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歡迎分享轉發 文/楊恒均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據說兩岸都有紀念活動,但又各有禁忌。可無論如何,兩邊都繞不過“國父”中山先生。近年來,學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思中山先生的浪潮,大有把這個唯一一個被兩岸都認可的“國父”級人物拉下神壇的勢頭。為了彌補自己這方面知識的缺失,以及找到研究“國父”的立足點與尺度,本人過去幾個星期一口氣把悉尼圖書館的四本英文傳記(介紹)以及自己帶來的三本中文書掃了一遍,同時對照了兩本美國人反思“國父”華盛頓的力作。這才找到了些微感覺,與讀者分享。 華盛頓VS 孫中山 “國父”不好當!不但中國的“國父”難當,美國的也同樣不好當。美國人反思“國父”華盛頓的歷史要比我們長得多。記得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生活時,就常常看到批評“國父”的文章,當時主要有如下幾個論點:這哥們就是一個將軍,正好帶領美國人打敗了英國佬,時勢造英雄;他沒有什么思想與理論水平,而這個國家卻是建立在人類最偉大的自由思想與民主理論之上的,可見他的貢獻很有限;他的品德沒什么問題,但也并沒有達到道德楷模的地步,至于美國小學課本上少年華盛頓砍掉櫻桃樹的故事,無法證明真的發生過;華盛頓擁有不少的黑奴,當時立國之初標榜的所謂“平等、自由、人權、民主”等價值觀,和當今所說的有本質區別……這些反思的直接結果是,當首都華盛頓特區的黑人居民超過半數時,有人倡議投票,要給首都換一個名字:一位黑人奴隸主的名字,怎么能夠作為美國首都的名字? 說實話,以上種種說法都不無道理,華盛頓作為美國“國父”,更多的是象征意義,你到首都華盛頓去參觀各種紀念館就會發現,美國偉人都有很多故事,例如杰斐遜紀念館里應有盡有,可關于國父華盛頓呢?就那么個高聳入云的華盛頓塔,空空如也,沒有內容,正如華盛頓本人一樣。 當我回國看到中國人在反思國父“孫中山”的時候,自然聯想到美國人反思“國父”華盛頓,也讓我找到了立足點。我粗略搜索了一下,地球上兩百多個國家,明確提出了“國父”的只有不到40個,絕大多數國家沒有“國父”的這個頭銜——設立有崇拜嫌疑的“國父”與西方價值觀不符,而東方的“國父”們的地位又極其不牢靠,元首希特勒的另外一個名字就叫“父親”,齊奧賽司庫是羅馬利亞的“國父”,列寧是“蘇維埃”的“國父”,金日成是北朝鮮的“國父”,李光耀被不少新加坡人稱為“國父”。令人驚訝的是,在這眾多“國父”中,中美了兩國的“國父”最接近,也最有可比性:當“國父”的歷史比較長,改變了世界,都崇尚民主自由等等等,下面稍微做一個比較,你會發現很有趣的。 華盛頓外形高大魁梧,典型的軍人形象,他也很會打仗,他的“國父”頭銜在他帶領殖民地人民抗擊英軍的時候就獲得了,可見,美國人也崇尚“槍桿子里面出國父”,但作為軍人的華盛頓,多次表示了對武力的厭惡,他不愿意打仗;孫中山即便在中國人中,也屬于體型較小的文弱書生型,他不太會動刀動槍,可他特別喜歡武裝斗爭與起義,辛亥革命雖然不是他直接領導的,但他屢敗屢戰(辛亥前起義多達十次,都失敗了)的大無畏精神無疑把大清國的穩定給徹底破壞了,他的“國父”地位也是在國家成立之前就奠定了的。辛亥革命后,他動不動就要北伐,還要繼續革命,仍然一次都沒有成功過。——如果華盛頓是因為打仗打贏了而成為“國父”,孫中山則是因為從來沒有打贏而成為“國父”。 華盛頓在各種場合都很少講話,理論與思想更談不上;而孫中山則相反,只要有他在場,別人幾乎無插話的機會,更犀利的是,這哥們一生中,竟然給我們留下了從美國民主政治到日本治國理念又到蘇俄的革命建國等等無所不包的“理論”,雖然他只不過是二道販子,可畢竟被他揉進了自己的建國思想與“三民主義”中。華盛頓成為國父,是因為他什么理論也沒有留下,給美國這個國家的發展留下了大片的空白與機會,美國人后來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算在他身上;而孫中山成為國父,則是因為他什么理論都說過,弄得過去一百年來,幾乎什么政治派別、政黨與政客都能在綽號“孫大炮”的“理論”中找到執政基礎與價值理念,結果,好的時候,人家說是中山先生留下的,壞的時候,就怪上了“孫大炮”…… 真正成就這兩人“國父”地位的終極原因都在于他們對權力的“適可而止”:華盛頓一生中兩次主動放棄了絕對的權力(獨立戰爭勝利后放棄了總司令職務,后來又主動放棄了總統職位);孫中山雖然性格與對權力的欲望與華盛頓背道而馳,他最不主動放棄的就是權力,可最后成就他的卻是在他“革命尚未成功”就奪取了他生命的癌癥—— 如果你沒有理解我在說什么,請你和我一起設想一下:華盛頓如果當初不放棄總司令的職務,又或者后來一直當總統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會被尊為“國父”嗎?也許,不被稱為“國賊”已經不錯了。再設想一下,如果孫中山不是在關鍵的時候被癌癥奪去了生命,在后期走偏了道路、已經決定走蘇俄的捷徑的孫中山,很可能在自己“一個黨一個領袖”中落得列寧甚至斯大林的下場。如果他再多活幾年,即便被套上了“國父”的光環,結果恐怕和現在的 列寧好不到哪里去吧。聽說,他的水晶棺材要被挪走,沒有人愿意出錢了…… 華盛頓與孫中山,還有很多可比之處,都能發人深思,大家不妨更深入一點。我就不在博文里盡言了。 兒孫們要“祖國母親”與“國父”離婚? 當今大大小小兩百多個國家與地區都是人建立起來的,但建立國家的人可不一定都能成為“國父”。我第一次在華盛頓參加美國國慶游行時聽到一群穿超短裙的性感尤物齊聲朗誦對“國父”的頌詞,當時我聽得清清楚楚,她們使用的是“Founding Fathers”(國父們),使用的是復數。我挺納悶的,問我的美國同事:“國父們”都是誰啊?他們都告訴我“國父們”只有一個,就是華盛頓。這種使用復數(們)卻特指一個人的“語法錯誤”在英語中可不多見啊,挺有意思的。 后來我慢慢有些理解,大概“父親”本身不能太多吧(中國人父親太多可是罵人的),否則,那不是亂套、亂倫了?可美國人心里也清楚,這個國家絕對不是那一位父親造出來的,實際上,我們重溫美國建國那段時間的歷史,不難發現美國前五任總統(杰斐遜等)中任何一位對美國建國的貢獻,都不會比華盛頓少多少。他們都應該是“國父”。果然我后來聽到美國人議論過,應該多設幾位“國父”,不但可以掩蓋華盛頓蓄黑奴與沒什么理論建樹的缺陷,還可以更有說服力。可這事還是不了了之。現在在美國孩子們的課本上,以及父母們的口袋(美元)里,依然是“國父”華盛頓。 中國“國父”也有類似的境況。讀過幾本關于辛亥革命前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都應該清楚,推翻大清帝國、建立第一個共和的絕對不只一個孫中山。甚至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與側面來分析的話,你都不敢說孫中山是給力的一個。如果沒有康有為、梁啟超這些思想啟蒙大師,如果沒有宋教仁、黃興這些理論家與實干家,如果沒有清朝政權里順應時勢、從善如流的新官僚與軍頭們,如果沒有擦搶走火的武漢新軍……孫中山可能還流亡在美國,用一本美國假護照到處募捐呢。從某意義上說,中山先生成為“國父”,和華盛頓成為“國父”一樣,時代與后人選擇了這樣一個人來代表那個時代,來寄托我們對那代人的敬仰與崇拜。 正因為他們具有象征意義,也使得我們現在要重新評價他們時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與阻力,作為“國父們”之一,他們自然是有很多缺點,甚至存在嚴重的錯誤與不足;但如果你的反思是要把他們從“國父”的位置上拿下來,卻也不容易。除非你一開始就不設立“國父”的圣壇,否則,作為“子女們”要取消“父親”的資格,總是挺難的,當然,除非“祖國母親”被蹂躪得人不人、鬼不鬼,不得不“離婚”了事…… “國父”與“繼父”們 國家有了“父親”,自然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繼父們”。美國人在反思“國父”的時候,常常會冒出這樣的觀點:沒有華盛頓奠定的這個國家,哪里會有后來那么偉大的總統們啊,林肯、羅斯福、肯尼迪、里根,現在又出現了一個黑小子奧巴馬…… 可也同樣有人對反思進行再反思:沒有林肯、羅斯福、肯尼迪與里根等等優秀的“繼父”們,華盛頓的地位還有這么高嗎?他奠定的那個國家還有多少意義?這話也站得住腳,如果林肯在廢奴的南北戰爭中落敗,美國現在也許還有黑奴,從而美國成為世界上人權記錄最差的樣板;如果羅斯福不引進一些獨裁做法與社會主義經驗敗給希特勒,美國會不會已經滅亡了?還有大力推進民權的肯尼迪,以及把蘇聯活活嚇死了的里根,對當代美國的貢獻,對形成二戰后新的普世價值,居功甚偉。 更別說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了,當他忍住眼淚發表當選感言的時候,深情地提到“國父”華盛頓的思想——你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國父”華盛頓什么時候說過黑人可以選總統?他自己就有不少黑奴啊。奧巴馬的當選讓“國父”華盛頓臉上有光…… 讓我們再看看繼中國“國父”孫中山之后的各位“繼父”們,他們都打著中山的旗幟,宣稱繼承了國父的遺志,到底是發揚光大了國父,讓“國父”臉上有光?還是把“國父”一起拖下水,讓“國父”為他們的行為背書? 在對照研究兩位“國父”時,有一個現象讓我很困惑,也很難受:美國“國父”華盛頓在世界也在中國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中國“國父”孫中山在中國享有一定的地位,在世界上卻幾乎無人問津。我想,這和孫的思想太龐雜,又主要是吸收國外的有關,特別是后來轉向蘇俄的道路,加上這位“國父”身后的中國至今也沒有統一成一個“國家”等等原因。 我認為中山主要是一位傳播與溝通者,他救國心切,把自己從各地(包括美國、英國、日本與俄國)看到學到的一點東西販賣到中國,可大家不妨檢查一下他的履歷(大事年表),且不說他在中國呆的時間不長,他所到的地方就更有限了——從他在西方呆了那么久,也沒有悟透西方民主的真諦來推算,他對中國的國情其實也卻是有點云里霧里,這是他的致命弱點—— 但這一致命弱點也正是他的優點,所有那些所謂看透了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家,幾乎都認為幾千年的專制體制無法動搖,皇帝不能沒有,偏偏一個留著日本小胡子、拿著美國護照與偽造的夏威夷出生證(這一點據說和偽造了夏威夷出生證明的奧巴馬有一拼)、壓根兒沒有走過幾個中國地方的“國父”給推翻了,你說,這老孫頭如果知道這皇帝體制如何堅固,如何深入中國人的骨髓,他還有這個信心嗎? 詆毀了一陣“國父”中山先生,但我的結論依然是:只要華盛頓能夠當美國的“國父”,孫中山就能當中國的“國父”。有了一個中山這樣的“國父”也有不少好處,至少美國人搬出“國父”耀武揚威的時候,我們能夠推出孫中山。當然,有了“國父”還有一個大大的好處,那就是“繼父”們再猖狂,也不敢把“國父”的牌位丟掉。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美國和中國的“國父們”還會受到不停的批評甚至攻擊,但幾個星期的集中研究,讓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后人對“國父”褒貶,以及“國父”地位的變化,與過去他做了什么說了什么,關系并不大,決定他們歷史地位的反而是“祖國母親”的命運、子孫們的好惡與“繼父”們的德性息息相關。我甚至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歷史并不是一塵不變的,換句話說,歷史其實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改變現在,或者改變未來,來改變歷史。“國父”與“繼父”們的歷史地位,并不是一塵不變的…… 歷史是可以改變的:改變未來,也就改變了歷史! 這個論點太大逆不道了,我得細細說起,或者循著楊氏套路,繞個圈子。讓我們繞到臺灣那位“繼父”——一度被他的追隨者譽為臺灣“民主之父”的李登輝同志身上吧。 蔣經國的繼承人李登輝在2000年突然搞起了選舉,而且幾乎是有預謀地把政權送到了民進黨陳水扁手中,斷送了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注意,其實是號稱百年老店,國民黨是1911年合并成立的,到2000年交出政權,整整90年,耶——)。 當時我接觸的一些國民黨黨員幾乎個個痛心疾首,對李登輝這個斷送了國民黨政權也背叛了孫中山遺志的叛徒咬牙切齒,是啊,好端端一個國民黨,雖然被共產黨趕到了臺灣,但畢竟也是一個有90年歷史,還有大量黨產以及海內外富翁的黨嘛 ……硬是被這個內奸、漢奸、黨奸的李登輝給毀了?國父孫中山,情何以堪啊? 可是,就在不久前,我接觸到一位一直旅居海外的國民黨元老之后,在我的啟發下,他突然說出了一通反過來又大大地啟發了我的話。他說,你說過戈爾巴喬夫以斷送了共產黨組織的方式保住了共產黨人不但不被清算,還繼續執政,避免了發生在東歐和世界其它國家的執政黨遭遇的厄運。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同樣的角度分析一下李登輝之于國民黨? 他說,到2000年時,國民黨已經存在并執政了90年,雖然干過不少好事,可畢竟是一個一切以牢牢抓住絕對權力為唯一目的黨。如果李登輝不用這種方式完成蔣經國先生開啟的事業(從訓政到憲政),環顧世界,還有其它更好的方式嗎?中東與北非的方式?如果國民黨一直堅持到突然有一天民眾爆發,國民黨的前途如何?孫中山還能繼續當“國父”嗎? 他的話幾乎讓我拍案而起,完全忘記了人家是國民黨元老之后,竟然脫口而出:你說的太G8好了!看看現在的臺灣,掌握權力的還是你們國民黨的后人馬英九,而且,如果我沒有說錯,在未來可預見的臺灣政壇上,國民黨元老郝伯村、連戰之子還有可能當選“總統”,而臺灣只有從2000之后,才敢真正大言不慚地說,實現了“國父”中山先生的憲政理想…… 請讓我們一起設想一個情景:蔣經國去世后,國民黨的連戰、郝伯村上臺,他們腦袋里唯一所想就是對得起“國父”孫中山與“繼父”蔣介石、蔣經國,辦法就是牢牢掌握權力,讓權力的殿堂上高懸“國父”與“繼父”們的照片…… 我想,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但能夠做多久,可能誰都說不準了。你已經安然度過第一波民主大潮,第二波你也化險為夷了,但你能從中東這樣第三波民主化大潮中全身而退嗎?即便僥幸幸免,還有第四波、第五波…… 讓我們繼續設想:總有一波,在臺灣民眾等不到自由選舉的情況下,波及到臺灣島,島上循環了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一再重復的那一幕,國民黨政權被推翻了,馬英九、連勝文與郝龍斌像卡扎菲的兒子一樣尋找出路——注意,我一點也不關心他們,我只關心:國父中山先生的畫像怎么辦?中山陵怎么處理?蔣介石的棺木如何處理?——不用我告訴你,看看今天的國際新聞吧:埃及法庭發出命令:要求把穆巴拉克的畫像與名字從所有公共場所包括街道與學校清除掉——一位埃及網友留言:公共廁所里的就不用清除了。 罪過罪過,簡直是對“國父”的大不敬啊。我繞的圈子已經繞完了,但卻好像再也回不到原點,我想,你的思路也走到另外一個地方了,離開了臺灣,離開了孫中山與蔣介石吧?這不關我的事啊。 我還是說我的結論吧,那就是:歷史事實也許無法改變,但對一段歷史事實與歷史人物的評價,卻可以因后人做什么、如何做而有所不同。“子孫們”做了什么,不但決定現在和未來,而且,也在“改變”著歷史。 并非多余的話 誰能想到,讓國民黨浴火重生的最后一人竟然是李登輝?誰能想到,如果國民黨不是以這種方式和平地完成權力交接,并以此洗凈了自己身上血跡班班的污跡,如果國民黨被“暴民”們推翻,被歷史潮流卷進歷史里,中國的歷史,包括辛亥革命的歷史定位,都要推翻重來?因為推翻了國民黨一黨獨裁而建立了真正民主制度的人只要用一句話,就可以把“國父”孫中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國(在臺灣)的人民推翻了孫氏建立百年的假共和真獨裁的政權,成立了民主共和國! 從這個意義上說,百年的歷史還在繼續,并沒有蓋棺論定。臺灣如此,中國大陸也不遑多讓。以中山先生代表的“國父們”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專制王朝,但卻沒有辦法與能力建立起理想中的共和國,此后,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幾乎都拋頭顱、灑鮮血,尤其是共產黨,從李大釗開始,犧牲了多少仁人志士,才最終換來了1949年“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可是,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在內憂外患之下,尤其是經濟崩潰使得新成立的共和國在1976年就同毛澤東的生命一起結束了,請問,歷史將會如何評價這個給民眾帶來了內斗與赤貧的共和國,以及那些犧牲了性命換來這個共和國的先烈們? 對于共產黨人來說,小平同志最偉大的功績不是改善了民眾的生活,而是改變了幾百萬革命先烈的歷史定位,改變了中國共產黨的命運,而他是用改變現狀與未來的方式,改變了歷史——或者說,改變了后人對歷史的看法與評價。 歷史還在發展,歷史也還沒有結束,歷史甚至還有可能被改寫與重寫,關鍵是繼承歷史的人、黨派與政權如何創造未來。任何個人與政治黨派、政權,都會在歷史上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也會犯一些嚴重的錯誤,但并不是無法更改的,更改歷史的辦法不是擦掉墨寫的史書,更不是用鮮血混淆歷史的墨跡,而是用實際行動書寫新的篇章。 扯遠了,還回到那個留著日本小胡子持美國護照操著夾雜英文的廣東話的國父身上吧,他有很多缺點與不足,但比起美國“國父”華盛頓,他也差不到哪里去,更何況,他還有機會啊。 大陸兩岸的共產黨與國民黨,是否會給“國父”孫中山先生這樣一個機會?——在“國父”推翻皇帝獨裁一百年之后,中山先生奠定的民主自由與法治的共和國,終于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富強、和諧、民主、自由、法治…… 楊恒均 2011-4-22 復活節
楊恒均 2015-08-23 08:48:0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