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離不開學生,用和諧的方法教育學生,培養和諧發展的學生,培養善于和別人和諧相處的學生,這些都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研究的課題。要使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必須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那么,如何去實施呢?
一、倡導以人為本代替以知識為本的課堂
新課標下的課堂不僅是為了知識和技能而教學,而且是為了人的發展而教學。因此,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關懷,對學生需要的滿足。
1.尊重學生的個性,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善待學生的差異。開放、探究、自主的課堂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了適合發展前提條件,促進其更好地選擇地發展。而學生是活生生的,有個性的,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時就要考慮到課堂插嘴、做小動作、爭辯等等,如果教師還是以維護“師道尊嚴”,惱羞成怒,加以斥責、諷刺,和諧課堂只能是紙上談兵。就心理傾向來說,學生的愛好各式各樣,有的喜歡文科,有的喜歡理科,有的喜歡運動,有的喜歡書法……教師要十分敏感地把握學生的特點,把握學生在一定情境下想什么、做什么,然后采取恰當有效的方式隨機給予指導和幫助。因為有個性的學生才有活力,如果沒有個性,那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師必須持寬容態度,并努力優化其個性優勢,不斷地幫助學生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勢轉化為優勢,要想方設法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愉悅。如何讓他們獲得成功呢?首先對學生的人格要尊重,學生得到尊重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主動地去學習。真正要讓課堂活起來,就必須是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尤其面對課堂上的弱勢群體,教師的態度起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我們態度冷淡、或者不適當的批評都會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削弱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果課堂上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這種方法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才能形成。
2.尊重學生的選擇,善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任何一個班的學生,學習上肯定存在著上、中、下三個層面。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同樣有末被教師發現的學習潛力,有的以言語見長,有的動作技能超凡,有的抽象思維占優勢……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為學生創設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有選擇的余地,不強求學生同步發展。現代教育提倡以人為本,就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思想和思維過程,在課堂上善于設疑,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善于把握學生的疑難點,及時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同時也能增強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給課堂注入生機。
弱者往往自卑,有問題不敢問同學,更不敢問教師。教師應特別注意弱者群體,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上找到和弱勢的溝通點,使弱者參與到你的課堂上來。教師能及時找到和學生相通、相連的“移情點”,也就找到了創設良好教學氣氛的門徑。這里面關鍵的是教師要正確對待有困難學生,把每個學生看做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尊嚴的人,信任、愛護、關懷和引導他們,這是創設和諧教學氣氛的前提條件。
二、運用對話構建多元教學方法
多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從而達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學習潛能,使教學活動達到最佳效果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元教學模式,能使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大量的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眼、耳、口、手等感覺器官的作用,讓學生盡情地表現,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主動感受知識,體會學習語文的快樂,并愿意為之而付出時間和精力。具體地說多元教學法的優點在于:
1.多樣性。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開放性和教學目標的多元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巴班斯基曾說過:“現代教學的鮮明特點乃是教學方法的豐富多彩。”傳統的語文課程結構簡單、內容僵化,在教學中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這種注入式的教學割斷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只能抑制學生的思維,削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影響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近30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語文課程的發展呈現出生活化、多樣化,也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只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的語文教學方法就有十余種之多:發現法、解決課題法、問題教學法、范例教學法、暗示教學法、SQ3R學習法、問題討論法、欣賞法、觀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討教學法、綜合性學習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等。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語文課堂教學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語文課程發展的必然要求。
2.先進性。這里的先進性不僅是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先進,更重要的是指整個教學指導思想的先進。作為語文教師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引進時代的活水使自己的學科充滿時代的氣息。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同在的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它的工具性和應用性決定了知識的綜合性。而語文課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學的目的任務是多方面的,教學過程是由許多環節組成的,既不能用一種教學方法去完成多方面的教學任務,也不能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都使用一種教學方法。要實現某一方面的教學任務,就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教學進行到某一環節就要使用適應該環節的教學方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與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現代教學手段要適時交錯使用,語文教學不僅是科學,也是藝術。
3.平等性。中外教育史上已有過許許多多的教學方法,有的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的則帶著濃厚的兒童中心主義的色彩,這不能不說與傳統的語文課程設置有關。傳統的語文課程結構簡單、內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后性。而現代語文課程的發展則一改傳統課程的特征,只有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明確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對話關系。即教學不是師講生聽,也不是師導生演,更不是師尊生卑,而是互學、互動,二者是合作、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之相應,當代語文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只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理所當然有所不同,其特征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是“教師與學生合作”。新課標下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已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從“教”這方面看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即扮演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從“學”的角度來看,學生要發揮“主體作用”,即扮演“學習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現出“自主:學習的意識”,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機會增多,民主氣氛就濃厚。
三、提倡語文教學生活化
語文課程的生活化指的是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語文學習的空間比較廣泛。要重視身邊語文知識,“生活處處有語文”。如春節對聯的風俗民情、各種標牌廣告、文物古跡名勝上的碑文、墳墓上的銘志等,都能培養學生的觀察生活,積累語文知識的能力。因為知識的積淀靠的是積累,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也同樣需要積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也就是說語文學習要關注人類本身的發展,關注人類社會的存亡,關注自然的變化,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發展。語文學習必須與生活密切聯系。面對紛繁的社會生活,語文與生活的關系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就有多么廣闊”,“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近年來語文教育工作者都已接受的觀點。聯系生活學語文,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有利于學以致用和學文育人,還能克服語文學習的長期性、普遍性與事實上的課時有限之間的矛盾,讓我們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吧。
中學文科南寧4~5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吳玉飛20082008
吳玉飛,浙江溫州市第九中學(325000)
作者:中學文科南寧4~5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吳玉飛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