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喀喇”一詞含義及新疆游牧民族黑色崇尚的緣由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1。“喀喇”一詞的含義:
  在下查過一些史料和辭書,“喀拉”、“喀喇”“哈拉”、“哈喇”等詞語都與黑色有關。
  諸如“喀喇塔勒”,意為“黑色柳叢”,此為哈薩克語;“喀喇塔什”,意為“黑色石頭”,此為柯爾克孜語;“喀拉拜勒”,意為“人腰似的黑山”,此為維吾爾語;“喀拉布拉”,意思為“黑色河柳”,此為蒙古語; “喀拉布隆”,意思為“黑公牛”,此為維吾爾語;“喀喇沙爾”,意思為“黑城”,此為維吾爾語;“喀拉喀什河”,意思為“黑玉河”,此為維吾爾語;“喀拉庫里湖”,意思為“黑湖”,此為維吾爾語。“哈拉汗朝”,又譯名“哈喇汗朝”、“喀喇汗朝”,意思均為“黑汗王朝”。“西遼”王朝又名“喀喇契丹”、“黑契丹”。由此看來,新疆哈薩克、維吾爾、蒙古等民族的語言多有相通。“喀喇”一詞在新疆歷史地理詞典中廣泛用于地名、山川河流、國名、城名等。
2。“喀喇昆侖山”一詞的含義及其由來:
  “喀喇昆侖山”,意思當為“黑色的山”,那么“昆侖”一詞的含義呢?“昆侖”、“”均為漢語,“昆侖”一詞的詞義為廣大無垠的意思。 “昆侖”[]這兩個字是雙生疊韻的象聲詞,意思是混屯,形容其闊大渺茫的意思。今有“莽”,形容昆侖山好似巨蟒蜿蜒,故有“亞洲脊柱”之稱。
  另據史料記載,“昆山”早在戰國時期已有。《山海經。中山經》中名為“昆吾”,所在地理位置就是今新疆與西藏交界處的昆侖山。《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山”。可見昆山的名稱由來久遠,定名為昆侖山時在漢武帝時期。
3.關于烏孫王名號“昆莫”的含義揣測:
  “昆”字的本義從會意理解是一起,共同[從日,從比。金文字形,表示二人在日光下并肩行走]。“莫”字本義:《說文》:“莫,日且冥也,從日在草中。”惠棟《讀說文記》:“今作莫,俗作暮。”觀字形,甲骨文莫字為太陽落在草叢中,即日落的時候,也即現在的“暮”字。日落之時光線昏暗,故莫字又引申為昏暗等義。為君者如果昏暗不明就應當除掉,故莫字又常作副詞用,表示否定和禁止,相當于是沒有,不,不要,沒有誰,沒有什么等等。這里用昏暗的引申義。
  在漢語詞匯中還有以下詞語:“昆夷”[殷周時期我國西北部少數民族部落]、“昆邪”[漢代匈奴的一個部落,又稱“渾邪”、“渾邪”、“混邪”,在河西走廊一帶]等,烏孫開國王獵嬌靡號“昆莫”,該名號應與烏孫族族源及其該民族的苦難命運有一定聯系。
  烏孫的族源是商周時期的昆夷、緄戎。西漢初年,游牧于河西走廊之西,與大月氏為鄰。漢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大月氏攻滅烏孫,首領難兜靡被殺,領地被大月氏強占,部眾紛紛逃往今哈密、巴里坤、吉木薩爾、烏魯木齊、瑪納斯一帶游牧,當時的王子獵驕靡還在襁褓之中,遂由一個叫傅父布的烏孫翮侯抱著他逃難,途中為尋找食物將他藏匿在野草叢里。回來時看見母狼在為他喂奶,還有烏鴉銜著肉在旁邊盤旋,以為他是神,就抱著他投奔匈奴。匈奴單于冒頓早年也是命運多舛,幾經磨難成就大業,聽了他的傳奇身世,甚為同情。因而受到冒頓單于祖孫三代的養育。獵嬌靡成年,長得偉岸英俊,便多次令獵驕靡率兵征戰,且屢立戰功。老上單于在位時,匈奴西破大月氏,又將當年一起逃到匈奴的烏孫民眾交還給他,留居舊地[敦煌與祁連山一帶],令其鎮守匈奴西部邊境。
  獵嬌靡的勢力強大后,親自向匈奴單于請求允許他替父報仇,于是,烏孫人在匈奴的幫助下向西進攻,擊敗大月氏。大月氏王后和王子率眾逃往其西南的阿姆河流域。隨同征戰的烏孫首領獵驕靡見伊犁河流域空虛,于是收服了殘留當地的塞人、大月氏人,在大月氏人的故土上重建了烏孫國,立都于赤谷城 (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東南別迭里山隘西北的伊什提克),開始重寫該國六百多年的歷史。此后烏孫勢力漸盛,恰好匈奴單于去世,獵嬌靡就不肯再到匈奴王廷朝會,匈奴派軍隊討伐,無法戰勝,更認為昆莫是神而遠離他。
  烏孫民族先后受月氏、匈奴人的奴役,最終在獵嬌靡的統領下逐步走向獨立強盛。從這個意義上說,獵嬌靡的歷史功績絕無僅有,可謂開國鼻祖。“昆莫”一詞頗有涵蓋獵嬌靡生平功業和烏孫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傳奇寓意。獵嬌靡之后的烏孫王皆稱“昆彌”,在下揣測昆莫一詞與西漢王朝的漢高祖相似,昆彌則與高祖以后的帝王封號相似。獵驕靡以后的烏孫王均稱昆彌,并另有王號,諸如:“岑陬”軍須靡,“肥王”翁歸靡,“狂王”泥靡等。
4。關于游牧民族黑色崇尚的由來:
  據史料記載,回鶻的發祥地在蒙古鄂爾渾河流域。回鶻汗國亡國后,大批回鶻人西遷到新疆和中亞一帶。哈拉汗朝是唐代的葛邏祿人、樣磨、處月部、烏古斯族人聯盟創建。種種史料證實“喀拉”一詞由來久遠。絕非近、現代新疆少數民族的自創語,而是沿用古代突厥族的語言含義。史料顯示,很可能在突厥族興起之前就有了。唐代西突厥的后起強大部族突騎施,也曾有黑姓、黃姓兩大派別,可為例證。
  古匈奴的單于王廷所在地今地名為“哈拉和林”,其地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上游東岸。山腰和山麓坡地則長滿茂密的外貝加爾湖松樹,這片森林被稱為黑林,匈奴單于的王庭金帳就設在這片黑林的林間空地上。各部首領每年正月還要到單于王庭舉行集會,并進行春祭,五月在龍城舉行大集會,祭天地祖先、鬼神,各部人馬繞林木而祭,眾騎馳繞三周而止。“和林”一詞是蒙古汗王窩闊臺汗七年[1235 ]建都于此時才有。漢代史料中沒有這個地名。可見黑色崇尚乃是異性突厥部族的習俗。
  歷史上, 突厥本族自稱為“藍突厥”。從維吾爾族古典史詩《烏古斯可汗的傳說》中, 尤能感受到維吾爾先民對藍色的偏好。《烏古斯可汗的傳說》折射出古代烏孫、匈奴、突厥、回紇、回鶻、烏古斯等游牧民族英雄的影子。蒙古人崇尚藍、白二色,回紇人則崇尚黑色,延續到現代維吾爾族的服飾崇尚,黑黃二色仍然十分受寵。

網載 2013-09-10 20:55:24

[新一篇] 六朝唐宋方言研究綜述

[舊一篇] 關于明代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