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逝世四十周年──回顧其烽火歲月(圖)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四月五日是蔣介石逝世四十周年,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除了國民黨人至慈湖竭陵外,社會上沒有多少紀念活動。反倒是中國大陸的“陸客”,川流不息地在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慈湖等地“觀光”!

  



慈湖陵寢前的儀隊表演,是陸客觀光的一大看點。   


蔣介石的一生,幾乎在戎馬生涯與戰火歲月中度過。從1924年成立黃埔軍校担任第一任校長,1926年隨之展開北伐,1928年底統一中國。從中國史上看,這是很大的軍事成就,歷史上幾乎沒有從南往北打,能夠打贏的,絕大部份都是從北往南征服神州大地。   撇開功績不論,能夠在成軍不久,就能打敗雄據各地的軍閥,如果不是在練兵、治軍上有一套,有卓越的戰略戰術,還得有領導人氣魄、風范與人格特質,否則3年北伐統一中國,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戰爭年代中生活的人,特別是軍人,隨時可能沒有明天。盡管身為統帥,有時為了激勵士氣,也得親赴戰場前線。即使在后方,也要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暗殺行動。能夠存活下來,除了自身的謹慎與機智之外,套句民間俗話,“八字也要夠強”!  


55年每天寫日記的蔣介石  


蔣家孫媳蔣方智怡將兩蔣的日記,交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收藏,并于2006年3月31日開始陸續公開,包括美國、臺灣、大陸的學者,絡繹前往閱讀。對于日記的真實性,均給予一致的肯定。當然對厘清許多現代史上的迷霧,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會寫日記的人,代表他是一個愿意自我檢討的人,是一個對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一個能夠堅持長年累月寫日記的人,其人必有過人的恒心與毅力。這在日理萬機的世界領導人中,更是非常少見。   


從蔣介石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早年脾氣暴躁,也有克制不住的情欲掙扎,他在日記中反復檢討、懊悔不已。比如他在街上看到了美女,當天的日記中就會出現這樣的話:“見艷心動,記大過一次”。   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平凡的常人蔣介石,他在個性與情欲生活上的矛盾;但是他竭力不往下沈淪,深刻檢討自己的為人處事,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修養,確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慈湖園區的蔣公銅像林


兩岸悲劇的元兇到底是誰?  


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發生一周后,在日記里寫道:“臺灣暴動形勢已擴張至全臺各城市,嚴重己極。公俠(按:陳儀號)未能及時報告,粉飾太平,及至禍延燎原,乃方救援,可痛。”隨后就決定陳儀去職。   


二二八事件是由于陳儀政府接收臺灣后的貪污腐敗,累積了大量的民怨,加上對突發事件的處置不當,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悲劇事件。追究起來,陳儀當然犯有瀆職罪嫌,為直接責任人,連累長官蔣介石也必須負起連帶責任。   


其實悲劇不只是死了約3萬人的二二八事件,也不只是死了30萬人的南京大屠殺,從1848年鴉片戰爭開始,整個神州大地就到處是悲劇。1945年抗戰勝利,原本可以是一個悲劇時代的結束,但在蘇聯共產國際的扶殖下,整個中國被闗進鐵幕,又再度經歷了一連串比南京大屠殺更慘烈的悲劇,而且范圍更廣,連偏遠的窮鄉僻壤都無法幸免。   


如果我們說1945年以前,兩岸悲劇的元兇是帝國主義的侵略;那1945年以后,兩岸悲劇的元兇,就是共產主義的極權專政,二者皆源自于歐洲。   


而臺灣在蔣介石父子的用心防衛與經營下,幸運地逃過了一連串荒謬且兇狠至極的紅色恐布,并且造就了后來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正統的臺灣奇蹟!

     

     

叱咤風云今何在?


綜合 2022-01-09 18:59:04

[新一篇] 【名句人生】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圖)

[舊一篇] 美專家:美國有一件稀世珍品 中國人卻視而不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