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公與中學語文教學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正當全國語文學界開展學習三老(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的時候,張志公先生卻和我們永別了。我們失去了一位仁慈的長者,失去了一位誨人不倦的好老師。志公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和語文教育家。他長期致力于語言和語文教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述宏豐。他在語文的性質、目的任務、文道關系、語言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文言文教學等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有獨到見解和卓越的建樹,對我國語言和語文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先生的語言和語文教育思想將永遠指引我們前進。
  對于志公先生語言和語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決不是幾篇文章可以闡述清楚的,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本文僅就以下三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并以此文哀悼志公先生。
   一、倡導語文教學要科學化、現代化
  志公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語文教育改革家。他立足現實,借鑒傳統,參考國外新的流派的觀點,及時提出新的研究課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語文教學要科學化、現代化。早在60年代初,先生就提出了這一重要研究課題;進入80年代,先生不僅撰寫文章,而且直接參與和指導語文教育科學化、現代化的教學改革實驗。先生關于這項教改的論述,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語文教學科學化、現代化要有正確認識和科學態度。語文教學要不要科學化、現代化,語文界一直有不同意見。對此志公先生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科學化是必要的。搞任何工作,都要講究科學性。有了科學性才能提高效率,加快速度。……語文教學也不例外,何況由于歷史的和其它種種原因,語文教學中確實存在著很不科學或者不夠科學的做法,存在著因此而造成的不應有的浪費。”“我們一定要把語文教學的改革納入科學的軌道,要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邁出新的步子。”志公先生接著說:“要探索語文教學的規律,逐步做到教學比較的科學化一些,先決的是要有科學的態度。……就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1]
  進行科學研究,減少盲目性。這些年來,語文教學有很大進步,但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故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語文這門學科“缺乏科學的研究”。對此,志公先生指出,語文教學要實現科學化、現代化,就要“加緊把這種研究工作開展起來,逐步對語文教學這件事得出一些帶有條理性、規律性的認識,根據這樣的認識去設計教學的方案,才能夠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減少一些盲目性,多一點條理性和科學性”。[2]
  語文訓練應當有規格、有標準,應當有一個科學的序列。關于語文訓練的規格和標準問題,志公先生認為,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幾個不同階段,語音、文字、詞匯、說話、讀書、作文等幾個方面,都應當分別有明確的規定。當然,標準不能隨便制訂,每一項規定都應有“科學的根據”,這樣才能在實踐中加以實施。有了標準還不夠,還應當制訂一個明確的、合乎科學的序列。這樣教與學才能有所遵循。循著這個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教下去,學下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志公先生還指出,語文教學這個序列不能像數理化那樣嚴密,“但總得有個序,這個序總得是說出科學道理的,明白可行的,要力求做到每上一節課都讓學生有所得,每一周都有個明確的目標;要教些什么知識,訓練學生什么技能,達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數”。[3]
  教學內容要現代化。關于教學內容要現代化的問題,志公先生論述得比較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教學語言“必須是全國通用的、在國際上通用的、規范化的標準語言”,也就是要求學生學會“熟練的普通話”;要教會學生寫作各種常用的應用文,如各種公文,調查報告、總結報告、實驗報告等;進行文學教育;教給學生有用的、較為系統的語文知識;讓學生“接觸文化遺產”,學習一些優秀的舊體詩詞、文言散文、早期白話小說等;教材中要增加現代文,尤其是各類科技說明文的比重;等等。總之,上述主張較為集中地體現在1984年發表的《關于改革語文課、語文教材、語文教學的一些初步設想》一文中。[4]
  教學方法要科學化、現代化。當前語文教學的弊端之一,就是講風太盛,無用功太多,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效果差。出現這種情況,與教學方法不科學有很大關系。對此,志公先生指出:“教學法的中心目標在于最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自己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5]對學生也要有正確的認識,“要把學生的頭腦看成一個能動的、能思考的對象”,要想辦法“迅速有效地打開學生的腦子,讓它動起來”。為達此目的,志公先生認為一定要有一套“科學的、新鮮活潑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堅決廢止注入式、滿堂灌陳腐落后的教學方法,實行啟發式、誘導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要精講精練,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老師啟發下,自己動腦子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得到更深的印象,獲得更大的收益”。這樣語文教學就活起來了。
   二、倡導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
  近些年來,不管是同教師們談話,還是撰寫文章,志公先生總是不厭其煩地談論如何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問題。我粗略統計一下,在先生的談話和文章中至少有數十次提到這個問題。而集中論述這個問題的,有以下三篇文章,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試談語文教學改革——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第五屆年會上的講話》《張志公先生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第六屆年會上的書面講話》。
  大家知道,所謂高效率的語文教學,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與師生盡可能少的精力,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收到盡可能多的實效。這就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高目標、高境界。但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并不能令人完全滿意,“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效率低,目的不明確,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怎樣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呢?志公先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精辟的論述。
  對效率問題應有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效率觀。志公先生指出:“效率就是生命。”“講效率,它的內涵無非是這幾個字:一是多,二是快,三是好。”“對于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多,要快,而且要好,要盡快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為四化建設服務”。語文教學也應當多快好省,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先生還認為,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要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效率觀”。所謂效率觀,就是指在有效的時間內,教師要教給學生更多、更有用的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要學用結合。志公先生指出:“在當前科學技術一日千里的形勢下,要求所學知識適用,學了就有用……然而我們語文教學恰恰是學用脫節,所以今天談語文教學改革,方向就是大幅度地提高效率,更切實地做到學用結合。”怎樣做到學用結合呢?先生指出:學生畢業后要從事的工作是多種多樣的,讓語文課樣樣教到是不可能的,但凡是有實用意義的教材和教法總是有一些共性的,總能找出一些最基本的規律。要教給學生的總是這些最基本的規律。在這里,先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語文教學一定要教給學生有用的,帶規律性的東西,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
  制訂必要的“過關”目標。大家知道,沒有目標的教學,就等于飯后散步,有目標的教學,往往等于百米賽跑。在目標的指引下,師生可以有計劃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對此,志公先生提出:“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要做具體分析,提出一個基本要求。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提:學生初中畢業,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應達到基本過關或基本管用的要求。”[6]
  多讀書,培養速讀能力。先生認為,現在的青年學生書讀得太少,而且方法也不大對。作為“一個現代人一定要多讀書,當然要有選擇地讀。有的書要精讀,有的書可以略讀”。“一定要培養學生速讀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不能教給學生三篇課文,學生就會這三篇課文,而是教給學生三篇課文,學生就能學會三百篇。”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師是關鍵。志公先生指出,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根本問題是教師。“教師應當具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有廣博的學識,要見多識廣,要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要下功夫學習,要懂得心理學、教育學、哲學,這樣就有可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倡導語文教學要面向未來
  志公先生站得高,看得遠,有遠見卓識,這在語文界已形成共識。事實的確如此。1988年,特級語文教師寧鴻彬同志發表了一篇題為《面向未來改革語文教學》的文章,志公先生知道后十分高興,當即說道:寧鴻彬不愧為一位特級教師。語文教師就得有這樣的思想境界,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立足當前,放眼未來,這樣才能把課教好。語文教研工作者和教材編寫工作者都應當具有這樣優良的品格,否則就當不好一個合格的教研員,一個合格的教材編輯。
  這些年來,先生一直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到關鍵時刻,先生都要提出一些獨到的、超前性的意見。早在1977年全國教材會議期間,一次先生同我們談起北京地區中學生語文能力低的問題,志公先生說:“粉碎‘四人幫’,百業待興,語文教學也一樣。當前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把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抓起來,否則語文教學的質量就很難抓上去。”
  1981年,幾位外地的語文教師和教研員到北京訪問志公先生。他們向志公先生匯報了不少本地語文教學的情況,志公先生聽后說:“前一階段各地抓了語文基礎知識教育,取得一定成效,這無疑是對的。但是,如果語文教學僅僅停留在這一步那就很不夠,應當再邁上一個臺階,就是在抓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應當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學生的能力培養,尤其要抓自學能力的培養。”
  稍后不久,我在一個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紹國外教育理論的文章,文中提到發展學生智力的問題。我向志公先生請教:“您如何看待智力這個問題?”先生笑笑說:“我已經研究了這個問題,并在民進中央教育工作研討會上發表了我的看法。”說著把他的講話稿交給了我。我接著問:“在語文教學中是否引進這個概念?”先生說:“不僅應當引進,而且十分必要,今后在語文教學中要大膽提出開發智力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加以落實,那么語文教學又將注入新的內容,邁上一個新臺階。”我又問:“智力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呢?”先生說:“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讓學生聰明一些,具體分析,是否可以包括這樣幾個內容,即觀察、思維、速度、敏捷。”
  1981年到1982年,志公先生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發智力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學術報告和文章中,從不同方面對這個重大問題做了較為系統的論述。1982年,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在福州召開第二屆學術理論研討會。常務理事會經過反復討論,向語文界正式提出今后語文教學的主攻方向:加強基礎,培養能力,開發智力。
  進入90年代,作為教育改革家的志公先生,已把他的研究方向轉向21世紀的語文教育。1992年,中南地區幾個省市中語會聯合召開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探討21世紀的中學語文教育問題。志公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后十分興奮,說道:“中南地區語文界得風氣之先,帶了個好頭,值得鼓勵,希望他們早日拿出成果。”此后,志公先生對21世紀的中學語文教育提出了一些設想:21世紀的語文教學應加強說話訓練;應加強應用寫作訓練;應加強現代化速讀訓練;應增加科技說明文的比重;要盡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等。
  1994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在京聯合召開“呂叔湘先生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志公先生在大會上作了題為《語文教學要同現代化建設接軌》的重要報告。[7]在報告中,志公先生首先頌揚了呂先生在語言和語文教學中的杰出貢獻,然后用將近兩個鐘頭的時間,詳細闡述了語文教學如何同我國現代化建設接軌的問題。志公先生認為,今后的語文教學應在以下三方面同我國現代化建設接軌:1.語文教學要同學制改革接軌;2.語文教學要同市場經濟需要接軌;3.語文教學要跟信息社會、信息交流接軌。志公先生還說,就連文學教育也可以同現代化建設接軌。然后志公先生具體論述了語文教學如何同現代化建設接軌的問題。先生說,今后的語文教學要“重視文學教育”,“人人都要接受文學教育”。通過文學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尤其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樣,文學教育就同現代化建設接上了軌。在這里,志公先生把文學教育賦予了新的內容,令我們眼界大開,耳目一新。從志公先生一系列的論述中,已經給我們描繪出了21世紀中學語文教學的輪廓,使我們找到下個世紀我們語文教師、語文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志公先生是當代語文教育當之無愧的改革家。他不主張拋棄傳統,而主張繼承傳統中科學的、有用的東西;他不主張全部照搬西方的東西,但主張用現代的科學理論和手段來改造我們的語文教育,使我們的語文教育為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志公先生用幾十年的時間致力于語文教育的科學化、現代化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研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應當繼續學習志公先生改革語文教育的教導,為語文教育改革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 宗曉雁)
  注釋:
  [1] 見《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頁。
  [2] 同注[1],第44~45頁。
  [3] 同注[1],第30~32頁。
  [4] 同注[1],第249頁。
  [5] 見《張志公文集》第3卷,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頁。
  [6] 見《張志公語言和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論文集》語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307頁。
  [7] 見《課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12期。
  
  
  
課程·教材·教法京23-26G31中學語文教學張定遠19971997 作者:課程·教材·教法京23-26G31中學語文教學張定遠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1:25

[新一篇] 弗萊雷的“對話式教學”述評

[舊一篇] 影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若干“細節”與改進建議  ——與新英語教師共同探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