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華:朝鮮是中美關系解凍的受益者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被基辛格稱為一場“外交革命”的中美和解及其關系正常化,是冷戰時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如同美國的盟友所感受到的震動一樣,中國昔日的“兄弟”也受到強烈刺激。


1971年7月9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會談結束后,周恩來立即向中國當時僅存的三個盟友進行了通報和解釋。


7月13日,周恩來前往越南河內進行通報,隨后又馬不停蹄地回到北京,會見了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羅博。緊接著,他趕往朝鮮平壤,在7月15日的兩次會晤中,向金日成作了長達7個小時的通報。


消息一出,越南領導人對中方表示了極大的不滿,并從此逐漸倒向蘇聯。阿爾巴尼亞黨中央致信中共中央,表示堅決反對中美“勾結”,指責中國這一做法是“機會主義”。而朝鮮不僅是冷戰格局下中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屏障,也是在中蘇對抗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幫手,所以,同樣是美國直接敵人的朝鮮的感受,就成為中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考量。


“中國人做好了付出代價的準備”


實際上,還在與基辛格第一次會見時,周恩來就主動提出了美國從朝鮮半島撤軍的問題。對此,基辛格做了肯定的答復:“如果我們兩國的關系能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發展下去,在印度支那戰爭結束,韓國軍隊回國之后,我認為完全可以想象在尼克松總統的下一個任期結束之前,大多數美國軍隊——即使不是全部,就會撤離韓國。”


在7月15日向金日成的通報中,周恩來強調,中國原來的主張沒有改變,也不會拿原則做交易,中國寄希望于美國人民。金日成當即表示贊同,但還是流露出吃驚和不安。他說,尼克松訪華,對朝鮮是個新問題,朝鮮勞動黨將對人民進行解釋。


然而,朝鮮領導人很快就意識到,中美關系緩和可能是他們改善與美國的關系并按照自己的方式統一朝鮮半島的一個契機。


7月30日,朝鮮內閣副首相金一訪華,與周恩來進行了深入會談。金一表示,朝鮮勞動黨充分理解中美會談的舉動,認為這對推動世界革命極為有利,并堅信中國黨的反帝立場不會改變。周恩來則答應在基辛格再次訪華時,向美方轉達朝方的八點主張。


八點主張即“八點方案”,是1971年4月12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提出的和平統一新綱領。核心內容是:一切外國軍隊撤出南朝鮮;立即停止向南朝鮮提供核武器、導彈及其他各種類型武器;解散美韓聯軍;解散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聯合國討論朝鮮問題時朝鮮代表應無條件參加。

8月18日至9月7日,由吳振宇率領的朝鮮軍事代表團一行26人應邀再次訪華。中朝雙方先后舉行了兩次總會談,還就海軍、空軍、軍械車輛、裝甲、通信、外經、外貿等方面的問題舉行了分組會談。9月6日,中國向朝鮮無償提供軍事援助的協定在北京簽字。隨后,朝鮮另一個29人的軍事考察團來華,分組參觀考察了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軍工廠。


中朝簽署無償軍事援助協定,這還是第一次。《人民日報》也在頭版做了公開報道。這表明,中國政府不僅要讓美國明白自己對朝鮮問題的立場,同時希望平壤放心。正如基辛格后來對尼克松所說:“毫無疑問,中國人已經做好了為此付出代價的準備,以便促使金日成在朝鮮半島的政策變得溫和一些。”


中美在朝鮮問題上“各自表述”


中國的保證無疑增強了朝鮮的信心,沒等中美正式接觸,金日成便搶先采取了行動。


9月12日,朝鮮政府公開發表聲明,強烈要求即將召開的第二十六屆聯大在議程中列入兩項與朝鮮問題有關的內容,即美軍撤出南朝鮮和解散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因為這是實現朝鮮和平統一的“重要先決條件”。


從“八點方案”,到“兩項要求”,朝鮮的目標更加明確,也更加具體了,這實際上也是直接向美國傳遞的信息。對此,《人民日報》立即發表評論員文章給予堅決支持。可惜,時機尚未成熟。9月25日聯大做出決議:朝鮮問題推遲一年再行討論。


1970年4月,周恩來訪問朝鮮時與金日成交談。


聯合國的大門沒有敲開,中美談判對解決朝鮮問題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


9月25日、10月8日,金日成同日本《朝日新聞》和共同社記者談話,公開表明朝鮮對中美關系的態度。他表達了四層意思:朝鮮采取的是自主的對外政策,不會受中美關系變化的影響,朝美關系的變化取決于美國對朝鮮的態度;尼克松訪華“不是勝利者的挺進,而是失敗者的跋涉”,是美帝國主義已經陷入困境的表現;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之間是敵對的矛盾,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原則問題上不可能進行妥協;如果中美對話能夠緩和國際緊張局勢,是一件好事,朝鮮并不打算推行背道而馳的政策,但要警惕美國的兩手策略。


金日成趕在基辛格第二次訪華之前發表這些談話,既是向美國表明立場——希望美國也能同朝鮮直接對話,也是向中國施加壓力——以防中國把朝鮮的利益當作籌碼。


1971年10月20-26日,基辛格公開訪華,與周恩來會晤10次,共23小時40分鐘,主要是討論和確定尼克松訪華時中美聯合公報的文字。


回國后,基辛格向尼克松提交了一份關于這次會談的詳細報告,其中談到:周恩來多次提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可以在事關自己直接利益的問題上等待,但是關乎中國小盟友的問題,如印度支那和朝鮮問題,是最要緊的。在對待盟友的利益方面,中國是不會慷他人之慨的。周恩來強調,中國對給予南北朝鮮平等地位的問題感興趣,至于南北朝鮮的統一問題,可留到未來解決。


基辛格剛一離開中國,金日成立即于11月1-3日秘密訪問北京,同毛澤東、周恩來會見。不過,朝鮮外交人員否認存在這樣一次會談,蘇聯外交人員則持肯定看法,甚至認為,不能排除朝鮮代表與尼克松代表團成員在北京舉行了會晤的可能性。


關于這次會談的檔案材料目前尚未解密,不過金日成回國后的講話或許反映了他的感受。在12月2日對黨內干部的演說中,金日成除了重復他此前關于“失敗者的訪問”的說法,又特別指出:對于即將到來的尼克松訪華,“沒有任何理由神經過敏或責難中國”。“長期同國內反動派和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了斗爭的中國共產黨”,“也決不會因尼克松去訪問而拋棄革命或做出違背社會主義國家利益的事情”。看來,與中國領導人的會面似乎給金日成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期間,周恩來和尼克松也討論了朝鮮問題。尼克松在抱怨“南北朝鮮人都極端感情用事”后表示,希望中美兩國分別對南北雙方施加壓力,以防他們發生沖突,把大國拖進去。


在2月27日簽署的《聯合公報》中,雙方對朝鮮半島問題進行了各自表述。中方聲明:堅決支持朝鮮政府關于和平統一的八點方案和取消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的主張;美方聲明:美國將保持與韓國的密切聯系,支持韓國為謀求在朝鮮半島緩和緊張局勢和增加聯系的努力。


中國在聲明中單獨列出取消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一項,很可能是在談判后認為,與要求美國撤軍相比,實現這一目標更有把握。


在中方向平壤進行通報前,3月4日,朝鮮《勞動新聞》發表社論,承認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有助于緩和國際緊張局勢,“是件好事”,但譴責了美國在聲明中閉口不談撤出美軍和解散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人民日報》大量發表朝鮮的報刊文章,卻唯獨沒有轉載這篇社論。這說明,中國領導人可能看出來,朝鮮對中美《聯合公報》沒有提美軍撤出南朝鮮一事感到不滿意。


3月7日,周恩來再次專程去平壤,向金日成介紹中美《聯合公報》的商談經過。金日成對中國在中美會談中對朝鮮問題給予特別關心,再次表示感謝。

朝鮮問題未能列入二十七屆聯大


1972年1月,金日成向日本《讀賣新聞》記者發表談話,提議“把朝鮮停戰協定換成南北之間的和平協定”。他還樂觀地提到:世界輿論都說1972年是“朝鮮年”。


2月,一位蘇聯駐平壤的外交官就推斷,朝鮮反對美國只是因為美軍停留在南朝鮮,假如這方面的情況有所變化,平壤對美國的立場也會隨之改變。事實上,朝鮮的確有意借中美關系解凍的春風來改善同美國的關系。5月26日,金日成會見《紐約時報》記者時提出,美國政府不應只是同大國改善關系,也應同小國改善關系。


6月22日,基辛格再次訪問北京。他建議,推遲在聯合國大會討論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的問題,因為中美在公開場合的爭論會影響目前南北朝鮮剛剛啟動的十分脆弱的對話進程。但周恩來明確告訴他,中國會努力將這一問題包括在秋季聯合國大會的議程中。


對這次會談,基辛格的理解是,周恩來關于朝鮮問題的觀點有所變化。盡管中方在原則上仍堅持美國應該撤軍,但也表示,美軍應在朝鮮留一陣子,以防日本軍隊進入。


對周恩來“觀點有所變化”的表述,實際上還可以這樣理解:馬上讓美國從朝鮮半島撤軍是不現實的,但是又不能遲遲不討論朝鮮問題。為了防止平壤產生急躁情緒,可以而且也只能先把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的問題列入聯合國大會議程。


相比之下,金日成卻顯得志在必得。由平壤促成的南北高層秘密協商進展神速,并導致了驚人的結果。7月4日,南北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了民族統一的三項原則,承諾在不受外來干涉的情況下,通過和平方式實現超越意識形態和制度差異的偉大民族統一。這一舉動無疑旨在促進聯合國將朝鮮問題列入議程,而選擇在美國《獨立宣言》發表日來公布這個聲明,本身就是朝鮮向美國示好的一種姿態。


中國當然也希望推進朝鮮問題的解決。7月19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表示中國代表團支持阿爾及利亞等十三國的提案(將朝鮮問題作為緊急問題列入第二十七屆聯大議程),并決定參加為該議題提案國。黃華還要求將這個信件作為大會文件散發。


美國立即做出了反應。7月26日,基辛格在紐約向黃華表示,美方希望聯合國大會在1972年不討論朝鮮問題,以避免中美兩國因為朝鮮問題而在聯合國發生正面沖突。他提出,如果能避免在聯合國的爭論,美國將運用其影響力來實際推動解散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


7月31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強烈要求把阿爾及利亞等國的議題列入本年聯合國大會議程。對此,中國政府立即表示堅決支持。8月4日黃華主動會見基辛格,要求美國改變在聯合國延期討論朝鮮問題的策略。基辛格以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為由推脫,并保證,如果有關朝鮮問題的爭論能夠延期,明年解散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是可能的。


美國的僵硬態度令中國很為難,感到有必要給朝鮮人潑點涼水。8月22-25日,金日成再次秘密訪華,與毛澤東、周恩來分別進行了會談。在8月24日與金日成的談話中,周恩來沒講具體問題,只是反復向金日成解釋:與美國開展高層外交,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中國“跟美國來往是有原則的”,但“要有必要的靈活性”。為了讓朝鮮放心,周恩來甚至告訴金日成:“我們跟美國也說得很清楚,如果你在南朝鮮不走,要挑釁,我們對朝鮮有義務,打起仗來我們還參加。”


關于這次訪問的中文資料十分有限,而且需要說明的是,周恩來最后這句話,筆者在目前的美國解密檔案中尚未找到印證。


最終,第二十七屆聯大通過了推遲討論朝鮮問題的決議。


二十八屆聯大激辯朝鮮問題


此時,中國實際上已經取代蘇聯,成為了朝鮮在聯合國的代言人。


韓國外交部觀察到:“中國在進入聯合國前后,廣泛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朝鮮借此東風也大力開展對外建交的活動。特別是在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朝鮮緊跟在中國的后面,擴大了其外交空間。”


到1973年4月,已有10個國家正式與朝鮮建交。朝鮮與日本的關系也開始改善,朝日民間往來日益增多。與此同時,聯合國的大門正在向朝鮮敞開:1973年4月28日,各國議會聯盟理事會同意朝鮮加入議會聯盟,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接納朝鮮成為正式成員,6月4日朝鮮宣布將在日內瓦設立常駐國際機構代表處。


朝鮮問題列入第二十八屆聯大議程已無懸念,但存在三個爭論的焦點:是否解散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部隊何時撤軍(前提是撤銷駐韓聯合國軍司令部)以及南北雙方以何種方式加入聯合國。

其中,聯合國軍司令部的問題是焦點之焦點。美國認為,聯合國軍司令部在防止韓國挑起戰端、維護停戰協定以及對朝鮮構成心理威懾等方面還有其作用。于是,6月19日基辛格通知黃華,美國準備在聯大會議之后再討論并解決聯合國軍司令部的問題。


但此時,朝鮮半島又出現了新問題。6月23日,韓國總統樸正熙發表聲明:不反對同北朝鮮一道進入聯合國,作為其正式成員國。同一天,金日成發表講話,主張“實行單一國號下的南北聯邦制”——高麗聯邦共和國。不難看出,金日成對形勢的估計過于樂觀,想要搶在朝鮮問題納入聯合國議程之前,實現朝鮮民族的統一。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9月26日,黃華再次與新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見面。基辛格表示,美國已同意解散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但希望將撤銷聯合國軍司令部這件事至少擱置一年,以便有時間一起探求保證安全的新的合法機制。黃華建議美國人勸南朝鮮放棄關于南北雙方同時加入聯合國的立場,基辛格拒絕對此表態。


現在有兩個關于朝鮮問題的決議草案擺在聯大面前。中國和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議案,要求解散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和聯合國軍司令部,美軍撤出南朝鮮;美、英、日等國提出的議案,不反對解散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但主張在南朝鮮保持聯合國軍司令部,保留美國軍隊,以及朝鮮南北雙方同時加入聯合國。


11月14日,聯合國政治和安全委員會開始正式辯論朝鮮問題,50多個國家代表相繼發言,爭論十分激烈。第一次受邀參加辯論的朝鮮代表團的到來,更增加了會場的熱烈氣氛。


中國領導人在大會辯論之前積極展開外交活動,多次與美、朝兩國協商。很可能經過這些協商,朝鮮人接受了中方的看法:本屆聯大會議未必能夠解決美軍撤出問題。


當然,中國也需要進一步對朝鮮的安全提供保障。匈牙利駐朝使館1973年11月22日給匈牙利外交部的報告稱,據越南駐平壤外交官透露,最近秘密訪問朝鮮的中國高級軍事代表團做出承諾:保證向朝鮮提供其前所未有的軍事裝備。


鑒于兩個議案針鋒相對,中國提出了一個能夠保全雙方面子的折衷方案,即兩個決議草案均不在聯大交付表決,而由聯大通過一個經過雙方協商的《一致意見》。經黃華與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斯卡利磋商,雙方就此達成了協議。


11月21日,聯大政治委員會通過一項聲明,決定立即解散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希望朝鮮南北兩方本著1972年7月4日聯合聲明中三項原則的精神繼續對話,同時宣布關于朝鮮問題的兩項決議草案將不在本屆聯大提付表決。


事后,中朝兩國分別發表社論和聲明,對這一結果均表示滿意。正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所說,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壽終正寢,中國起了重要作用。


二十九屆聯大最終通過美國提案


聯合國大會以后,中國領導人繼續為實現美軍撤出南朝鮮的目標努力,但客觀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由于存在根本利益的沖突和重大分歧,朝鮮南北對話在1973年夏季陷入僵局;解決問題的主觀條件也發生了變化——中美關系的發展受各自國內政治的影響而陷入困境。


在中國,周恩來糾“左”的努力受到挫折,他本人也在1973年1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受到嚴厲批評。基辛格發現,喬冠華在隨后的中美會談中,采取了“極為對抗”的立場。在美國,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下臺,在此后的國會選舉中,美國輿論“對積極外交政策的支持率大幅下降”。1974年11月第七次訪華時,基辛格刻意回避了朝鮮問題。


沒有了中國做緩沖器和橋梁,美國與朝鮮之間達成妥協的機會就更加微乎其微了。1974年12月17日,第二十九屆聯合國大會進行投票,結果以61票贊成、43票反對、31票棄權,通過了美國關于朝鮮問題的提案。

聯合國關于朝鮮問題的討論到此告一段落,中國政府所作的努力最終未能取得圓滿結果。不過,中朝關系并未因此受到影響。1970年代,雙方在經濟、技術、軍事、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得到全面發展,兩國政府先后簽訂了5個貸款協定、9個《科技合作議定書》及一系列其他協定。


盡管朝鮮對中國并不滿意,但是又離不開中國的支持和幫助。總之,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朝鮮對中美和解的支持是中國的一項“重大外交成就”,而中美關系解凍的附帶結果是“朝鮮成為毛主義時代中國最親密的國際盟友”。

附注: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


1950年10月7日,第五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成立由7個會員國組成的“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目的是按照開羅會議和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的精神,促成朝鮮統一。1973年11月21日,第二十七屆聯大政治委員會以通過《一致意見》的方式,解散了該委員會。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2014-05-16



燕南園愛思想 沈志華 2015-08-23 08:51:18

[新一篇] 專題 樸鍵一 李志斐:朝鮮“脫北者”問題的國際化演變及其影響

[舊一篇] 王揚宗:李約瑟的婚外戀與“李約瑟難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