就是在春天,因為這是表現兩種不同的風最清楚的季節!
   全世界的預備往中國的故都一游的人,請來領略領略故都的風天,領略領略故都之春的風天,看它到底能給你以何等的情趣!
  
  選自《民國中學生作文》(馬崇淦編,潘筱蘭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網載 2014-07-14 01:04:57

[新一篇] 民國中學生作文選 作文的真實風貌與豐富內涵

[舊一篇] 吃相 | 梁實秋 《雅舍小品》梁實秋 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