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湮沒在君主淫威下的英雄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宋·岳飛《滿江紅》

宋高宗是南宋的開國皇帝,但卻不是一位賢明的君王,他的昏庸比他的父親和哥哥更甚,從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天起,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怎么與金國議和。

他先是將都城從南京遷到揚州,眼看著揚州保不住了,又往南逃,最后定都臨安,守著半邊破碎的江山。

原本對他還滿懷期望的民眾,一個個徹底醒悟過來,對南宋朝廷充滿了鄙夷和怨恨,但是卻又沒有辦法舍棄,畢竟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國家。

更多從北方逃難過來的民眾,大抵都飽受家破人亡的痛苦,在短暫的穩定之后,他們便思念起在北方的生活,那些安穩的日子,再比照下現在這種困頓的狀態,一種凄惶油然而生。

滿江紅

宋·趙鼎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凄忘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空騷首興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疉,澆胸臆。

這首詞的作者是趙鼎,他是一位極力主張抗擊金兵的官員,曾是南宋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一名重臣,這首詞是他在徽宗和欽宗被擄走后,南逃至長江,渡江后在儀征江口寫下的。

這首詞所寫是宋室南渡前夕的形勢和宋皇室的心情。詞以“慘”字發調,暗示著作者風雨渡江中對時局前途的憂慮。

愁云凝結在秋日的天空,陰云密布,細雨濛濛,心情本就已經很難受了,再舉目四望,依然是凄涼一片,只有幾行歸鴻,暮色中投宿在水中的沙灘。

它們還能在天幕中自由飛翔,傍晚了還有棲息之所,而我呢,居無定所想問問自己還記不記得自己的故鄉在哪里,只看見一片云水相連的天際,辨不清方向,其中一抹淡青的山色,遙不可及。

開頭三句,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調,而是當前的時令景色表現了北宋淪亡、中原喪亂的時代氣氛,及至最后回望淮水諸山,告別中原,詞人無限依戀的情意,溢于言表。

茫茫天涯路,我漂泊在江上,想到國破家亡,便愁斷了腸,白了頭發。唯有撓著頭發嘆息,晚年遭遇了分離,消除愁思的只有酒,借酒澆愁又怎能消除無限的憂傷,不如將面前的江水舀入金樽喝下,方能澆熄我胸口無盡的愁緒。

下片抒發作者國難當前時的憂慮之情,將無盡的愁緒和眼前滔滔不絕的長江合為一個整體,令人感到這種憂愁直如長江一樣浩蕩無涯,無可遏止。作者的愛國熱情和滿腔積郁不平之氣,也于此盡情流露出來了。

《宋史·趙鼎傳》中記載,趙鼎南渡后,累官到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時,一度罷官,然后又任平江府知府,建康府知府,這位四歲喪父,全賴母親撫養教育,精通經史百家學問的南宋宰相,不但精忠報國,而且敢于直諫,全然不顧個人的得失。

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國的軍事壓力,很多人都主張割地求和,但趙鼎堅決反對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的賣國行徑,遭到了秦檜的忌恨。秦檜當上宰相后,對趙鼎采取了瘋狂的報復行為,他不斷捏造罪名,將趙鼎一貶再貶,最后流放到吉陽軍。

秦檜還專門派人監視趙鼎的一言一行,要求吉陽軍每月都要向他匯報趙鼎的生死情況,逼死趙鼎的野心昭然若揭,趙鼎為了不連累家人,給家人留下了遺書后,便絕食而亡。

趙鼎是個悲劇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氣卻為后世所稱頌,他對南宋的担憂也正是處在南宋小朝廷的統治下,所有的子民心中都有的憂慮。

貪婪的金兵想著吞并南宋,更多的南宋子民想的是如何抗擊金兵,收復失地。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岳飛了。

宋高宗在紹興時,由于當時軍民自衛反擊,金兵屢屢受挫,戰爭的形勢也發生了大逆轉,金國將先前已經投降金國的秦檜一家放了回來,讓他充當內奸,促進宋高宗和金國的和談順利進行。

但是朝臣和人民肯定是反對和談的,所以必須秘密進行,和談要求南宋向金國進貢黃金白銀,金國退還陜西和河南,并且送還宋徽宗的棺木。

作為朝中的一員,岳飛與眾人一樣都是極力反對和談的,在戰爭勝利偏向我方的情況下再和談,簡直就是滅自己威風。

在這樣的境況下,岳飛寫下了一首詞來直抒胸臆。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我懷著無比的憤怒走上城頭眺望,瀟瀟細雨也漸漸停止。抬頭望,忍不住仰天長嘯,激烈的情緒無法平靜。三十年來對于人世界的功名,我一向是看做塵土,為了家國我轉戰各地,跋涉了幾千里的路程。不要等到青春已過,頭發花白才后悔莫及。

靖康年間的恥辱,至今還為昭雪,臣子的恨意要到何時才能消失,我要駕著戰車揮師北伐,踏破重重險阻,把敵人粉身碎骨,餓了就吃他們的肉,談笑間喝他們的血解渴。等有朝一日收復了失地,江山統一,再收兵回朝拜見皇帝,重獲太平。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達了他抗金救國的決心和意志,幾百年來被世人傳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紹興六年,岳飛才三十四歲,但是他統領的岳家軍早已經征戰無數,行軍途中他帶領部下登高望遠,心中志氣郁結。

因為主和的宋高宗壓根就不想打仗,不斷的召集岳飛回都城,再加上奸佞小人不斷進讒言,岳飛的軍權被完全剝奪了,甚至岳飛一手栽培出的“岳家軍”也被別人接手了。

趙構不僅收回了岳飛的權利,還啟用早已成為奸細的秦檜為樞密使,讓他獨攬大權,極力促成投降賣國行為。民眾抗金的積極性大為受挫,主戰派的趙鼎、王庶、張戒等人因為反對議和觸怒了秦檜,被他排斥出朝廷,被貶謫、流放,境況非常凄涼。

受到投降派的打壓,岳飛的滿腔抱負化成了浮云,徹底變成了一個閑云散人。

宋高宗在秦檜的協助下,順利跟金國和談成功,但是金國的貪欲越來越強,南宋朝廷上貢的錢財土地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貪婪,他們也看明白南宋朝廷的軟弱和無能,于是在和議達成一年后,又一次南侵。

這次的情況比較緊急,因為和議剛簽訂沒多久,南宋朝廷還處于松懈狀態,完全沒想到金國會這么快又來侵犯,對金兵的防御完全不夠。

實在沒有辦法了,宋高宗便重新啟用岳飛,認命他為岳家軍統帥,上陣殺敵,抵御金兵。

岳飛統帥的岳家軍,治軍嚴明、作戰奮勇,有“死守無去”的強硬作風,連金兵聽到“岳家軍”三個字都會膽寒,當時在金軍大營中流傳的一句話叫“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率領岳家軍,聯合劉琦、韓世忠等名將,一路北征,很快便打到了長江,將南岸收復后順利渡江,正式進入中原腹地。

他將金兀術率領的金兵主力部隊殺的潰不成軍,將中原地區全部收復。

中原的百姓歡欣鼓舞的迎接岳飛的到來,不僅夾道歡迎,爭相來敬拜他們,還有的將家中僅剩的牛羊牽來,殺雞宰豬的來犒勞岳飛和岳家軍。

金國主力部隊被滅,其他的零星隊伍也潰不成軍,岳飛豪氣萬千的對部下說,要帶領他們直搗黃龍,從這兒一路打到金國的老巢去,將被囚禁的徽宗和欽宗解救出來;他曾經許諾要將金兵從此趕出大宋的土地,收復失地,一雪前恥。

但是這些都成為了實現不了的泡影,正在岳飛準備率眾攻打開封,徹底收復國家時,宋高宗和秦檜突然下旨將岳飛強制召回。

原來是金兀術實在抵擋不住岳飛的進攻,正準備逃離開封的時候,突然想到了早已經成為他們走狗的秦檜,他讓秦檜勸說高宗退兵與金國和談,這一招正中高宗下懷。

無能的高宗早就嚇破了膽子,他怕岳飛打的太遠,打到了金國大本營,金國就不肯跟他們和談了,現在金國有意要與他們和談,他開心的不得了,連忙下令撤兵。

岳飛不甘心,給高宗寫了個折子,意思是說:“現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傾向我們這邊,我強金弱,很快就能收復國土,千萬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時機啊。”

急著和談的宋高宗哪管得了這些,他完全無視岳飛的奏折,下了十二道金牌讓岳飛回朝,他怕夜長夢多,怕金國人反悔。

岳飛沒有辦法,只能遵旨退兵,剛收復的失地又被金兵占領,先前的辛苦全都白費了。

回朝后,由于金國人對岳飛的懼怕,特意交代了秦檜一定要把岳飛弄死,可是岳飛的德行人品都那么出眾,況且得到民眾的那么多愛戴,該怎么給他定罪呢?

這是讓秦檜傷透腦筋的一件事,終于在紹興十一年,將岳飛和他的部將逮捕,定了個謀反的罪名,可是昏庸的秦檜又完全找不到岳飛謀反的證據,最后拖的實在沒辦法了,便將他偷偷在獄中處決了,他的兒子和其他部將也遭受了腰斬的極刑。

我想,就算岳飛要謀反,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岳飛南征北戰時,所到之處百姓紛紛奔走相告,不止有平民投軍,甚至連金軍大營都有人要投靠岳家軍,就算他自立為王,那也是順應民心的事,況且“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他完全能不聽南宋朝廷的旨意,另起爐灶跟南宋和金國分庭抗爭。

也許是封建制度下的人,跟現代人思維的差異吧,他們認為皇帝是理所當然的皇帝,為皇帝效力是無上的榮耀,不能輕易的背棄自己的誓言,更不能背叛皇帝。

所以,岳飛沒有順理成章成為皇帝的念頭,宋高宗更是害怕徽宗和欽宗的歸來,因為一旦金國送回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南宋的皇帝由誰來做呢?

宋高宗怎么肯將剛剛坐穩的王位拱手讓人,所以他才會那么喜歡和談,其實都是為了他的一己私欲,他為了自己的皇位,為了能坐在這至高寶座,所以舍棄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舍棄了北宋江山和子民,舍棄了那么多追隨他擁戴他的猛將賢臣,偏安一隅,戰戰兢兢的抱著皇帝的寶座直到終老。

所以,主張抗金的將領多半沒有好結果,不是賜死便是郁郁而終,這大概是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們想不到的,也是最為殘酷的事實吧。


珠玉在側 2013-08-31 18:51:06

[新一篇]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知音向誰覓?

[舊一篇]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游走在破國邊緣的皇帝父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