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歡迎分享轉發 要知道,“和平”、“和諧”不能沒有原則,而“公正”、“公平”也不只能靠你美國定下的那些標準來界定,公正的和平,公平的和諧,不侵犯人權的主權,用來保護人權的主權,應該成為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世界各國追求的外交目標。 文 | 楊恒均 最近在講授中美外交時,我換了一個角度啟發學生。我問他們,排除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這些大原則不提,中美兩國的國際交往和外交目標有什么不同?我提醒他們可從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的講話入手,找出一些關鍵詞。 經過一番議論后學員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國外交目標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和諧,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以及共同發展、合作雙贏;而掛在美國總統嘴上的外交目標則是維護公平、正義,保護人權,“干涉”(不坐視不理)那些所謂不公、不正的國家,不讓那些侵犯人權、反對自己的國家“贏”。 從中美領導人口中這些顯而易見的“外交目標”就不難看出,中美兩國外交存有本質上的區別。中國的外交目標是同百年來遭受帝國主義欺凌、喪失主權、領土被瓜分的歷史分不開的。中國對和平、和諧、不干涉內政以及合作雙贏的訴求很強烈,可以說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愿望。 美國則不同,雖然在他的外交目標中也常常提到和平,但顯然是等而次之的。美國常常為了維護公平、正義,或者以捍衛人權的借口而發動戰爭、打破和平——有學者稱之為用戰爭來維護和平。至于中國領導人比較熱衷的“和諧”與“合作雙贏”,從來就沒有成為美國人的外交政策,它常常以單方面制裁來阻止某些國家(如古巴)的發展。 分開來看,中美兩國外交目標聽上去都“冠冕堂皇”,“和平”當然無可非議,“公平”也說得過去,兩國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且自成一體。可當這兩個國家成為第一、第二的大國時,兩種外交理念就有可能引發沖突:一個指責對方維護了邪惡的“和平”,另一個攻擊對方為了推廣自己的所謂“正義”而破壞了世界和平。 需要警惕的是,持以上兩種目標的外交卻都有可能出現偏差,甚至走向極端。例如,以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權為外交目標的美國,常常為了維護世界秩序和推廣自己認可的價值理念而干涉他國內政,輕易發動戰爭;至于經濟制裁,更是成了家常便飯,幾乎所有同美國有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都受到過他的制裁。在這一外交目標引領下,美國可以以朝鮮和古巴境內侵犯人權事件做借口而長期對兩國實行經濟制裁,也可以派飛機轟炸科索沃,出兵占領伊拉克。對于美國來說,那些不尊重人權的國家,其主權也不應該受到尊重。當公平、公正與人權成為最高目標時,和平可以犧牲,和諧可以破壞。 對中國外交來說,正好相反,不管你是什么國家,統治者是否依靠合法手段獲取政權,中國都尊重各國的“選擇”,絕不干涉他國內政。為了和平,可以和美國打得火熱,也可以成為朝鮮的唯一朋友;一邊同制裁俄國的美國大做生意,一邊發誓要幫助俄國擺脫美國制造的危機。當“和平”成為外交的最高目標時,其他的一切幾乎都可以“犧牲”:領土糾紛可以“留給后人解決”,身為負責任的大國卻對鄰國嚴重侵犯人權不管不理,一切有違“和諧”的事兒都可以按下不表。 雖說“和平、和諧、雙贏”同“公平、正義、人權“一樣,勉強可以稱為價值觀,但對于世界大多數國家來說,“和平”得沒有原則,“和諧”得不講規矩,“雙贏”得不分你我,這樣的國家雖會受到一些希望走出自己獨特道路或我行我素的統治者的追隨,但卻很難成為國際社會中的游戲規則制定者與領導者,更不會得到普遍的認同與尊重。 北京當局當然也清楚這點,所以基本上一直或明或暗地強調不會挑戰美國一哥的地位,并堅稱維護二戰和冷戰后的國際格局。這個格局是美國塑造并維護至今的。雖然美國帶有強烈價值觀與政治理念的外交不是沒有問題,曾經多次打破和平,破壞和諧,但作為世界秩序維護者的老大哥,肯定不能推行沒有價值觀的外交,更不能把中性的“和平”作為最高目標,否則,世界真可能亂套。 要知道,“和平”本身是換不來和平的。當伊拉克侵入科威特時,你只是“希望雙方克制,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終肯定就造成了伊拉克侵占他國的既成事實。當非洲一些國家,一邊得到中國的好處,一邊對中國僑民大打出手時,你不學美國人給他們一些教訓,甚至實行制裁的話,你的國民以至你整個國家就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也自然不會有真正的朋友。 世界上目前存在中國和美國這兩種頗不同的外交模式,也許并不是壞事,我個人認為,如果中美兩國如果可以綜合各自的外交目標,可能是未來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新型大國關系應該解決的最重要問題。要知道,“和平”、“和諧”不能沒有原則,而“公正”、“公平”也不只能靠你美國定下的那些標準來界定,公正的和平,公平的和諧,不侵犯人權的主權,用來保護人權的主權,應該成為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世界各國追求的外交目標。 楊恒均 2014年12月22 冬至 《外交楊皮書》系列
楊恒均 2015-08-23 08:56:1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