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素質教育的目標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這里說的素質教育限定在基礎教育的范圍。至于高等教育搞的素質教育,不在討論之列。為了確定素質教育的目標,有必要先厘清幾個基本事實。
  一、七大基本事實
  第一,基礎教育,一般也稱之為中小學教育,年齡從6-7周歲開始,至16歲左右結束。這一階段,是個體身體發育的至關重要的階段,發育的終點是青年期生理周期的開始。
  第二,從心理發育來講,也是從兒童心理向自立的成人心理轉變的階段。
  第三,從公民權利的角度來看,是兒童從潛在公民向現實公民實現的過程。從中學畢業,最多延長到高中是一個正式公民誕生的時期。
  第四,從個體發展的軌跡來看,中學畢業,是人生轉折的關鍵點。有的面臨就業,有的面臨升學;升學面臨著升學的各種選擇,就業的也面臨著各種就業的選擇。但無論是就業還是升學,他們都將面臨一個新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方式,即市場經濟。
  第五,由于社會已進入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滲透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知識本身更新頻繁,因而學習不再是局部階段的一次性行為或事情。
  第六,我國已開始向法制化社會發展,盡管還不能稱之為法制社會。
  第七,現代社會是一個以科學精神為主導的社會。
  二、素質教育的總目標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是素質教育的總目標,確定的范圍是清楚的,就是培養合乎當前社會存在和發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國民,這是中小學教育的根本目標。顯然,這個目標,要比僅僅為高等教育輸送合格的生員這一事實比起來,要廣泛而重要得多。如果我們總是習慣于以犧牲大部分學生的發展來實現少數會應考學生的發展,那么無論國家的現代化還是人的現代化,最終是建立不好的。
  那么從哪幾個方面來造就合乎當前社會存在和發展,又合乎個體的自我存在和發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國民?筆者認為,以上七大方面是確定素質教育的目標的實現根據,也是素質教育應從這七大方面來培養造就合乎當前社會又合乎個體自我存在和發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國民。
  三、七大目標
  第一,基礎教育既然處于是學生個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那么任何有助于并促進身體發育順利進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現在“應試教育”使中學生的學業過重、學時過長,已影響到學生的身體發育了,例如近視增多,發育偏弱等。這個時期搞壞了身體,以后再補都晚了;況且身體不好,有再多的知識、再高的技能,又有什么用?人的發展也不僅僅局限于中小學階段,現代社會一生都得學習,身體在這一階段若出了毛病,對以后的生存發展的影響就大了。因此,素質教育的第一目標,就是身體發育的健壯性。
  第二,中小學階段也是個體心理逐漸成熟的階段。到中學畢業,從身體、年齡來講,已是一個成人了,而所謂成人就是一個能夠獨立面對社會、介入周圍世界的主體。但現在中小學教育在促進個體心理成熟上做得很不夠,只注重考試科目和技能的訓練,而偏離了很多學生心理成熟有關的訓練,因而使學生起碼的自我服務能力都沒有,連上大學都得大人護送、操辦,更談不上能步入社會自謀生路。這方面的任務交給大學階段去完成,實際上耽誤了大學階段的更廣闊、更深入的學習。在這方面中國的學生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的孩子。西方國家的孩子從小學開始接觸和介入社會,如去直接詢問州長,有的開始服務工作,有的做小買賣。因此,素質教育的第二目標是促進心理成熟化。
  第三,基礎教育首先也是公民教育。這理由很簡單,就是認為基礎教育完成之日也是公民正式誕生之時。從此時,個體要開始作為一個具有相應權利和義務的獨立的公民,進入社會了。不論這個個體實際狀況是合格還是不合格,社會在法定年齡一到,都必須接受其為正式公民,他必須具有公民應有的一切權利和必須承担的一切相應的義務。由于我們還不是一個完全的法制社會,因而所謂的“公民權利和相應的義務”,并沒有規定得十分具體全面,這也不利于教育真正確定好這方面的目標。不過從理論上講,既然基礎教育是公民或國民教育,而中小學教育又要求“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因此,基礎教育就必須在其結束之日,起碼能夠使個體具有行使公民權利以及承担相應義務的能力、知識和技能,這是從學生個體本身保證其實現公民性的內在保證。在這方面,我們的基礎教育可反思的地方更多了;但這種反思不能局限于教育范圍,而應從社會的歷史進程去考察。這不是本文所能做到的,故而不論。但就提出國民素質要求看,基礎教育有必要根據現行的公民權利和義務規定,確定自己的實現目標。滿足社會需要也好、個體自我發展也好,在現代社會,都不過是在公民或國民框架中的滿足和發展,不能超越這種限定而任意滿足和發展。沒有這種觀點,平等的公民社會是建立不起來的。因此,素質教育的第三目標就是造就了平等的公民或國民。
  第四,基礎教育結束之時是個體人生發生轉折之時。個體要面對獨立的選擇。盡管現在家長幫助選擇,但發展的趨勢,必然要走向獨立的選擇,起碼做出決定是靠自己。這個選擇是個體第一次,也是真正重大的自主的選擇。是選擇就業,還是選擇升學,必須根據自身的客觀條件來確定。這種選擇,既是基礎教育結束后個體是否趨向成熟的標志,也是基礎教育在這方面是否成功的證明。不過,不管選擇什么,基礎教育有必要提供其進入社會獨立生存的初步本領。這種本領不只是某種具體的職業技能,如開車、打字之類,而是一種能隨時調整自我與外部生存環境相適應的能力和品質,如技能、自信、自尊、腳踏實地等品質,道德上的誠實守信等。因此,素質教育的第四目標是提供個體適宜的生存能力、基本品質的訓練,使個體在基礎教育結束之時,具有初步的進入市場經濟而獨立生存的本領和品質,尤其是適應多樣環境生存所需的本領和品質。
  第五,現代社會科學技術不僅滲透生活領域,也滲透娛樂領域。生存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加,因而任何人都面臨著隨時學習的境遇,不再能僅憑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就可順利駕馭新的情況。因此終身學習趨勢出現了。對我國而言,這還不是一個廣泛的現實,但也是一個難免的趨勢。因此這個趨勢,也決定基礎教育必須能形成學生個體自我學習的習慣和愛好,以及這種能力。無論個體將來做什么,無論在什么領域,這種自我學習的習慣、愛好和能力,都是其繼續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基本素質。沒有這種基本素質,個體隨時都面臨淘汰的可能,尤其是在市場為主導型的社會里更是這樣。因此,素質教育的第五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習慣、愛好和能力。
  第六,我國已開始向法制社會邁進這一事實,要求我們的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真正具有法制意識和觀念。對大人而言,這種法制意識和觀念,大多只能在實際生活和經歷中去練習了,但對中小學教育中的學生來說,則必須從小就開始,使真正的法制精神和觀念,在小孩腦中就扎根,從而才能使守法用法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這一目標從范圍上講,是從屬于第三目標的,但由于法制從廣義上講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國民的權利和義務,但狹義講則是社會生活的種種法則,所以僅僅從廣義上講是不夠的,還必須使個體日常生活法制化,才能真正從細小處開始并養成習慣。因此,素質教育的第六大目標,就是培養學生依法規范自己行為的意識和習慣。
  第七,現代社會從結構上講是公民社會,從技術上講是科技社會,而科技社會不過是科學精神的外在表現而已。如果沒有文藝復興從神學至上轉向世俗至尊的變革,現代社會是建立不起來的;同時,沒有把科學從神學的奴婢地位解放出來,使科學成為支配人們思維以至行為的基本方式之一,那么現代社會也是建立不起來的。現代技術在資本的推動下,蓬勃發展,而現代技術的根源則是科學,而科學的本質是對真理的追求、對事實的尊重、對既成內外權威的挑戰,這就是科學的內核,即科學精神和態度。科學的勝利,實質上是人類理性、思想自由的勝利。而從外部條件講,是保障這種理性自由思考的世俗社會制度的勝利。從這方面看,我們的教育包括基礎教育,對科學的理解是狹義的,大多只是從知識技能,最多只是從方法上來肯定科學的。因而,從基礎教育開始無論是數學還是物理,大的工夫,都花在形式訓練上和技能訓練上,但真正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則根本未形成。科學精神和態度,是一種普遍性的思維范式,如果只能把它局限于特定領域,只能對某些東西發問,那么,這種人為割裂的方式怎么可能形成人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這是一種對科學的實用主義態度,表現于教育中,而根子則在我們的社會本身。從五四運動以來,喊出“科學”的口號,但科學在我們的原有社會結構中,也只能是權力的婢女,因此,科學傳入我國有一百多年歷史,但科學精神則始終難以轉化為國民的普遍素質。我國上上下下上百年來,做人做事,與不太講究民主的方式方法的特征一樣,也不太講究科學方式方法。這種狀況,教育也是要負一大部分責任的,不能全推給社會。現在在教育界,尤其是高教界,一講素質教育,就批判科技主義。這種似是而非的批判,只能誤事。對我國而言,還不是什么科學過頭的問題,而是科學不足的問題。我們不能趕時髦,把外國的問題,當成我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這種趕時髦必然是一種屠龍術。可見,基礎教育的第七大目標,就是要大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這是我們基礎教育尤其要著重變革的一個方面。
  四、素質教育的實質
  以上七大目標,是實行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標志。從這七大目標來看,素質教育不過是現代基礎教育的真正體現而已,并非是什么獨創的教育。之所以叫“素質教育”,只是因為它還針對著我們教育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而已,如“應試教育”之類。可見,素質教育的實質,是使我們的基礎教育,無論其形式還是內容,能真正向現代基礎教育回歸,不僅使之成為個體發展的基礎,也成為現代公民的真正搖籃,而現代公民則是現代社會的根本基礎。現代基礎教育還不是成才教育,它造就的還不是“才”,而是合格的高質量的國民或公民。在現代社會成才,成為什么樣的才,不僅取決于社會選擇,也取決于個體的自我選擇。在現代社會,一個人樂意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而不愿選擇社會認可的“才”,社會也不會硬逼其成才。我們的基礎教育一個根本性誤導,就是造才,尤其喜歡人才速成,更樂意快速制造一些拔尖人物。追求升學率只制造一大部分拔尖人物,挑選特長生也是制造一小部分拔尖人物,而不屬于此類的學生,則是在這一階段人生完全失敗了。這種樂于在基礎教育階段制造一小部分人成功,大部分人失敗的教育,怎么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性公民或國民教育?更何況人的早慧和晚慧是個別差異的,有一些人早期沒有表現出來,并不意味著他以后表現不出來;相反,恰恰是許多晚慧的人才是大器的。我們的教育喜歡早慧型的人并且樂于制造早慧型的人,其代價是扼殺很多可能是晚慧型人。可見,我們的基礎教育本身滲透著很多不科學的凝固化的觀念。在這種觀點指導下的基礎教育,也不能指望普遍地培養出高質量的公民和國民來。當然,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只是教育范圍內的事,而是整個社會工程。
  現代基礎教育不只是學生個體未來生活的預演或者是未來生活作準備。它本身是學生個體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學生個體生命的必要組成部分和人生價值實現的必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個體始終是現代基礎教育的主體,他與教育者的關系不是主客體的關系,而是兩個主體之間的交互作用關系,不是一個被塑造的客體。因此,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主體教育,它應該把現代基礎教育中存在的這種主體性發掘出來,還現代基礎教育的本來面貌。因此,以上七大目標就是素質教育核心的表現內容或方面。由于我國的地域廣闊,東西南北差異很大,教育本身發展不平衡,因此以上七大目標的貫徹也必須考慮當時當地的因素需要因地制宜;但是就理論上講,根據現代基礎教育本質和特征,確定有現實可能性的目標,既合乎現代發展的趨勢,又有利于促進現代基礎教育本身在我國更健全地發展。
當代教育論壇長沙50~52G3中小學教育單鷹20032003為了確定素質教育的目標,有必要先厘清七個基本事實。依據這七個基本事實,相應地可設定七大目標。從這七大目標來看,素質教育不過是現代基礎教育的真正體現,是向現代基礎教育的回歸。現代基礎教育還不是成才教育,它造就的還不是“才”,而首先是合格的高質量的國民或公民。現代基礎教育不只是學生個體未來生活的預演或者是為未來生活作準備,而其本身是學生個體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學生個體生命的必要組成部分和人生價值實現的必要組成部分。單鷹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作者:當代教育論壇長沙50~52G3中小學教育單鷹20032003為了確定素質教育的目標,有必要先厘清七個基本事實。依據這七個基本事實,相應地可設定七大目標。從這七大目標來看,素質教育不過是現代基礎教育的真正體現,是向現代基礎教育的回歸。現代基礎教育還不是成才教育,它造就的還不是“才”,而首先是合格的高質量的國民或公民。現代基礎教育不只是學生個體未來生活的預演或者是為未來生活作準備,而其本身是學生個體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學生個體生命的必要組成部分和人生價值實現的必要組成部分。

網載 2013-09-10 20:53:14

[新一篇] 論素質教育的文化起點

[舊一篇] 論素質教育的研究路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