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作文指導課教學程序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黑龍江省明水縣教師進修校 夏尊國 楊玉潔)
  以往的作文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口耳授受”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生完全憑回憶作文,內容往往不全面、不具體,教學質量提高緩慢。
  自1986年以來,我們進行了“多媒體優化作文教學”的實驗后,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實踐表明,利用電教多種媒體(幻燈、投影、錄像、錄音等)的形、聲、光、色等效應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情引趣,而且能為學生作文提供素材,使學生入境而動情,情動而辭發。
  多媒體作文指導課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學生寫作心理需要出發,運用電教媒體,開創了新的作文指導課教學程序。
      一、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審題立意。電教媒體創設的生活畫面有利于激發學生作文的情感、動機,容易產生寫作欲望。媒介載體負載的形象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的再現,有利于學生捕捉作文的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從而正確地立意選材。
  審題是命題作文的起始環節,是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一項基本訓練。文章的內容是否切題與其關系極大。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訓練題的重要詞語推敲審度,使學生通過審題確立寫作目的與選材范圍。
  非命題作文教學,首先指導學生根據寫作要求明確作文的主要內容,然后確立作文的中心,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任何情感與動機的產生總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學生對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在創設情境指導立意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拓寬思路,進行發散思維。例如在指導《我們的學校》一文的立意時,教師適時播放錄像片中的典型鏡頭:(1)學校外貌;(2)教學的場景;(3)教師批改作業的情景;(4)課外活動的情景。啟發學生思考:通過對學校外貌及學習生活的觀察,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呢?學生看到鏡頭中學校的美景及老師工作、同學學習的情景倍感親切,個個興趣盎然,競相表達感受,熱愛學校之情油然而生。中心思想確立了,寫作內容的問題迎刃而解。創設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習作的興趣,提供了寫作材料,更喚起了學生習作的真情實感。
  2.感知情境,篩選材料。在這一步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視聽等手段對電教媒體提供的生活畫面進行重點有序地觀察,使其進一步認識生活,理解生活,深層次領悟生活的內含,從而圍繞要表達的中心選擇材料。
  現代心理學家潘菽先生在其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寫道:“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寫作文有關的感性表象和學習到的材料包括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等。”小學生接觸的事物有限,頭腦中表象儲備不多。我們通過電教媒體播映豐富多彩的畫面,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創設情景,再現了生活場景,有利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情境,從而找到豐富的作文材料。教師在引導學生選材時,根據情境畫面的內容,利用文字投影片,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廣泛選材。例如:在指導學生寫《家鄉的果園》時,利用文字投影片是這樣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廣泛選材的:(1)如果以我愛葡萄蘋果為中心,應選哪些材料?(2)如果以贊美家鄉果園的美麗景色為中心,該選哪些材料?(3)如果以科學技術振興果木業為中心,要選哪些材料?(4)以贊揚高級農藝師培育北方高寒區的優質蘋果這種創選精神為中心,應造哪些材料?(5)如果以寫果園工人艱辛勞作為中心,應該選擇哪些材料?
  根據電教媒體畫面內容,利用文字投影片映示中心,引導學生廣泛選材,開拓了學生的思維領域,避免了寫作內容的千篇一律。
  在感知情境中,學生往往對寫作重點不能把握得十分準確,作文時很難寫具體。例如寫《一次撥河比賽》,雖然多數學生參加了比賽,但因受活動位置的限制,未能觀察到比賽的全部場景與重點場面,作文內容就會偏而不全,或者敘述平淡。恰在學生對重點部分欲想無形,欲寫不成時,教師適時播放撥河比賽錄像特寫鏡頭(定格),昔日賽場人物的各種動作、表情、神態都重新出現在學生的視線之中,經過再次觀察,他們很容易把握住寫作的重點。
  學生對畫面的觀察理解不應停于表面水平,而應當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學時,教師要根據選材需要設計一些遷移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如寫《家鄉的葡萄蘋果》一文,可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綴滿枝頭的大紅蘋果)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紅蘋果綻開笑臉,仿佛在說:明水人真偉大,讓我們在這里安家落戶)你感受到了什么?(家鄉人的創造精神)這樣正確引導,使學生從視覺形象聯想到聽覺、觸覺等更廣闊的領域,拓寬了想象范圍,全方位、多角度地發展了想象力。
  3.理解情境,組織材料。在這一步,教師引導學生將大腦中儲存的信息進行全方位整理,尤其對已篩選保留的材料進行條理布局,設想表達順序及方法,形成文章的雛形。如寫作《家鄉的葡萄蘋果》一文,學生通過感知情境,篩選了材料。這時,啟發學生思考:你準備按怎樣的順序寫這篇文章?學生說出的寫作順序大致有這樣幾種:(1)順敘,按葡萄蘋果的培育過程寫,抒發熱愛家鄉的情感。(2)倒敘,從葡萄蘋果果實的品味寫起,追溯其培育過程的艱辛,以此贊美家鄉人的聰明才智與勤勞精神。(3)總起分述,先概括家鄉的葡萄蘋果以優良的品質遠銷東歐各國,再分述高效農藝師——葡萄蘋果的創造者他們如何培育出北方高寒區的優質蘋果及其創造的經濟價值,贊揚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
  學生擬定結構提綱后,教師選擇各種典型提綱(好、中、差各一篇),譽寫于塑料薄膜上,用投影儀映出,讓大家評議,修改,然后修改自己的寫作提綱。
  4.表達情境,完成初稿。在這一步,讓學生將電教媒體提供的形象畫面轉譯成語言編碼,進行文字表達,形成一篇作文。學生寫初稿時,教師可悄然察視學生寫作情況,發現共性問題,在完成初稿后集中指導,啟發學生提高認識,修改自己的初稿。
      二、多媒體作文指導課的優點
  1.電教媒體創設的生活情境符合形象性、直觀性的教學原則,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往的作文教學由于教法不當,教學手段落后,師生單純“口耳授受”,學生憑記憶作文,寫出的文章內容平淡無奇,更無真情實感而言。利用電教多媒體創設的寫作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情趣,使他們入其境,聞其聲,動其情。通過不斷感知理解,從而描述其景,摹擬其聲,傾吐其情。例如寫《春天到了》一文時,因文題寫作范圍很廣,學生很難把握主體景物,無從下筆,教師就利用錄像映出春天冰雪融化,楊柳泛青,草木發芽,河水蕩漾,鴨鵝戲水等春景畫面,并配以優美的音樂與合諧的畫外音,形成一部美麗的春景圖畫。學生欣賞著音樂畫面,沉浸在春天美好的情境之中,自然激起喜愛春天情感,產生了強烈的寫作欲望,形成了入境而動情,情動而辭發之效果。寫出的文章既有春天的主體景物,又能輻射聯系物,展開聯想抒發喜愛春天之情。
  2.有利于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最佳結合。
  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引路人。設計教學方案,選擇電教多種媒體,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為學生作文創設寫作情境,指導學生充分感知情境,深入理解和完整表達情境,為學生作文引路、點撥,解惑。學生根據情境材料立意選材、組材謀篇,通過動腦想,動口說,動手與參與寫作的全過程,把握寫作的主動權。改變了以往作文指導課教師滔滔地講,學生默默地聽、靜靜地寫的“封閉式”作文狀況。
  3.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
  以往的作文教學由于教學信息傳遞單向(師→生),造成教學信息反饋延時。指導課上很少有師生之間交流信息的機會。學生只能在作文交給老師一星期后,方能獲得教師對作文質量的評價。而多媒體指導作文教學信息多向傳遞,反饋及時。通過電教媒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可進行多向主動式信息交流。學生當即不僅獲得來自教師方面的知識信息,還可獲得教學媒體、學生之間交流的信息,借此調整自己的寫作活動。
               責任編輯 郝傳連
  
  
  
教學研究哈爾濱16-18G39小學各科教學夏尊國/楊玉潔19961996 作者:教學研究哈爾濱16-18G39小學各科教學夏尊國/楊玉潔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0:41

[新一篇] 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學歷史教學

[舊一篇] 多媒體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