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電信改革應直接分拆大國企!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513日,在提出“提網速、降網費”一個月后,我們的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了最新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建設高速寬帶網絡,促進提速降費措施,助力創業、創新和民生改善”。我很支持新一屆政府對國企改革的決心,但坦白地說,如此細枝末節地要求,不如執行系統性的國企改革。我的建議是,學習30多年前的英國,進行徹底的國企改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做到惠民。

我在2015年推出的全新作品《郎咸平說:中國經濟的舊制度與新常態》中,針對中國國企改革、電信業改革等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其中大部分思路和政府公布的多項改革不謀而合。以下為圖書正文部分節選。

那么國企到底還要不要改革呢?當然需要,而且最終應該做到我常說的“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國企脫掉“黃馬褂”之后,以生產、管理等優勢在市場中與其他企業充分競爭。我很欣慰的是,我們的新一屆政府在設定國企改革思路時,將國企的市場化改革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根據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國企改革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內,都會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之一。既然改革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方法呢?我在這里想提出一個建設性的想法,希望能夠給我們正在改革中的國企提供一個全新的思維。

我以英國的國企改革為例給各位分析。英國過去和我們很像,也是一個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經濟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很多企業都被國有化。英國將約1500個煤礦煤氣廠、70多家鋼鐵廠,以及供電和鐵路等公司歸于國有;當時,4大飛機公司也被收購統籌為英國宇航公司;造船廠聯合成英國造船公司。截至1982年,英國2000人以上規模的工業企業全部是國有,比如郵政、電信、鐵路、煙草、煤氣等行業的企業100%國有;鋼鐵企業80%國有;航空運輸企業87%國有。

那么作為像中國一樣,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經濟體,30多年前的英國是如何進行改革的?第一階段改革發生在1979—1986年,叫作徹底出售競爭性行業。其實,英國國企該階段的改革和格力電器的改革可以做一個很好的對照。這一階段選擇進行改革的國企大多是還有盈利能力的,所以英國的國企改革從最容易的開刀。

具體怎么做的?業績很好的企業就讓它們公開上市;業績一般,不適合上市的就整體出售給私人企業,或者是職工內部持股。在這一階段被私有化的英國國企包括英國航空、英國鐵路酒店、英國聯合港口、國際計算機有限公司等。在英國政府1979年到1986年進行第一階段國企改革的過程中,衡量當時倫敦股指的富時指數從465點上漲到1300點,總體漲幅達到179.6% ,年均漲幅也有16%。這證明,英國國企改革的第一步是成功的。

按照英國第一階段國企改革的評判標準,像格力電器這樣的企業,我們的珠海市國資委完全可以把它徹底拋向市場,它不需要國有化,更不需要混合所有制,只有在競爭的市場上競爭,才是最符合市場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的。對于格力電器的改革,我給出的建議是,我們的地方政府在做決定時,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想一想,投資者憑什么拿那么多錢去換你49%的股份,然后還當一個小股東?且不說改革后的格力集團掙不掙錢,單是依舊延續的國有控股這個僵化的體制,就很難取得投資者的認可。事實上,像格力集團這種情況,是不是應該考慮以一個所謂的透明、公開、公正的價格進行全面私有化。像董明珠這么有能力的企業家,通過企業私有化之后,是不是能夠拿到更多的薪水,是不是有更大的成就感呢?我認為這個才是英國國企私有化改革第一階段給我們的重大啟示,競爭性行業就應該以市場化的方式出售全部股權。

接著說第二階段的改革,出售公用事業和自然壟斷行業,發生在1987—1993年在這個階段,英國政府在走混合所有制這條路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我以英國電信公司的改革為例,給各位分析一下。當時在英國裝一部固定電話要半年的時間,因為電信是政府壟斷性產業,英國電信公司在政府手中可以說是效率極差,而且連年虧損。在進行第二階段國企改革時,英國政府選擇英國電信公司進行改革,1984年先賣掉了50.2%,1991年賣掉了25.8%,1993年把最后的24%賣掉,徹底完成私有化。也就是說,在1993年之前,英國電信都是所謂的混合所有制。這和2014年中石化、格力集團的改革非常相似。


1984—2000年英國電信股價以及富時指數

可是啟動改革之后,英國電信公司借助其行業壟斷地位反而提升銷售價格,這讓老百姓很不爽,但是又沒有其他選擇。所以英國政府在當時為了對抗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壟斷性,彌補改革的失誤,支持了一批地區性、專業性通信公司參與市場競爭、打破壟斷,讓服務質量和市場價格都得以改善。所以,在轉型中的國企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英國政府就主動給它們培養了一批對手。

我們看英國電信公司在1984—2000年的股票曲線圖,自1984年賣掉50.2%的股份開始,一直到1991年賣掉25.8%,再到1993年賣掉24%,在整個混合所有制改革期間,英國電信公司的股價基本上是微幅地上漲,幾乎沒什么太大的變動,為什么?市場對英國電信公司的改革并不激動,并不認可。直到1993年之后,尤其是1996年、1998年徹底私有化之后,英國電信公司的股票才開始大幅上漲。為什么?因為英國電信公司徹底私有化后,又遭遇了激烈競爭,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經濟績效。比如1993年開放了移動業務增強競爭,1996年開放國際通信競爭,1998年全面開放電信行業。

在1987—1993年的第二階段英國國企改革中,英國電信公司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英國很多其他國企都經歷了和它類似的改革過程。大規模的國企成功改革,首先改善了英國政府的財政狀況。在開啟國企改革之前,英國政府每年要給國企提供28億英鎊的補貼,改革之后透過出售這些資產讓英國政府總共收入了660億英鎊,而這些國企改革后每年繳的稅竟然比過去的補貼還多33億英鎊。其次,國企改革還使英國股市的整體規模得到了提升。1987年到1993年,倫敦富時30指數從1300點上漲到2280點,漲幅75%,年均漲幅10%。之后幾年該指數繼續上漲,2000年突破了4000點;1979—1993年的國企改革期間,英國股市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4.65%。

我認為英國電信公司的改革路徑非常具有示范意義,特別是在觀測老百姓對國企改革的反應方面。把英國電信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中石化的改革對比起來看,老百姓對部分國資、部分民資的混合所有制并不買賬。那么放大到整個英國國企改革來看,我總結出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競爭性領域全部開放、全部出售,自由競爭才是一切的基礎,國企改革不需要經歷混合所有制階段,直接民營化;第二個原則,以壟斷性國企為主的改革,在開放市場后,政府還要為其在民營企業中挑選、培養幾個競爭對手,在完全開放的市場中,讓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同臺競爭,只有通過競爭才能使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大幅度上漲,從而使整個國家的改革獲得真正的實惠,這些就是英國改革的要點。



博客中國 2015-08-23 08:51:20

[新一篇] 首發 黃玉順:論“重寫儒學史”與“儒學現代化版本”問題

[舊一篇] 從法律角度解讀分析慶安槍擊案調查結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