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多橫死車下,中國需要“馬路學” 開卷八分鐘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馬路學》這本書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活動,并以各種復雜的物理,心理和科技因素,闡釋交通系統的運作方式、駕駛人的行車模式,以及這些事物中的人性面向。范德比爾特討論了令人們誤認為自己擁有優越駕駛技術的各種知覺限制和認知機制。他說明了為什么行人保護措施常會引發更多車禍。他指出了看似危險而混亂的無號志圓環,除了具備提升道路安全的功用之外,還可紓解過度擁擠的車流。他發現了哪些人比較容易對哪些人鳴按喇叭,以及這些現象的原因。他解釋了塞車的形成原因,梳理了人們追求交通安全的意外后果,甚至統整了駕駛人在停車場上最常犯的各種錯誤。


鳳凰衛視2010年5月21日《開卷8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


梁文道:在我們這個時代,全世界的交通規則其實都大同小異,比如說像紅綠燈,在全世界大家都知道它是個什么意思,紅燈你就得停車,綠燈你就可以開車。除了一個偶然的例外,聽說文革時期,曾經有部分人建議,我們中國的紅綠燈應該跟別的國家不一樣,就是應該紅燈的時候是可以走的,綠燈的時候停下來的。為什么?因為紅燈就應該指引我們,是勇猛的向前進,當然這個想法從來沒有實現過,幸好如此。


為什么我們人類的交通規則,今天看起來那么相似呢?那是因為人類有一個很漫長處理交通問題的歷史,今天繼續給大家講這本《馬路學》,大陸譯本翻譯成《開車經濟學》,作者是湯姆·范德比爾特。在這本書里面,他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提到,古羅馬時代已經面對交通問題了。比如說我們現在看龐貝古城的遺跡,就是被火山灰埋住的那個城市,你看看它的路上面是有雙軌馬車的車輪行駛的,壓過的痕跡。 可是你又很明顯的發現,它只能夠允許一輛馬車而不是雙向,表示它可能是個單行道。有考古學家借著分析街道轉角的鑲邊石的磨痕,以及行人跨越街道的形態,現在我們能夠辨識出來,羅馬時代的交通規則。


比如說這些車道果然是單行線,而且呢他們是靠右邊行駛的,另外有些街道完全禁駛雙輪馬車。而羅馬時代又因為交通繁忙,這個羅馬城,所以他們曾經禁止過馬車在白天通行,運貨的貨車,只能夠在下午3點之后進入市區,所以羅馬人就已經開始抱怨,說晚上的時候吵得睡不著覺,交通的聲音很吵,這就是馬車運貨的聲音,這種聲音當時對他們來講就叫噪音了。


而我們現在說開車撞死人的事件,在1720年的時候在倫敦,就已經成為很困擾的一個問題了。那是為什么呢?當年開車,什么車會撞死人呢?就是馬車。很多駕駛馬車的人完全忽略斑馬線,那個時候就已經有斑馬線,橫沖直撞。那么據說當時呢,比如說像紐約1867年的時候,平均每個星期有4個人就會被馬車撞死。由此可見,這個交通問題困擾我們很久了。但是交通也有文化差異,很多人覺得我們中國的交通不行。但是世界上比我們還糟的多得是。


比如說像印度的德里,我們這位作者就去印度德里考察,就發現每天太陽升起之后,德里的交通亂象是什么情況呢?到處可以看到橫行的拼裝車,超速行駛的計程車,成群結隊的自行車,牛車,多人共乘的機車,超載的公車,然后使得自行車跟行人紛紛涌入公車專用道。那么公車因此也不得不改用其他車道,而在有少數行人道的地方上面,擠滿了在地上睡覺、吃飯、買賣商品,或者坐著觀賞這個交通的情況的人,失去手腳的行乞者和年輕力壯的小販,占據了每個十字路口。這就是德里的交通。而德里這個地方街上面隨時有47種交通工具正在運行。


所以你可以想象它的亂象,它的市中心區域跟紐約差不多,但人口是紐約的五倍。這時候很多外國有客就注意到,街上還有牛,就覺得這些牛不就更阻礙交通,但是當地交通局的局長就有一個很妙的說法,他說牛的確不利于推動順暢或便利的市區交通,可是它們存在能夠迫使大家減速慢行,整體而言超速和其他魯莽的駕駛員,因此都會遞減。然后又發現在德里很多車子,它左右兩側那個倒后鏡都拆掉了,為什么呢?這是因為路上太擠了,你這個倒后鏡都很容易被別的車子撞掉,所以大家干脆把這個倒后鏡往內折,或者摘掉。你沒有這個道后鏡看不到后頭的車怎么辦呢?不用怕,后頭每一個車都會在危險的時候,按喇叭提醒你。所以按喇叭變成了印度交通必要的一部分,因為這是用來取代前面那個駕駛者,前面那個車子他沒有了倒后鏡,就要靠后頭的車輛來跟他按喇叭,來跟他維持一個安全的行車距離。


所以這個地方每天大約有一億一千萬宗的交通違規事件,大家想想看這是個多么夸張的一個數字。到底這個交通跟文化有什么關系呢?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說我們中國吧。


有一群研究人員幾年前,曾經對比東京跟北京的一些交叉路口,這些路口的設計看起來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東京的交叉路口,每小時能夠處理多達兩倍的車流量,這是為什么呢?這里面就牽涉到一些文化問題,比如說你遵不遵守交通規則。就發現在北京我們是特別不容易遵守交通規則,這讓很多外國研究者覺得很訝異,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政府強而有力,為什么交通會搞不定呢?到底發生什么事兒呢?原來有這么一個因素,就是牽涉到大家對法律規范的認識。比如說雖然我們的標語口號,叫大家遵守交通規范,這是給你一個命令。但實際上你遵守了規范卻是另一回事,就等于你到了一個停車場,這個停車場如果地上很干凈,你自然不會丟垃圾。但是地上到處都是垃圾,哪怕它貼滿再多標語叫你別丟垃圾,你還是會丟。你會受到一個心理上從眾的影響。


那么我們現在的情況就是,當普遍違規的情況,很常見的時候,大家就會越來越視規范于無物。我們之所以接受法律制度的合法性是因為覺得它公正,當我們覺得它不公正的時候,我們就不愿意遵守它了。于是就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比如說芬蘭、挪威、紐西蘭、瑞典、新加坡,恰恰也是交通最安全的國家,而一個國家越是貪污程度高的時候,它這個國家就越不廉潔。除了大家對法律規范的藐視之外,還有很實際的理由,比如說你的駕駛牌照,你是怎么得到的呢?如果一個國家你能夠通過走后門、拉關系的方法獲得駕駛牌照,這個路上肯定就有很多危險的駕駛者。假如你這個地方有很多交警貪贓枉法的話,這個地方因為這些交警隨意的截下車流,這個地方堵車的情況也就自然更加嚴重了。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38:50

[新一篇] 【觀點】徐賁:當代犬儒主義的良心與希望

[舊一篇] 梁文道:輕易理解“泄憤殺人”的國家是可怕的 鳳凰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